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饼返排压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何健 康毅力 高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共3页
在钻井过程中,滤饼对于保护储层至关重要。对于某些采用裸眼完成的水平井来讲,如何有效地清除滤饼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时滤饼可以通过自然返排和化学的方法来清除。比较两种方法,自然返排优于化学解堵。通过采用同一钻井液体系,对不同渗... 在钻井过程中,滤饼对于保护储层至关重要。对于某些采用裸眼完成的水平井来讲,如何有效地清除滤饼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时滤饼可以通过自然返排和化学的方法来清除。比较两种方法,自然返排优于化学解堵。通过采用同一钻井液体系,对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样进行返排实验,研究了滤饼返排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规律,以及返排压差与渗透率恢复值之间的关系。滤饼返排时存在一个突破压力Pd,当返排压力大Pd时,滤饼才能脱落,自然返排才能进行;一旦流动通道建立后,随着返排的进行,岩心内堵塞的固相颗粒不断地被排出,返排压力会不断地降低,最终达到一个平衡压力P;增大返排压差可以提高岩样的渗透率恢复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 滤饼 清除 自然返排 突破压力 渗透率恢复值
下载PDF
岷江上游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13
2
作者 南希 严冬 +2 位作者 李爱农 雷光斌 曹小敏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岷江上游流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频发,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取坡度、坡向、坡形、起伏度、到河流的距离、到断裂带的距离、工程地质岩组,以及植被盖度等8个相关要素作为判别因子,用自然聚类法作状态划分,通过... 岷江上游流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频发,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取坡度、坡向、坡形、起伏度、到河流的距离、到断裂带的距离、工程地质岩组,以及植被盖度等8个相关要素作为判别因子,用自然聚类法作状态划分,通过信息量模型分析各因子对于山地灾害发生的贡献,并结合降雨量对岷江上游流域作灾害危险性分区。分析得出坡度>33.96°,起伏度>220 m,坡向为东、东南、南,坡形为凹且程度超过27.19 m,到河流距离<0.64 km,距离断裂带<3.19 m,软弱岩和较硬岩石为有利于山地灾害发生的条件;流域山地灾害中度危险及以上区域面积约7 392.5 km2,占全区29.8%,沿山谷、河谷地带集中分布的特征明显。研究表明,岷江上游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弱,灾害点空间分布与危险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验证了分区结果和信息量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论可为流域建设及灾害防治提供区域尺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流域 山地灾害 信息量模型 自然聚类法 危险性分区
下载PDF
中国地级市人为热总量的估算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蔡一乐 曹诗颂 +2 位作者 杜明义 李善飞 陈姗姗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人为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局地环境和微气候。以2016年中国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了能源消耗清单法结合Suomi-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夜间灯光数据的方法... 人为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局地环境和微气候。以2016年中国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了能源消耗清单法结合Suomi-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夜间灯光数据的方法估算了格网尺度的人为热通量;其次,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模型在全局和局部尺度上研究不同因素对人为热总量的影响;进一步使用自然断点法划分出其中的主导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各地级市的人为热总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所在的中国东南地区,人为热总量相对较高;(2)能源消耗、民用汽车数量、人均生产总值是全局尺度上人为热总量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口密度、第二产业占比、道路密度和建成区面积对人为热总量的影响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外商直接投资额则在全局尺度对人为热总量的影响较低。(3)主导因素分析表明无主导因素的地级市主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以能源消耗、民用汽车数量、人均生产总值为单一主导因素的地级市主要聚集于中国的东南部、中部及东北部、西北部,并在其周边交叉地区形成了一些数量较少的双重主导因素地级市。本文的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人为热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热 驱动因素 夜间灯光 最小二乘法 地理加权回归 自然断点法 地级市 中国
原文传递
A catastrophic natural disaster chain of typhoon-rainstorm-landslide-barrier lake-flood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7
4
作者 CUI Yu-long HU Jun-hong +2 位作者 XU Chong ZHENG Jun WEI Jiang-b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8期2108-2119,共12页
On August 10,2019,due to the effect of a rainstorm caused by Super Typhoon Lekima,a landslide occurred in Shanzao Village,China.It blocked the Shanzao stream,forming a barrier lake,and then the barrier lake burst.This... On August 10,2019,due to the effect of a rainstorm caused by Super Typhoon Lekima,a landslide occurred in Shanzao Village,China.It blocked the Shanzao stream,forming a barrier lake,and then the barrier lake burst.This is a rare natural disaster chain of typhoon-rainstorm-landslide-barrier lake-flooding.This study was built on field surveys,satellite image interpretation,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gression.The purpose was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landslide,the features 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barrier lake and the dam break flooding discharg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ume of the landslide deposit is approximately 2.4×105 m3.The burst mode of the landslide dam is overtopping,which took only 22 minutes from the formation of the landslide dam to its overtopping.The dam-break peak flow was 1353 m3/s,and the average velocity was 2.8–3.0 m/s.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strongly weathered rock and soil slope has low strength and high permea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eavy rainfall,which reminds us the high risk of landslid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early warning of landslides under heavy rainfalls in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of Southeast China,as well as the severity of the disaster chain of typhoon-rainstorm-landslide-barrier lake-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disaster chain LANDSLIDE Barrier lake Dam break flood Typhoon Lekima
下载PDF
高压无弧直流断路器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国军 宋飞凡 +1 位作者 代国印 李绍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9-1203,共5页
针对传统强迫换流混合型直流断路器,高速机械开关在打开瞬间有较大的反向恢复电压、需要给预充电电容另加充电电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次自然换流和两次强迫换流的高压无弧直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对无弧直流断路器的各个工作阶段的... 针对传统强迫换流混合型直流断路器,高速机械开关在打开瞬间有较大的反向恢复电压、需要给预充电电容另加充电电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次自然换流和两次强迫换流的高压无弧直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对无弧直流断路器的各个工作阶段的临界时刻进行等效数学模型的理论推导,并对其推导的正确性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拓扑结构不但可以使机械开关无弧分断,而且分断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弧直流断路器 混合型断路器 强迫换流 自然换流 分断时间
下载PDF
孕镶工具中金刚石的失效和对策评述 被引量:1
6
作者 章兼植 《珠宝科技》 2003年第1期1-3,30,共4页
金刚石颗粒是孕镶金刚石工具中能对工件起切削作用的唯一元件 ,如何使它们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工具设计制造者最关心的问题。在目前的胎体的机械包镶条件下 ,金刚石只有五分之一的高度是有用的 ,如何最大限度地挽回这一损失 ,是工具制造... 金刚石颗粒是孕镶金刚石工具中能对工件起切削作用的唯一元件 ,如何使它们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工具设计制造者最关心的问题。在目前的胎体的机械包镶条件下 ,金刚石只有五分之一的高度是有用的 ,如何最大限度地挽回这一损失 ,是工具制造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镶工具 失效 机械包镶 金刚石工具 金刚石颗粒
下载PDF
核供热堆失水自然循环断流时的流动不稳定性
7
作者 博金海 张佑杰 +1 位作者 王飞 姜胜耀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2-24,共3页
为研究一体化布置的核供热堆在破口失水事故时主回路冷却剂的自然循环断流过程,在5MW核供热堆热工水力模拟回路HRTL-5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发生小破口失水事故后维持加热功率为额定功率的5%或20%。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 为研究一体化布置的核供热堆在破口失水事故时主回路冷却剂的自然循环断流过程,在5MW核供热堆热工水力模拟回路HRTL-5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发生小破口失水事故后维持加热功率为额定功率的5%或20%。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循环断流过程中主回路可能发生倒流和流量振荡,这是由于破口失水和降压闪蒸联合作用的结果,是由于两相流体密度发生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堆 失水事故 自然循环 断流 安全
原文传递
燃料加热器天然气管道断裂故障分析及处理
8
作者 贺杰 《华电技术》 CAS 2016年第6期38-40,共3页
以一次燃料加热器天然气管道断裂事件为例,介绍了事件分析处理过程,通过对天然气管道断裂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供类似天然气管道系统安全运行和故障处理时参考。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燃料加热器 天然气 管道断裂 故障分析
下载PDF
大型天然土石坝的溃坝方式及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柴贺军 董云 +1 位作者 李绍轩 蒋洋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岷江上游分布有大量的古滑坡堵江形成的土石坝体。本文首先调查了扣山古滑坡堵江坝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坝体的几何特征、溃口形态;然后采取坝体土石样品,进行了室内大型土工试验,考虑湖水、坝体渗流和岩土体的耦合作用,采用有限元进行了...  岷江上游分布有大量的古滑坡堵江形成的土石坝体。本文首先调查了扣山古滑坡堵江坝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坝体的几何特征、溃口形态;然后采取坝体土石样品,进行了室内大型土工试验,考虑湖水、坝体渗流和岩土体的耦合作用,采用有限元进行了古滑坡堵江坝的稳定性分析,计算了溃坝洪水的最大洪流量及其洪水在下游的演化特征,认为该天然滑坡堵江坝的溃决方式为漫坝瞬时全溃,天然土石坝的溃决将对沿岸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效应分析 天然 滑坡堵江 稳定性分析 岷江上游 几何特征 地质环境 土工试验 耦合作用 演化特征 溃坝洪水 生态环境 下游地区 坝体 岩土体 有限元 溃决 溃口 漫坝
下载PDF
滴灌带紫外光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买买提江·依米提 塞娜瓦尔·阿布拉 +2 位作者 张胜军 艾买提江·萨伍提 邸书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93,共5页
以棉花种植田为单翼迷宫式滴灌带自然暴露老化试验田和UVA-340荧光紫外灯管作为紫外光人工加速老化光源,研究分析连续3年的人工加速光老化与自然气候暴露老化试验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外灯辐照度控制在0.68W/m2、黑板温度为60℃、... 以棉花种植田为单翼迷宫式滴灌带自然暴露老化试验田和UVA-340荧光紫外灯管作为紫外光人工加速老化光源,研究分析连续3年的人工加速光老化与自然气候暴露老化试验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外灯辐照度控制在0.68W/m2、黑板温度为60℃、冷凝温度为60℃、光照3h、冷凝3h、风吹10min等试验条件下,人工老化12d的试样断裂伸长率的保持率平均为84.4%,而棉花田自然暴露老化150d为78.8%,变化规律比较接近,说明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带 人工老化 自然暴露老化 断裂伸长率
下载PDF
考虑滑坡堵江坝溃决影响的水库溃坝风险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平 黄跃飞 +1 位作者 于海莹 李兵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6-63,共8页
为研究滑坡堵江坝溃决后对下游水库溃坝的影响,主要采用贝叶斯网络方法,融合蒙特卡洛模拟,推求天然洪水与滑坡堵江坝溃决洪水组合作用下引发水库溃坝的条件概率,以此评估水库溃坝风险。实例应用表明:天然洪水导致猴子岩水库溃坝的条件... 为研究滑坡堵江坝溃决后对下游水库溃坝的影响,主要采用贝叶斯网络方法,融合蒙特卡洛模拟,推求天然洪水与滑坡堵江坝溃决洪水组合作用下引发水库溃坝的条件概率,以此评估水库溃坝风险。实例应用表明:天然洪水导致猴子岩水库溃坝的条件概率较小,即水库溃坝风险较低;猴子岩水库在正常蓄水位时,堵江坝溃决洪水引发水库溃坝的条件概率超过0.3;天然洪水叠加堵江坝溃决洪水后,猴子岩水库溃坝风险增大几万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洪水 滑坡堵江坝溃决 溃坝概率 贝叶期网络 蒙特卡洛模拟
原文传递
单个天然灌丛防风阻沙机理与效应 被引量:10
12
作者 乌拉 张国庆 辛智鸣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36-39,共4页
天然灌丛对风沙流具有阻滞作用,以沙蒿和白刺灌丛为例,对单个灌丛周围风速及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灌丛的迎风面存在一个减速区,灌丛顶部及两侧为加速区,灌丛背风面存在一个静风区和一个尾流区。灌丛侧面的输沙量最大,背风面输沙量最... 天然灌丛对风沙流具有阻滞作用,以沙蒿和白刺灌丛为例,对单个灌丛周围风速及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灌丛的迎风面存在一个减速区,灌丛顶部及两侧为加速区,灌丛背风面存在一个静风区和一个尾流区。灌丛侧面的输沙量最大,背风面输沙量最小,迎风面2H处输沙量大于1H处,这与各点的风速变化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灌丛 防风阻沙 机理 效应
下载PDF
塑料老化程度的优化变参数模型及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峻山 俞奇勇 张帆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53,共3页
针对变参数灰色模型在实验数据少时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对非等间距序列优化的方法,使原来模型得到改进,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拓宽了应用范围。塑料制品的力学老化性能与其寿命密切相关,模型中对塑料自然老化拉伸强度,断裂... 针对变参数灰色模型在实验数据少时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对非等间距序列优化的方法,使原来模型得到改进,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拓宽了应用范围。塑料制品的力学老化性能与其寿命密切相关,模型中对塑料自然老化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进行预测,对塑料结构性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老化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预测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坡折带韩江组中段沉积层序与岩性地层圈闭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冉怀江 林畅松 +4 位作者 代一丁 秦成岗 吴伟 张俞 乔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087,共7页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陆架坡折带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的基础上,重点对韩江组中段SQhj2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SQhj2层序可划分出低位、海侵及高位体系...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陆架坡折带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的基础上,重点对韩江组中段SQhj2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SQhj2层序可划分出低位、海侵及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依据地震、测井等特征可识别出明显的两期。在阐明层序结构和沉积体系域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SQhj2的沉积层序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有利储集砂体和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番禺天然气区 陆架坡折带 韩江组中段 沉积层序 岩性地层圈闭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福州市综合公园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文浩 刘林丰 +2 位作者 陈婷婷 吕梁 潘辉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第5期52-56,共5页
文章以福州市三环内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分析软件Depthmap对综合公园进行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的分析,得知全局整合度离散系数为0. 144,各综合公园全局整合度差距不大;局部整合度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综合公园的可达性也... 文章以福州市三环内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分析软件Depthmap对综合公园进行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的分析,得知全局整合度离散系数为0. 144,各综合公园全局整合度差距不大;局部整合度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综合公园的可达性也随着变强,但局部可达性整体较差;福州市综合公园可达性整体从一环至三环产生递减现象,全局、局部整合度都较高的一级可达性综合公园均为滨水带状公园,全局、局部整合度都较差的三级可达性综合公园均靠近三环线,路网稀疏地段;据此,提出改善步行交通条件、进一步开发建设滨水带状公园、提升综合公园全局和局部的可达性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可达性 自然断点法 Depthmap
下载PDF
均聚聚丙烯在干热环境中耐候性能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买买提江.依米提 艾买提江.萨伍提 +1 位作者 郭春云 倪玲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85,共5页
以吐鲁番户外暴晒场为聚丙烯(PP)及耐候性PP的自然老化试验点,连续暴晒12个月。在室外暴晒过程中,研究了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表面微观形态和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变化,分析了防老化助剂对聚丙烯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以吐鲁番户外暴晒场为聚丙烯(PP)及耐候性PP的自然老化试验点,连续暴晒12个月。在室外暴晒过程中,研究了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表面微观形态和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变化,分析了防老化助剂对聚丙烯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PP-0暴晒90 d后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保持率分别降至6.4%和5.6%,氧元素增加了23.21%,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从24.2万降至8.07万,表面出现大量宽度为3.05μm的裂纹。而耐候改性的PP-3试样中防老化助剂能够起到协同后补作用,抑制热氧光对PP的降解老化速度,从而提高聚丙烯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自然老化 分子量 断裂伸长率
下载PDF
论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对自然人流动制度的突破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健男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56-60,66,共6页
GATS框架下自然人流动制度的发展面临着困境。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却实现了对于自然人流动多边制度的重大突破,突破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源禀赋的互补性、文化的亲缘性、政治结构的相似性。自然人流动制度未来的发展路径... GATS框架下自然人流动制度的发展面临着困境。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却实现了对于自然人流动多边制度的重大突破,突破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源禀赋的互补性、文化的亲缘性、政治结构的相似性。自然人流动制度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通过双边及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不断推进自然人流动自由化进程,为自然人流动多边制度的发展提供文化、政治和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S 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 自然人流动制度 突破 启示
下载PDF
长汀县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赖日文 赖敏华 苏艳琴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116-124,共9页
长汀县是我国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及时快速地监测区域内水土流失敏感性并开展相关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以长汀县为研究区,选择1994、2006和2016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熵权法及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以降雨、地形因子... 长汀县是我国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及时快速地监测区域内水土流失敏感性并开展相关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以长汀县为研究区,选择1994、2006和2016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熵权法及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以降雨、地形因子、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类型5个指标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各年份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再采用自然分界法将其水土流失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5个等级,结合海拔、坡度分析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等级以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空间格局表现为内高外低的分布特征。在水土流失敏感性等级变化中,1994—2016年,不同敏感性等级均有不同程度的转化,仅有局部地区敏感性等级有所上升,但总体呈高等级敏感区向低等级敏感区转移的趋势,该现象与长汀县政府对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视密切相关。各年份敏感性等级随着海拔、坡度的上升均表现为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人类活动的频繁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能为研究区生态环境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自然分界法 敏感性等级
下载PDF
改性煤粉对天然橡胶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钊 朱睿颖 +2 位作者 石程程 程亮 宁清茹 《化工时刊》 CAS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对煤粉进行超细化处理、表面改性后,将改性煤粉部分替代炭黑,与天然橡胶及其它添加剂共混,制得超细煤粉填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并对改性煤粉效果和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煤粉替代部分炭黑后,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下降,偶... 对煤粉进行超细化处理、表面改性后,将改性煤粉部分替代炭黑,与天然橡胶及其它添加剂共混,制得超细煤粉填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并对改性煤粉效果和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煤粉替代部分炭黑后,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下降,偶联剂改性超细煤粉后部分替代炭黑,橡胶性能改变,当硅烷偶联剂改性煤粉替代量为炭黑填料的5%时,天然橡胶的断裂伸长率达到605.13%,相对于炭黑提升了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煤粉 天然橡胶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下载PDF
棕榈蜡-壳聚糖膜的表征及对葡萄的保鲜应用
20
作者 陈敬鑫 赵毕文 +3 位作者 钟燕琴 王珂 吕静祎 葛永红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81-89,共9页
为探讨巴西棕榈蜡对壳聚糖膜物理与功能特性的影响,向含有1 g/100 mL壳聚糖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巴西棕榈蜡以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0.5 g/100 mL)的复合膜溶液,进一步制备成相应的复合膜.同时,以不添加巴西棕榈蜡的壳聚糖膜... 为探讨巴西棕榈蜡对壳聚糖膜物理与功能特性的影响,向含有1 g/100 mL壳聚糖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巴西棕榈蜡以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0.5 g/100 mL)的复合膜溶液,进一步制备成相应的复合膜.同时,以不添加巴西棕榈蜡的壳聚糖膜液制备而成的膜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巴西棕榈蜡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光学阻隔性能、疏水性能和热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改善,这可能与巴西棕榈蜡的疏水性及其与壳聚糖分子间的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有关.当巴西棕榈蜡添加量为0.3 g/100 mL时,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其拉伸强度为10.64 MPa,断裂伸长率为83.80%,接触角为68°.此外,巴西棕榈蜡-壳聚糖复合膜的涂膜可降低贮藏期间‘巨峰’葡萄果实的腐烂率和失重率,较好地维持其贮藏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由此,巴西棕榈蜡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壳聚糖膜作为可食用膜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蜡 可食用膜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葡萄保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