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帝山八水沟天然植物群落时空梯度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邱扬 张金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在DCA排序的基础上,应用排序轴分类法对山西关帝山八水沟景观的天然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共划分出7类,效果较好.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DCA排序轴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结合DCA第2与3排序... 在DCA排序的基础上,应用排序轴分类法对山西关帝山八水沟景观的天然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共划分出7类,效果较好.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DCA排序轴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结合DCA第2与3排序轴的二维排序图反映了群落的时空变异,其中第2排序轴反映了群落在坡向与坡度方面的空间梯度,第3排序轴反映了群落的森林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群落 分类 DCA 时空梯度 排序轴分类
下载PDF
不同海域、不同腐蚀区带Q235碳钢实海挂片腐蚀产物层内微生物调查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艳 吴佳佳 +1 位作者 张盾 陈士强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3-342,共10页
将Q235碳钢样品挂于不同海域(青岛和三亚)的不同腐蚀区带(潮差区和全浸区),在不同的时间点(90,180和270 d)取出,就腐蚀形貌、腐蚀速率、腐蚀产物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传统平板分离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技术对腐蚀产物层中的微生物进行分... 将Q235碳钢样品挂于不同海域(青岛和三亚)的不同腐蚀区带(潮差区和全浸区),在不同的时间点(90,180和270 d)取出,就腐蚀形貌、腐蚀速率、腐蚀产物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传统平板分离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技术对腐蚀产物层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结果表明,Q235碳钢在不同海域不同腐蚀区带的腐蚀速率不同,且潮差区的腐蚀速率总是大于全浸区的;不同腐蚀区带腐蚀产物的内外层成分存在差别,外层含有Fe3O4,α-Fe OOH和γ-Fe OOH等,内层主要是Fe3O4,而不同海域形成的腐蚀产物成分差别不明显。不同时空下不同腐蚀区带Q235碳钢挂片腐蚀产物层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复杂且存在差异,主要包括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好氧/兼性厌氧菌等;在相同时空条件下,全浸区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均高于潮差区的,且更容易检测到硫酸盐还原菌的存在;好氧/兼性厌氧菌种类丰富,以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腐蚀 实海挂样 微生物分离 鉴定腐蚀区带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建国40年来西部民族地区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荣宁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又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旱灾和雪灾对西部民族地区影响最大,并呈现出一定的发生规律。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的逐渐增强而呈弱化,但是这种影...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又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旱灾和雪灾对西部民族地区影响最大,并呈现出一定的发生规律。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的逐渐增强而呈弱化,但是这种影响始终存在,并造成一定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加强区域间的合作研究和防治,提高农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防治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自然灾害 时空特征 社会影响
下载PDF
1990-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耕地资源分布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博 吴雨珂 +1 位作者 闫白冰 牛继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7-258,共12页
探索淮河生态经济带耕地资源分布变化特征,可为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规划和决策依据。基于1990—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利用空间探索、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该区域耕地资源在过去30年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并进一步对2030... 探索淮河生态经济带耕地资源分布变化特征,可为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规划和决策依据。基于1990—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利用空间探索、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该区域耕地资源在过去30年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并进一步对2030年土地利用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1)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为主,平均占比为68.70%;近30年来研究区耕地面积剧烈缩减8.63×10^(5) hm^(2),年均减少2.88×10^(4) hm^(2),其中旱地减少占耕地总减少量的81.69%;耕地的流失主要在于建设用地的侵占。2)耕地资源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以淮河为分界线集聚分布,呈现“东南水田、西北旱地”的典型分布特征。3)耕地资源分布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包括农业机械化水平、粮食产量、人口等社会驱动力;生态驱动力各要素对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则相对较为稳定。4)自然发展情景下,2030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110011 hm^(2),在积极的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将显著增加529309 hm^(2);采取耕地保护情景,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以及桐柏—伏牛山通过开垦部分疏林地和低覆盖草地将其整治为耕地,东部沿海可将沿海水域合理建设为建设用地,中部区域可通过减少建设用地的碎片化,较大程度上使耕地资源的连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研究对于优化淮河生态经济带耕地资源结构以及空间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耕地保护 淮河生态经济带
下载PDF
再论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尺度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思健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4期1-10,共10页
"尺度"是自然灾害风险的本源特性之一,也是全面认识自然灾害风险时空格局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的尺度特性,综述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提出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尺度内涵、自然灾害风险尺度分级标准、自然灾害风... "尺度"是自然灾害风险的本源特性之一,也是全面认识自然灾害风险时空格局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的尺度特性,综述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提出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尺度内涵、自然灾害风险尺度分级标准、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尺度选择原则,归纳总结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尺度效应,并"抛砖引玉"地引出自然灾害风险尺度研究的几个潜在热点问题,期望能为自然灾害风险的深入创新和研究提供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风险 尺度 时空 广度 粒度 尺度效应
下载PDF
基于微博大数据的北京市流动人口情绪与职住分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桐 李泽峰 +3 位作者 宋柳依 熊美成 廖一兰 裴韬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98-1910,共13页
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本研究首先基于2017年北京市微博大数据,利用jieba分词结合人工筛选得到流动人口发布的微博文本;其次,对Roberta-wwm-ext-large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识别北京全人群与流动人口的微博情绪;然后... 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本研究首先基于2017年北京市微博大数据,利用jieba分词结合人工筛选得到流动人口发布的微博文本;其次,对Roberta-wwm-ext-large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识别北京全人群与流动人口的微博情绪;然后,结合POI数据与微博发布时间得到流动人口的职住分布;最后,基于微博情绪与职住分布得到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利用Getis-Ord Gi^(*)挖掘职住情绪的空间聚集模式,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职住情绪热点分布的因素。实验表明,北京流动人口情绪均值(0.56)稍低于北京全人群(0.57)(P<0.01),但整体表现为积极;从空间分布来看,流动人口在东、西城区情绪均衡,西北部科技创新区情绪相对于流动人口情绪均值较为低落,而东南部中心商务区、文化交流区及国际化社区情绪较高涨;从情绪与职住的关系来看,流动人口的工作情绪与从事的工作类型有关(q=0.03,P<0.05),高新技术产业园、工业园、物流产业园的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工作情绪相对于流动人口工作情绪均值较为消极,健康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农业园的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工作情绪较积极;流动人口的居住情绪与居住环境有关(q=0.06,P<0.1),居住在远郊区的流动人口情绪相对于流动人口居住情绪均值较为消极,居住在近郊高密度的流动人口情绪较为积极。因此,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以及居住在远郊区的流动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情绪分析 职住分布 北京市 微博数据 自然语言处理 时空场景 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1949-1990年塔里木盆地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唐兵 安瓦尔.买买提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4-129,共6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1949-1990年自然灾害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自然灾害以洪灾、暴雨灾害、风灾及雹灾发生较为频繁。在年际分布上,各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较明显的波动增长趋势并且灾次的频发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在...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1949-1990年自然灾害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自然灾害以洪灾、暴雨灾害、风灾及雹灾发生较为频繁。在年际分布上,各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较明显的波动增长趋势并且灾次的频发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在年内分布上,灾害频发期多出现在春、夏季节。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灾害次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空间上主要呈条带状或块状的分布格局。从行政区划上看,塔里木盆地有2个自然灾害频发区,分别是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总的分布特点是:山区多,山区与盆地交界地带多,盆地内部较少;灾害发生频次以盆地北部最为集中,表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1949-1990 自然灾害 时空特征 灾害频次
原文传递
农作物自然灾害暴露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然 江耀 +2 位作者 张安宇 高原 王静爱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5-221,共7页
随着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进程,未来农作物自然灾害损失风险不断加剧,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评估农作物损失成为灾害风险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暴露对风险的贡献已然超过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在损失评估过程中如何进行农作物暴露... 随着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进程,未来农作物自然灾害损失风险不断加剧,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评估农作物损失成为灾害风险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暴露对风险的贡献已然超过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在损失评估过程中如何进行农作物暴露的刻画与衡量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首先梳理了不同视角下的农作物暴露定义,认为暴露需要以时空维度去理解,能够体现出其对灾情的放大或缩小影响;其次,总结了农作物暴露的三种空间维度指标与相应时间维度指标;最后,归纳了农作物种植范围、产量、经济价值以及时间维指标的常用计算方法与模型,以期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暴露,满足灾害系统复杂性研究需求,为风险定量评价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自然灾害暴露 种植范围 作物产量 经济价值 时空维度
下载PDF
陕西省近10年自然灾害的损失规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杜兴信 窦品玉 《灾害学》 CSCD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主要根据自然灾害损失资料,对陕西近10a自然灾害损失时空规律、各灾种特点、损失结构进行了较详尽讨论,并进行了损失强度分区。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 损失
下载PDF
论不同时空下企业技术创新的三维伦理边界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开刚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98,108,共3页
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项技术层面的经济活动,更是一项涉及多维伦理价值判断的伦理活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自然”时空、“关系”时空和“价值”时空组成的“三维”时空中,应分别遵循“不伤害原则”、“正当性原则”和“人本化原则”... 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项技术层面的经济活动,更是一项涉及多维伦理价值判断的伦理活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自然”时空、“关系”时空和“价值”时空组成的“三维”时空中,应分别遵循“不伤害原则”、“正当性原则”和“人本化原则”的伦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自然时空 关系时空 价值时空 伦理边界
下载PDF
绵延与统合之力:先秦人文时空论纲
11
作者 王振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4-46,共13页
时间与空间,是构成人类历史的两大基本要素。探索先秦自然时空与人文时空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阐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黄河流域四季分明的物候特征与北斗七星的规律变化,促使先民很早就建立了最初的时间系统;伴随着农业生... 时间与空间,是构成人类历史的两大基本要素。探索先秦自然时空与人文时空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阐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黄河流域四季分明的物候特征与北斗七星的规律变化,促使先民很早就建立了最初的时间系统;伴随着农业生产与祭祀的发展与需要,先秦时间不仅日益精确化与抽象化,而且统一的时间主轴随之形成。新石器时代六大文化区系共存于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之中,形成了背对高原、面向海洋的“两半”格局,而中原文化区恰居于中心区域,处于各文化区的结合处。这一格局及其中的山川形胜、气候物产等蕴藏着无限的物质力量与统合形势。生活在这个完整地理单元之中的各族先民,在碰撞、融合的过程中日益辐辏于统一的时间主轴与空间中心之下,此即先秦中国人文时空的最大特征:统一的时间主轴与通变思维相辅而行,蕴蓄着无限的绵延之力;差异互补的自然空间与大一统的人文空间相生相成,产生出巨大持久的统合力量。深沉的人文时空一旦形成,便与民族文化历史的特殊性、独立性、超越性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心智结构、精神情怀,形成深沉而恢弘的绵延与统合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中国 自然时空 人文时空 绵延 统合
下载PDF
典型半自然稀树草原雨季中末期土壤水分分异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科 郎南军 +2 位作者 郭玉红 温绍龙 江期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4,共6页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雨季中末期典型半自然稀树草原土壤水分进行研究,得出了雨季中末期区域内黏性燥红土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黏性燥红土与壤性燥红土的水分含量时空变化特征的对照、壤性燥红土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含量时空变化特征...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雨季中末期典型半自然稀树草原土壤水分进行研究,得出了雨季中末期区域内黏性燥红土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黏性燥红土与壤性燥红土的水分含量时空变化特征的对照、壤性燥红土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小流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水分含量空间分异特征等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然稀树草原 时空分异 小流域 水分分布
下载PDF
一种基于语义的时空敏感社会关系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伟 吴钊 +2 位作者 李兵 谷琼 宁彬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7-1211,共5页
近几年,我们见证了互联网上社交平台与移动社交应用的兴起(比如facebook,Twitter,微信等).由于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以及终端持有者访问或是上传有位置标注的信息和图片到网络云端,使得获取相对准确的时空信息变得容易.而随着相关信息的累... 近几年,我们见证了互联网上社交平台与移动社交应用的兴起(比如facebook,Twitter,微信等).由于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以及终端持有者访问或是上传有位置标注的信息和图片到网络云端,使得获取相对准确的时空信息变得容易.而随着相关信息的累积,其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抽取时空信息并进行语义分析,进而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时空敏感社会关系模型.为解决原始时空数据的稀疏性问题,采用n-gram方法学习模型以预测缺失的时空数据,然后利用时空信息与文本语义信息上的相似性来获取社会关系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语义 自然语言处理 n-gram方法 时空敏感
下载PDF
Helmholtz Theorems, Gauge Transformations, General Covariance and the Empirical Meaning of Gauge Conditions
14
作者 Andrew Chubykalo Augusto Espinoza Rolando Alvarado Flores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6年第9期1021-1044,共24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use of Helmholtz decomposition theorem for static vector fields , when applied to the time dependent vector fields , which represent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allows us to obtain instan...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use of Helmholtz decomposition theorem for static vector fields , when applied to the time dependent vector fields , which represent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allows us to obtain instantaneous-like solutions all along . For this reason, some people thought (see e.g. [1] and references therein) that the Helmholtz theorem cannot be applied to time dependent vector fields and some modification is wanted in order to get the retarded solutions. However, the use of the Helmholtz theorem for static vector fields is correct even for time dependent vector fields (see, e.g. [2]), so a relation between the solutions was required, in such a way that a retarded solution can be transformed in an instantaneous one, and conversely. On this paper we want to suggest, following most of the time the mathematical formalism of Woodside in [3], that: 1) there are many Helmholtz decompositions, all equally consistent, 2) each one is naturally related to a space-time structure, 3) when we use the Helmholtz decomposition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potentials it is equivalent to a gauge transformation, 4) there is a natural methodological criterion for choosing the gauge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postulated for a global space-time, 5) the Helmholtz decomposition is the manifestation at the level of the fields that a gauge is involved. So, when we relate the retarded solution to the instantaneous one what we do is to change the gauge and the space-time. And, if the Helmholtz decompositions are related to a space-time structure, and are equivalent to gauge transformations, each gauge transformation is natural for a specific space-time. In this way, a Helmholtz decomposition for Euclidean space is equivalent to the Coulomb gauge and a Helmholtz decomposition for the Minkowski space is equivalent to the Lorenz gauge. This leads us to consider that the theories defined by different gauges may be mathematically equivalent, because they can be related by means of a gauge transformation, but they are not empirically equ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mholtz Theorem Gauge Transformations space-time Transformations Symmetrie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Underdetermination of System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natural Covariance
下载PDF
Natural Numbers Applied to Physical Constants: Spacetime Discreteness
15
作者 Alberto Coe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7年第1期17-23,共7页
We analyze some physical concepts only using natural numbers. We assume a dis-crete space. Physical variables such as speed and momentum are considered as result of the sum of discrete contributions. Such discrete con... We analyze some physical concepts only using natural numbers. We assume a dis-crete space. Physical variables such as speed and momentum are considered as result of the sum of discrete contributions. Such discrete contributions can be calculated with natural numbers only. Elementary algebra i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sub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time DISCRETENESS natural NUMBERS
下载PDF
理论创新——对牛顿力学的再思考
16
作者 陈中祥 《价值工程》 2010年第10期147-148,共2页
自从有了牛顿力学体系,近代工业文明才开始,如此重要的牛顿力学体系,一直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才实现更进一步的飞跃,这时又该思考些什么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为什么会受到引力的作用,在引力作用下的物体为什么会有速度,时间可以改... 自从有了牛顿力学体系,近代工业文明才开始,如此重要的牛顿力学体系,一直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才实现更进一步的飞跃,这时又该思考些什么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为什么会受到引力的作用,在引力作用下的物体为什么会有速度,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时间也可以产生一切,研究引力的本质要从时间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时间流 引力 时空弯曲
下载PDF
论康有为的自然观
17
作者 修圆慧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康有为参合中西自然观,改进了中国传统的气本原论,使中国本原论更加丰富和具体。康有为提出的世界可知和“兼天人而用”的思想很有见地。他对自然所持有的同情、谦虚、亲近的态度包含着合理的成分。诚然,他的自然观还很不完善,但对中国... 康有为参合中西自然观,改进了中国传统的气本原论,使中国本原论更加丰富和具体。康有为提出的世界可知和“兼天人而用”的思想很有见地。他对自然所持有的同情、谦虚、亲近的态度包含着合理的成分。诚然,他的自然观还很不完善,但对中国自然观的发展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自然观 气本原论 时空观
下载PDF
敞开与遮蔽:文学史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以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中心
18
作者 王金胜 《云梦学刊》 2004年第6期15-20,共6页
洪子诚史著以新的叙史模型重构当代文学场景和演进轨迹,拓新了当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叙述空间。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当代文学”内涵的从“话语形成”到“自然时空”的悄然转化,导致了“洪史”前后叙史深度和风格上的较大差异;以... 洪子诚史著以新的叙史模型重构当代文学场景和演进轨迹,拓新了当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叙述空间。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当代文学”内涵的从“话语形成”到“自然时空”的悄然转化,导致了“洪史”前后叙史深度和风格上的较大差异;以“一体化“作为文学史观和叙史情节结构缺乏足够的统摄力,对复杂的文学历史场景造成了一定遮蔽。洪史代表了一种在学界具有新的普遍意义的叙史理念、叙史方法,对它的剖析有助于当代文学史研究和叙述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史模型 话语形成 自然时空 文学史观 叙史情节结构
下载PDF
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建设内容研究
19
作者 赵福君 李入洋 朱崇高 《江西测绘》 2020年第2期49-50,53,共3页
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自然资源数据的分析,探索出了适合自然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单元划分及代码编制方法、存储模型、建模方法以及存储策略,并依据关系型数据库建立了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的数据库。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及后... 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自然资源数据的分析,探索出了适合自然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单元划分及代码编制方法、存储模型、建模方法以及存储策略,并依据关系型数据库建立了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的数据库。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及后续的自然资源数据的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时空 地理空间大数据 基态修正模型 三维模型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业务体系框架 被引量:56
20
作者 葛良胜 夏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54-2269,共16页
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从自然资源概念、内涵和属性分析入手,提出服务于综合调查业务的自然资源立体分层分类方案,确定陆域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地下空间、矿产、浅表地质... 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从自然资源概念、内涵和属性分析入手,提出服务于综合调查业务的自然资源立体分层分类方案,确定陆域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地下空间、矿产、浅表地质层、土地、水、森林、草和湿地等8个基本类,并建立其时空和属性结构模型。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以统一(基础)调查、专项专题调查、动态监测与数据更新、数据处理与综合集成、成果表达与应用服务为基本流程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业务体系框架,并对各阶段业务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概略讨论,以期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业务体系重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分类 时空属性结构 综合调查 业务体系框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