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of frequency ratio, fuzzy logic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in assessing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 case from Rudraprayag district, India 被引量:7
1
作者 Mehebub SAHANA Haroon SAJJAD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1期2150-2167,共18页
Rudraprayag in Garhwal Himalayan division is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districts to landslides in India. Heavy rainfall, steep slope and developmental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Rudraprayag in Garhwal Himalayan division is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districts to landslides in India. Heavy rainfall, steep slope and developmental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in the district. Therefore, specific assessment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nd its accuracy at regional level is essential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proper land use planning. The article evaluates effectiveness of frequency ratio, fuzzy logic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for assessing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Rudraprayag district of Uttarakhand state, India. A landslide inventory map was prepared and verified by field data. Fourteen landslide parameters and generated inventory map were utilized to prepar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s through frequency ratio, fuzzy logic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s generated through these models were classified into very high, high, medium, low and very low categories using natural breaks classification.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 curve, spatially agreed area approach and seed cell area index(SCAI) method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landslide models. Valida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fuzzy logic model was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assessing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the study area. Th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 generated through fuzzy logic model can be best utilized for landslide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land use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Frequency ratio LOGISTIC regression natural breaks class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法的青海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童海奎 卫晓锋 +7 位作者 马彦青 孙紫坚 柴星 刘泽群 马维明 朱建鹏 李嘉泰 薛陈利 《中国矿业》 2023年第3期48-54,73,共8页
为了科学评估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探索建立了基于信息量法的评估方法体系:按照2 km×2 km标准划分青海省评价单元,假设每个评价单元高强烈度地质勘查活动影响面积为7850 m 2;分... 为了科学评估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探索建立了基于信息量法的评估方法体系:按照2 km×2 km标准划分青海省评价单元,假设每个评价单元高强烈度地质勘查活动影响面积为7850 m 2;分别计算地物覆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噪声影响、地表水资源环境四项单因子信息量,利用GIS叠加计算综合信息量;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综合信息量划分为-1.55~1.72、1.72~3.48、3.48~4.70、4.70~6.04、6.04~9.14,对应的生态环境影响等级为轻微、较轻、一般、中等、严重。评估结果表明:轻微-较轻等级的面积为670086.5 km^(2),占青海省全域面积的94.6%,说明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在地质勘查过程中要加强环境本底调查,注重自然恢复能力,减少人为过渡治理,提升绿色勘查综合效益。该项评估为青海省地质勘查工作部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法 自然间断点法 地质勘查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青海省
下载PDF
基于道路网络的东莞市交通事故时空特征分析
3
作者 杨素 何辉 +1 位作者 陈鹏 方星 《交通工程》 2024年第1期32-37,44,共7页
以道路网络为空间尺度,对东莞市2019-01-01—2020-12-31交通事故开展时空分析,选取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探讨事故聚集程度,引入事故严重程度指数Si,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比分析事故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交通事故在道路网络中呈现... 以道路网络为空间尺度,对东莞市2019-01-01—2020-12-31交通事故开展时空分析,选取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探讨事故聚集程度,引入事故严重程度指数Si,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比分析事故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交通事故在道路网络中呈现出明显聚集性,工作日多个时段呈现为热点路段,休息日中事故热点减少;②加权Si前后,事故热点分布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工作日事故热点路段明显减少,休息日事故热点路段增多,且出现了等事故数少但事故严重程度高的路段,反映出考虑事故严重程度会得到不同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基于道路网络分析东莞市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为交通事故预防提供了针对性的理论参考,对改善东莞市交通状况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自然间断点分级法 时空分析 事故热点 东莞市
下载PDF
基于多维度选择性搜索的小样本缺陷识别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卢森骧 徐行 +2 位作者 张润江 刘金海 赵可天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28,共9页
超声内检测是油气管道缺陷的主要检测方式之一,目前超声内检测在工业小样本的情况下存在缺陷识别边界定位不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选择性搜索的小样本缺陷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超声回波进行特征提取,其中包含使用基于孤... 超声内检测是油气管道缺陷的主要检测方式之一,目前超声内检测在工业小样本的情况下存在缺陷识别边界定位不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选择性搜索的小样本缺陷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超声回波进行特征提取,其中包含使用基于孤立森林的回波特征点提取,和基于自然断点法的特征点聚类;其次提出了风险相似性度量方法,并使用梯度提升树建立波形特征和风险程度的回归模型;然后将多维度缺陷相似性信息融合在选择性搜索算法中,实现小样本缺陷识别;最后使用异常分数等区域风险度量指标实现缺陷边界的精准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多维度选择性搜索的小样本缺陷识别方法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分别高达95.08%和85.46%,能有效解决超声信号缺陷识别边界定位不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识别 小样本 选择性搜索 孤立森林 自然断点法
下载PDF
长汀县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赖日文 赖敏华 苏艳琴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116-124,共9页
长汀县是我国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及时快速地监测区域内水土流失敏感性并开展相关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以长汀县为研究区,选择1994、2006和2016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熵权法及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以降雨、地形因子... 长汀县是我国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及时快速地监测区域内水土流失敏感性并开展相关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以长汀县为研究区,选择1994、2006和2016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熵权法及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以降雨、地形因子、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类型5个指标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各年份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再采用自然分界法将其水土流失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5个等级,结合海拔、坡度分析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等级以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空间格局表现为内高外低的分布特征。在水土流失敏感性等级变化中,1994—2016年,不同敏感性等级均有不同程度的转化,仅有局部地区敏感性等级有所上升,但总体呈高等级敏感区向低等级敏感区转移的趋势,该现象与长汀县政府对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视密切相关。各年份敏感性等级随着海拔、坡度的上升均表现为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人类活动的频繁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能为研究区生态环境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自然分界法 敏感性等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