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地域功能与可行性 被引量:40
1
作者 樊杰 钟林生 +5 位作者 黄宝荣 虞虎 王亚飞 陈东 郭锐 刘宝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2938-2948,共11页
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初始阶段,笔者提出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概念并组织开展初步研究.基于地域功能理论,将国家公园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大尺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新型地域功能,在建构国家公园群建设可行性预研的理论... 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初始阶段,笔者提出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概念并组织开展初步研究.基于地域功能理论,将国家公园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大尺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新型地域功能,在建构国家公园群建设可行性预研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论证了国家公园群为主体维系全球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文明文化多样性的特性、重塑自然保护地体系、协调青藏高原人地耦合系统、支撑青藏高原可持续生计和高质量区域发展等四个基本功能定位.从形成国家公园群的要求探索公园备选地遴选条件,提出各备选地对国家公园群形成的贡献、以及各自独特性与相互作用关系形成的整体性等具有创新性的评价思路,通过对生态地理区划提供的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空间的初步评价,提出由6个旗舰国家公园为引领、2个跨国国家公园和9个国家公园共同构成的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草案,土地覆盖面积超过30×104km2,成为全球分布集中、覆盖面大、青藏高原生态特色鲜明、游憩观光科普研究价值突出的国家公园群.进一步将国家公园(群)合理容量的研究作为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关键环节,并将合理容量测算从自然承载力拓展到设施承载力、社会承载力.采用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和算法在色林错-普若冈日国家公园备选地进行测试性应用,在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极端脆弱的藏北区域获得良好的测算结果,反映出青藏高原建立国家公园群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随着该命题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完成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方案,将为青藏高原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第三极 国家公园群 地域功能 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功能评价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东军 钟林生 +3 位作者 樊杰 虞虎 杨定 曾瑜皙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6-213,共18页
国家公园群是青藏高原推动生态安全屏障与区域绿色发展协同提升的重要模式探索。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功能结构特征,是推进国家公园有序组织、协同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综合PSR评价模型、位序—规模法则、耦合协调度模型构... 国家公园群是青藏高原推动生态安全屏障与区域绿色发展协同提升的重要模式探索。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功能结构特征,是推进国家公园有序组织、协同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综合PSR评价模型、位序—规模法则、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国家公园群功能结构识别评价方法,解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多元功能类别、等级结构与功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要维护内生和外延两类关系,对内要促进生态保护、游憩利用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利益合理配置,对外要通过单体国家公园之间的有序组织来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和区域绿色发展,在功能发挥的尺度跨越过程中处理好协同演化关系;②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生态保护、游憩和社区发展功能的重要性突出,科研和教育功能发展空间较大,Zipf指数表明多元功能等级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呈现均衡发展特征,单体国家公园需根据特色定位强化其优势功能项;③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各项功能之间的耦合度为0.7809、协调度为0.6227,呈较高强度耦合、中级协调状态,单体国家公园的多元功能耦合强度及协调程度差异较大,呈现不同的功能结构特征,可分为全面协调型、优势发展型、一般发展型和一般滞后型。本文深化了国家公园(群)功能评价研究,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功能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群 功能结构 功能评价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远程评价与国家公园群建设时序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邓冉 邵怀勇 +3 位作者 黄宝荣 张丛林 周中仁 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7-860,共14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有大量重要的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自然生态系统。但近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高原生态系统面临退化风险。为了更好地守护地球第三极,第二次青藏科考提出建立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科学...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有大量重要的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自然生态系统。但近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高原生态系统面临退化风险。为了更好地守护地球第三极,第二次青藏科考提出建立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科学构想。为了全面掌握人类胁迫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情况,并识别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较好的区域,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规划布局提供支撑,研究基于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内涵的理解以及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特征,借鉴加拿大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框架,构建了"格局-质量-功能-问题-压力"生态系统完整性远程评估框架,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整体维持了较好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分别有3.52%、7.51%和70.71%的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级为优、良和中,但受人类胁迫影响,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完整受到破坏,分别有18.17%和0.10%的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级为较差和极差。从空间上看,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生态系统完整性整体高于西部地区。从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的角度看,青藏高原可用于建设国家公园的备选区数量多、分布广,且呈现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格局。目前正在开展的三江源、祁连山、大熊猫、普达措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均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为了加快推动生态系统完整性高的区域保护,根据青藏高原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的生态系统完整性指数结果,建议优先启动雅鲁藏布大峡谷、色林错-普若岗日、独龙江三江并流、若尔盖、贡嘎山、稻城亚丁等国家公园建设,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启动其他具有景观、文化价值的国家公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完整性 遥感 评价 国家公园群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地域功能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虞虎 钟林生 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3-832,共10页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是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探索。解析地域功能、建构有序的空间组织模式是其关键科学基础。基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队提出的国家公园群建设方案,从地域功能和空间结构上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青...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是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探索。解析地域功能、建构有序的空间组织模式是其关键科学基础。基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队提出的国家公园群建设方案,从地域功能和空间结构上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具有生态保育功能、生活保障功能和游憩公益服务功能,并表现为空间异质性、时间变异性、多样复合性和相互依附性4种特性;在层级结构上可以划分为2个跨国国家公园、8个旗舰国家公园和11个一般国家公园,未来可再融入青藏高原其他不同层级的自然保护地;从"群"层面优化单体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和整体层面的有机组织,需要在类型结构、层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上进行综合统筹,建构点域、线域、面域相结合的空间组织模式,形成联系紧密、发展稳定、演化有序的功能有机体,才能够深入推进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区域绿色发展的三位一体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空间组织 国家公园群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评估框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晓娜 刘春兰 +2 位作者 张丛林 魏钰 黄宝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3-846,共14页
青藏高原具有全球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极高,建设国家公园群是青藏高原整体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的重要手段。遵循"内涵界定-框架梳理-框架构建"的研究思路,科学界定国家公园生... 青藏高原具有全球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极高,建设国家公园群是青藏高原整体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的重要手段。遵循"内涵界定-框架梳理-框架构建"的研究思路,科学界定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内涵并建立概念模型,通过梳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的主要框架,在对区域自然生态和社会人文系统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与监管需求,从生境质量、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服务、自然条件与灾害、人类活动、人文景观6个方面构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评估框架,以期为未来国家公园群建设与管理提供基础支撑。针对目前国家公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评估应用需充分体现国家公园复合生态系统和"群"的特征,并建立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监测体系,从而更全面的服务于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完整性 生态系统原真性 概念模型 评估框架 国家公园群 潜在建设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耦合类型 被引量:4
6
作者 郭锐 孙勇 虞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686-5698,共13页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是中国在青藏高原谋划的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国家公园群建设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利益协调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以青藏科考提出的国家公园群内部及相邻的467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是中国在青藏高原谋划的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国家公园群建设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利益协调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以青藏科考提出的国家公园群内部及相邻的467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自然条件、交通区位、文化因子、国家政策等要素的分析框架,识别国家公园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耦合类型。结果表明,运用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法,结合空间要素的叠加分析,识别出348个社区受国家公园建设影响因素的作用不明显、空间耦合特征不显著;其余119个社区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耦合特征,可以划分为生态移民型(18.7%)、交通枢纽型(26.1%)、特色文化型(27.6%)、沿边发展型(27.6%)和复合型(2.9%)。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提出了与国家公园协同发展的差异化调控路径。建立了国家公园关联社区的类型分异识别与调控方法,有助于补充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国家公园群 社区可持续发展 空间耦合 地域类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丛林 褚梦真 +2 位作者 张慧智 乔海娟 黄宝荣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0-789,共10页
建立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引导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科学规划与建设、推行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规范市场主体和访客的行为、保护当地重要而脆弱的生态环境极为重要。本研究在对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科学考察的基础上,以需求为... 建立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引导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科学规划与建设、推行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规范市场主体和访客的行为、保护当地重要而脆弱的生态环境极为重要。本研究在对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科学考察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分析国家公园群对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的需求;以全球共识为导向,分析《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标准》在国家公园群的适用性;以经验为导向,梳理世界主要国家国家公园群游憩可持续性的管理重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包括制度建设、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所提出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区域特色,以及代表性、系统性与务实性特征。国家公园群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需要得到监测、统计体系的有力支撑,而国家公园群潜在建设区相关领域基础普遍薄弱,为了更好地应用游憩可持续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建议完善监测、统计体系。一方面,需要优先加强对各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访客数量、珍稀特有物种、水环境质量、植被覆盖率、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完好度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另一方面,需要优先加强对各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访客属性、访客满意度、当地社区满意度、游憩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游憩废弃物处理率等方面的统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国家公园群 游憩 可持续性 评估 指标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星级宾馆空间格局与服务支撑能力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庆芳 吴卫 +1 位作者 高卿 宋金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5-233,共9页
星级宾馆是住宿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重要支撑。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所涉及的52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勾勒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星级宾馆空间格局... 星级宾馆是住宿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重要支撑。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所涉及的52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勾勒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星级宾馆空间格局;基于上述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星级宾馆的可达性与游客满意度来综合评价其服务支撑能力。结果显示:①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星级宾馆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较强且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非均衡性,星级宾馆数量较多的县域单元主要位于云南省和四川省。②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星级宾馆呈现出“双核中心、双次级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四川和云南交界地带形成了以香格里拉市为中心并向东西外围梯度递减的“核心—边缘”结构。③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国家公园群县域星级宾馆的可达性更强且整体服务质量更优,因而其服务支撑能力更强,也更有利于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群 星级宾馆 服务支撑能力 核密度估计 可达性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区域人类活动环境胁迫强度与空间效应——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周侃 刘汉初 +1 位作者 樊杰 虞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8-279,共12页
随着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系统的影响持续增强,研究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环境胁迫强度及其空间效应,是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背景下精准实施环境管控、规范保护利用行为的科学基础,对提升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 随着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系统的影响持续增强,研究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环境胁迫强度及其空间效应,是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背景下精准实施环境管控、规范保护利用行为的科学基础,对提升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在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类人为源污染物排放量测算基础上,定量评估县域环境胁迫指数,解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区域人类活动的点—线—面环境胁迫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为源污染物排放对三江源地区的环境胁迫强度较低,且地域分异格局显著,中心城市(镇)胁迫强度较高,而国家公园所在的玛多、杂多、治多和曲麻莱4县仅为平均胁迫强度的1/2;2012—2016年间,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的环境胁迫呈显著"点状"空间效应,农牧业生产方式的"面状"效应突出,旅游和交通运输为由点及线的"线状"胁迫。建议从提升全要素环境设施承载能力、建立全覆盖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生产生活旅游活动全过程环境规制等方面,制定缓解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区域环境胁迫强度的管控与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环境胁迫强度 空间效应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人文生态系统耦合协调评价及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庆芳 杨定 +2 位作者 杨振山 宋金平 陈东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9-1135,共17页
保护人文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原真性和完整性是实现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综合运用集成评价方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均衡熵指数勾勒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人文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厘清主要障... 保护人文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原真性和完整性是实现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综合运用集成评价方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均衡熵指数勾勒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人文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厘清主要障碍维度。结果显示:①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呈现自东向西梯度递减、各维度上“和谐性>开放性>独立性>脆弱性”的序列特征。在国家公园尺度上,若尔盖国家公园、香格里拉国家公园—普达措片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处于第一梯队;在县域尺度上,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部县域单元的可持续生产能力排名靠前。②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人文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表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特征,国家公园群所涉及的大部分县域处于初级或中级协调状态,大部分国家公园的人文生态系统表现出内部结构耦合互馈。③在国家公园和国家公园所涉及的县域单元层面上,人文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的首要障碍维度均为开放性,其次为独立性,主要原因多与国家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地形特征和经济基础有关。因而,提高开放性,促进人文生态系统与外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仍是今后保护国家公园群人文生态安全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文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 均衡熵指数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
原文传递
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评估指标体系: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心语 黄宝荣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全民公益性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需坚持的三大理念之一,但受其内涵不明确且缺乏有效考核评价机制的制约,尚未受到相关方的充分重视。建立一套能准确反映其内涵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理念执行成效、引导相关方采取针对性... 全民公益性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需坚持的三大理念之一,但受其内涵不明确且缺乏有效考核评价机制的制约,尚未受到相关方的充分重视。建立一套能准确反映其内涵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理念执行成效、引导相关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梳理国外主要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的内涵和具体体现,分析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时代背景和独有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的内涵和逻辑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实地考察,建立了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全民公益性评估备选指标体系,利用Delphi法,以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对本领域14名知名专家开展两轮咨询,从拟定的全民公益性评估备选指标体系中筛选指标,结合问卷咨询结果建立了包括管理者、社区居民、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游客和公众5个方面,涉及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的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全民公益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囊括了国家公园体制机制、社区民生福祉、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访客体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多个内容。针对青藏高原的实际情况,还设置了医疗保障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指标,并考虑在实际评估中增加相关指标权重,更加重视高海拔地区的访客安全保障与居民利益。通过多维度的指标选择,能够系统全面地对我国国家公园特别是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全民公益性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能一定程度上填补目前全民公益性评估研究的空白,并促进相应指标更好地服务国家公园管理,也为未来如何实现全民公益性提供了有效路径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全民公益性 指标体系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应急救援能力评价及综合提升路径
12
作者 刘庆芳 苟倩 宋金平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采用时间成本可达性、最大覆盖率下可达性、成本距离和移动两步搜寻法等方法评估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应急救援设施的应急救援能力,结合GIS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应急救援能力综合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 采用时间成本可达性、最大覆盖率下可达性、成本距离和移动两步搜寻法等方法评估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应急救援设施的应急救援能力,结合GIS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应急救援能力综合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消防设施数量严重不足,东密西疏,供小于求;警务设施省际差异显著,人均拥有量不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空间失衡,避难场所设施落后。(2)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消防设施整体时间可达性较差,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型空间分布特征;警务设施空间可达性普遍较差,尚难以满足国家公园群应急救援需求。(3)健全消防设施布局体系,优化警务设施空间配置,均衡避难场所空间布局成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应急救援能力的主要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应急救援 可达性分析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
下载PDF
福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舜 黄启堂 吕国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0,共9页
【目的】为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编制整理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名录的基础上,进行植物区系统计和地理成分分析,并将其与周边6个湿地的植物区系进行比... 【目的】为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编制整理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名录的基础上,进行植物区系统计和地理成分分析,并将其与周边6个湿地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区域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7科450属713种,珍稀濒危物种11种。2)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以单种科和寡种科为主,分别占总科数的90.45%,总种数的50.63%;种子植物属的组成以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主,分别占总属数的98.44%,总种数为92.57%。3)科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成分73科,占总科数的67.60%,其中泛热带分布型最多,占热带科数的75.34%;温带成分35科,占总科数的32.41%,以北温带分布型占优势,占温带科数的62.86%。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成分256属,占总属数的63.68%,其中泛热带分布型占热带分布属的46.88%,温带成分139属,占总属数的34.58%,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最多,占温带分布属的36.70%。中国特有分布有7属。4)与邻近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比较发现,中山河热带成分占比63.68%,与南水湖(74.01%)、赣江河岸(55.63%)较为接近,与闽江河口(82.68%)较远。【结论】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物种丰富多样,单种科(属)和寡种科(属)的占比高,体现了科属水平的多样性;科属的地理成分复杂,呈现明显的热带属性,兼具部分温带属性;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呈现明显的低山丘陵植物区系特征;在亲缘关系上,与南水湖湿地关系较为接近,均表现出明显的热带属性,且泛热带分布型占优,比地理位置邻近的赣江河岸湿地的热带属性更明显,与闽江河口湿地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少霞 毕华 +1 位作者 赵志忠 沈丹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0,共2页
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热带惟一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其类型多样、熔岩景观丰富、熔岩隧道奇特,具有较强的科考性和观赏性,但目前景区旅游产品以观光、餐饮为主,项目单一,景区收入以门票为主,团体客人贡献率过低,岛外客源市... 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热带惟一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其类型多样、熔岩景观丰富、熔岩隧道奇特,具有较强的科考性和观赏性,但目前景区旅游产品以观光、餐饮为主,项目单一,景区收入以门票为主,团体客人贡献率过低,岛外客源市场严重不足。根据火山地质资源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园区规划和市场营销方面,提出海口石山火山群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方向、目标市场及宣传主题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旅游资源 开发 探讨 石山火山群
下载PDF
国家广告产业园战略定位评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景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5-178,共4页
在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三年多来的建设实践中,园区定位仍然存在着对园区经济和广告产业理解不够、高大全、不切实际或模糊不清等现象。在考虑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定位时,应注重国家建设广告产业园的初衷、产业园的经济特征、广告产业... 在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三年多来的建设实践中,园区定位仍然存在着对园区经济和广告产业理解不够、高大全、不切实际或模糊不清等现象。在考虑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定位时,应注重国家建设广告产业园的初衷、产业园的经济特征、广告产业的独特性、区域广告产业基础和特色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 产业集群 区域广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