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鸟旅游游客地方依恋与亲环境行为——以自然共情与环境教育感知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80
1
作者 李文明 殷程强 +3 位作者 唐文跃 李向明 杨东旭 张玉玲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5-224,共10页
游客地方依恋和游客亲环境行为关系的探究体现了旅游地理学中有关游客积极环境行为的研究路径由理性向情感转向的新趋势,也反映了业界的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由理性管理向情感管理的新方向。文章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游客为研究对象,... 游客地方依恋和游客亲环境行为关系的探究体现了旅游地理学中有关游客积极环境行为的研究路径由理性向情感转向的新趋势,也反映了业界的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由理性管理向情感管理的新方向。文章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2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观鸟游客存在着明显的地方依恋情感,此情感促进了亲环境行为的产生;自然共情和环境教育感知在其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在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中,地方依赖显著加强了环境教育感知,地方认同显著促进了自然共情的产生;自然共情比环境教育感知更明显地影响了亲环境行为的产生,但环境教育感知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共情的产生。据此,景区管理者可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在避免对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产生冲击的前提下增加游客与候鸟的接触,同时改进景区内环境教育设施,以促进游客自然共情的产生和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进而更好地引导和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亲环境行为 自然共情 环境教育感知 观鸟旅游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原文传递
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情感与认知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7
2
作者 党宁 肖荟 李文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5-192,共8页
现有游客亲环境行为驱动因素研究大多从游客认知层面进行,鲜有对情感层面的探究,尚未明确情感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价值与机理,导致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力度有限。为解析认知、情感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以江西... 现有游客亲环境行为驱动因素研究大多从游客认知层面进行,鲜有对情感层面的探究,尚未明确情感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价值与机理,导致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力度有限。为解析认知、情感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6个景区为典型案例地,结合现场与线上调研,引入心理契约和自然共情概念,尝试构建"情感—认知"双维度的模型框架,借助AMOS对模型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验证了"情感"和"认知"双因素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理,发现表征情感维度的"关系型心理契约"和"自然共情"可以有效地促进游客亲环境行为。研究结论丰富了游客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的视角和内容,对引导游客亲环境行为以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境行为 心理契约 自然共情 婺源
原文传递
教师共情促进自然科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星 李晨 +4 位作者 张鹏飞 邓晓军 张俊娜 王鹏翔 秦向阳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8期189-192,共4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自然科学课程旨在揭示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因此,如何在自然科学课程贯彻课程思政,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线教师应该长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将从课程思政的内...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自然科学课程旨在揭示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因此,如何在自然科学课程贯彻课程思政,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线教师应该长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将从课程思政的内涵,教师共情能力和“教学内容尊为王、教学设计贵为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强化教师在自然科学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如何通过聚焦学生“获得感”的教学设计实现效果好、效率高、参与度大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在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价值塑造,促进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同向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自然科学 教师共情 内容尊为王 设计贵为后
下载PDF
论中西诗学中自然美观念的差异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颖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6-79,共4页
中西方自然美观念的产生都源于人的觉醒,但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中西方在对待自然审美上出现众多差异,"比德说"和"移情说"就是代表之一。这种差异性表现在文学上,呈现出西方重外省、中国重内省,西方文学作品表现物我分... 中西方自然美观念的产生都源于人的觉醒,但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中西方在对待自然审美上出现众多差异,"比德说"和"移情说"就是代表之一。这种差异性表现在文学上,呈现出西方重外省、中国重内省,西方文学作品表现物我分离较多、中国文学作品表现物我合一较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诗学 自然审美 比德说 移情说 物我合一 物我两分
下载PDF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动艺术
5
作者 蒋晓路 《科教导刊》 2015年第02X期138-138,162,共2页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教材中语言的魅力,让小学生在"慢艺术、不可低估儿童和否定性评价中受益,在走进文本和情感共鸣中,表达自然,有审美移情的态度。
关键词 教学艺术 语言魅力 表达自然 审美移情
下载PDF
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融合常识知识的共情对话生成
6
作者 程腾腾 姚春龙 +2 位作者 于晓强 李旭 王庆丰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当前对话生成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交流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将共情引入对话生成领域。共情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引入常识知识来加强对用户情感和处境的理解,然而目... 当前对话生成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交流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将共情引入对话生成领域。共情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引入常识知识来加强对用户情感和处境的理解,然而目前方法对非情感知识采用统一编码以及对常识知识融合采用简单的向量拼接,导致某些常识知识特征的影响可能降低,并且各个知识之间的关联刻画模糊。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融合常识知识的共情对话模型ATT-EDM。该模型对引入的5种关系(xReact、xWant、xNeed、xIntent、xEffect)进行单独编码,保留了每种常识各自的特征,并利用多头注意力机制融合常识知识,对每种知识在注意力层进行运算,以更准确地反映它们各自的影响,同时更有效地刻画各个常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数据集EmpatheticDialogues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困惑度(PPL)、准确率和Distinct-2指标上优于基线模型,PPL降低到36.4350,准确率和Distinct-2分别达到37.96%、3.3455,能够生成质量更高、内容更丰富、共情能力更强的同理心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共情对话生成 同理心 注意力机制 常识知识
下载PDF
以情为本:《大学》“絜矩”之儒家治道
7
作者 宁静贤 于述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8,共8页
《大学》“絜矩”之道是在审慎而周密的度量中形成并持守治国、平天下的法度。本质上,“絜矩”之道乃情感体证之学。其基本精神,是强调治国之人要以自身的真实好恶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一己之情与家人、国人、天下人之情的相通相合,生成修... 《大学》“絜矩”之道是在审慎而周密的度量中形成并持守治国、平天下的法度。本质上,“絜矩”之道乃情感体证之学。其基本精神,是强调治国之人要以自身的真实好恶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一己之情与家人、国人、天下人之情的相通相合,生成修己治人的理性行为法则,并以此理性法则感化百姓、推施政教。“絜矩”之道下的治道由此获得了纯粹的主体自由性、公正性与平等性。这一理论指出了政治治理的根本所在,并能与西方技术性思维下的治道两相补足,为现代政治治理提供反思与补益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絜矩” 情感 好恶之情 通情 感化 儒家治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