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自然科学通过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一体化 被引量:7
1
作者 谈利兵 陈文化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7,19,共4页
关于现代科学体系的门类结构问题,本文从客观世界的"自然—人—社会"的演化次序提出以人文科学为主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两翼的新观点,并从研究对象上揭示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了自然科学通过人文科学... 关于现代科学体系的门类结构问题,本文从客观世界的"自然—人—社会"的演化次序提出以人文科学为主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两翼的新观点,并从研究对象上揭示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了自然科学通过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一体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惠红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天人合一”、民重君轻、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它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天人合一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与功利主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苗贵山 李小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3,共7页
对功利主义的历史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物质利益的基点上来把握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嵌入了历史前提;对功利主义的理论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物质生产来把握人的的本性、社会的本质以及资本与劳... 对功利主义的历史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物质利益的基点上来把握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嵌入了历史前提;对功利主义的理论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物质生产来把握人的的本性、社会的本质以及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现实基础;对功利主义的价值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着眼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所造成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分离的视角来把握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明晰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人的本性 社会 共同体
下载PDF
论帕斯捷尔纳克诗歌中的自然
4
作者 邢雯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第4期23-26,共4页
自然与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给予诗人生活的激情与勇气,赋予他感知幸福、追寻幸福的能力;自然是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诗歌所呈现的乐感和画面感都来自自然世界中的声音、画面、场景,自然本身就是艺术;自然带... 自然与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给予诗人生活的激情与勇气,赋予他感知幸福、追寻幸福的能力;自然是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诗歌所呈现的乐感和画面感都来自自然世界中的声音、画面、场景,自然本身就是艺术;自然带给诗人哲学层面的思考,启发诗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在隐去了人类面孔的世界里探寻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捷尔纳克 诗歌 自然与艺术 自然与人类社会
下载PDF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海洋生态监控区区划指标框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惠民 丁德文 +2 位作者 石洪华 温泉 叶属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海岸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敏感、脆弱。随着沿海各省市新一轮开发规划的实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海洋生态管理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监控区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海洋生... 海岸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敏感、脆弱。随着沿海各省市新一轮开发规划的实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海洋生态管理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监控区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海洋生态监控区,指依据海洋生态特征和问题冲突特点而确定的、通过生态监测和评价而提出的用于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调控的海洋区域。海洋生态监控区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从自然视角、经济视角和社会视角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海洋生态重要性区域的内涵,并结合生态社会与生态系统服务描述了海洋生态监控区内涵;结合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新趋势和海洋生态系统管理需要,从管理学、生态学、管理对象及管理实施等方面探讨了海洋生态监控区区划的原则;分析了影响海洋生态监控区的主要因素,结合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构建了区划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和三大方面14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监控区 区划指标 生态系统管理
下载PDF
系统科学方法论及其新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文泉 《现代电力》 1999年第1期93-99,共7页
对问题再认识基础上,着重论述系统科学方法论新进展。内容包括:切克兰德(Checkland)的软系统方法论(SSM);顾基发的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和作者提出的广义系统方法论(GSM),以期了解其特点,比较其... 对问题再认识基础上,着重论述系统科学方法论新进展。内容包括:切克兰德(Checkland)的软系统方法论(SSM);顾基发的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和作者提出的广义系统方法论(GSM),以期了解其特点,比较其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科学方法论 广义系统方法论 WSR
下载PDF
“天人合一”思想与和谐社会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建华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1-43,共3页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据主导位置,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应该保持一种协调、平衡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这一传统思想为和谐社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资源,为我们贯彻和...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据主导位置,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应该保持一种协调、平衡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这一传统思想为和谐社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资源,为我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儒家“天理”“人欲”说的现代解读
8
作者 李志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5,共4页
社会需要和谐,社会和谐需要道德。道德如何才能为人们所接受?理学家以宇宙的最高本体“天理”为建立社会道德的外在的终极的权威,以人的“本心”为内在的道德源泉,以“天人合一”即人的“本心”与“天理”的贯通,熏陶、约束和规范“人欲... 社会需要和谐,社会和谐需要道德。道德如何才能为人们所接受?理学家以宇宙的最高本体“天理”为建立社会道德的外在的终极的权威,以人的“本心”为内在的道德源泉,以“天人合一”即人的“本心”与“天理”的贯通,熏陶、约束和规范“人欲”,力图达到社会和谐、民富国强的目的。重新审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对其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考察和现代性的解读,对于今天我们开启道德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将会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本心 天人合一 社会和谐
下载PDF
究天人之际——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史学诉求
9
作者 杨天保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2-96,共5页
三代之世,“巫史不分”;星变灾荒,乃祝史份内事,上古“天学”实为中国史学原型。文字盛世之后,史以文存,渐成“文史不分”之新景。同时,经学独尊,史附于经,天人之事,悉数归入谶纬神学;汉唐学术,尽为“经史不分”之多重演绎... 三代之世,“巫史不分”;星变灾荒,乃祝史份内事,上古“天学”实为中国史学原型。文字盛世之后,史以文存,渐成“文史不分”之新景。同时,经学独尊,史附于经,天人之事,悉数归入谶纬神学;汉唐学术,尽为“经史不分”之多重演绎。唐宋以降,中国学术转向“内在”,天人关系又转手沦为宋明理学之专利,史学“义理化”,无所幸免。迄于近世,史学“科学化”,专注阶级关系,罕究天人,既成“人本主义”的人文科学,又见“政史不分”、“财史不分”等怪象纷纭。所以,承继绝学,21世纪中国史学走向大众化,理当基于“人学”成就,深治灾害史,重整“天学”,回归天人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灾害史 天人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