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古诗十九首》译莎翁商籁十九首
1
作者 刘晓艺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45-63,共19页
莎翁商籁以五步抑扬格为基本韵律格式,如中国旧诗一般,对格律也有着“诗律伤严近寡恩”的要求。译者从一位格律诗人的创作体验出发,仿风格苍凉的五言古风《古诗十九首》,偶取《子夜歌》句意,在语风、韵律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中诗元素,以归... 莎翁商籁以五步抑扬格为基本韵律格式,如中国旧诗一般,对格律也有着“诗律伤严近寡恩”的要求。译者从一位格律诗人的创作体验出发,仿风格苍凉的五言古风《古诗十九首》,偶取《子夜歌》句意,在语风、韵律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中诗元素,以归化审美为鹄的,试验性翻译了19首莎士比亚商籁。本组商籁中,新译的有10首(第28、29、30、44、57、60、64、71、81、109首),余则取自译者的中英双语旧体诗文译文集《昔在集》,略有改动;英文原文以新剑桥版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翁商籁 翻译 《古诗十九首》 五言 古风 归化审美
下载PDF
美育基本问题的正本清源 被引量:1
2
作者 程相占 《美育学刊》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要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整体框架中理解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与途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准确把握“审美”的内涵。鲍姆嘉滕的感性认知科学与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学说都表明,将“审美”理解为“审稿”“审案”那样...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要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整体框架中理解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与途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准确把握“审美”的内涵。鲍姆嘉滕的感性认知科学与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学说都表明,将“审美”理解为“审稿”“审案”那样的动宾词组是不懂外语词源的望文生义。充分利用汉语表达的特点与优势,可以将“审美”的内涵细分为“九感”,即感官、感性属性、感觉、感知、感受、感情、感想、感应和感悟等,它们之间互相促动,认知、反思、判断等理性因素也在这个动态过程中融合进来。审美教育就是以增强审美为核心的感性教育,其实施途径主要是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审美教育的落脚点是生态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 九感 审美能力 自然审美 艺术审美 生态审美
下载PDF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影响下环境陶艺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涂彦 余雅洁 何炳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98,107,共5页
环境陶艺是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城市特色的亮丽风景线,标志着城市文化档次的提升。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进程中,环境陶艺既组成了城市规划内容,也构成了城市的小环境。近年来人们的观念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而改变... 环境陶艺是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城市特色的亮丽风景线,标志着城市文化档次的提升。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进程中,环境陶艺既组成了城市规划内容,也构成了城市的小环境。近年来人们的观念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城市建设对生态存在一定的破坏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文章立足于研究设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下环境陶艺的功能性,在研究对环境陶艺的设计、建造和改造中充分说明环境陶艺在城市生态文明影响下存在的意义与社会价值,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注入环境陶艺内涵中,丰富环境陶艺理论与设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陶艺 生态文明建设 功能性 公共空间 自然审美
下载PDF
以物观物:恰当自然审美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希言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6-109,共14页
“以物观物”就是摒除一己之私心与偏见,按照物之固有属性与客观规律来观照物。起初,它是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或一种修养境界被提出的;后来,由于其本身的直观性,便自然而然进入审美领域,尤其是自然审美领域。作为一种自然审美方法,“以物... “以物观物”就是摒除一己之私心与偏见,按照物之固有属性与客观规律来观照物。起初,它是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或一种修养境界被提出的;后来,由于其本身的直观性,便自然而然进入审美领域,尤其是自然审美领域。作为一种自然审美方法,“以物观物”就是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使自然真实无妄、圆满无碍地呈现出来,具体表现为直接、客观、细致、深入四大特征。对照西方环境美学为恰当自然审美设置的标准,“以物观物”既满足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认知需要,又符合尊重自然、关怀自然的伦理要求,因而是一种恰当的自然审美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是在中国本土语境下提出的,但具有普通适用的价值,因而可以作为恰当审美的基本原则进入自然美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物观物 自然审美 恰当性 环境美学
下载PDF
后人类时代的“主体”转向与自然审美
5
作者 李云舒 《中国美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72-398,共27页
在后人类时代,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正在不断地挑战、消解、粉碎着人类的认知与审美。在技术的穿透下,人的精神、心灵与身体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崭新境域中,后人类的“主体”也产生位移,发生了从“人”到“去人”,再到“非人”的... 在后人类时代,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正在不断地挑战、消解、粉碎着人类的认知与审美。在技术的穿透下,人的精神、心灵与身体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崭新境域中,后人类的“主体”也产生位移,发生了从“人”到“去人”,再到“非人”的转向。主体的一系列转向摧毁了西方传统人文主义中根深蒂固的“理性主体”,在超越的意义上建构了新型的后人类主体,从而消解了人类中心论与二元论,破除了人类秩序中的等级差异,承认各种非人他者同样具有独立的主体性。后人类理论不仅是概念的和理性的,同时也是情感的或感知的,这涉及美学问题的当代表达。在后人类的自然美学中,审美主体发生了思维转向与身体重构,推动了审美客体的物性凸显并呈现出交互主体性。后人类将人文主义的“大写的人”从超验的、先在的元话语位置上降落,重新确认了人类也具有自然事物的生物性和本能性;后人类也将意识到自然世界中所有非人存在物都是平等共生的主体,需要尊重自然与其他非人存在物的物本性、生态性和伦理性。这也促成了自然审美在后人类时代呈现出了多元主体交互生成的诗意审美、生态审美与关系审美等新型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主体” 自然审美
原文传递
现代性的自然美学及其当代价值
6
作者 杜学敏 《美育学刊》 2022年第6期55-64,共10页
正像在美学学科内部存在着重视艺术哲学或艺术美学而忽视自然美学的偏见一样,在美学现代性研究中也明显存在重视艺术美现代性而忽视自然美现代性的问题。有别于当代方兴未艾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自然美学以研究自然美与自然审美为己任... 正像在美学学科内部存在着重视艺术哲学或艺术美学而忽视自然美学的偏见一样,在美学现代性研究中也明显存在重视艺术美现代性而忽视自然美现代性的问题。有别于当代方兴未艾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自然美学以研究自然美与自然审美为己任,关注自然事物之美和天然天成本性之美双重内涵,反思人与内外在双重自然的审美关系。通过梳理自然美学的诞生及其历史演进的重要关节点可以看出,自然美学的产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现代性现象。现代性自然美学视域下的自然美研究,不只针对自然美问题本身,也针对其他美学问题乃至美学基本与关键问题;不只限于美学学科内部,也是跨学科或涉及整个人类思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自然审美 自然美学 美学现代性 第一哲学
下载PDF
论《红楼梦》林黛玉“情情”的美学内涵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蓉 赖振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情情"的极致之美是"情情"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深情之美,是"情外之情";在"情情"的悲剧之美中,借助西方的悲剧理论展现出"情情"的升华和超越现实的崇高生命力,是"情上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情 自然之美 极致之美 悲剧之美
下载PDF
艾伦·卡尔松科学认知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燕 《未来与发展》 2015年第9期22-27,共6页
在环境美学的发展中,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独树一帜,它可以有效地批判自然审美的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揭示自然环境的审美价值,维护自然审美的客观性。然而,这一学说存在严重的缺陷,因为它剔除了自然审美... 在环境美学的发展中,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独树一帜,它可以有效地批判自然审美的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揭示自然环境的审美价值,维护自然审美的客观性。然而,这一学说存在严重的缺陷,因为它剔除了自然审美中个体经验的意义,狭隘地理解了审美经验的客观性,最终违背了审美的基本原则。这一缺陷的深层原因还在于卡尔松仍然没有摆脱对象化的思维模式,将自然环境看作是外在于人的实际生活之外的对象。相反,杜威的经验论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指出了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有效途径,可为自然审美提供正确路径,即自然的审美价值存在于人的实际生活和积极创造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 科学认知主义 杜威 海德格尔
下载PDF
泰戈尔自然美学简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郝玉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0-72,共3页
泰戈尔是自然美的热情讴歌者,被誉为是大自然的情人和诗人。他认为自然是全美的,自然与美是同一的。自然之美体现为一种和谐之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一种包含矛盾、对立、多元的宇宙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和谐。这种和谐的原因是一种坚定不... 泰戈尔是自然美的热情讴歌者,被誉为是大自然的情人和诗人。他认为自然是全美的,自然与美是同一的。自然之美体现为一种和谐之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一种包含矛盾、对立、多元的宇宙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和谐。这种和谐的原因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时刻存在着的神秘的力量。自然美是现实美与超验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自然美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自然审美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崇龄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40-46,共7页
中国古代山水诗形成于晋代 ,是诗人自然审美的结晶。诗人自然本性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山水诗形成的根本原因。山水诗的审美对象和内容主要是自然山水 ,具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形态。
关键词 山水诗 自然审美 对象
下载PDF
不下堂筵,坐穷泉壑——郭熙山水画审美功能论刍议
11
作者 时凤玲 《开封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0-12,共3页
郭熙是北宋最杰出的画院派画家,他深得文人画家苏轼等人的推崇,在山水画史和山水画论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提出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山水画审美功能论揭示了一个道理,即自然审美中仍然包含着伦理道德追求。自然审美的根... 郭熙是北宋最杰出的画院派画家,他深得文人画家苏轼等人的推崇,在山水画史和山水画论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提出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山水画审美功能论揭示了一个道理,即自然审美中仍然包含着伦理道德追求。自然审美的根本动因是人性的本然需求,人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相处也是人性的本然需要,人们在追求山水之乐的同时,也可以追求伦理道德的满足。自然审美不但调节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调节着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也是今天的生态美学所要思考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熙 山水画 审美功能 自然审美 道德追求
下载PDF
山水清音中的诗歌管窥
12
作者 仝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90-92,共3页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同时它也是诗人的自然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的体现。从《诗经》到《楚辞》,从魏晋的山水清音到清诗的气象万千,山水诗经历了它的萌芽和发展。它所体现的是特定时代的诗人审美以及价值取向的变化。这...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同时它也是诗人的自然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的体现。从《诗经》到《楚辞》,从魏晋的山水清音到清诗的气象万千,山水诗经历了它的萌芽和发展。它所体现的是特定时代的诗人审美以及价值取向的变化。这些变化又紧随山水诗的特质以及诗人艺术创造能力而得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自然审美 艺术创造 特质
下载PDF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自然审美意识比较
13
作者 王芳 何永艳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为中西方自然诗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度,所处年代也相差千年,但他们都充满了自然之爱。前者代表和象征了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雅淡优美的至高情趣;后者代表和象征了博大无私的爱。在自然诗中,前...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为中西方自然诗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度,所处年代也相差千年,但他们都充满了自然之爱。前者代表和象征了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雅淡优美的至高情趣;后者代表和象征了博大无私的爱。在自然诗中,前者抒发物我齐一的超脱闲情,率真自然,达到了"无我之境";后者在与自然的激情互动中洋溢着纯真的爱的气息,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他们的诗歌创作反映出了中西方自然诗中自然审美意识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华兹华斯 自然审美意识 差异
下载PDF
自然审美价值层次分析
14
作者 何颖 《云南电大学报》 2010年第1期51-55,共5页
自然从未离开过人类的眼帘,古往今来,人们总能在自然中寻找到精神所需,但是,人们对自然审美价值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层面。如果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自然审美价值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可将其分为:生命价值、生存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 自然从未离开过人类的眼帘,古往今来,人们总能在自然中寻找到精神所需,但是,人们对自然审美价值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层面。如果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自然审美价值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可将其分为:生命价值、生存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增生价值四个层次。充分认识自然审美价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能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和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 价值 层次
下载PDF
自然观审美语境下的中国传统瓷绘品类初探
15
作者 陈健 云雪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0期222-223,共2页
文章以自然美学观在中国瓷绘艺术中的介入为研究视角,以中国传统瓷绘艺术的时间线性发展为脉络,浅析中国传统瓷绘艺术品类的源起、发展、高峰至嬗变历程中的典型类别,剖析自然美学观赋予中国陶瓷艺术,特别是在瓷绘方面的独特审美面向和... 文章以自然美学观在中国瓷绘艺术中的介入为研究视角,以中国传统瓷绘艺术的时间线性发展为脉络,浅析中国传统瓷绘艺术品类的源起、发展、高峰至嬗变历程中的典型类别,剖析自然美学观赋予中国陶瓷艺术,特别是在瓷绘方面的独特审美面向和艺术内涵,综合研究中国传统瓷绘艺术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瓷绘 自然美学观 釉彩品类
下载PDF
刘勰《文心雕龙》的审美理想
16
作者 胡元 《中国美学》 201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刘勰的文论思想是以自然观为哲学基础的,所以自然观贯穿全书,在许多篇章中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强调和重视。虽然没有直接用到'自然'一词,但从理论角度来说,依然是循着'自然'的思想来剖析文学现象和分析文学理论... 刘勰的文论思想是以自然观为哲学基础的,所以自然观贯穿全书,在许多篇章中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强调和重视。虽然没有直接用到'自然'一词,但从理论角度来说,依然是循着'自然'的思想来剖析文学现象和分析文学理论问题的。自然审美观体现在'隐秀'的美学理想上,《隐秀》论述'秀句'必须是不加雕琢自然形成的:'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自然审美观还体现在'清'的审美理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自然 隐秀
原文传递
人对自然情感依赖的美学实证研究
17
作者 刘秀珍 余瑞祥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2年第10X期34-36,共3页
人对自然的情感依赖是古今中外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评价自然题材类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重要依据。文章提出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人对自然的情感依赖机理,人对自然情感依赖的传播手法以及以印证为目的的艺术创作实验和艺术设计试验,形成... 人对自然的情感依赖是古今中外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评价自然题材类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重要依据。文章提出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人对自然的情感依赖机理,人对自然情感依赖的传播手法以及以印证为目的的艺术创作实验和艺术设计试验,形成自然美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推进美学走出思辨性哲学的传统形态,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学术力量和具有艺术实践指导意义的应用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依赖 自然美学 实证研究 创作实验 设计试验
原文传递
新生代乡村教师形象及其塑造路径 被引量:26
18
作者 蔺海沣 谢敏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9,共10页
构建从“逃离”到“回流”的乡村教师新样态,迫切需要对乡村教师形象塑造展开系统研究。彰显“开悟自性”的精神境域、提升“生产性的爱”的道德境界和规范“敬畏生命”的责任伦理,是塑造新生代乡村教师形象的生态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 构建从“逃离”到“回流”的乡村教师新样态,迫切需要对乡村教师形象塑造展开系统研究。彰显“开悟自性”的精神境域、提升“生产性的爱”的道德境界和规范“敬畏生命”的责任伦理,是塑造新生代乡村教师形象的生态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形象塑造的生态机理,就是以返回本真的教师生命素养、润泽生命的学校教育机制和诗意栖居的教育生态空间作为诗性条件,以赋权增能的教师发展模态和身份认同的乡村教育融合作为动能因素,以乡村教育政策工具的生态指引和文化空间的生命重建作为保障因素的三种条件和因素深度互动所生成的复杂生态网络。塑造新生代乡村教师形象,需激发乡村教师乡土情感涌现,建构乡村教师同僚性共生体和重建乡村教师生涯幸福空间,进而塑造新生代乡村教师生态人格形象、自然审美形象和诗意优雅形象“三位一体”的教师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教师 乡村教师 生态人格形象 自然审美形象 诗意优雅形象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美育的生命向度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毅 陈理宣 岳海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8-23,共6页
美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大学生就处于从模拟实践、虚拟实践向亲知实践、现实实践转化阶段。高校美育应遵循揭示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强化掌握世界的多种方式之间的沟通与转换能力... 美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大学生就处于从模拟实践、虚拟实践向亲知实践、现实实践转化阶段。高校美育应遵循揭示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强化掌握世界的多种方式之间的沟通与转换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生命意义美的内在向度,以解决心理感性的实现问题;同时,还需要延伸生活实践之美、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科技之美等外在向度,以唤醒生命的丰富实践感知力,拓展人掌握世界的丰富方式及敏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高校美育 生命美育 生命向度 艺术美育 生活美育 自然美育 科技美育
下载PDF
论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审美观 被引量:7
20
作者 贺晓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299-301,共3页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受一定审美观念的影响和支配。笔者以此为切入点,从传统文化哲学、民族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三方面,提出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折射出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态审美观...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受一定审美观念的影响和支配。笔者以此为切入点,从传统文化哲学、民族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三方面,提出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折射出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态审美观,以便更好的认识艺术活动的奥秘和规律,理解审美文化,为创造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植物景观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 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自然审美观 生态审美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