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初探 被引量:179
1
作者 吴能友 张海啟 +7 位作者 杨胜雄 梁金强 王宏斌 苏新 卢振权 付少英 张光学 陆敬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去的有关研究不多。为此,根据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基本条件、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气源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结合刚刚结束的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实钻采样成果,...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去的有关研究不多。为此,根据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基本条件、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气源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结合刚刚结束的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实钻采样成果,初步探讨了我国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结果认为:研究区温度、压力和气体组分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在空间尺度上不均匀分布,纵向上主要分布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以上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甲烷气体很可能来源于原地微生物成因甲烷;扩散型原地生物成因甲烷产生低甲烷通量,形成了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和饱和度特征的分散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神狐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气藏形成 机理 成藏系统 钻探 样品
下载PDF
考虑天然气网络状态的电力–天然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稳态分析 被引量:119
2
作者 王伟亮 王丹 +4 位作者 贾宏杰 陈沼宇 郭炳庆 周海明 范孟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93-1304,共12页
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两部分耦合密切,该文重点讨论以电力和天然气系统为主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规律,为简单起见,称其为"电力–天然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研究电力与天然气系统间的交互影响,首... 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两部分耦合密切,该文重点讨论以电力和天然气系统为主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规律,为简单起见,称其为"电力–天然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研究电力与天然气系统间的交互影响,首先借鉴电力系统较为成熟的稳态分析思路,对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天然气环节进行建模与求解,关注以能源集线器为核心的电/气之间耦合环节;进一步,构建电力–天然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稳态分析综合求解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究天然气系统网络状态改变(如天然气气质改变、负荷调节与引入注气点)对其自身以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影响。经算例验证,所提的综合求解模型可有效反映天然气系统网络状态变化对其他耦合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天然气系统 综合能源系统 注气点 稳态分析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 被引量:116
3
作者 陈建平 王绪龙 +7 位作者 邓春萍 梁狄刚 张越迁 赵喆 倪云燕 支东明 杨海波 王屿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1-450,共30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丰富,甾烷以C_(28)、C_(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为第二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腹部绝大多数原油与西北缘原油相似,但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伽马蜡烷等有差异,来源于不同凹陷的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少量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以C_(19)、C_(20)为主,藿烷丰富而伽马蜡烷极低,以C_(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为第四类原油,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东部存在5种类型原油,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与腹部地区绝大多数原油十分相似,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索组成轻,重排甾烷、Ts、C_(29)Ts及C_(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来源于中上三叠统湖相烃源岩;第四类原油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混合类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各自贡献平均分别为20%、15%和65%。南缘存在4类典型原油,为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六类原油,其中第二、第四类分别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_(29)Ts、C_(30)重排藿烷、C_(27)~C_(29)异胆甾烷及C_(30)甲基甾烷丰富,来源于白垩系湖相烃源岩;第六类原油主要为中低成熟原油,碳同位素组成δ^(13)C^28‰^-26‰,C_(27)、C_(28)、C_(29)甾烷呈"V"型分布,甲藻甾烷异常丰富,来源于古近系湖相烃源岩。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有油型气、混合气和煤型气,前两类主要来源于二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原油 天然气 油气源 烃源灶 油气系统
下载PDF
计及相关性的电—气互联系统概率最优潮流 被引量:85
4
作者 孙国强 陈霜 +2 位作者 卫志农 陈胜 李逸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1-17,共7页
为了缓解环境污染,"减煤增气"已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趋势,"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加强了天然气网络与电力系统的紧密耦合。传统以电力系统为对象的最优潮流忽略了天然气网络的运行约束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可能导致... 为了缓解环境污染,"减煤增气"已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趋势,"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加强了天然气网络与电力系统的紧密耦合。传统以电力系统为对象的最优潮流忽略了天然气网络的运行约束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可能导致优化结果过于乐观。因此提出了一种电—气互联系统的联合最优潮流,以互联系统的总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考虑电力网与天然气网的运行约束。并且针对新能源接入背景下的不确定性,考虑输入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基于Nataf变换的点估计法进行概率最优潮流计算。对修改的IEEE 39节点系统与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的波动水平及相关性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系统 电—气互联系统 相关性 点估计 概率最优潮流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特征 被引量:86
5
作者 宁伏龙 梁金强 +11 位作者 吴能友 祝有海 吴时国 刘昌岭 韦昌富 王冬冬 张准 徐猛 刘志超 李晶 孙嘉鑫 欧文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I0001,共25页
中国陆上冻土区和海域深水区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二者虽在同盆共生、运聚机理上有相似之处,但差异也十分明显。为了给地质-工程-环境一体化开发水合物提供准确的基础地质数据,从构造与沉积、地温、热流、地... 中国陆上冻土区和海域深水区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二者虽在同盆共生、运聚机理上有相似之处,但差异也十分明显。为了给地质-工程-环境一体化开发水合物提供准确的基础地质数据,从构造与沉积、地温、热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响应、赋存类型、孔渗、力学强度、饱和度等9个方面,对比分析、总结了二者在分布规律与赋存特征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陆上冻土区水合物主要赋存于中生代地层,以热成因气为主,受断层裂隙构造控制,具有较好的圈闭条件,其储层温度、地温梯度、热流、压力表现为“四低”特征,水合物多数分布在砂岩孔隙和泥页岩裂隙中;②陆上冻土区水合物测井响应总体显示“两高两低”特征(高电阻率、高波速、低自然伽马、低密度),储层岩石力学强度高,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低水合物饱和度特征;③海域水合物主要赋存于新生代第四纪地层,热成因或生物成因气皆有,受泥底辟、气烟囱、断层裂隙控制,无明显圈闭,其储层温度、地温梯度、热流和压力表现为“四高”特征;④海域水合物多数分布在富含有孔虫的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中,地震反射波显示明显的BSR特征,测井响应则总体表现为“两高”特征(高视电阻率、高波速),其储层沉积物力学强度低,具有高孔隙度、低渗透率和相对较高的水合物饱和度。结论认为:①海域是中国水合物富集的主要区域,后续应突破海域水合物甜点识别与评价技术,统筹考虑整个水合物油气系统的资源禀赋特征;②应重点攻关水合物储层精细表征技术和富集矿体-储层系统的精细刻画,加强海陆联合和全球比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水合物 陆上冻土区 海域深水区 赋存特征 油气系统 甜点
下载PDF
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75
6
作者 柳广弟 李剑 +4 位作者 李景明 朱筱敏 王震亮 王雅星 谢增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天然气的成藏过程是指天然气从源岩排出后的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可以用气藏成藏保存阶段单位圈闭面积内的充注速率与散失速率的差值,即天然气净聚集速率定量表征。根据净聚集速率的高低,可将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 天然气的成藏过程是指天然气从源岩排出后的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可以用气藏成藏保存阶段单位圈闭面积内的充注速率与散失速率的差值,即天然气净聚集速率定量表征。根据净聚集速率的高低,可将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划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3个级别。根据对典型气藏的解剖和大量气田的统计,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主要受气藏成藏期源储剩余压力差、输导体系的类型和输导效率、盖层的厚度和排替压力3方面因素的控制。在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条件下,中、高效成藏过程的的主要地质条件是天然气成藏期的源储剩余压力差大于25MPa,具有汇聚型输导体系,气藏盖层厚度大于40m和排替压力大于15MPa。利用上述指标可以对盆地范围内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和预测高效气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藏过程 运移和聚集 成藏动力 输导体系 盖层
下载PDF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 被引量:60
7
作者 卫志农 梅建春 +3 位作者 孙国强 臧海祥 陈胜 陈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47,共7页
考虑到气网的慢动态特性,研究了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其中电网采用稳态潮流模型,气网采用暂态能量流模型。运用隐式有限差分法将天然气系统暂态能量流方程转化为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然后用牛顿法求解以非线性代... 考虑到气网的慢动态特性,研究了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其中电网采用稳态潮流模型,气网采用暂态能量流模型。运用隐式有限差分法将天然气系统暂态能量流方程转化为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然后用牛顿法求解以非线性代数方程组描述的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段暂态能量流方程。同时,计及了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2个层面的耦合,即燃气轮机与电转气(P2G)技术。最后,基于修改的IEEE 24节点电力系统和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系统,计算其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结果表明,在短时间尺度研究中,天然气系统的稳态模型与暂态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除此之外,还定量评估了P2G对风电消纳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电力系统 天然气系统 暂态能量流模型 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 电转气 风电消纳
下载PDF
充分发挥天然气在我国现代能源体系构建中的主力作用——对《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解读 被引量:54
8
作者 王震 薛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共8页
随着各级政府的天然气"十三五"规划相继出台,以及相关部门对治理灰霾的愈加重视,天然气迎来了成为我国主力能源的战略机遇期。为此,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从供... 随着各级政府的天然气"十三五"规划相继出台,以及相关部门对治理灰霾的愈加重视,天然气迎来了成为我国主力能源的战略机遇期。为此,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从供给侧、需求侧、价格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入手,预测了我国天然气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态势,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研究认为:(1)在供给侧方面,我国天然气产业需要达到可获得(Availability)、运得到(Accessibility)、用得稳(Assurance)、买得起(Affordability)、有责任(Accountability)等5个标准,打造5A级天然气产业链;(2)在需求侧方面,空气污染治理间接推动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燃气发电有望成为消费量增长的主力,天然气交通的发展会为产业带来新机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认为当前价格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大短板制约了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在天然气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确保天然气在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主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十三五”规划 主力能源 供给侧 需求侧 价格体系 基础设施
下载PDF
开发非常规天然气是利用低碳资源的现实最佳选择 被引量:49
9
作者 胡文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共8页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因其具有"低碳、洁净、高效、低污染"的特性,故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属于新能源的范畴。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埋藏、赋存状态与常规天然气资源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较大的差别,其主要的差别在于资源的"低品位&...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因其具有"低碳、洁净、高效、低污染"的特性,故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属于新能源的范畴。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埋藏、赋存状态与常规天然气资源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较大的差别,其主要的差别在于资源的"低品位"。权威专家估算的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2 338.2×1012m3,约为世界常规天然气资源量(512.6×1012m3)的4.56倍,约为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量的1.65倍。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中国、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以美国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实践,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已经逐步形成了适用于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技术体系,中国在致密气开发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国的非常规天然气(仅包含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为280.6×1012m3,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56×1012m3)的5.01倍。目前,中国的致密砂岩气已进入规模开发阶段,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正在起步;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的基础研究工作也正逐步展开。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地质特点包括:①南北中广泛分布;②深中浅层系复合;③海陆相沉积兼有;④储层物性复杂;⑤一般与常规油气共生共存。总体来看,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要取得成功,其关键是拥有低成本的技术体系和低成本的管理体系。结论认为:开发非常规天然气是利用低碳资源的现实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新能源 资源量 分布 致密砂岩气 煤层气 页岩气 天然气水合物 技术体系 管理体系
下载PDF
天然气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被引量:40
10
作者 吴长春 张孔明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9-43,共5页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 ,天然气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应用。在 2 1世纪初的几十年中 ,随着西气东输等工程相继投产 ,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运输是天然气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 ,在很大程...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 ,天然气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应用。在 2 1世纪初的几十年中 ,随着西气东输等工程相继投产 ,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运输是天然气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天然气供应和消费的经济性。介绍了天然气的各种运输方式及其技术、经济特点 ,指出管道是天然气运输的主要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运输方式 供气系统 输气管道 油气田
下载PDF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随机最优潮流 被引量:44
11
作者 张思德 胡伟 +3 位作者 卫志农 孙国强 臧海祥 陈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1-128,共8页
综合能源系统是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其中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的联系最为紧密,但随机因素的增加也给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针对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最优潮流问题,考虑风电场出力的随机性以及电力负荷、天然气... 综合能源系统是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其中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的联系最为紧密,但随机因素的增加也给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针对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最优潮流问题,考虑风电场出力的随机性以及电力负荷、天然气负荷的随机性,建立其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采用基于半不变量法和内点法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采用修改的IEEE 30节点电力网络与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构建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置信度水平和不同波动性情形下系统运行状态以及运行成本的变化,并与确定性情形对比,结果表明机会约束规划模型有助于提高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电力系统 天然气系统 随机最优潮流 机会约束规划 半不变量 启发式算法 模型
下载PDF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配电系统规划关键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43
12
作者 王玮 李睿 姜久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28-2036,共9页
处于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配电系统,受交通系统、天然气系统等多系统交互影响,是能源互联网运行过程的核心环节。结合能源互联网内涵与特征,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配电系统关键技术特征,提出从微电网规划、主动配电系统规划、配电系统... 处于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配电系统,受交通系统、天然气系统等多系统交互影响,是能源互联网运行过程的核心环节。结合能源互联网内涵与特征,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配电系统关键技术特征,提出从微电网规划、主动配电系统规划、配电系统与天然气系统协同规划、配电系统与交通系统协同规划4个关键技术领域对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配电系统规划理论进行研究的思路。综述了配电系统规划过程中各个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目前规划方法中需解决的规划模型、求解算法、不确定因素处理等关键理论问题,并针对相关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规划模型 主动配电系统 天然气系统 交通系统
下载PDF
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能流计算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43
13
作者 赵霞 杨仑 +1 位作者 瞿小斌 颜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7-477,共11页
综合能源系统框架下,电力和天然气系统紧密耦合,有必要开展电-气综合系统的能流计算。现有电-气综合系统能流计算方法多以Newton法为核心算法,对初值依赖性强,而现有研究并未有效解决天然气系统的初值问题;此外,现有研究对电-气互动特... 综合能源系统框架下,电力和天然气系统紧密耦合,有必要开展电-气综合系统的能流计算。现有电-气综合系统能流计算方法多以Newton法为核心算法,对初值依赖性强,而现有研究并未有效解决天然气系统的初值问题;此外,现有研究对电-气互动特性的分析亦不充分。为此,该文提出从能流算法和互动特性两个方面改进现有研究。算法方面,结合遗传算法(GA)的全局搜索和Newton法的局部搜索能力,提出电-气综合系统能流计算的混合GA-Newton法;互动特性方面,考虑燃气机组和P2G两种耦合方式,提出"以气定电"和"以电定气"两种电-气互动模式。分别用14节点天然气系统以及IEEE-57节点系统和14节点天然气系统构成的电-气综合系统两个算例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法对电-气综合系统能流计算和互动特性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电力系统 天然气系统 能流计算 牛顿法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计量技术及展望 被引量:43
14
作者 常宏岗 段继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天然气计量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准确可靠的计量是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分析了天然气计量的重要性及其特点,从计量技术标准体系、计量器具的应用技术、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方式、量值溯源体系和... 天然气计量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准确可靠的计量是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分析了天然气计量的重要性及其特点,从计量技术标准体系、计量器具的应用技术、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方式、量值溯源体系和计量管理方面对国内外天然气计量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中国天然气流量计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计量是量大、动态、可压缩介质的气体计量,计量结果由工况流量、组成、温度、压力等数据导出,每个基础数据都要被准确测量,才能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②我国已经建立了天然气计量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技术标准与规范,计量量值溯源技术,计量器具的应用技术,计量管理制度等;③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我国天然气计量技术体系将持续完善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计量器具可靠性保证可能从强制检定转变为通过检定或校准均可的方式进行溯源,计量器具国产化进程会加快,天然气贸易计量方式将发生从体积计量转变为能量计量的重大改变。结论认为,我国建立的天然气计量技术体系基本满足了国家天然气大发展的需求,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计量 标准体系 量值溯源 主流量计 核查流量计 能量计量 展望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及运聚成藏模式预测 被引量:38
15
作者 何家雄 苏丕波 +3 位作者 卢振权 张伟 刘志杰 李晓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9,共11页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流体活动强烈,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气源岩类型多,气源供给系统及运聚条件良好,是我国深水水合物资源的重要远景区之一。为深入研究该区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流体活动强烈,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气源岩类型多,气源供给系统及运聚条件良好,是我国深水水合物资源的重要远景区之一。为深入研究该区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资源潜力;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解释资料,重点剖析了气源供给的运聚通道系统与水合物成藏的耦合关系;最后结合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探讨了水合物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该区热解气和生物气气源充足、资源潜力大,能够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烃源供给;②天然气运聚系统较优越,存在生物气源自生自储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下生上储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下生上储型3种类型的水合物成藏模式;③深水区热解气源下生上储型水合物,其热解气源输送运聚通道主要为断层裂隙和泥底辟及气烟囱所构成的纵向运聚供给系统,其形成展布及优劣,主要取决于构造沉积演化、断裂活动和活跃地质热流体异常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天然气水合物 气源 资源潜力 运聚系统 成藏模式 深水区
下载PDF
世界首个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大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 被引量:37
16
作者 赵金洲 周守为 +6 位作者 张烈辉 伍开松 郭平 李清平 付强 高杭 魏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2,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分别蕴藏于海洋和陆地永冻土带中,但前者的储量约为后者的100倍。海洋环境中的大部分脉状、块状水合物以及细粒沉积物中的水合物都属于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一般没有像常规油气藏和砂岩水合物储层那样稳定...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分别蕴藏于海洋和陆地永冻土带中,但前者的储量约为后者的100倍。海洋环境中的大部分脉状、块状水合物以及细粒沉积物中的水合物都属于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一般没有像常规油气藏和砂岩水合物储层那样稳定的圈闭构造。针对海洋非成岩水合物的物理特征、成藏特点,依据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法的工艺流程,建立了世界首个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该实验室定位于"全自动化的白领型实验室",实验系统共分为大样品快速制备及破碎、高效管输、高效分离、快速检测等模块单元。该实验室的主体功能包括:(1)高效破岩能力评级;(2)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层流化试采携岩能力评价;(3)水合物非平衡分解规律及流态动变规律评价;(4)不同机械开采速率条件下水合物安全输送;(5)井控安全规律模拟。该实验室的关键技术指标:工作压力12 MPa、水平管长度65 m、立管长度30 m、管径3英寸。该实验室能模拟1 200 m水深的全过程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工艺过程,是西南石油大学联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宏华集团原始创新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标志性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开采 实验室 全过程模拟 制备系统 破碎系统 管输系统 西南石油大学
下载PDF
天然气能量计量体系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被引量:37
17
作者 黄维和 罗勤 +3 位作者 黄黎明 常宏岗 李晓红 陈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3-108,97,共6页
天然气贸易交接中的计量方式通常有三种,即体积计量、质量计量和能量计量。由于能量计量反映的是天然气的热能,作为最能反映其燃料特点的一种合理和科学的计量方式,在天然气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采用。然而,中国目前尚普遍采用以体积流量作... 天然气贸易交接中的计量方式通常有三种,即体积计量、质量计量和能量计量。由于能量计量反映的是天然气的热能,作为最能反映其燃料特点的一种合理和科学的计量方式,在天然气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采用。然而,中国目前尚普遍采用以体积流量作为贸易结算的依据。2008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2723-2008《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并于200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依据GB/T 22723-2008在实施范围和对象、能量计量方法、标准参比条件和能量计量体系方面的要求,深入分析中国天然气能量计量体系在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体系、能量计量相关设备的配置和性能评价、体积流量和发热量量值溯源链、标准参比条件和结算单位等方面的建设现状,并通过3个天然气长输管道A级计量站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的应用实例,(该3个A级计量站发热量测定均达到了GB/T 18603-2001《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对A级计量站0.5%的不确定度水平要求),表明中国已具备实施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基础条件。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天然气能量计量体系的发展,本文还讨论了全面实施能量计量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当前最重要的是应尽快形成甲烷不确定度0.05%、其它少量组分不确定度0.5%的国家一级天然气分析用多组分(九元)气体标准物质,建立不确定度为0.25%的发热量直接测定装置,达到ISO 15971∶2008《天然气性质测定发热量和沃泊指数》规定的一级水平,完善天然气体积流量和发热量量值溯源链,制定天然气溯源标准和能量测定系统性能评价标准,促进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在中国的全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能量计量体系 建设 发展
下载PDF
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展述评及2021年展望 被引量:35
18
作者 高芸 蒋雪梅 +2 位作者 赵国洪 吴雨舟 曾卓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国际油价深度下跌,全球经济活动遭受重挫。中国天然气产业在国家适时而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在天然气资源勘探、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供调峰、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具体表现为:(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国际油价深度下跌,全球经济活动遭受重挫。中国天然气产业在国家适时而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在天然气资源勘探、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供调峰、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具体表现为:(1)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探明储量保持高峰增长;(2)天然气继续强力增产,页岩气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3)天然气进口再度走弱,进口量增幅创历史最低;(4)天然气消费平稳增长,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继续下降;(5)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进展顺利,LNG接收站再掀新建扩建浪潮;(6)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再获新进展。研究结论认为:2021年中国天然气发展将借助上年末快速增长的惯性,再上新台阶。预期天然气储量增长保持高位,天然气产量突破2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进口增量回升,管道气进口量恢复正增长;市场供需平衡,冬季供气紧张状况或将缓解;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发布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开展能量计量计价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天然气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 体制改革 价格 发展 述评 展望
下载PDF
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浅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董秀成 佟金辉 李君臣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9期6-10,共5页
我国现行的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使天然气价格偏低,从而影响了天然气的进口,造成终端消费市场的过度发展,不利于天然气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国外天然气价格成功改革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我国现行的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使天然气价格偏低,从而影响了天然气的进口,造成终端消费市场的过度发展,不利于天然气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国外天然气价格成功改革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借鉴,但俄罗斯模式和日韩模式都不适合于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天然气定价机制都经历了3个阶段,即传统固定价格阶段、天然气价值定价阶段、竞争性市场形成阶段。我国正处于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第一阶段末期,应参考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验改革现有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建立与竞争性能源价格挂钩的定价方式,按照热值当量法计算天然气与其他竞争能源的比价关系;最终目标应是建立竞争性的市场,天然气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建议天然气下游利用加权定价法计算天然气终端价格,中游利用"两部制"法制定管输费,上游利用净回值法制定出厂价。同时,应制定天然气产业链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并完善天然气监管机构,及时处理天然气上中下游利益分配问题,制定高效的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定价机制 竞争性市场 加权定价法 净回值法 监管 听证会制度
下载PDF
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是保障天然气长期稳定供应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国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来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一方面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加强对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监管,取...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是保障天然气长期稳定供应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国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来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一方面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加强对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监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尽管如此,我国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目前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天然气工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改进。为此,在归纳、总结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揭示了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进口气严重亏损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2)门站基准价定价公式不够完善;(3)对价格浮动政策的执行存在诸多争议;(4)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仍然偏高。进而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完善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的建议:(1)放开全部进口天然气的门站销售价格,使天然气进口企业有机会解决进口亏损问题;(2)采取S曲线公式形式,完善门站基准价定价公式;(3)推行季节性差价政策,完善储气调峰定价机制;(4)合理确定管道资产折旧年限,降低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产供储销 价格体系 门站销售价格 输配气价格 储气调峰价格 完善措施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