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双线隧道水平冻结位移场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24
1
作者 蔡海兵 程桦 +2 位作者 彭立敏 姚直书 荣传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88-2095,共8页
针对地铁双线隧道水平冻结工程,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一套完整的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在保证冻结壁强度相似前提下,重点对双线隧道冻结暗挖过程中的冻胀和融沉位移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冻结壁的交圈时间与土层冻胀位移规律有着密切... 针对地铁双线隧道水平冻结工程,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一套完整的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在保证冻结壁强度相似前提下,重点对双线隧道冻结暗挖过程中的冻胀和融沉位移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冻结壁的交圈时间与土层冻胀位移规律有着密切联系,先行冻结的上行线隧道由于水分迁移现象较强,使得土层冻胀位移相对较大。试验对比分析冻结壁2种不同解冻方式,发现冻结壁强制解冻条件下土层融沉现象较弱,强制解冻条件下近地表土层融沉位移仅为自然解冻条件下近地表土层融沉位移的47%,说明采用强制解冻方式可减小土层融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水平冻结 模型试验 自然解冻 强制解冻 冻胀 融沉
下载PDF
常州砂性地层联络通道解冻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俊 杨平 +2 位作者 刘增光 李志远 陈亮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7-173,180,共8页
人工冻结联络通道施工常采用跟踪注浆解决软弱地层工后融沉问题,为此必须掌握解冻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为背景,将冻结阶段现场实测与温度场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正确性,并通... 人工冻结联络通道施工常采用跟踪注浆解决软弱地层工后融沉问题,为此必须掌握解冻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为背景,将冻结阶段现场实测与温度场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正确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自然解冻与强制解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0℃~90℃循环热水强制解冻周期为33.5~22 d,较自然解冻周期的160 d缩短了5~7倍,不同温度的强制解冻解冻周期大致呈线性变化。强制解冻完成次序依次为上部结构、冻结管内侧土体、冻结管外侧土体、集水井底部。冻结壁厚度不同工程可采用不同温度热水循环进行强制解冻,冻结壁厚度较薄时可适当降低热水温度;强制解冻融沉注浆前期应将重点放在联络通道上部结构侧边及顶部,后期应将重点放在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法 温度场 自然解冻 强制解冻 解冻规律
下载PDF
冻结加固盾构端头土体温度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袁云辉 杨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3-1059,共7页
在人工冻结加固盾构到达端头土体施工过程中,土体温度是关系到冻土帷幕发展情况以及确定盾构机推进时机的重要参数。以南京地铁二号线集庆门车站北端头盾构进洞冻结加固工程为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冻结和自然... 在人工冻结加固盾构到达端头土体施工过程中,土体温度是关系到冻土帷幕发展情况以及确定盾构机推进时机的重要参数。以南京地铁二号线集庆门车站北端头盾构进洞冻结加固工程为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冻结和自然解冻温度场进行计算,研究了多圈水平冻结条件下温度空间分布及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并对左线开挖后垂直冻结管停冻和不停冻两种方案对温度场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采用多圈水平冻结并合理布置冻结圈径可以显著加快冻结壁的形成,从而缩短工期;自然解冻时存在两个解冻锋面,其中管片散热对解冻影响较大;自然解冻时温度上升速率先快后慢,而解冻锋面推进速度则越来越快;在左线开挖后可以停止左、右线洞门之间垂直冻结管的冷媒循环,同样能够保证右线冻结壁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到达 人工水平冻结 温度场 自然解冻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人工地层冻结冻土自然解冻与强制解冻实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肖朝昀 胡向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09年第3期92-95,104,共5页
通过自然解冻和强制解冻原位试验,得出冻土自然解冻和强制解冻温度变化规律。冻土自然解冻速度非常缓慢,强制解冻能显著的加快冻土解冻速度。对于多排管冻结形成的大体积冻土,可利用强制解冻加快冻土解冻速度,达到及时跟踪注浆,更好的... 通过自然解冻和强制解冻原位试验,得出冻土自然解冻和强制解冻温度变化规律。冻土自然解冻速度非常缓慢,强制解冻能显著的加快冻土解冻速度。对于多排管冻结形成的大体积冻土,可利用强制解冻加快冻土解冻速度,达到及时跟踪注浆,更好的控制融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 自然解冻 强制解冻 平均解冻速度 监测
下载PDF
下穿车站交叠区域MJS+水平冻结加固解冻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宇辉 杨平 +1 位作者 王宁 张玉武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9-166,共8页
人工冻结后期冻土融化会对周边结构造成融沉变形影响,在承压含水地层可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metro jet system, MJS)+水平冻结联合加固法,用以止水并抑制冻胀融沉,而MJS+水平冻结加固解冻规律是优化工后融沉注浆的重要依据,因此以南京地... 人工冻结后期冻土融化会对周边结构造成融沉变形影响,在承压含水地层可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metro jet system, MJS)+水平冻结联合加固法,用以止水并抑制冻胀融沉,而MJS+水平冻结加固解冻规律是优化工后融沉注浆的重要依据,因此以南京地铁7号线下穿既有10号线中胜站工程为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ADINA构建下穿隧道交叠区解冻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交叠区冻结水泥土解冻规律,对比分析了冬、夏季不同环境温度对自然解冻温度场、不同循环盐水温度对强制解冻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水泥土自然解冻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迅速升温阶段、相变阶段、稳定升温阶段。加固区内各部位冻结水泥土自然解冻顺序为先两侧后中间,先顶部后底部,先端头后中部;强制解冻顺序为先两侧和底部冻结管内侧,然后两侧边及底部冻结管外侧,最后是中间加固区底部。强制解冻循环盐水温度越高,冬、夏季冻结加固区完全解冻所需时间差越小,循环盐水每升高10℃,时间差缩小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S+水平冻结 解冻温度场 数值模拟 自然解冻 强制解冻
下载PDF
人工地层冻结有限厚度冻土帷幕自然解冻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肖朝昀 胡向东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4-679,共6页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单排和多排冻结管形成的冻土帷幕自然解冻规律,以及冻土帷幕完成解冻所需的时间及平均解冻速度随厚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限厚度冻土帷幕自然解冻,相变所需的时间占主要部分.单排冻结管形成的冻土帷幕,相变所需...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单排和多排冻结管形成的冻土帷幕自然解冻规律,以及冻土帷幕完成解冻所需的时间及平均解冻速度随厚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限厚度冻土帷幕自然解冻,相变所需的时间占主要部分.单排冻结管形成的冻土帷幕,相变所需的时间占整个解冻时间的90%左右;多排冻结管形成的冻土帷幕,相变所需的时间占整个解冻时间的随排间厚度的增加,从80%下降至60%.此外,单排管冻结形成的冻土帷幕自然解冻,其解冻时间和平均解冻速度与厚度大致呈抛物线关系;而多排管冻结形成的冻土帷幕自然解冻,其解冻时间和平均解冻速度与厚度大致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技术 自然解冻 人工地层 冻土帷幕 相变 解冻速度
下载PDF
未开挖状态下冻结井筒自然解冻规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垒 《中州煤炭》 2013年第8期18-20,共3页
通过对西部某矿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结合测温孔监测数据,探讨了井筒未开挖状态下、冻结停机后冻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冻结壁温度场及所需冻结壁平均温度,提出复开机时间,并指出停复开机方式控制温度场发展能有效改善井帮平... 通过对西部某矿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结合测温孔监测数据,探讨了井筒未开挖状态下、冻结停机后冻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冻结壁温度场及所需冻结壁平均温度,提出复开机时间,并指出停复开机方式控制温度场发展能有效改善井帮平均温度,为安全掘砌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壁 自然解冻 温度场
下载PDF
加热限位管与自然解冻对冻土温度场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俊 卫宏 +1 位作者 张皖湘 沈鑫国 《路基工程》 2016年第3期36-39,共4页
为解决人工冻结技术产生冻胀融沉所引发不良后果的问题,可设置加热限位管来达到控制冻胀融沉的目的。运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设置加热限位管与自然解冻对冻土温度场发展的影响规律,主要结论:无需加热时,间距800 mm单排冻结管在冻结50天时... 为解决人工冻结技术产生冻胀融沉所引发不良后果的问题,可设置加热限位管来达到控制冻胀融沉的目的。运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设置加热限位管与自然解冻对冻土温度场发展的影响规律,主要结论:无需加热时,间距800 mm单排冻结管在冻结50天时冻土厚度可达2.4 m;当限位管循环5℃热盐水之后,各点温度都有明显上升,离限位管越近温度受影响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点温度趋于稳定,最终冻土厚度约1.4 m;而自然解冻工况下冻土帷幕最终厚度约1.2 m,整个冻土帷幕温度趋于一致、强度变得均匀,单从最终形成的冻土帷幕来看,自然解冻是最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限位管 自然解冻 冻结法 冻胀融沉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软土地区强制解冻与自然解冻对隧道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对比分析
9
作者 高梦怡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第7期283-286,M0029,M0030,共6页
在结构尺寸、地质条件、冻结壁设计厚度等情况基本一致的背景下,对软土地区分别采用强制解冻和自然解冻的2座单侧泵站进行监测;结合空间距离、温度变化等影响因素,分析对比不同解冻手段对隧道结构位移及周边环境变形的规律。结果表明:... 在结构尺寸、地质条件、冻结壁设计厚度等情况基本一致的背景下,对软土地区分别采用强制解冻和自然解冻的2座单侧泵站进行监测;结合空间距离、温度变化等影响因素,分析对比不同解冻手段对隧道结构位移及周边环境变形的规律。结果表明:从空间影响距离、温度变化过程分析,采用强制解冻施工的单侧泵站对隧道结构位移及周边环境变形的控制较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解冻 自然解冻 监测成果 空间距离 温度变化
下载PDF
核桃峪副井冻结与自然解冻温度场数值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宁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93,共3页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核桃峪副井井筒冻结后期的自然解冻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为井筒壁间及壁后注浆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井筒冻结 自然解冻 温度场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浅谈乌鞘岭隧道衬砌混凝土结构耐性的调整 被引量:1
11
作者 褚晋 《安徽建筑》 2009年第6期93-95,共3页
乌鞘岭隧道工程衬砌混凝土处于"高寒、高海拔、硫酸盐侵蚀"的工作环境,其特殊的工作环境下要求混凝土必须具有高抗冻性、高抗渗性以及高耐侵蚀性的特殊要求,在施工中引入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应用双掺技术实现低水灰... 乌鞘岭隧道工程衬砌混凝土处于"高寒、高海拔、硫酸盐侵蚀"的工作环境,其特殊的工作环境下要求混凝土必须具有高抗冻性、高抗渗性以及高耐侵蚀性的特殊要求,在施工中引入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应用双掺技术实现低水灰比、高耐久性,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素 混凝土耐久性 冻融 硫酸盐侵蚀 措施
下载PDF
人工冻土解冻温度场数值分析
12
作者 龚旭 《山西建筑》 2012年第24期105-106,共2页
以某车站盾构到达人工水平冻结加固工程为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自然解冻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水平冻土帷幕在停止冻结后60 d可以完成自然解冻过程;冻土的自然解冻速率随... 以某车站盾构到达人工水平冻结加固工程为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自然解冻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水平冻土帷幕在停止冻结后60 d可以完成自然解冻过程;冻土的自然解冻速率随解冻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影响盾构达到人工水平冻土帷幕自然解冻的主要因素为隧道空气散热及未冻土的热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结 自然解冻 温度场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基于不同环境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乔宏霞 胡宸瑞 +1 位作者 路承功 阳菲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7,71,共5页
混凝土耐久性是反应其内部材料性能和抵抗外部环境作用的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为了研究不同水胶比及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在考虑各地气候及环境的基础上,以3种水胶比及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设计了模拟现场侵蚀... 混凝土耐久性是反应其内部材料性能和抵抗外部环境作用的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为了研究不同水胶比及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在考虑各地气候及环境的基础上,以3种水胶比及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设计了模拟现场侵蚀环境的3种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混凝土侵蚀机理不同,自然浸泡环境下以化学腐蚀为主,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试件则主要受到物理破坏,硫酸盐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时试件同时受到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三类试件中以水胶比是0.30,粉煤灰掺量为15%的试件在各类环境下的耐久性最好。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会生成膨胀产物钙矾石,对试件产生较大的膨胀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耐久性 自然浸泡 干湿循环 冻融循环
下载PDF
罗布泊天然盐渍土冻融循环条件下水盐迁移规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石群 张远芳 +2 位作者 李炎 鲁海涛 刘凯 《工程勘察》 2016年第4期1-4,10,共5页
盐渍土作为一种环境敏感性特殊土,它所包含的水分、盐分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对罗布泊地区天然盐渍土进行多次冻融循环盐胀—冻胀试验基础上,探究其水、盐迁移规律。研究发现:在整个冻融循环过程中,冻融作用导致不同埋深土样... 盐渍土作为一种环境敏感性特殊土,它所包含的水分、盐分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对罗布泊地区天然盐渍土进行多次冻融循环盐胀—冻胀试验基础上,探究其水、盐迁移规律。研究发现:在整个冻融循环过程中,冻融作用导致不同埋深土样中的水分与盐分垂直向运移,总体上自下而上向冷端迁移,冷端层含水量增加最为明显,且保持"盐随水走"的迁移规律。长期如此将造成路基表层含盐量聚集,严重影响道路工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地区 天然盐渍土 冻融循环 水分盐分迁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苑宏英 王亭 +1 位作者 祁丽 牛四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015-4020,共6页
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的关键步骤,本文以污泥比阻(SRF)为考察指标,对比分析了污泥经单独酸碱调节、酸碱联合调节、水浴加热、自然冻融以及氧化剂Fenton等预处理方法调节后污泥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污泥经氧化剂Fenton试剂处理后,SRF明显... 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的关键步骤,本文以污泥比阻(SRF)为考察指标,对比分析了污泥经单独酸碱调节、酸碱联合调节、水浴加热、自然冻融以及氧化剂Fenton等预处理方法调节后污泥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污泥经氧化剂Fenton试剂处理后,SRF明显减小,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先酸后碱调节的方式比单独酸、碱调节更利于污泥脱水;温度调节对污泥的比阻有影响,低温条件下污泥的比阻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比阻 酸碱调节 水浴加热 自然冻融 FENTON试剂
原文传递
自然冷融法对污泥沉降及脱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玉成 张维佳 +1 位作者 金秋冬 郝利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43-46,共4页
在人工模拟自然低温条件下,研究污泥冷融调理的影响因素,通过不同冷冻条件下脱水性能分析,污泥沉降性能、颗粒尺寸比较,通过试验得出:-6℃条件下冻融,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含固率超过10%,经过抽滤含固率可以达到30%以上,泥饼含水率可以达... 在人工模拟自然低温条件下,研究污泥冷融调理的影响因素,通过不同冷冻条件下脱水性能分析,污泥沉降性能、颗粒尺寸比较,通过试验得出:-6℃条件下冻融,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含固率超过10%,经过抽滤含固率可以达到30%以上,泥饼含水率可以达到66%;完全冻结后,延长冷冻时间,脱水性能几乎不再改变;在本试验条件下冷冻速率为0.43μm/s时,污泥浓集明显,颗粒团转变为致密形态,沉降速度加快,脱水性能大幅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性能 自然冷融 沉降性能
下载PDF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耐久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戈兵 王景贤 +2 位作者 王淑丽 龚郁杰 王浩 《中国建筑防水》 2017年第8期1-4,共4页
通过对相同型号,但原材料及配方不同的两种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3种老化方式下性能变化的对比,对其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化龄期相同时,自然老化对PE膜和沥青涂盖层的破坏比浸水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更快、更严重;自然老化对卷... 通过对相同型号,但原材料及配方不同的两种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3种老化方式下性能变化的对比,对其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化龄期相同时,自然老化对PE膜和沥青涂盖层的破坏比浸水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更快、更严重;自然老化对卷材的厚度基本没有影响,而浸水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会使厚度产生永久性增加;浸水老化对胎基的破坏作用高于自然老化和冻融循环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耐久性 自然老化 浸水老化 冻融循环老化
下载PDF
天然浮石混凝土孔溶液结冰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萧萧 申向东 +1 位作者 王海龙 杜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0-135,共6页
以内蒙古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通过冻融核磁共振技术模拟冻融循环温度变化过程,并测得天然浮石混凝土在冷冻和融化过程中孔溶液信号量、结冰速率、T2谱和孔径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冷冻过程中的含冰量来评价孔溶液结冰引起的静水压... 以内蒙古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通过冻融核磁共振技术模拟冻融循环温度变化过程,并测得天然浮石混凝土在冷冻和融化过程中孔溶液信号量、结冰速率、T2谱和孔径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冷冻过程中的含冰量来评价孔溶液结冰引起的静水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天然浮石混凝土发生冻害的温度主要是-15℃以上。探讨了天然浮石混凝土孔溶液的结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浮石混凝土 冻融核磁共振 孔隙结冰规律
下载PDF
新型框架通风锚杆支护多年冻土边坡降温效果及力学机理研究
19
作者 董建华 师利君 吴晓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05,共1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通风降温、支挡锚固和减胀减震功能的新型框架通风锚杆冻土边坡支护结构,并阐述其工作机理。基于传热学和自然对流理论,建立新型框架通风锚杆与土体换热的计算模型,对其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基于Winkler理论,建立冻胀...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通风降温、支挡锚固和减胀减震功能的新型框架通风锚杆冻土边坡支护结构,并阐述其工作机理。基于传热学和自然对流理论,建立新型框架通风锚杆与土体换热的计算模型,对其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基于Winkler理论,建立冻胀和融沉阶段新型框架通风锚杆与土体相互作用的力学简化计算模型,分析冻胀和融化阶段新型框架通风锚杆受力性能。结合算例,采用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分析了新型框架通风锚杆支护多年冻土边坡的热学和力学效应,并通过模型试验与理论计算对比,对所提出理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新型框架通风锚杆能够充分发挥冷季吸收冷量冻结土体、暖季屏蔽热量保护冻土的作用,并逐年抬升冻融交界面;②新型框架通风锚杆支护结构支护效果良好,能够减弱土体冻胀作用,提高多年冻土边坡的稳定性;③所提出简化计算方法以期为新型框架通风锚杆支护多年冻土边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边坡 新型框架通风锚杆 自然对流 协同工作 融沉固结
下载PDF
Freeze-thaw processes of active-layer soils in the Nanweng'he River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in the Da Xing'anling Mountains,norther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2
20
作者 RuiXia He HuiJun Jin +2 位作者 XiaoLi Chang YongPing Wang LiZhong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The active-layer soils overlying the permafrost are the most thermodynamically active zone of rock or soil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earth-atmosphere energy system. The processes of thawing and freezing and thei... The active-layer soils overlying the permafrost are the most thermodynamically active zone of rock or soil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earth-atmosphere energy system. The processes of thawing and freezing and their associated complex hydrothermal coupling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variation in mean annual temperatures and the formation of ground ice in permafrost regions. Using soil-temperature and-moistur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ctive layer between September 2011 and October 2014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 of the Nanweng'he River in the Da Xing'anling Mountains, the freeze-tha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afrost were studied. Based on analysis of ground-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hydrothermal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the thawing and freezing processes of the active layer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1) autumn-winter freezing,(2) winter freeze-up, and(3) spring-summer thawing. Variations in the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were analyzed during each stage of the freeze-thaw 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soil moisture and ground vegetation on the freeze-thaw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study's results show that thawing in the active layer was unidirectional, while the ground freezing was bidirectional(upwar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active layer and downward from the ground surface).During the annual freeze-thaw cycle, the migration of soil moisture ha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general, during a freezing-thawing cycle, the soil-water molecules migrate downward, i.e., soil moisture transports from the entire active layer to the upper limit of the permafrost. In the meantime, freeze-thaw in the active layer can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oil-moisture content and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weng'he RIVER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ACTIVE LAYER freeze-thawing processes moisture content vegetation eff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