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5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被引量:159
1
作者 杨锐 《中国园林》 2001年第1期62-64,共3页
概括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发展的六个阶段,然后从立法、规划、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关键词 国家公园 风景名胜区 文化遗产 美国
下载PDF
试论世界国家公园运动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77
2
作者 杨锐 《中国园林》 2003年第7期10-16,共7页
回顾了130年来,世界国家公园运动在思想认识方面的4项进步:保护对象上,从视觉景观保护走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方法上,从消极保护走向积极保护;保护力量上,从政府一方走向多方参与;空间结构上,从散点状走向网络状。介绍了130年来世界国... 回顾了130年来,世界国家公园运动在思想认识方面的4项进步:保护对象上,从视觉景观保护走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方法上,从消极保护走向积极保护;保护力量上,从政府一方走向多方参与;空间结构上,从散点状走向网络状。介绍了130年来世界国家公园运动在技术方法上的7项进步:“可接受的改变极限(LAC)”、“游憩机会类别(ROS)”、“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基地保护规划(SCP)”、“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分区规划(Zoning)”以及“环境影响评价(E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国家公园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铁路廊道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场域分析 被引量:58
3
作者 王铮 周嵬 +3 位作者 李山 王瑛 黄涛 蒋轶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6-213,共8页
通过建立风景名胜区市场域的概念、基本模型以及风景名胜区市场域识别划定标准 ,从而基于 GIS,计算出我国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市场域及其各级阈值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了加速交通业的发展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铁路廊道 市场域 旅游 中国 交通业 GIS
下载PDF
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经验与成效、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79
4
作者 臧振华 张多 +4 位作者 王楠 杜傲 孔令桥 徐卫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839-8850,共12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大举措。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20年要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大举措。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20年要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在跨时2年的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基础上,全面总结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经验与成效,梳理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全面展现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最新进展,为国家公园深化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显示,各试点区基本建立起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创新了运行机制,保护力度持续加强,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科研合作不断深化,社会参与逐渐扩大。体制试点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成效,民生改善初步显现,社会效益充分彰显。但是,仍然存在管理机构级别和类型参差不齐,法律制度不健全,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未建立,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空间范围不合理等问题。建议采取必要措施改进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广有效经验,加快健全国家公园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体制试点 自然保护地 经验与成效 问题与建议
下载PDF
LAC理论:解决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用矛盾的新思路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锐 《中国园林》 2003年第3期19-21,共3页
LAC(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是美国资源保护方面的专家提出的,一种用于解决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中环境容量问题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在很多国家的规划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阐述了从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的发展过程... LAC(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是美国资源保护方面的专家提出的,一种用于解决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中环境容量问题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在很多国家的规划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阐述了从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的发展过程,描述了LAC理论的9个步骤,简要介绍了LAC理论的衍生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旅游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的土地权属与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方言 吴静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3,共10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启动了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工作,表明中国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已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践阶段。土地权属不明晰是我国保护地建立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保护地与周边社...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启动了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工作,表明中国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已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践阶段。土地权属不明晰是我国保护地建立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保护地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导致保护地生态破坏和多头管理等问题。人多地少的国情使我国国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国家公园试点区内目前存在着的原住民和集体土地,有着极为复杂的产权问题,需要通过调整土地权属和明晰土地用途,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的归属管理和用途管制,最终实现资源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土地权属和流转问题的由来,剖析了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土地确权流转案例,并借鉴英美在国家公园的土地权属与管理方面的国际经验,提出了解决我国国家公园土地权属问题的设想,包括:因地制宜、分步开展土地确权和流转,建立长效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试点区与社区共建共享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土地权属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论国家公园建设的公众参与 被引量:44
7
作者 张婧雅 张玉钧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7,共8页
公众参与是一种提高公众积极性和主动权的新型管理策略,应用于保护地管理已数十年,迄今已贯穿于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管理环节中,成为国家公园治理的必然趋势。我国现行的保护地管理体系实行属地管理,其建设和管理在实际中多为政府行为,... 公众参与是一种提高公众积极性和主动权的新型管理策略,应用于保护地管理已数十年,迄今已贯穿于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管理环节中,成为国家公园治理的必然趋势。我国现行的保护地管理体系实行属地管理,其建设和管理在实际中多为政府行为,鲜有的公众参与也多为非规范的、被动的。本文梳理并提炼了保护地管理中公众参与的起源、内涵及特征,在借鉴国外保护地管理公众参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照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将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公众参与途径分为信息反馈、咨询、协议与合作4个层次;提出了我国国家公园的公众参与途径,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保护地 公众参与 利益相关者 国家公园治理
原文传递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41
8
作者 唐芳林 王梦君 孙鸿雁 《林业建设》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中国政府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对中国自然保护运动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地的现状,提出了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组成等观点,并提出了构建国家森林、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国家森林
原文传递
论中国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地体系建设问题 被引量:40
9
作者 束晨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4,共6页
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国家公园试点已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但对于国家公园体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仍缺乏必要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国家公园内涵的解读,强调国家公园的精神文化功能价值,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核心是整合和优化中国... 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国家公园试点已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但对于国家公园体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仍缺乏必要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国家公园内涵的解读,强调国家公园的精神文化功能价值,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核心是整合和优化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并对保护地体系结构、管理模式以及国家公园试点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思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保护地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 自然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振威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3,共4页
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立法展望阶段存在的立法研究薄弱问题及既有以地方为主导的立法模式的局限性;指出中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必须以自然保护地立法作为先决条件,并明确后者的立法定位与立法目的;按自然保护地治理现状呈现的特征,将自然保护地... 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立法展望阶段存在的立法研究薄弱问题及既有以地方为主导的立法模式的局限性;指出中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必须以自然保护地立法作为先决条件,并明确后者的立法定位与立法目的;按自然保护地治理现状呈现的特征,将自然保护地政策分为空间体系政策、发展政策、管理政策三部分,并围绕上述三部分提出若干政策及其法制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立法 政策
下载PDF
土地资源保护——国家公园运动的缘起与发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145-147,153,共4页
对世界性国家公园运动的起源 ,发展简史和基本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对国家公园相关概念 ,包括 IUCN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体系”“世界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等概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保护区 世界遗产 概念 土地资源保护
下载PDF
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被引量:23
12
作者 薛达元 包浩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70-173,共4页
本文针对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迅速的现状,阐述了“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性质和作用,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将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三个体系同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述了这三个... 本文针对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迅速的现状,阐述了“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性质和作用,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将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三个体系同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述了这三个体系各自的特点、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提出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系统
下载PDF
国家公园体制下的自然公园保护管理 被引量:25
13
作者 唐芳林 《林业建设》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除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也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不同级别、数量众多的各类自然公园,在改革的背景下,其定位和管理目标需要进一步厘... 除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也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不同级别、数量众多的各类自然公园,在改革的背景下,其定位和管理目标需要进一步厘清。本文阐述了自然公园的概念、定位和建设理念,提出了服务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总目标的自然公园保护管理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公园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保护管理
原文传递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理论与实践初探 被引量:22
14
作者 任洪玉 张平仓 +1 位作者 杨勤科 胡维忠 《中国水利》 2005年第14期17-20,共4页
防治山洪灾害是我国山丘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掌握山洪灾害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对于科学地分析山洪灾害成因、时空分布差异特征和因地制宜地采取山洪灾害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借鉴区划已... 防治山洪灾害是我国山丘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掌握山洪灾害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对于科学地分析山洪灾害成因、时空分布差异特征和因地制宜地采取山洪灾害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借鉴区划已有成果,特别是自然区划成果和掌握大量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出发,提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等级系统。在此基础上以二级区为单元,借助GIS技术手段,统计分析各区山洪灾害发育特征。区划成果及山洪灾害发育特征分区统计分析为全国山洪灾害分区整治提供了科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全国 区划 分区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 防治区划 理论与实践 地域分异规律 区划成果 发育特征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途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贾建中 邓武功 束晨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4,共7页
国家公园是经实践检验的、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自然文化遗产的优秀制度。中国是世界上自然文化遗产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国家之一。借鉴成熟的国家公园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和自然文化遗产的资源特色,创新管理体制,是我国自... 国家公园是经实践检验的、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自然文化遗产的优秀制度。中国是世界上自然文化遗产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国家之一。借鉴成熟的国家公园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和自然文化遗产的资源特色,创新管理体制,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作出我国特有贡献的必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风景名胜区 保护地 制度 建设途径
下载PDF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学科跨学科融合发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银泉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27-46,共20页
近年来,随着学科内涵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以及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意识不断增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学科跨界融合加速发展态势。新文科建设全面启动,交叉学科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尤其是区域国别学从外语学科五大研... 近年来,随着学科内涵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以及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意识不断增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学科跨界融合加速发展态势。新文科建设全面启动,交叉学科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尤其是区域国别学从外语学科五大研究领域之一成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这些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对新时代外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凸显了外语学科在固本强元的基础上突破学科边界、推进跨学科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外语学科如何突破学科边界,融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跨学科属性,以下五个维度是必须从顶层设计高度厘清、建构并凸显的战略问题:凸显明确的国家意识,以提升国家外语能力为己任,回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平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实现知识结构更新,开启科技人文时代的跨学科研究;实现跨界融合推进区域国别学研究;凸显中外文化交流与异质文明互鉴。总而言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必须从服务国家战略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外国语言文化和国别知识等优势,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用中国知识体系解释和描述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理论创新依据所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助推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与平等对话,这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必由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学科 跨界融合 国家意识 区域国别学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原文传递
The assessment of soil loss by water erosion in China 被引量:19
17
作者 Baoyuan Liu Yun Xie +10 位作者 Zhiguang Li Yin Liang Wenbo Zhang Suhua Fu Shuiqing Yin Xin Wei Keli Zhang Zhiqiang Wang Yingna Liu Ying Zhao Qiankun Guo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430-439,共10页
Soil erosion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China.Planning for soil erosion control requires accurate soil erosion rat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the methods and r... Soil erosion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China.Planning for soil erosion control requires accurate soil erosion rat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soil erosion survey of China completed in 2011.A multi-stage,unequal probability,systematic area sampling method was employed.A total of 32,948 sample units,which were either 0.2-3 km2 small catchments or 1 km2 grids,were investigated on site.Soil erosion rates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 in 10 m by 10 m grids for each sample unit,along with the area of soil loss exceeding the soil loss tolerance and the proportion of area in excess of soil loss tolerance relative to the total land area of the sample units.Maps were created by using a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at national,river basin,and provincial scale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lculated average soil erosion rate was 5 t ha-1 yr-1 in China,and was 18.2 t ha-1 yr-1 for sloped,cultivated cropland.Intensive soil erosion occurred on cropland,overgrazing grassland,and sparsely forested land.The proportions of soil loss tolerance exceedance areas of sample units were interpolated through the country in 250 m grids.The national average ratio was 13.5%,which represents the area of land in China that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s.Thes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maps provide the basic information for national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policy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soil erosion survey CSLE Sample units Chinese soil loss map Soil erosion rate Ratio of soil erosion area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综合扶贫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游新彩 田晋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9年第3期7-13,共7页
国内外关于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大部分研究把重点放在贫困的识别和贫困程度测定的方法层面,偏重于经济发展,对生态和谐、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对政府组织的反贫困政策和措施关注较多,对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不够。有必... 国内外关于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大部分研究把重点放在贫困的识别和贫困程度测定的方法层面,偏重于经济发展,对生态和谐、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对政府组织的反贫困政策和措施关注较多,对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不够。有必要设计一套能够综合地、完整地体现新时期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制度诸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HP-FCE组合评价模型,以国家级贫困村为样本,对综合扶贫的整体绩效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用数据说明综合扶贫的显著成效。在大力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方式,不断提高综合扶贫的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综合扶贫 绩效评价
下载PDF
论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郑月宁 贾倩 张玉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1-26,共6页
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地管理。它由多学科人才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是适时监测、调整和优化科学决策方法的动态管理过程,可以应对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不确定性,进而达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 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地管理。它由多学科人才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是适时监测、调整和优化科学决策方法的动态管理过程,可以应对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不确定性,进而达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最佳状态。通过梳理适应性共同管理的概念及发展过程,分析并总结其适用条件、应用实践及主要环节等方面,针对我国的保护地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国家公园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提供一种满足多重管理目标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保护地 生态系统 适应性共同管理 利益相关者
下载PDF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分类方案构想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建亮 王智 徐网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7-69,共13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首先应进行国家公园制度的“顶层设计”,即“建立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国家公园...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首先应进行国家公园制度的“顶层设计”,即“建立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背景是在已经建立的上万个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分类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既有现状,并且与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优化完善相结合。笔者在充分介绍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分类方案。根据功能定位和保护严格程度,将我国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物种与生境保护区、自然遗迹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区6种类型,并系统阐述了各类型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异同,以及分类方案与现有自然保护地的关系。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相比,国家公园代表国家形象,保护范围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保护层级更高,是最重要、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地,是构成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笔者最后对下一步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统一管理提出了3点建议,尝试为我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分类体系 功能定位 优化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