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何家雄 杨计海 +2 位作者 陈志宏 朱建成 童传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19,共5页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中深层异常高温高压勘探领域 ,是中国海洋石油界非常关注和颇具影响的新探区 ,近年首口探井的钻探 ,不仅揭开了多年来蒙在中深层勘探领域的神秘面纱 ,而且揭露了中深层这块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的处女地 ,尤为重要的是 ...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中深层异常高温高压勘探领域 ,是中国海洋石油界非常关注和颇具影响的新探区 ,近年首口探井的钻探 ,不仅揭开了多年来蒙在中深层勘探领域的神秘面纱 ,而且揭露了中深层这块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的处女地 ,尤为重要的是 ,通过钻探基本消除了多年来一直笼罩在人们心目中有关中深层异常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气能否运聚成藏的疑虑 ,进一步证实和肯定了本区中深层异常高温高压环境下具备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深层天然气 成藏特征 异常高温高压环境 天然气运聚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东北部英南2气藏天然气运移和聚集 被引量:16
2
作者 聂采军 郑威 李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基于大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 ,本文详细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地区英吉苏凹陷英南 2气藏的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研究指出 :英南 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为早期聚集的寒武系来源油的裂解气。该气藏的成藏期主要为燕山末期 ... 基于大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 ,本文详细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地区英吉苏凹陷英南 2气藏的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研究指出 :英南 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为早期聚集的寒武系来源油的裂解气。该气藏的成藏期主要为燕山末期 ,天然气的运移通道主要为沟通寒武系古油藏与上覆侏罗系圈闭的断裂。英南 2气藏的聚集过程导致了其与邻近构造油气聚集的差异 ,也导致了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地球化学
下载PDF
Differen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istories in the Kelasu-Yiqikelike Structural Belt of the Kuqa Foreland Basin 被引量:10
3
作者 WANG Zhaoming LONG Huash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195-1208,共14页
The Kuqa foreland basin is an important petroliferous basin where gas predominates. The Kela-2 large natural gas reservoir and the Yinan-2, Dabei-1, Tuzi and Dina-11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basin up... The Kuqa foreland basin is an important petroliferous basin where gas predominates. The Kela-2 large natural gas reservoir and the Yinan-2, Dabei-1, Tuzi and Dina-11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basin up to the present. Natural gases in the Kelasu district and the Yinan district are generated from different source rocks indicated by methane and ethane carbon isotopes. The former is derived from both Jurassic and Triassic source rocks, while the latter is mainly from the Jurassic. Based on its multistage evolution and superposition and the intense tecton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basin, the 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early and middle Himalaya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the late Himalayan redistribution and re-enrichment. The heavier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and the high natural gas ratio of C1/C1-4 indicate that the accumulated natural gas in the early Himalayan stage is destroyed and the present trapped natural gas was charged mainl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Himalayan stages.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the oils produced in the Kelasu and Yinan regions indicate the 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ies in the above two regions are complex and sh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multistag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geochemistry natural 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Kuqa depression
下载PDF
Evidence of fluid inclusion for thermal fluid-bearing hydrocarbon movements in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红汉 张启明 施继锡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7年第6期648-655,共8页
Diagenetic research and inclusion observance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even types of inlcusion in the reservoir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Based on the fluorescence color, ratio of gas/liquid, formation temperature, s... Diagenetic research and inclusion observance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even types of inlcusion in the reservoir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Based on the fluorescence color, ratio of gas/liquid, formation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organic component of fluid inclusions, three events of thermal fluid movement were found, and only the second and third events are relative to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with the temperatures of 140-150℃ and 170-190℃,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sm of gas migration in aqueous phase suggests that the discharging site of thermal fluid i.s the favourable location for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INCLUSION active thermal FLUIDS natural 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原文传递
低渗透砂岩天然气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 被引量:9
5
作者 林晓英 郭春阳 +1 位作者 曾溅辉 高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0-375,共6页
低渗透砂岩气藏勘探表明,其形成与分布具有独特的特征,很难用常规天然气成藏理论进行解释与描述。在低渗透砂岩天然气岩心充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低渗透砂岩天然气藏的运移和聚集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在低渗透砂岩中的运... 低渗透砂岩气藏勘探表明,其形成与分布具有独特的特征,很难用常规天然气成藏理论进行解释与描述。在低渗透砂岩天然气岩心充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低渗透砂岩天然气藏的运移和聚集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在低渗透砂岩中的运移需要克服储层的最小阻力和最大阻力,当运移动力位于二者之间时,气体的主要运移方式表现为非达西流;运移动力小于最小阻力时,气体的运移方式为扩散;运移动力大于最大阻力时,气体的运移方式为达西流。正是这种复杂的气体运移方式,导致了低渗透砂岩中复杂的气水分布关系。天然气的聚集成藏过程主要受运聚动力、储层物性和束缚水饱和度控制。随运聚动力的增加,含气饱和度逐渐增加,并在束缚水的影响下最终趋于稳定,含气饱和度一般小于60%。在相同的动力下,渗透率越大的储层含气饱和度越大,这也是"甜点"成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 天然气运聚 非达西流 储层物性 充注动力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构造挤压作用下的天然气运聚效应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凤奇 王震亮 +3 位作者 宋岩 赵孟军 范昌育 赵雪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6,共9页
以克拉2气田为例,探讨了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挤压作用下天然气的运聚效应。构造挤压引起流体压力的快速增加,打破前期相对稳定的流体势场;断裂带为相对低应力区,不增压或与周围岩层相比增压相对小,成为相对低势区,岩层中的天然气向断... 以克拉2气田为例,探讨了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挤压作用下天然气的运聚效应。构造挤压引起流体压力的快速增加,打破前期相对稳定的流体势场;断裂带为相对低应力区,不增压或与周围岩层相比增压相对小,成为相对低势区,岩层中的天然气向断裂处汇聚,使断裂带势能增大;构造挤压使地层发生破裂和已有断裂开启,同时垂向上气势梯度也大幅度增大,深部天然气沿断裂的垂向运移动力得以增强,断裂带处汇聚天然气沿开启断裂向上部地层快速运移,并侧向充注区域性盖层下的砂体,最终在构造挤压作用下的相对低气势区聚集。喜马拉雅晚期以来库车前陆逆冲带盐下断背斜、背斜构造挤压作用下为相对低气势区,油源断裂发育,构造强烈活动使断裂开启,垂向上气势梯度大幅度增大,保存条件较好,为喜马拉雅晚期以来天然气有利聚集区。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挤压强烈,对天然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前陆盆地构造挤压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研究,对指导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流体动力 前陆盆地 天然气运聚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济阳坳陷浅层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兴谋 刘士忠 +4 位作者 张云银 汪卫东 张明振 李红梅 冯德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0,共5页
济阳坳陷浅层次生气藏及稠油油藏主要分布于生油洼陷的周缘、凸起带及中央隆起带。以济阳坳陷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从浅层次生气藏来源、浅层油气成因、稠油稠化原因、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浅层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分布规律等方面,探... 济阳坳陷浅层次生气藏及稠油油藏主要分布于生油洼陷的周缘、凸起带及中央隆起带。以济阳坳陷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从浅层次生气藏来源、浅层油气成因、稠油稠化原因、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浅层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分布规律等方面,探讨济阳坳陷浅层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为伴生关系,且浅层次生气主要来源于稠油油藏的生物降解及油溶释放气;浅层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次生气藏下方或下倾方向均发育稠油油藏、稠油油藏上方或上倾方向不一定发育次生气藏以及常规油藏上方或上倾方向未发育次生气藏。浅层次生气藏和稠油油藏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生、运、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气藏 稠油油藏 原油降解 天然气 运聚动平衡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断陷湖盆天然气成藏生-运-聚动态模拟——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为例
8
作者 杨思博 李美俊 +4 位作者 王延山 肖洪 黄双泉 康武江 王方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84,共12页
有效判识天然气来源和生-运-聚特征对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天然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解决断陷湖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样导致的气源判识和资源评价具有多解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欢喜岭地区为例... 有效判识天然气来源和生-运-聚特征对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天然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解决断陷湖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样导致的气源判识和资源评价具有多解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欢喜岭地区为例,根据典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类和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方法,开展了气源研究,并基于典型剖面烃源岩生气、运聚动态模拟,总结了天然气动态成藏模式,并指明下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是主要烃源岩层,不同构造位置形成的烃源岩类型不同,包括腐殖型、腐泥型烃源岩,分别生成了油型气、煤型气;②形成的各类天然气在复杂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体系中运移、汇聚,形成混合成因天然气气藏;③欢喜岭地区具有2个运聚系统,系统Ⅰ为西部斜坡带-双台子构造带上的砂四上亚段运聚系统,为油型气近源成藏,其余区域为系统Ⅱ,为油型气和煤型气远距离运移成藏;④欢喜岭地区天然气藏为单凹陷、多源晚期成藏,气源岩空间差异分布和复杂的断裂系统共同控制了该区气藏成因类型多样性和分布复杂性。结论认为,断陷湖盆天然气成藏生-运-聚动态模拟明确了辽欢喜岭地区的天然气气源,指明了靠近洼陷内部的东部陡坡带为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其成果也为其他断陷湖盆的天然气勘探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气源对比 天然气成因类型 生-运-聚模拟 有效烃源岩 混合成因气藏 辽河坳陷欢喜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