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介入”和“零度”的结合中认识写作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建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介入”式写作和“零度”写作是萨特和巴尔特对文学和文学创作的基本认识。尽管这两种写作观的理论出发点不属同一层面 ,认识上也完全对立 ,但共同之处是都从写作行为方式的角度触及到写作本质的某些方面。在承认写作本质的双重属性 (... “介入”式写作和“零度”写作是萨特和巴尔特对文学和文学创作的基本认识。尽管这两种写作观的理论出发点不属同一层面 ,认识上也完全对立 ,但共同之处是都从写作行为方式的角度触及到写作本质的某些方面。在承认写作本质的双重属性 (社会性和个体性 )的前提下 ,两种写作观应该形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观 萨特 罗兰·巴尔特 “介入”式写作 “零度写作” 写作本质
下载PDF
敦煌文献《欢喜国王缘》写本研究
2
作者 钟溢琪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51-154,共4页
《欢喜国王缘》是包含佛教思想的唐代因缘类作品,传播范围广,对后世的文学作品有着较深的影响。敦煌文献留有的三个《欢喜国王缘》抄本分别为上图016、上图028V和P.3375V,同抄内容还有《廿二问》《书仪一卷》《须阇提太子因缘》《鹿母... 《欢喜国王缘》是包含佛教思想的唐代因缘类作品,传播范围广,对后世的文学作品有着较深的影响。敦煌文献留有的三个《欢喜国王缘》抄本分别为上图016、上图028V和P.3375V,同抄内容还有《廿二问》《书仪一卷》《须阇提太子因缘》《鹿母夫人缘》。结合三个写本的抄写内容以及物理形态,可知《欢喜国王缘》应创作于8世纪下半叶,其中上图028+P.3375的缀和本当抄于955年,可能为寺庙学郎的作业,用于学习书仪规范以及佛教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喜国王缘 创作及抄写时间 敦煌写本
下载PDF
徐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
作者 李婷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徐訏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创作成就特别突出的作家,文章试图对徐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与概括,使得读者对徐訏研究状况有一个整个认识,从而对徐訏做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徐訏创作性质 整体性研究 文本细读
下载PDF
“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42
4
作者 蔡兰珍 《外语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6,共6页
随着国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现行的外语写作教学法如“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为此,许多写作研究者如Homwitz等提出“任务写作教学法”。它是过程教学法和结果教学法的结合... 随着国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现行的外语写作教学法如“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为此,许多写作研究者如Homwitz等提出“任务写作教学法”。它是过程教学法和结果教学法的结合体,强调写作的社会性和学生相互学习,对我们的写作教学有很大启示,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写作的社会性
原文传递
关于文字性质问题的再思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智锋 陈建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6-99,共4页
文字性质判定标准,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学界的观点可谓异说纷呈,百花齐放。其中"字符性质决定文字性质说"是颇有影响的观点之一。这一文字性质观直接表现为"两层符号理论"与"三类字符说",并认为"... 文字性质判定标准,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学界的观点可谓异说纷呈,百花齐放。其中"字符性质决定文字性质说"是颇有影响的观点之一。这一文字性质观直接表现为"两层符号理论"与"三类字符说",并认为"撇开字符的性质,仅仅根据文字书写的基本单位所代表的语言成分的性质,来给文字体系定名,也是不妥当的。"对于这种文字性质观,我们有许多疑惑。就这些疑惑,提出了自己的管窥之见,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字符 文字性质 两层符号理论 三类字符说 文字的基本单位
下载PDF
历史语境视角下自然文学的和谐话语分析——以《沙乡年鉴》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曾蕾 黄芳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8,共7页
和谐话语分析是最近几年根据我国国情与儒道生态智慧提出的话语分析方法,是生态话语分析的产物。虽然和谐话语分析已开始受到关注,但目前主要集中于比较宽泛的理论阐释,其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较少涉及自然文学话语中的历史因素。而自然... 和谐话语分析是最近几年根据我国国情与儒道生态智慧提出的话语分析方法,是生态话语分析的产物。虽然和谐话语分析已开始受到关注,但目前主要集中于比较宽泛的理论阐释,其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较少涉及自然文学话语中的历史因素。而自然文学中的和谐话语分析离不开对其历史使命的探讨。由此,本文基于和谐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构建了历史语境视角下自然文学的和谐话语分析框架,然后运用该框架探讨自然文学经典之作《沙乡年鉴》中《大雁归来》的语言特点,并从历史语境视角对该语篇所具有的和谐话语进行解读。这种自然文学语篇的历史语境解读可以揭示其时代特征及其和谐话语的演变过程、和谐话语产生的影响和读者的接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学 和谐话语分析 历史语境 《沙乡年鉴》
原文传递
湖畔水滨:清代江南文学社团的创作现场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时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9,共10页
江南遍布的山庄园林、无数的居宅堂室,都成为文学群体或文学社团创作的现场。文事活动中"活的元素"(文人)、"静止的元素"(文本)都被注意或重视,而介于"文人"与"文本"之间的"物质元素"... 江南遍布的山庄园林、无数的居宅堂室,都成为文学群体或文学社团创作的现场。文事活动中"活的元素"(文人)、"静止的元素"(文本)都被注意或重视,而介于"文人"与"文本"之间的"物质元素"——地点场景,往往被忽略。考察清代江南地区的"水环境",探讨与"水"相关的"场景"与文学社团发展的关系,可以看出江南文人用文学书写的方式建构了以水为环境特征的自然,同时这种自然环境长期被感知又反过来建构了江南文人的文学经验,这种双向建构使江南文人和水环境形成了共存的耦合关系。清代江南文学社团大量写于湖畔水滨的作品及其背后群体活动的故事,成为一种特有的兼具文学性和社会性的认知地图,是我们回忆清代江南文人生活和文化生态的重要参照,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南 文学社团 湖畔水滨 自然书写 创作现场
原文传递
自然文学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程虹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2,共10页
自然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含有风景、声景及心景的多维画面。既然有了这三景,就衍生了其审美的情趣,有了其审美价值。本文旨在从"自然文学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自然文学是优美和壮美的联姻"&... 自然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含有风景、声景及心景的多维画面。既然有了这三景,就衍生了其审美的情趣,有了其审美价值。本文旨在从"自然文学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自然文学是优美和壮美的联姻""自然文学是自然之美与伦理道德的交融"三个方面阐述自然文学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学 自然美 优美 壮美 美学价值
原文传递
绿色现代主义:邦廷《勃力格低地》中的自然书写与环境意识
9
作者 谢超 《英语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英国现代主义诗歌评论重点关注诗歌中呈现的个体的精神状态及文本的形式实验,而作品中流露出的环境意识长期被忽略。英国现代主义诗人巴塞尔·邦廷的自传体长诗《勃力格低地》从内容与形式上呈现了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与艺术文化之... 英国现代主义诗歌评论重点关注诗歌中呈现的个体的精神状态及文本的形式实验,而作品中流露出的环境意识长期被忽略。英国现代主义诗人巴塞尔·邦廷的自传体长诗《勃力格低地》从内容与形式上呈现了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与艺术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关系。邦廷通过意象重叠、时空拼缀、结构创新等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来重新定义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从而质疑和挑战人类中心主义。《勃力格低地》中的自然书写既体现了现代主义在形式上的大胆实验,又将读者的目光引到人与自然互赖共生的关系之上,为深入挖掘英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环境意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廷 自然书写 绿色现代主义 生态批评
原文传递
自然写作: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灵魂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影 赵沛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正日益引起全球关注,文学批评理论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响应。文学的生态批评首先致力于从文学作品内部研究自然环境描写和自然价值观。尽管英国浪漫主义潮流并无高度统一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理念,但毫无疑问,其诗歌创作却... 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正日益引起全球关注,文学批评理论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响应。文学的生态批评首先致力于从文学作品内部研究自然环境描写和自然价值观。尽管英国浪漫主义潮流并无高度统一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理念,但毫无疑问,其诗歌创作却具有明显一致的自然写作倾向,特别是充满大量的田园生活描写。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在描摹自然界和人的自然本性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和辨证水平,奠定了现代自然观和现代人性观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浪漫主义 生态批评 自然写作
下载PDF
试论南子散文中的自然书写及生态话语建构
11
作者 张凡 王晨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7-124,共8页
新疆作家南子的散文集《游牧时光》和《游牧者的归途》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态观和生命观的交融,其中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由此显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又渗透着作家源于生态伦理所表现出的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南子通过对牧... 新疆作家南子的散文集《游牧时光》和《游牧者的归途》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态观和生命观的交融,其中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由此显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又渗透着作家源于生态伦理所表现出的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南子通过对牧民生存家园的探索与寻觅,再现了对草原游牧民族自然生态的深刻认知。南子的创作根植于自然新疆的地理呈现与诗性表达,其倾情走访、记录、书写了草原牧民的日常,其笔端再现了牧民生活及背后所蕴含的草原文化,凸显出作家鲜明的生态意识与现代意识。南子散文通过对自然而纯朴的风俗民情及生态做全景式叙写,不断发掘出草原文化中带有田园牧歌式的浪漫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自然书写 生态意识 动物意象
下载PDF
当代美国自然文学源流及其发展
12
作者 李世存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当代美国自然文学源于欧洲文化传统,现代环境危机的出现赋予其伦理的维度与发展的动力。自然文学以探究自然万物复杂的关系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主题,其本质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书写。当代美国自然文学在作家群体、文体形式、主题内容... 当代美国自然文学源于欧洲文化传统,现代环境危机的出现赋予其伦理的维度与发展的动力。自然文学以探究自然万物复杂的关系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主题,其本质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书写。当代美国自然文学在作家群体、文体形式、主题内容等方面渐呈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以及“后自然书写”的特征,但其生命共同体书写的本质特征却始终如一。在当前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当代美国自然文学愈发显示出其生机和活力。它将持续关注人们脚下的土地,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们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学 后自然书写 荒野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台湾地区自然书写生态伦理流变
13
作者 魏雪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台湾地区自然书写始终探求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写作者从认识土地的角度出发,展现出内在生态伦理的流变。具体表现为从初期强诉求性的报导文学,到中期强调观察的多元知性书写,再到试图打破人与自然主客分野的... 台湾地区自然书写始终探求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写作者从认识土地的角度出发,展现出内在生态伦理的流变。具体表现为从初期强诉求性的报导文学,到中期强调观察的多元知性书写,再到试图打破人与自然主客分野的“还魅书写”。一代代的书写者们将对生态的关怀,与台湾地区现代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丰富了台湾地区自然书写的思想内涵与现实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书写 生态伦理 工具理性 返魅书写
下载PDF
走向后田园诗——希梅内斯后期诗歌的自然书写
14
作者 盛周扬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94-103,F0003,共11页
1916年后,希梅内斯进入诗歌创作新时期,自然书写出现明显转向。他突破了田园诗的创作路径,其诗歌实践和诗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后田园诗的思考方向,构建了现代语境下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化的新关联。他摒弃单向度的认知方式,言说自... 1916年后,希梅内斯进入诗歌创作新时期,自然书写出现明显转向。他突破了田园诗的创作路径,其诗歌实践和诗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后田园诗的思考方向,构建了现代语境下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化的新关联。他摒弃单向度的认知方式,言说自然与人的复杂而微妙的动态关系,革新田园诗的自然观;以“赤裸的诗歌”弥合现代性造成的自然与文化的二元对立,回应诗的本体论困境;试图以自然的在场打破文化枷锁,消解种族隔阂,拓宽了一条自然通向人道主义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梅内斯 后田园诗 自然书写 赤裸的诗歌
下载PDF
“痴迷于这个星球的作家”——彼得·马修森的环境书写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向英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作为环境保护主义者、自然文学家和小说家,美国国家图书奖二度获得者彼得·马修森的写作视野极其开阔。在自然文学写作中,他致力于描写人类足迹罕至的大自然;在小说创作中,他致力于揭示造成环境破坏背后的各种深层社会根源。无论是... 作为环境保护主义者、自然文学家和小说家,美国国家图书奖二度获得者彼得·马修森的写作视野极其开阔。在自然文学写作中,他致力于描写人类足迹罕至的大自然;在小说创作中,他致力于揭示造成环境破坏背后的各种深层社会根源。无论是自然文学写作还是小说创作,从第一部作品《美洲野生生物》到最后一部作品《在天堂》,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各种环境问题始终都处于其写作视野的中心,充分凸显了一个作家的生态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马修森 自然文学写作 小说创作 环境书写
下载PDF
约翰·巴勒斯:一个被“遗忘”的自然作家与生态批评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俊龙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99-104,共6页
约翰·巴勒斯是继梭罗之后,美国自然文学中最重要的实践者。到1921年逝世的时候,他已被公认为美国最为优秀的自然作家。然而,在其逝世之后,人们对他作品的普遍兴趣却突然衰退,他成了边缘的自然作家。随着新世纪生态批评的异军突起,... 约翰·巴勒斯是继梭罗之后,美国自然文学中最重要的实践者。到1921年逝世的时候,他已被公认为美国最为优秀的自然作家。然而,在其逝世之后,人们对他作品的普遍兴趣却突然衰退,他成了边缘的自然作家。随着新世纪生态批评的异军突起,作为自然作家和生态批评家双重身份的巴勒斯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的"复活"已悄然来临。国外巴勒斯的学术研究跟随着这一线索:从迷恋推崇、到几乎销声匿迹、再到逐渐的复苏。本文试图对此现状进行概要分析,以期对我国的约翰·巴勒斯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巴勒斯 自然文学 自然作家 生态批评家
原文传递
论迟子建的自然写作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均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3,共5页
对大自然与人性自然的热情讴歌,是迟子建的写作主题。但迟子建的写作中存在着过于自然化的倾向,甚至追求自然的奇观化。这对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深度、故事结构、题材选择、叙述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如能兼顾自... 对大自然与人性自然的热情讴歌,是迟子建的写作主题。但迟子建的写作中存在着过于自然化的倾向,甚至追求自然的奇观化。这对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深度、故事结构、题材选择、叙述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如能兼顾自然与文化两翼,迟子建的创作将会取得更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写作 奇观化 自然与文化 迟子建
下载PDF
从当代地方史编著视角再析史志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铭月 《史志学刊》 2022年第4期17-25,共9页
从总体上看,史与志一脉相通,相辅相成。当今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编著地方史的任务,从地方史编著视角来看,传统研究史志关系的观点诸如“当代修志、隔代修史”“史详古略今,志详今略古”尚存探讨之处。编著地方史要正确处理评论的内容,坚... 从总体上看,史与志一脉相通,相辅相成。当今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编著地方史的任务,从地方史编著视角来看,传统研究史志关系的观点诸如“当代修志、隔代修史”“史详古略今,志详今略古”尚存探讨之处。编著地方史要正确处理评论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史侧重社会人文的记述,不应过度扩张其承载范围。志书的资料性、检索性更强,地方史的著述性、学理性更强。地方史要具有系统性,揭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正确把握资料性与著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史 编著 史志关系 著述性
下载PDF
论台湾的生态美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光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6,共6页
生态美学的研究在欧美是学术的热点之一,我国生态美学与文学思潮最早兴起的地方是台湾。台湾生态文学受到特殊而历史悠久的原住民文化及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报导文学风潮的影响,进而将环境生态与人文思想结合,表现出其独有的美学特质。... 生态美学的研究在欧美是学术的热点之一,我国生态美学与文学思潮最早兴起的地方是台湾。台湾生态文学受到特殊而历史悠久的原住民文化及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报导文学风潮的影响,进而将环境生态与人文思想结合,表现出其独有的美学特质。这些特质统一在"生态文学"或是"自然写作"的名称之下,形成台湾生态美学的主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生态文学 美学特质 自然写作
下载PDF
“地方”与“自然”——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刘亮程散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晓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2-93,共12页
自然存在于特定时空,自然书写因此被烙印上地域色彩,“地域”成为一种解读路径。人文地理学的“地方”理论强调地方体验的主观性和人地关系的复杂性,为重新观照文学作品的地域性提供方法。由此出发考察刘亮程的散文,从《一个人的村庄》... 自然存在于特定时空,自然书写因此被烙印上地域色彩,“地域”成为一种解读路径。人文地理学的“地方”理论强调地方体验的主观性和人地关系的复杂性,为重新观照文学作品的地域性提供方法。由此出发考察刘亮程的散文,从《一个人的村庄》到《在新疆》,从大漠深处的村庄黄沙梁到整片新疆大地,刘亮程的创作始终植根于特定的地理空间。生长于黄沙梁时,刘亮程处于地方内部,而当他走出此地,作为异乡人面对新疆的其他地方时,带着融入的渴望却感到旁观的隔膜。人地关系的变化牵动着刘亮程认知新疆大地时情感和思想的变化,最终促成刘亮程自然书写模式的转换。刘亮程的自然书写从日常生活经验的私人絮语变为为自然声张的生态代言,在黄沙梁自童年积累起来的人与自然的亲密情谊变为生态危机下的伦理责任,旧的自然书写模式式微,新的模式取而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地方 内部性 自然书写 生态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