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ical imaging without autofluorescence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region 被引量:15
1
作者 Shuo Diao Guosong Hong +4 位作者 Alexander L. Antaris Jeffrey L. Blackbum Kai Cheng Zhen Cheng Hongjie Da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027-3034,共8页
Fluorescence imaging is capable of acquiring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infor- mation with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This imaging technique has been indispensable in biological research and disease detectio... Fluorescence imaging is capable of acquiring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infor- mation with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This imaging technique has been indispensable in biological research and disease detection/diagnosis. Imaging in the visible and to a lesser degree, in the near-infrared (NIR) regions below 900 nm, suffers from autofluorescence arising from endogenous fluorescent molecules in biological tissues. This autofluorescence interferes with fluorescent molecules of interest, causing a high background and low detection sensitivity. Here, we report that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the 1,500-1,700-nm region (termed "NIR-IIb") under 808-nm excitation results in nearly zero tissue autofluorescence, allowing for background-free imaging of fluorescent species in otherwise notoriously autofluorescent biological tissues, including liver. Imaging of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individual fluorophores, such as a single carbon nanotube, can be readily achieved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without autofluorescence background in mouse liver within the 1,500-1,700-nm wavelength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 imaging second near-infrared nanotechnology autofluorescence
原文传递
眼底自发荧光成像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慧 贾亚丁 《国际眼科纵览》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眼底自发荧光是一种可以反映脂褐质和黑色素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脉络膜分布情况的无创成像技术.短波长自发荧光和近红外自发荧光成像方法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痣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色... 眼底自发荧光是一种可以反映脂褐质和黑色素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脉络膜分布情况的无创成像技术.短波长自发荧光和近红外自发荧光成像方法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痣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色素变性、氯喹视网膜病变、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长自发荧光 近红外自发荧光 脂褐质 黑色素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脉络膜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联合近红外自体荧光在甲状旁腺病变识别中的应用初探
3
作者 刘瑞鸣 李祖飞 +3 位作者 钟琦 张洋 黄志刚 黄俊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9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索吲哚菁绿联合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手术中识别病变甲状旁腺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40例PHPT患者数据,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目的探索吲哚菁绿联合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技术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手术中识别病变甲状旁腺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40例PHPT患者数据,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甲状旁腺。其中吲哚菁绿给药组10例,非给药组30例。采用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仪进行图像采集,ImageJ软件进行荧光强度分析。结果吲哚菁绿给药组的病变甲状旁腺荧光强度显著高于非给药组(142.7±23.7 vs.94.5±31.4,t=-4.434,P=0.000);病变甲状旁腺/甲状腺荧光比值显著高于非给药组(1.6±0.3 vs.1.2±0.4,t=-3.162,P=0.004)。非给药组甲状旁腺荧光强度与术前血钙(r=0.029,P=0.088)及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r=-0.142,P=0.455)均无相关性,给药组甲状旁腺荧光强度与术前血钙(r=0.206,P=0.568)及术前PTH(r=0.160,P=0.658)均无相关性。非给药组近红外光检出率为53.3%(16/30),给药组近红外光检出率为100%(10/10)。非给药组的平均检出时间为(71.0±16.9)min,给药组的平均检出时间为(52.7±11.1)min,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187,P=0.003)。结论吲哚菁绿联合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技术有助于在PHPT手术治疗中识别病变甲状旁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甲状旁腺 近红外自体荧光 吲哚菁绿
下载PDF
探针式近红外自体荧光技术在术中甲状旁腺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花苏榕 高俊义 +8 位作者 曹桢 郑淮今 汪洪宇 宁小晶 傅丽元 张洋 王贻坤 刘子文 廖泉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探针式近红外自体荧光技术(NIRAF-P)在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北京市隆福医院普通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68例,术中使用NIRAF-P识别待测甲状旁腺组织,... 目的探讨探针式近红外自体荧光技术(NIRAF-P)在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北京市隆福医院普通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68例,术中使用NIRAF-P识别待测甲状旁腺组织,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NIRAF-P的识别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68例共识别待测甲状旁腺111枚,NIRAF-P识别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5.5%和94.6%。结论NIRAF-P识别甲状旁腺具有较高准确性,规范应用NIRAF-P有助于提升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体荧光 甲状旁腺 甲状腺
原文传递
近红外自发荧光联合荧光血管造影在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士清 李晓华 +3 位作者 李萍 雷祥 郭慧丽 王志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NIA)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在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的16例(16眼)... 目的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NIA)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在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的16例(16眼)患者进行NIA和FFA检查,观察其眼底变化特点。结果 12眼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网膜下出血,FFA示部分脉络膜裂伤被视网膜下出血所遮蔽而不能显影;4眼为单纯黄斑脉络膜裂伤,FFA晚期示脉络膜裂伤呈完整的条索状强荧光。16眼的NIA均可穿透斑片状视网膜下出血显示脉络膜裂伤形成的弧形或线形弱荧光。16眼NIA所测脉络膜裂伤长度为(1.47±0.48)mm,较FFA所测脉络膜裂伤长度(0.49±0.25)m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P=0.00)。结论 NIA可发现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遮蔽的脉络膜裂伤,FFA可显示视神经钝挫伤,两者结合有助于及早确诊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为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发荧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脉络膜裂伤 视神经钝挫伤 黄斑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的短波长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
6
作者 杨纯 周挺业 林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63-968,共6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PED的慢性或复发性CSCR 38例38眼。使用Spectralis HRA+OCT仪行SW-FAF、NIR-FAF等多模影像检查,分析FIPED的两种FAF图像特征。结果:38例慢性或复发性CSCR眼中有20眼存在血管化FIPED,18眼存在非血管化FIPED。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弱自发荧光(AF,13例,占65%),混合状弱AF(4例,占20%),点状强弱混合AF(3例,占15%);非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强弱混合AF(10例,占55.6%),点状弱AF(7例,占38.9%),混合状弱AF(1例,占5.6%)。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融合状伴点状弱AF(16例,占80%),斑片状强弱混合AF(4例,占20%);非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斑片状强弱混合AF(15例,占83.3%),斑片状弱AF(3例,占16.7%)。结论:慢性或复发性CSCR患者的血管化和非血管化FIPED具有特征性SW-FAF和NIR-FAF改变,能够指导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 脉络膜新生血管 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黑色素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targeted endoscopic imaging:Early det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
7
作者 Yong-Soo Kwon Young-Seok Cho +2 位作者 Tae-Jong Yoon Ho-Shik Kim Myung-Gyu Cho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2年第3期57-64,共8页
Molecular imaging has emerged as a new discipline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This technology encompasses modalities that can visualize disease-specific morphological or functional tissue changes based on the molecu... Molecular imaging has emerged as a new discipline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This technology encompasses modalities that can visualize disease-specific morphological or functional tissue changes based on the molecular signature of individual cells.Molecular imaging has several advantages including minimal damage to tissues,repetitive visualization,and utility for conducting quantitative analyses.Advancements in basic science coupled with endoscopy have made early det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ossible.Molecular imaging during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requires thedevelopment of safe biomarkers and exogenous probes to detect molecular changes in cells with high specificity anda high signal-to-background ratio.Additionally,a high-resolution endoscope with an accurate wide-field viewing capability must be developed.Targeted endoscopic imaging is expected to improve early diagnosis and individual therapy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fluorescence ENDOSCOPY Confocal ENDOMICROSCOPY ENDOSCOPY MOLECULAR IMAGING MOLECULAR probes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TARGETED endoscopic IMAGING
下载PDF
红外自发荧光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在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士清 牛超 +3 位作者 王志立 雷祥 郭慧丽 李晓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I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在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11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NIA和OCT检...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I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在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11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NIA和OCT检查,并统计FFA和NIA测量脉络膜裂伤程度结果.结果 8例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未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FFA与NIA均能从平面显示脉络膜裂伤长度,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6,P=0.31>0.05).OCT从切面显示脉络膜裂伤及与黄斑中心凹距离.3例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NIA和OCT能立体评估和随访视网膜下出血位置及隆起高度的变化.NIA联合OCT检查所需时间约为FFA的35.56%,所需费用为FFA的38.64%.结论 NIA和OCT为无创性检查,两者联合能更简单和经济评估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及合并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发荧光 相关光断层扫描 眼底血管造影 脉络膜裂伤
原文传递
荧光成像技术在甲状旁腺血运研究中的进展
9
作者 杨晓晴 王正寨 +2 位作者 林溪源 林湘峰 郑海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国内外甲状腺术中判断甲状旁腺血运的方法。方法收集国内外甲状旁腺血运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研究进展并分析相关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近几年应用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激光散斑对比成像等技术和相关设备单独或联合应用展示相... 目的了解近年来国内外甲状腺术中判断甲状旁腺血运的方法。方法收集国内外甲状旁腺血运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研究进展并分析相关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近几年应用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激光散斑对比成像等技术和相关设备单独或联合应用展示相较于肉眼观察表现出较好的优越性,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甲状旁腺血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后续仍需更多临床样本加以验证及相关设备的优化。结论荧光成像技术对于术中甲状旁腺血运的判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血供 吲哚菁绿 近红外自体荧光 激光散斑对比成像
原文传递
Rare-earth Doped Nanoparticles with Narrow NIR-II Emission for Optical Imaging with Reduced Autofluorescence 被引量:1
10
作者 LU Feng ZHAO Ting +3 位作者 SUN Xiaojun WANG Zuqiang FAN Quli HUANG Wei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943-950,共8页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region(900―1700 nm, NIR-II) with a high resolution and penetration depth due to th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issue scattering and autofluorescence has emerged as a usefu...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region(900―1700 nm, NIR-II) with a high resolution and penetration depth due to th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issue scattering and autofluorescence has emerged as a useful tool in biomedical fields. Recently, many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fluorophores with an emission band covering the long-wavelength end of NIR-II region(1500―1700 nm) to eliminate the autofluorescence. Alternatively, we believe imaging with a narrow bandwidth could also reduce the autofluorescence. As a proof of concept, NaYF4:Yb,Nd@NaYF4 downconversion nanoparticles(DCNPs) with sharp NIR-II emission were synthesized. The luminescence of DCNPs showed a half-peak width of 49 nm centered at 998 nm, which was perfectly matched with a (1000±25) nm bandpass filter. With this filter, we were able to retain most of the emissions from the nanoparticles, while the autofluorescence was largely reduced. After PEGylation, the DCNPs exhibited great performance for blood vessel and tumor imaging in living mice wi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autofluorescence and interference signals. This work provided an alternative way for the low-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and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narrow emitting rare-earth doped nanoparticles for NIR-II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 near-infrared RARE-EARTH Downconversion nanoparticle autofluorescence Fluorescence imaging
原文传递
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FFA荧光素渗漏点近红外自发荧光图像特征
11
作者 李海东 陈立锋 +5 位作者 伍蒙爱 方伟 廉恒丽 徐小琼 朱琳 郑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67-970,共4页
目的观察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所示的荧光素渗漏点部位近红外自发荧光(NIRAF)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将2020年1月至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迁延... 目的观察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所示的荧光素渗漏点部位近红外自发荧光(NIRAF)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将2020年1月至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迁延性CSC患者29例29眼纳入研究。使用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行NIRAF和FFA检查,并分析FFA荧光素渗漏点部位的NIRAF图像特征。结果29例迁延性CSC患眼中有26眼(89.7%)FFA荧光素渗漏点位置在NIRAF出现异常改变,另3眼(10.3%)未见明显异常。在FFA荧光素渗漏点NIRAF异常的26眼中,按荧光强度统计,弱荧光占65.4%(17/26),斑驳荧光占34.6%(9/26),无强荧光表现;按病灶形态统计,点状病灶占42.3%(11/26),片状病灶占57.7%(15/26);综合统计,点状弱荧光占34.6%(9/26),片状弱荧光占30.8%(8/26),点状斑驳荧光占7.7%(2/26),片状斑驳荧光占26.9%(7/26)。结论迁延性CSC患者FFA荧光素渗漏点具有特征性NIRAF改变。NIRAF是无创性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诊断显像
下载PDF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志达 郗洪庆 +4 位作者 刘培发 苗欣 王冰 万政 田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2-88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NIRAF)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20-04-01—2020-10-20应用NIRAF技术实施甲状腺肿瘤手术的53例病例临床资料,设为辅助组。... 目的探讨分析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NIRAF)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20-04-01—2020-10-20应用NIRAF技术实施甲状腺肿瘤手术的53例病例临床资料,设为辅助组。同时对同中心同期完成的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例资料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选取53例作为对照组,与辅助组进行匹配。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甲状旁腺保护情况。结果辅助组术中识别确切甲状旁腺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双侧甲状腺切除的病例中,辅助组术后PTH水平和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甲状腺切除后标本观察证实,补救2枚遗漏甲状旁腺,予以重新种植。结论 NIRAF技术能够有效辅助识别甲状旁腺,进而提示外科医生对其有效保护,起到功能保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甲状腺肿瘤 甲状旁腺 功能保护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文 姚京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是甲状腺手术的焦点和难点,也是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可分为术前管理、术中管理和术后管理三个阶段。术前管理主要是评估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发现功能异常时及时有效调整治疗方案;术中管理分为手术中甲... 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是甲状腺手术的焦点和难点,也是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可分为术前管理、术中管理和术后管理三个阶段。术前管理主要是评估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发现功能异常时及时有效调整治疗方案;术中管理分为手术中甲状旁腺辨识和保护、甲状旁腺血运评估及保护等;术后管理则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评估、有效的治疗及随访;这其中术中管理是重点。熟悉解剖结构是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基础,肉眼识别是基本技能,其次通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避免能量器械对甲状旁腺和滋养血管的副损伤,最后适时使用自体移植技术。使用显影技术或显像技术等辅助手段可帮助术前精准定位甲状旁腺并评估其血运情况。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其病变腺体的不唯一性和位置的不确定性,术前定位更加重要,治疗目的是切除病变甲状旁腺并保护正常甲状旁腺组织。为了规范围手术期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国内指南和专家共识提出了甲状旁腺保护的"1+X"基本原则和"1+X+1"总策略,指导帮助降低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围手术期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原文传递
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显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飞跃 耿胜杰 张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甲状旁腺误切和(或)血运受损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因此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术中如何精准识别和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已成为困扰内分泌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近年来,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因其简单安全、准确实时、不使用对比剂、非侵... 甲状旁腺误切和(或)血运受损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因此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术中如何精准识别和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已成为困扰内分泌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近年来,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因其简单安全、准确实时、不使用对比剂、非侵入性等特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外科医生的关注。目前国内关于此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近年来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显像技术的发展史、临床应用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旁腺 术中旁腺定位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原文传递
基于探针式甲状旁腺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万政 徐波 +9 位作者 杨晓冬 蔡文松 吴高松 李晨 张淋淋 苗欣 姚京 王冰 冯键华 田文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探针式甲状旁腺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NIRAF)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5月4日至2023年5月26日符合收治条件的甲状腺癌患者共71例,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 目的探讨基于探针式甲状旁腺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NIRAF)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5月4日至2023年5月26日符合收治条件的甲状腺癌患者共71例,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甲状腺(疝)外科甲状腺癌人组42例,女29例,男13例,中位年龄41岁,范围21~76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甲状腺癌人组29例,女22例,男7例,中位年龄42.5岁,范围24~72岁。随访周期1个月。结果肉眼识别可疑甲状旁腺组织196枚,基于探针式NIRAF技术识别可疑甲状旁腺组织207枚,肉眼识别甲状旁腺组织的灵敏度84.86%、特异度56%、准确度81.89%,探针式NIRAF技术识别甲状旁腺组织的灵敏度92.66%、特异度80.00%、准确度90.53%,优于肉眼识别,与免疫胶体金试验或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有较好符合率(Kappa=0.61,P<0.001)。结论基于探针式NIRAF技术对甲状旁腺组织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达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货免疫胶体金试验 甲状腺癌
原文传递
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对术中甲状旁腺实时识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颖超 陈承坤 +5 位作者 伍波 于凡 邓先兆 郭伯敏 康杰 樊友本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646-651,共6页
目的评估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NIRAF)技术对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PG)进行术中实时识别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8月我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病人59例,分别通过肉眼及NIRAF对PG进行术... 目的评估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NIRAF)技术对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PG)进行术中实时识别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8月我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病人59例,分别通过肉眼及NIRAF对PG进行术中识别,并对识别结果不一致的可疑PG组织进行术中免疫胶体金检测.结果59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共切除79叶甲状腺,术中实际最终确认PG 144枚,忽略较少见的PG数目变异,按常规辨认PG 158枚计算,总体检出率为91.1%(144/158),PG总体移植率为4.4%(7/158).NIRAF与肉眼的PG检出率分别为90.5%(143/158)、86.7%(137/158),准确率分别为98.6%(143/145)、100%(137/1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甲状腺被膜解剖前,肉眼PG检出率为31.6%(50/158),NIRAF增加到55.7%(8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被膜解剖前,术中采用NIRAF成像,可增加PG的识别率,有很好的预判性;此外,NIRAF成像对手术全程肉眼识别和定位PG、及必要时离体组织中寻找PG是一个有益的补充,直观、实时、无创、无需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 甲状旁腺 甲状腺 术中定位
下载PDF
术中甲状旁腺光学定位与活性判断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外科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颖超 伍波 樊友本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甲状腺手术特别是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主要风险之一是甲状旁腺误切和(或)血运受损,可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低钙血症,目前已成为困扰甲状腺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难题之一。原发性或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切除... 甲状腺手术特别是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主要风险之一是甲状旁腺误切和(或)血运受损,可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低钙血症,目前已成为困扰甲状腺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难题之一。原发性或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切除病变旁腺,而术中快速寻找或辨认旁腺有时较困难,特别是存在异位或额外旁腺时。目前对甲状旁腺的寻找辨认和保护主要依靠外科医师的经验,传统术中快速冰冻、纳米炭负显影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试纸等辅助辨认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直观准确的进行术中甲状旁腺实时定位显示,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和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对术中甲状旁腺活性判断也有一定价值。本文就这些光学技术的应用原理、初步临床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旁腺 术中旁腺定位和活性判断 光学技术 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慢性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两种自发荧光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志立 李晓华 +2 位作者 李士清 董应丽 李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对脂褐素相关自发荧光(lipofuscin-relate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和黑色素相关近红外自发荧光(melaninrelated near-infrar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NIA)在慢性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 目的对脂褐素相关自发荧光(lipofuscin-relate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和黑色素相关近红外自发荧光(melaninrelated near-infrar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NIA)在慢性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中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迁延性CSC患者57例63眼的临床资料,对经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检查的FAF、NI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3眼中,FAF异常荧光者47眼(占74.6%),包括弱荧光39眼(占83.0%)、强荧光3眼(占6.4%)、不典型荧光5眼(占10.6%);NIA异常荧光者59眼(占93.7%),包括弱荧光48眼(占81.4%)、斑驳状荧光5眼(占8.5%)、不典型荧光6眼(占10.2%)。63眼神经上皮脱离区自发荧光表现:FAF呈异常荧光者50眼(占79.4%),包括弱荧光15眼(占30.0%)、强荧光35眼(占70.0%);NIA异常荧光57眼(占90.5%),包括颗粒样混杂荧光51眼(占89.5%)、弱荧光6眼(占10.5%)。另外,FAF和NIA显示视网膜神经脱离区病变范围大于FFA者分别有23眼和33眼,分别占36.5%和52.4%。FFA和FAF显示正常的区域而NIA表现异常者3眼,占4.8%。结论 NIA联合FAF适合于观察慢性迁延性CSC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脂褐素相关自发荧光 黑色素相关近红外自发荧光
下载PDF
自体荧光基点光谱分析联合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继发性甲旁亢术中识别异位微型旁腺的临床探索
19
作者 彭琨 陈宏存 +2 位作者 姚宝忠 宋伟涛 李良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75-282,共8页
目的研究近红外自体荧光基点光谱分析(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point-spectral analysis,NIAPSA)联合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ICGT)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SHPT)术中识... 目的研究近红外自体荧光基点光谱分析(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point-spectral analysis,NIAPSA)联合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ICGT)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SHPT)术中识别异位微型旁腺组织并指导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手术治疗的34例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于双侧颈中央区使用NIAPSA探测分析,结合肉眼辨认后以注射器针头穿刺取洗脱稀释液行ICGT检测。联合检测为阴性者仅全切正常解剖位置腺体,阳性者加行阳性侧颈中央区纤维脂肪组织廓清术。分析联合检测的识别效果、相关生化指标、术后临床症状转归、甲状腺功能与骨代谢情况。结果本组34例手术均成功,其中经NIAPSA联合ICGT检测后行甲状旁腺廓清术(clean parathyroidectomy,CPTX)8例,仅行甲状旁腺全切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TPTX)26例;共切除甲状旁腺143枚,其中正常位置134枚(显著增生),异位9枚(4枚轻度增生,5枚未见明显增生)。本组颈中央区纤维脂肪组织内NIAPSA探测阳性共10例12处,联合ICGT识别阳性病例8例共9份样本,联合检测阳性的廓清样本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异位旁腺。NIAPSA阳性样本预测值为75.0%,阳性病例预测值为80.0%,NIAPSA联合ICGT阳性预测值为100%。术前、术后1 d、3 d、术后1周及1月、3月、6月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calcium-phosphorus product,CP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TH、血钙、血磷及CPP术后各时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LP自术后1周始至术后6月较术前改善(P<0.05)。PTH、血钙和CPP于术后1 d降至最低,血磷于术后1月降至最低,此后逐渐升高趋于正常;ALP自围术期开始向中远期缓慢降低。术后患者关节骨痛、皮肤瘙痒、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后各时间段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异位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基点光谱分析 免疫胶体金层析法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自体荧光技术的甲状旁腺快速识别系统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春晖 张洋 +9 位作者 刘斌 张持健 郑家运 王霞 康旭 王全福 李忠胜 刘勇 董美丽 王贻坤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0-326,共7页
基于近红外自体荧光技术,设计一种甲状旁腺快速识别系统,该系统对术中快速识别甲状旁腺具有重要价值.设计一种环形可调激发光源和高精度可调LED恒流源,利用近红外光源激发组织荧光同时通过高灵敏度CMOS相机采集组织自体荧光信息,并对采... 基于近红外自体荧光技术,设计一种甲状旁腺快速识别系统,该系统对术中快速识别甲状旁腺具有重要价值.设计一种环形可调激发光源和高精度可调LED恒流源,利用近红外光源激发组织荧光同时通过高灵敏度CMOS相机采集组织自体荧光信息,并对采集的荧光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准确识别甲状旁腺.利用梯度浓度吲哚菁绿(ICG)溶液模拟组织荧光,实验测得荧光强度与ICG浓度成正相关,信噪比与信背比均符合术中辨别需求,验证了本系统应用于不同荧光强度时的灵敏性与准确性.采用本系统对组织仿体进行测试,荧光仿体能够与背景明显区分开.对甲状旁腺及周边组织进行测试,甲状旁腺呈绿色,与周边组织明显区分,初步验证了本系统可用于对甲状旁腺的识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 吲哚菁绿 仿体 图像增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