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165,共4页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效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效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民族寓言 复调历史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鲁迅的经典意义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定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共15页
文章针对国人长期存在的对鲁迅的责难、批判和否弃等不正常的文化现象,从两个领域来探讨和论证鲁迅的经典意义与当代价值:第一,从文学的基本性质、品性、功能、作用的角度来论证;第二,从"鲁迅:20世纪中国的民族寓言与民族文本"... 文章针对国人长期存在的对鲁迅的责难、批判和否弃等不正常的文化现象,从两个领域来探讨和论证鲁迅的经典意义与当代价值:第一,从文学的基本性质、品性、功能、作用的角度来论证;第二,从"鲁迅:20世纪中国的民族寓言与民族文本"的范畴来申述,并着重对此点加以论证,指出鲁迅的文本反映了20世纪中国的精神世界、时代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中国现代文学因为拥有这一民族文本,而显现其内蕴的深厚和成就的辉煌,以及具有与世界文学对话的资质和进入世界文学宝库的荣光。同时也为世人了解中国提供了形象化、深刻而可信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民族寓言 民族文本 经典性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文化出海与新“民族寓言”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洁 王广振 《科学决策》 CSSCI 2021年第4期113-129,共17页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输出并非易事,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理解度和包容性造成了文化出海的难题,疫情爆发加剧了文化割裂,后疫情时代文化出海的理论解读与立场明确迫在眉睫。数字文化出海需要建立在以民族想象为基石的吸引力上,发挥其寓言性质...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输出并非易事,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理解度和包容性造成了文化出海的难题,疫情爆发加剧了文化割裂,后疫情时代文化出海的理论解读与立场明确迫在眉睫。数字文化出海需要建立在以民族想象为基石的吸引力上,发挥其寓言性质的内容特点,打造以意见领袖为主体的出海主力军。新"民族寓言"采用"认知图绘"应对文化出海难题,重视数字文化历史再现的文化功能,尊重民族寓言的社会功能,对网络公民进行网络素养培育。新"民族寓言"尝试为数字文化出海及其立场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中国故事和民族文化的全球化阐释途径,为发展中国家突破后疫情时代文化壁垒、争夺文化话语权、反抗资本主义文化全球倾销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 文化出海 民族寓言 民族想象 后疫情时代
下载PDF
文化迁衍与当代电影“家国叙事”嬗变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春晓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4-161,共8页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传统,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国叙事"...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传统,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国叙事"发展为政治图景下"国显家隐"的范式。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浪潮中,家国题材电影形成历史反思与诗意的人性化"家显国隐"书写模式。在新世纪互联网语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下,家国题材电影生发出新形式,并不断更新其美学风格与具象叙事手段,激发出当代电影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迁衍 家国叙事 民族寓言 政治图景 叙事新变
下载PDF
杰姆逊“国族讽寓”的三种流行译法及其反思
5
作者 宁宝剑 朱维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63-68,共6页
杰姆逊的"国族讽寓"(national allegory)理论在中国主要有三种译法:"民族寓言"、"民族讽喻"和"民族讽寓"。其中张京媛的"民族寓言"译法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它是典型的归化翻译,体... 杰姆逊的"国族讽寓"(national allegory)理论在中国主要有三种译法:"民族寓言"、"民族讽喻"和"民族讽寓"。其中张京媛的"民族寓言"译法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它是典型的归化翻译,体现了归化翻译的优点和缺陷。新译法"国族讽寓"也许更为合理,更能全面、辩证理解杰姆逊理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寓言” “民族讽喻” “民族讽寓” “国族讽寓”
下载PDF
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琛 《太原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民族寓言 复调历史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民族记忆与文化表征——论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的“民族寓言”品质
7
作者 唐骋帆 雷文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0-56,共7页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族形象与民族身份的文化表征。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充分挖掘“刘三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新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反映出现代壮族社会的...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族形象与民族身份的文化表征。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充分挖掘“刘三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新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反映出现代壮族社会的“民歌情结”和壮族人民“大爱大美”的审美追求,彰显当今社会主义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隐喻。“刘三姐”形象的发展与演变,凸显了中国民族艺术内在蕴含的审美“韵味”与“余韵”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彩调剧 《新刘三姐》 民族寓言 隐喻
下载PDF
乡土想像中的民族寓言 被引量:1
8
作者 禹建湘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年第2期14-17,21,共5页
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承载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的思想与情感。文学对乡土的想像,就是对民族的想像,乡土想像于是演变成为了一种民族寓言想像。这种想像虽然可以抵抗全球化对东方民族的解构,但要警惕民族寓言叙事可能会影响知... 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承载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的思想与情感。文学对乡土的想像,就是对民族的想像,乡土想像于是演变成为了一种民族寓言想像。这种想像虽然可以抵抗全球化对东方民族的解构,但要警惕民族寓言叙事可能会影响知识分子对人类自身更深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想像 民族寓言 现代性
下载PDF
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琛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9-92,共4页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束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束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民族寓言 复调历史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时代转弯处的逃离与迷津——对电影《塔洛》的现代性阐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有庆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00-104,110,共6页
万玛才旦的《塔洛》是当代中国藏语电影中的杰作,以牧羊人塔洛的生活与爱情呈现了现代社会中藏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处境。塔洛的爱情追求与失败以及记忆力的丧失,象征着重视情感关系的传统生活方式在奉行金钱原则的现代城市理性冲击下的... 万玛才旦的《塔洛》是当代中国藏语电影中的杰作,以牧羊人塔洛的生活与爱情呈现了现代社会中藏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处境。塔洛的爱情追求与失败以及记忆力的丧失,象征着重视情感关系的传统生活方式在奉行金钱原则的现代城市理性冲击下的溃败,隐喻了现代性过程主体的真相及其崩塌。《塔洛》作为当代藏地人们生活的民族寓言,图绘了当代以来藏人在政治话语和以金钱为原则的城市理性轮番规训下的不适、逃逸与豹变,表征了整个民族在现代性冲击下不得不面对的身份焦虑、价值体系崩溃和主体裂变等现代性体验与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洛》 现代性 城市体验 主体崩塌 民族寓言
下载PDF
“中心”幻觉下的“自我”夸大与堕落——中国近代“中西恋”叙事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汤琛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4-69,共6页
"中西恋"的叙事产生于中西文化碰撞之际。在跨文化背景下,近代作家对中西情爱的书写,总不自觉地成为一种关系到了社会现实场域的寓言性创作。在近代文人王韬、平江不肖生的中西情恋的描述中,深深纠结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民族情... "中西恋"的叙事产生于中西文化碰撞之际。在跨文化背景下,近代作家对中西情爱的书写,总不自觉地成为一种关系到了社会现实场域的寓言性创作。在近代文人王韬、平江不肖生的中西情恋的描述中,深深纠结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民族情感和文化失落的双重焦虑下那挥之不去中心幻觉与复杂暧昧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恋叙事 中国中心意识 民族寓言
下载PDF
民族文学创作的寓言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基于詹姆逊文学寓言观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晓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寓言化追求一直存在,主要表现为通过寓言模式的建立来显示潜藏于民族内部的集体主义经验,基于描绘最具民族意义的局部意象来求得对民族过去和未来发展的整体把握。基于此,依据詹姆逊文学寓言观,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寓...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寓言化追求一直存在,主要表现为通过寓言模式的建立来显示潜藏于民族内部的集体主义经验,基于描绘最具民族意义的局部意象来求得对民族过去和未来发展的整体把握。基于此,依据詹姆逊文学寓言观,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寓言化创作的审视以及对民族寓言背后所折射的民族叙事方式的分析,探讨现代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寓言手段与民族文化传承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民族寓言 集体经验 文学创作 文化意象
原文传递
论“文化寻根”小说的渊源及文化价值取向
13
作者 孙家宝 王金胜 《潍坊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3-56,共4页
“文化寻根”小说有着复杂的文化与文学本源 ,存在着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文化价值取向 ,并对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寻根” 小说评论 文化价值取向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理论及其反思
14
作者 黄宗喜 占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16,共4页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对民族独立运动时期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对"民族寓言"内涵的阐述,包括公与私的关系、寓言的表现力量和文化知识分子的作...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对民族独立运动时期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对"民族寓言"内涵的阐述,包括公与私的关系、寓言的表现力量和文化知识分子的作用三大方面。詹姆逊关注第三世界文学,既有建立"世界文学"的需要,也有立足自身文化的立场对美国文化的批判。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理论能激发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自觉,同时又带有鲜明的西方中心论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第三世界文学理论 民族寓言
下载PDF
施叔青“台湾三部曲”的服装元素与身份政治
15
作者 韩旭东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2-110,共9页
施叔青的“台湾三部曲”展现了台湾政治与文化的百年变迁史。清政府、日本殖民者、国民党统治台湾后,分别以各种形式的规训力量对当地民众的文化身份进行改造,以符合当权者的政治意识形态需求。本文从“三部曲”中的服装元素入手,以主... 施叔青的“台湾三部曲”展现了台湾政治与文化的百年变迁史。清政府、日本殖民者、国民党统治台湾后,分别以各种形式的规训力量对当地民众的文化身份进行改造,以符合当权者的政治意识形态需求。本文从“三部曲”中的服装元素入手,以主要人物穿着的戏服、和服、大陶衫、旗袍、洋服来考察权力掌控者对底层民众的改造方式,探寻服装与性别、民族、阶级话语耦合的过程,以及服装与主体身份认同相混杂时蕴含的复调美学。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隐含作者建构的本质化“国族寓言”说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以道家阴/阳辩证身体观来看“亚细亚孤儿”身份界定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三部曲 服装 性别 民族国家 阶级 国族寓言
下载PDF
“制造伟大的国民”——晚清教育小说《苦学生》的叙述者、海外空间与民族寓言
16
作者 林培源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16,共8页
晚清文人创作的"教育小说",是在晚清科举废止、传统知识阶层变动以及"小说界革命"的复杂背景中诞生的,这批小说既继承了"谴责小说"的特征,又开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的先河,更将叙事触角伸向了陌生的海外... 晚清文人创作的"教育小说",是在晚清科举废止、传统知识阶层变动以及"小说界革命"的复杂背景中诞生的,这批小说既继承了"谴责小说"的特征,又开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的先河,更将叙事触角伸向了陌生的海外/异域空间。刊行于1905年的《苦学生》,无论是文本的叙事形式还是故事的乌托邦/异托邦精神,都折射出个体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深刻关联。重新审视这部小说,既可以揭示其中海外/异域空间叙事的精神意涵,也可以彰显其作为一则"民族寓言"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叙事 异托邦 海外华文文学 民族寓言
下载PDF
现代、民族与性别--试论中国现代主义文论的三维结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春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作为20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文艺思潮之一,现代主义及其理论批判构成20世纪80年代文论的重要内容。总体上看,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伴随着双重焦虑:被延迟的现代化焦虑与民族文化主体性焦虑。由此造成的现代主义与民族主义、第一世界... 作为20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文艺思潮之一,现代主义及其理论批判构成20世纪80年代文论的重要内容。总体上看,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伴随着双重焦虑:被延迟的现代化焦虑与民族文化主体性焦虑。由此造成的现代主义与民族主义、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间的内在张力结构,成为中外学者探讨中国现代主义的基本二元论框架。这些二元论架构带来了启示与盲点,将性别维度植入中国现代主义文论,在全球本土化视野中洞察现代主义的权力关系及其性别修辞,即可在揭示现代主义文艺隐含父权无意识的同时,尝试建立现代、民族与性别互动对话的三维理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民族寓言 性别
原文传递
在西方语境下言说——试论二十世纪中国留学生文学价值观念衍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悦 《鄂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50-53,共4页
20世纪中国留学生文学创作的叙事模式为个人话语与民族寓言相交织 ,价值观念的衍变中可梳理出这样一条线索 ;由启蒙救亡的理想主义烛照到后现代式意识形态的崛起 ,文化抉择由理性取舍到困惑茫然 。
关键词 留学生 文学创作 价值旨归 文化抉择 20世纪 中国 价值观念 叙述模式
下载PDF
以影载道:《百鸟朝凤》的民族寓言与时代焦虑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孟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27-31,共5页
《百鸟朝凤》既是导演吴天明的绝唱之作,同时也为第四代电影人画上了句号。电影讲述了焦三爷与游天鸣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影片一如既往地以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观照和反思个体轨迹下... 《百鸟朝凤》既是导演吴天明的绝唱之作,同时也为第四代电影人画上了句号。电影讲述了焦三爷与游天鸣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影片一如既往地以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观照和反思个体轨迹下的民族命运,以一种民族寓言的方式以小见大,将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唢呐传承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从而思考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在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性演进的过程中,用一种悲壮的影像方式书写了带有创伤与犹疑的民族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民族寓言 时代焦虑 以影载道 伦理秩序
下载PDF
阿云嘎:“民族寓言”的书写者
20
作者 赵富荣 鲍丽丽 《前沿》 2018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阿云嘎的小说直面社会变革与深固的传统之间的冲突,书写个人的生存经验与抽象经济、政治动态的密切联系,书写社会转型期群体性的犹疑、困惑和思考,隐喻群体、民族、国家共同体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个人命运的故事包含着第三世界的大众文... 阿云嘎的小说直面社会变革与深固的传统之间的冲突,书写个人的生存经验与抽象经济、政治动态的密切联系,书写社会转型期群体性的犹疑、困惑和思考,隐喻群体、民族、国家共同体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个人命运的故事包含着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和社会受到冲击的寓言,阿云嘎成为了这一时期民族寓言的书写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群体 民族寓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