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分心驾驶行为识别方法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剑 张一豪 王俊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5-235,共11页
大量证据表明,驾驶人分心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基于侵入式(如脑电波等)或半侵入式(如视频等)检测驾驶人分心的方法,不仅对驾驶任务造成一定干扰,且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误报率较高。基于此,只考虑非侵入式车辆运动特征,... 大量证据表明,驾驶人分心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基于侵入式(如脑电波等)或半侵入式(如视频等)检测驾驶人分心的方法,不仅对驾驶任务造成一定干扰,且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误报率较高。基于此,只考虑非侵入式车辆运动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人分心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从自然驾驶数据集中获得大量的跟驰片段,采用态势感知方法,提取典型的分心驾驶片段,并建立仅包含车辆运动学特征的分心判别指标集;其次,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递归特征消除算法(GBDT-RFE)和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算法(RF-RFE)对特征进行重要度排序,得到重要度较高的分心监测指标;最后,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NN)实现分心驾驶的分类识别,并与支持向量机和AdaBoost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STM-NN在判别分心或正常状态时F1分别为89%、91%,高于SVM和AdaBoost对应二分类结果;进行多分类任务时,判别分心情景的平均F1较SVM和AdaBoost分别提升了12%和7%,不同类别分心识别的误报率在15%以下,说明LSTM-NN能够有效学习分心序列的前后信息,有利于准确估计驾驶人的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车辆分心预警系统和驾驶风险倾向性评估提供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分心驾驶 LSTM-NN模型 自然驾驶数据 车辆运动特征 递归特征消除算法
原文传递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驾驶员紧急制动行为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斌 朱西产 沈剑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4-1519,1535,共7页
基于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建立了紧急工况下制动避撞的驾驶员模型,分析了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反应时间和紧急制动输入特性的规律特征.结果表明: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反应时间与驾驶工况的紧急程度相关,以碰撞时刻倒数的临界值0.2s^(-1)作为危险触... 基于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建立了紧急工况下制动避撞的驾驶员模型,分析了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反应时间和紧急制动输入特性的规律特征.结果表明: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反应时间与驾驶工况的紧急程度相关,以碰撞时刻倒数的临界值0.2s^(-1)作为危险触发阈值,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反应时间分布为均值0.5s的正态分布;最大制动减速度随驾驶工况紧急程度变化不明显,最大制动减速度梯度随驾驶工况紧急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驾驶数据 紧急制动 驾驶行为
下载PDF
基于危险场景聚类分析的前车随机运动状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景华 李克强 +3 位作者 王进 陈涛 李文昌 王班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7-853,859,共8页
我国道路情况复杂多变,构建合适的测试场景对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和评价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中从我国实际道路出发,从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场景,筛选出自然驾驶数据中危险工况数据片段,基于此提取出汽车智能... 我国道路情况复杂多变,构建合适的测试场景对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和评价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中从我国实际道路出发,从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场景,筛选出自然驾驶数据中危险工况数据片段,基于此提取出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综合测试的场景特征要素,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得到3类典型危险场景。采用马尔可夫链理论表征前车人类驾驶员驾驶车辆的随机运动特性,将聚类得到各场景下的自车数据作为前车历史工况数据,归纳学习得出马氏链转移概率,并通过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预测未来时刻的状态,基于此得到危险场景中前车随机运动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原始工况数据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有效解决了由于采集设备精度低导致的前车数据不准、在测试场景中不能准确表征前车人类驾驶员驾驶车辆随机运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自然驾驶数据 危险场景聚类 马尔科夫蒙特卡洛模拟 预测
下载PDF
自然驾驶工况的驾驶员紧急转向变道行为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斌 朱西产 +1 位作者 沈剑平 李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4-561,共8页
基于中国自然驾驶工况数据,提出了紧急工况下驾驶员转向变道行为的特征规律.分析了紧急转向变道避撞、侧移和稳定阶段的驾驶员转向特征,研究了转向持续时间、方向盘转速和转角的线性关系,定义了用高斯函数拟合的转向基元来表征各阶段的... 基于中国自然驾驶工况数据,提出了紧急工况下驾驶员转向变道行为的特征规律.分析了紧急转向变道避撞、侧移和稳定阶段的驾驶员转向特征,研究了转向持续时间、方向盘转速和转角的线性关系,定义了用高斯函数拟合的转向基元来表征各阶段的转向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转向基元表征了驾驶员转向行为的一般特征,单个转向基元的方向盘最高转速和转角变化线性相关,持续时间恒定,符合人体行为学中趋向行为(reaching behavior)的特征规律.驾驶员的紧急转向变道行为是由多个转向基元组合而成,每个转向基元都是一个开环模型,可通过方向盘最高转速预判驾驶员的转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驾驶工况 紧急变道 转向 驾驶行为
下载PDF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冰 张培兴 +2 位作者 刘斌 赵健 孙宇航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3-291,共9页
自动驾驶汽车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前必须进行准确可靠的安全性评价,由于自动驾驶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及设计运行区域的扩大,面向传统汽车的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评价需求,基于此,建立一种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自动驾驶汽... 自动驾驶汽车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前必须进行准确可靠的安全性评价,由于自动驾驶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及设计运行区域的扩大,面向传统汽车的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评价需求,基于此,建立一种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评价方法,可解决现有方法在逻辑场景层面安全性评价的缺陷。首先,建立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逻辑场景构建流程,分析场景描述参数,搭建自然驾驶数据采集平台采集相关自然驾驶数据,采用高斯分布模型描述参数概率分布;进而,离散逻辑场景参数空间获取具体测试用例,并在建立的PreScan、CarSim和MATLAB联合仿真平台中对被测自动驾驶算法进行仿真遍历测试,通过高斯模型将测试结果中的危险场景参数聚类,获取被测算法在逻辑场景中的危险区域;最后,综合考虑逻辑场景参数空间概率分布和得到的相应逻辑场景危险区域,提出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评价指标——场景风险指数,并以前车制动和前车切入场景为例,给出某黑盒算法的具体评价示例。研究结果表明:被测算法在前车制动场景和前车切入场景中的场景风险指数分别为0.409 8和1.08×10^(-5),在前车制动场景中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与仿真测试的直观结果相符;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场景风险指数与实际仿真测试结果可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逻辑场景层面的自动驾驶安全性量化、易于操作、贴近自然驾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自动驾驶汽车 自然驾驶数据 场景风险指数 安全性评价 逻辑场景
原文传递
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的重型车驾驶人驾驶安全绩效评价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晨骁 马永锋 +2 位作者 陈淑燕 周穆雄 袁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6-342,共17页
为解决网联环境下重型车驾驶人驾驶安全绩效评价在指标多样性、模型可靠性、评价完整性和结果可溯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的重型车驾驶人驾驶安全绩效评价框架,包括驾驶行为指标提取方法、包含零值的超效率数据... 为解决网联环境下重型车驾驶人驾驶安全绩效评价在指标多样性、模型可靠性、评价完整性和结果可溯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的重型车驾驶人驾驶安全绩效评价框架,包括驾驶行为指标提取方法、包含零值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基于效率前沿分析的驾驶安全绩效提升方案。基于网联环境下重型车自然驾驶数据特征,提取6个行程级的危险驾驶行为指标作为模型输入项,包括:表征激进驾驶的超速行为、急加速行为和急减速行为;表征分心驾驶和疲劳驾驶的打哈欠行为、使用手机行为和吸烟行为。表征驾驶风险暴露因素的行驶时间和行驶里程作为模型输出项。将每个驾驶人视为独立的决策单元,构建3种驾驶绩效评价模型,分别从激进驾驶、分心和疲劳驾驶以及综合驾驶风险3个维度对驾驶绩效进行评价。进一步利用效率前沿分析准确识别低绩效驾驶人,并量化其达到最佳驾驶绩效所需提升的驾驶行为指标。将该框架应用于南京某重型车车队的34名驾驶人,使用连续3个月的网联数据开展驾驶绩效评价。结果表明:该框架能够准确计算驾驶绩效得分,不同驾驶绩效等级驾驶人之间的驾驶行为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超速行为和打哈欠行为是影响驾驶绩效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针对低绩效驾驶人能够提出个性化驾驶绩效提升方案。相比于现有评价方法,所提出的评价框架能够深入挖掘重型车自然驾驶数据特征、全面衡量重型车驾驶人的驾驶特性、多维度评价驾驶绩效,引导其主动改善驾驶行为并降低驾驶风险。研究成果在提升重型车运输企业车辆在线安全监管及风险管控能力及建立驾驶人个性化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绩效 数据包络分析 重型车 网联环境 自然驾驶数据 驾驶风险
原文传递
基于Residual BiLSTM网络的车辆切入意图预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景华 肖宝平 +3 位作者 王靖瑶 罗禹贡 陈涛 李克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71-977,共7页
本文中根据中国实际道路特征,提出一种基于Residual BiLSTM网络的车辆切入意图预测模型,从切入车辆的轨迹信息和与自车的交互信息中提取切入特征,并采用softmax函数计算切入意图,分别为左车道保持、左车道插入、右车道插入和右车道保持... 本文中根据中国实际道路特征,提出一种基于Residual BiLSTM网络的车辆切入意图预测模型,从切入车辆的轨迹信息和与自车的交互信息中提取切入特征,并采用softmax函数计算切入意图,分别为左车道保持、左车道插入、右车道插入和右车道保持的概率,最后利用中国复杂路况的自然驾驶数据集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Residual BiLSTM车辆切入意图预测模型有明显优势,其准确率比LSTM提升8.2个百分点,且能较早地预测出车辆的切入意图,对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决策规划能力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切入意图预测 深度学习 交互信息 自然驾驶数据
下载PDF
自动驾驶车辆对人工驾驶车辆跟驰行为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鲁光泉 谭海天 张浩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1-331,共11页
针对自动驾驶车辆(automated vehicle,AV)与人工驾驶车辆(manual vehicle,MV)组成的混行跟驰环境,基于Waymo公开数据集研究混行环境中AV前车对MV后车跟驰行为的影响。首先,探究混行环境中期望安全裕度模型和智能驾驶人模型的建模能力和... 针对自动驾驶车辆(automated vehicle,AV)与人工驾驶车辆(manual vehicle,MV)组成的混行跟驰环境,基于Waymo公开数据集研究混行环境中AV前车对MV后车跟驰行为的影响。首先,探究混行环境中期望安全裕度模型和智能驾驶人模型的建模能力和模型参数变化,研究表明,混行环境中MV跟驰行为的机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MV驾驶人的减速敏感程度更低。其次,从跟驰安全性、稳定性和环境效应3个方面对混行跟驰行为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到,混行环境中的MV跟驰行为的稳定性和环境效应得到了改善,但是安全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最后,通过对前车速度波动性进行讨论发现,AV前车主要是通过降低自身速度波动性,从而抑制MV后车的速度波动性,改善MV后车在稳定性及环境效应方面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行为特征 自然驾驶数据 人工驾驶车辆 自动驾驶车辆 混行交通环境
下载PDF
自然驾驶条件下驾驶员换道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策 韩愈 +2 位作者 刘凯文 王丹 林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59,共8页
换道是实现汽车智能化必须涉及的一项研究。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场景下换道行为特性,对自然驾驶条件下驾驶员的换道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基于标准自然驾驶数据处理流程对采集的自然驾驶数据进行清洗、标注,并存入场景数据库。定义换道行... 换道是实现汽车智能化必须涉及的一项研究。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场景下换道行为特性,对自然驾驶条件下驾驶员的换道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基于标准自然驾驶数据处理流程对采集的自然驾驶数据进行清洗、标注,并存入场景数据库。定义换道行为,从场景数据库中提取换道数据,并对换道执行阶段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实现换道行为的分类识别。对换道场景的时间以及周边车辆的相互状态等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周围环境车辆对换道车辆影响优先等级,为智能汽车换道功能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道 自然驾驶数据 支持向量机 统计分析 高速公路
下载PDF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分心状态特征分析与跟驰行为建模
10
作者 朱奕昕 张铎 +1 位作者 王俊骅 孙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4-1104,共11页
基于行为特征对分心跟驰行为进行分类和建模,根据模型标定的方法探究不同状态下跟驰模型的适应性。首先从持续开展3年有余的上海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了大量分心跟驰样本,基于驾驶行为刺激反应框架对分心状态特征进行了初步分类,得到了5... 基于行为特征对分心跟驰行为进行分类和建模,根据模型标定的方法探究不同状态下跟驰模型的适应性。首先从持续开展3年有余的上海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了大量分心跟驰样本,基于驾驶行为刺激反应框架对分心状态特征进行了初步分类,得到了5类分心跟驰行为;其次分析了现有4类经典跟驰模型(GHR、GIPPS、IDM和Wiedemann)对分心跟驰行为的适应性,同时根据五折交叉验证适应性结果对分心跟驰行为分类进一步优化,最终得到3类分心跟驰行为(麻木反应、过激反应和延迟反应);最后探讨了分心状态下的2种跟驰行为建模策略(AIDM和TDIDM)。结果表明,对IDM模型进行合理标定即可较准确地描述不同类型的分心跟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分心驾驶 跟驰模型 自然驾驶数据 驾驶人行为
下载PDF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匝道区域驾驶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哲 朱西产 马志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6-13,共8页
基于中国大型实车路试实验(China FOT)项目,从679.3km的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出了70例匝道区域通行过程.统计表明,加速车道汇入点位置主要分布于加速车道的中间偏前部分.提出了指数型的车辆汇入模型.通过研究将分流区变道完成点设置在减... 基于中国大型实车路试实验(China FOT)项目,从679.3km的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出了70例匝道区域通行过程.统计表明,加速车道汇入点位置主要分布于加速车道的中间偏前部分.提出了指数型的车辆汇入模型.通过研究将分流区变道完成点设置在减速车道出现以前,最晚变道开始点分别设为距离减速车道200m、300m和400m,随后提出了自动驾驶汽车分流变道策略.最后统计了匝道区域违章行为,匝道基本路段易发生超速,偶发生超车,匝道出入口易发生连续变道,偶发生压实线变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驾驶 匝道区域 汇入模型 分流变道策略
下载PDF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高密度立交出入口车辆轨迹特征研究
12
作者 徐进 杨雪敏 +3 位作者 张雪榆 张杰 孔繁星 矫成武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1,81,共13页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道路交通网络重要的节点,而随着相邻立交之间的间距不断缩小,逐渐形成了高密度立交群,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加大驾驶负荷和事故风险。为明确在高密度立交群出入口区段的运行风险和安全隐患,在重庆内环路选取了1簇高密度立...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道路交通网络重要的节点,而随着相邻立交之间的间距不断缩小,逐渐形成了高密度立交群,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加大驾驶负荷和事故风险。为明确在高密度立交群出入口区段的运行风险和安全隐患,在重庆内环路选取了1簇高密度立交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车驾驶实验。使用车载仪器采集自然驾驶状态下车辆轨迹数据,包含速度、实时行驶位置以及车辆中心与两侧车道线之间的横向距离;基于对实测数据的深度分析,明确立交出入口的车辆轨迹形态以及车道选择行为特征和驾驶人性别对轨迹形态的影响关系,挖掘车辆驶离(汇入)主线过程中的换道行为特征和驾驶风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出入口类型对车道选择和轨迹形态有明显影响,相比于平行式出口,直接式出口的轨迹更顺畅,换道次数更少;(2)驾驶人在净距较近的2座立交驶入驶出时,进入主线路段更倾向选择辅助车道或者最外侧车道行驶,以减少换道次数;(3)出入口附近的主线车道数变化会影响驾驶人的车道选择行为;(4)驶离主线时,平行式出口的换道持续时间要高于直接式出口,而入口类型对于换道时间没有显著影响,78%驾驶人的换道时间为5~10 s;(5)出口区段的运行风险高于入口区段,可在出口区段最右车道左侧设置白色实线禁止跨越同向车道线,长度范围以渐变段起点向前50 m一直覆盖至分流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高密度立交 自然驾驶数据 小净距立交 出入口 行驶轨迹
下载PDF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挖掘的二阶车辆与行人交互测试场景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峻岩 田叶凡 +2 位作者 赵祥模 王卓 柳有权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52,共14页
针对当前网联车车辆与行人交互(以下简称人车交互)测试场景复杂性低、无法充分涵盖真实道路情况下的人车交互场景测试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人车交互测试场景构建方法。该方法首次提出了二阶人车交互测试场景的概念,在... 针对当前网联车车辆与行人交互(以下简称人车交互)测试场景复杂性低、无法充分涵盖真实道路情况下的人车交互场景测试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人车交互测试场景构建方法。该方法首次提出了二阶人车交互测试场景的概念,在传统人车交互场景基础上组合前序车辆运动场景,实现交互场景时间域扩充,并通过挖掘自然驾驶数据中人车交互场景及其前序场景的关联性与特征参数,构建更加符合真实情况的复杂人车交互测试场景。首先,在795776条人车交互数据基础上筛选出135起有效人车交互事件及其前序事件,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典型前序事件——跟车事件。其次,对跟车事件与人车交互事件进行特征挖掘聚类,得到3类跟车场景与4类一阶人车交互场景;将一阶人车交互场景与跟车场景进行拼接组合,通过联合频数统计,从场景拼接组合中提取出6类典型二阶人车交互场景。最后,基于IDM(Intelligence Driving Model)跟车模型与典型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控制算法,建立了二阶场景下单车环境与网联车环境数值仿真模型,对6类典型二阶人车交互场景生成的测试用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6类二阶场景,网联车环境危险测试用例总量均较单车环境情况有显著下降;对相同一阶场景进行时间域扩充得到的二阶人车交互场景,使得单车环境和网联车环境下的危险测试用例数量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提出的二阶人车交互场景构建方法,可以挖掘出更多接近真实道路情况下潜在的危险人车交互测试场景,实现对网联车辆充分、有效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测试场景 聚类 自然驾驶数据 行人与车辆交互
原文传递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匝道行驶典型场景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蒙昊蓝 陈君毅 +2 位作者 陈磊 万马 余卓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3-131,共9页
匝道行驶由于存在潜在的车辆间交通冲突,对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是一项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匝道的典型场景开展研究,以便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和测试。基于自然驾驶数据(naturalistic drivingdata,NDD)研究了匝道行驶典型场景。首先,通... 匝道行驶由于存在潜在的车辆间交通冲突,对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是一项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匝道的典型场景开展研究,以便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和测试。基于自然驾驶数据(naturalistic drivingdata,NDD)研究了匝道行驶典型场景。首先,通过对车辆在匝道上交互时的3个主要元素进行定义,包括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S)、驾驶动作(driving action,A)和交互性能(interaction performance,P),并以此来描述车辆的交互行为;然后,选取用于表征A和P的变量作为聚类特征,通过基于Calinski⁃Harabasz(CH)指数的K⁃means聚类方法获得8种聚类结果,根据聚类结果对各变量进行分析,得到4种典型的交互方式;再后,通过分析表征初始状态的变量,运用置信椭圆提取典型的逻辑场景;最后,基于逻辑场景随机选择两个具体场景对自动驾驶系统(autonomous drivingsystem,ADS)进行测试和评估。结果表明,运用研究获得的匝道行驶典型场景进行测试,可揭示自动驾驶汽车与其他交互车辆间的交互能力,说明基于NDD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生成的匝道行驶典型场景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自然驾驶数据 匝道行驶典型场景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驾驶员加速度分布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瑞 朱西产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7-45,共9页
为提高智能汽车的类人驾驶能力,使用自然驾驶数据(NDD)研究了驾驶员的加速行为特性。利用约5 800万观测数据组成的数据库,探讨了驾驶员加速度分布的收敛性;使用多维核密度估计得到了驾驶员加速度分布,并使用相对熵描述不同数据量的数据... 为提高智能汽车的类人驾驶能力,使用自然驾驶数据(NDD)研究了驾驶员的加速行为特性。利用约5 800万观测数据组成的数据库,探讨了驾驶员加速度分布的收敛性;使用多维核密度估计得到了驾驶员加速度分布,并使用相对熵描述不同数据量的数据集之间的差异;使用稳定收敛的数据集分析了驾驶员的加速度分布特性,提取了驾驶员加速度分布的特征参数;讨论了驾驶员加速度分布在智能汽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驾驶员的纵向加速度和侧向加速度二维分布服从双三角形分布特征;纵向加速度和侧向加速度随速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驾驶员加速度分布特性可以应用于智能汽车驾驶能力测试、智能汽车安全测试、人机共驾控制、危险估计算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驾驶行为 自然驾驶数据(NDD) 加速度分布 核密度估计 相对熵
下载PDF
Analysis of Stopping Behavior at Rural T-Intersections Using Naturalistic Driving Study Data
16
作者 Nicole Oneyear Shauna Hallmark +2 位作者 Amrita Goswamy Raju Thapa Guillermo Basulto-Elias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3年第2期208-221,共14页
Rural intersections account for around 30% of crashes in rural areas and 6% of all fatal crashes,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but poorly understood safety problem. Crashes at rural intersections are also problematic si... Rural intersections account for around 30% of crashes in rural areas and 6% of all fatal crashes,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but poorly understood safety problem. Crashes at rural intersections are also problematic since high speeds on intersection approaches are present which can exacerbate the impact of a crash. Additionally, rural areas are often underserved with EMS services which can further contribute to negative crash outcom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nalysis of driver stopping behavior at rural T-intersections using the SHRP 2 Naturalistic Driving Study data. Type of stop was used as a safety surrogate measure using full/rolling stops compared to non-stops. Time series traces were obtained for 157 drivers at 87 unique intersections resulting in 1277 samples at the stop controlled approach for T-intersections. Roadway (i.e. number of lanes, presence of skew, speed limit, presence of stop bar or other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driver (age, gender, speeding),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time of day, presence of rain) were reduced and includ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Results of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indicated drivers were less likely to stop during the nighttime. However presence of intersection lighting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full/rolling stops. Presence of intersection skew was shown to negatively impact stopping behavior. Additionally drivers who were traveling over the posted speed limit upstream of the intersection approach were less likely to stop at the approach stop 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istic driving Study data INTERSECTION Safety RURAL Stopping Behavi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