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认同教育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设计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刚 吕立杰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73,共12页
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性主题,是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心理基础和重要条件,开展国家认同教育迫在眉睫。深度开发与设计国家认同教育校本课程是解决国家认同危机、构架国家安全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在分析国家认同内涵、剖析国家... 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性主题,是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心理基础和重要条件,开展国家认同教育迫在眉睫。深度开发与设计国家认同教育校本课程是解决国家认同危机、构架国家安全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在分析国家认同内涵、剖析国家认同教育现实需要的基础上,以小学学段为例,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设计,并提出了"六个基于"的实施建议以及"MSV-3E Space"的评价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校本课程 深度开发
下载PDF
壮族的国家认同与边疆稳定——广西民族“四个模范”研究之二 被引量:14
2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共10页
壮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经历长期的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首先是壮族的民族认同。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随着壮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特别是西南边疆遭到外来入侵,壮族的国家认同日愈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 壮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经历长期的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首先是壮族的民族认同。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随着壮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特别是西南边疆遭到外来入侵,壮族的国家认同日愈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发展政策,促进了壮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壮族的国家认同有了质的提升,维护了祖国南部边疆的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边疆稳定
下载PDF
从旅行文学看日据时期台湾文人的民族认同——以彰化文人的日本和中国大陆经验为中心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9,44,共10页
日据时期许多彰化作家前往日本或中国大陆旅行或旅居。他们欣赏日本的美丽风景,但心情并不愉快,因他们无法认同统治台湾的殖民者。如叶荣钟诗作充满悲凄落寞之感,虚谷诗风转向清淳淡远,但这只是严峻时局下的隐忍。洪弃生、施梅樵、庄太... 日据时期许多彰化作家前往日本或中国大陆旅行或旅居。他们欣赏日本的美丽风景,但心情并不愉快,因他们无法认同统治台湾的殖民者。如叶荣钟诗作充满悲凄落寞之感,虚谷诗风转向清淳淡远,但这只是严峻时局下的隐忍。洪弃生、施梅樵、庄太岳、赖绍尧、杨树德等对大陆充满向往,通过自己或亲友游览祖国壮丽河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赖和、周定山等更看到了当时中国的贫穷战乱以及某些国民性弱点,这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和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人 旅行文学 民族认同
下载PDF
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特色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兴旺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1-23,共3页
灌输"我是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要义。新加坡以唤醒生存意识、打破民族认同、灌输国家意识、开展隐性教育为国家认同教育的特色内容,催生和强化了国家认同感。新加坡通过国家认同教育,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 灌输"我是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要义。新加坡以唤醒生存意识、打破民族认同、灌输国家意识、开展隐性教育为国家认同教育的特色内容,催生和强化了国家认同感。新加坡通过国家认同教育,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障了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巩固了权威政府统治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国家认同 教育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回族国家认同的现代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桂榕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全球化是认同问题不可回避的当下背景。当下回族的国家认同表现出宗教、族群、国家交融的情境性与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作为个体的回族,表现出信徒与国家公民双重身份叠合的现代性认同;作为族群的回族,表现出凝聚与疏离的现代性认同。... 全球化是认同问题不可回避的当下背景。当下回族的国家认同表现出宗教、族群、国家交融的情境性与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作为个体的回族,表现出信徒与国家公民双重身份叠合的现代性认同;作为族群的回族,表现出凝聚与疏离的现代性认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伊斯兰教认同与乌玛家园作为回族的理想图景,与民间社会不断通过伊斯兰文化再生产来调适国家认同,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生活场景,成为回族国家认同现代性的突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国家认同 全球化 现代性
原文传递
民族识别视野中的俫人及其民族认同 被引量:1
6
作者 蒋俊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1-155,共5页
我国的民族识别理论始终坚持以斯大林的经典定义为指导,但在实践中多采取灵活的识别政策,将许多原本分散的群体重新聚拢为民族共同体。从本质上讲,聚拢的过程既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也是一种基于历史与现实基础上的伟大实践活动。如何调整... 我国的民族识别理论始终坚持以斯大林的经典定义为指导,但在实践中多采取灵活的识别政策,将许多原本分散的群体重新聚拢为民族共同体。从本质上讲,聚拢的过程既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也是一种基于历史与现实基础上的伟大实践活动。如何调整待识别群体不同层次的民族认同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俫人的个案为我们提供了展现这一过程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识别 侏人 认同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中国漫画新闻刊物中的国家认同及其建构研究——以《上海漫画》(1936.5-1936.6)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正强 张龙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3-72,共10页
国家认同是公民与其所属的国别身份建立心理联系的过程,是现代民族国家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是进行国家认同的主要渠道和载体。1936年5月创办的《上海漫画》作为当时中国漫坛的最重要刊物之一,... 国家认同是公民与其所属的国别身份建立心理联系的过程,是现代民族国家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是进行国家认同的主要渠道和载体。1936年5月创办的《上海漫画》作为当时中国漫坛的最重要刊物之一,在民族危机日重的时期,自觉地把唤起民众的觉醒作为"美术救国"的活动中心,通过具象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以民族和国家的观念作为刊物的叙述中心,传播现代民族和国家的观念,使读者获得与国家的一体感,为其后全面抗日战争的展开进行了充分的舆论动员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漫画 《上海漫画》 国家认同 观念建构
下载PDF
夭折的革命启蒙——浅析青岛“左联”牺牲第一人周浩然的革命生涯
8
作者 张广杰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31-33,共3页
周浩然生于忧患岁月,以时代责任为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将全部青春热血致力于民众觉醒。他中学时代参加"左联",积极从事启蒙文学的创作活动,打响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他用仅有的24年青春年华书写了壮丽的篇章,是青岛文化名人... 周浩然生于忧患岁月,以时代责任为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将全部青春热血致力于民众觉醒。他中学时代参加"左联",积极从事启蒙文学的创作活动,打响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他用仅有的24年青春年华书写了壮丽的篇章,是青岛文化名人中唯一一位出生于青岛,战斗、牺牲于青岛的本土文化名人。加强对民族英雄的宣传,弘扬浩然精神,将促进人们加深对中华民族形成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认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浩然 浩然精神 革命启蒙 民族觉醒 民族认同
下载PDF
网络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及其应对
9
作者 连芷萱 周兢 《武警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51-56,共6页
作为新兴的社会思潮,网络民族主义已经深刻影响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构建。网络民族主义的影响作用是通过群体心理效应和互联网效应的叠加而实现的,这种作用分别体现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影响。通过善疏忌堵、融洽... 作为新兴的社会思潮,网络民族主义已经深刻影响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构建。网络民族主义的影响作用是通过群体心理效应和互联网效应的叠加而实现的,这种作用分别体现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影响。通过善疏忌堵、融洽氛围、正本清源、加强引导等措施可有效应对这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主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 被引量:8
10
作者 斯琴格日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2-26,共5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国家认同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国家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对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国家认同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国家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对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