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结构与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评析 被引量:77
1
作者 申丹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8,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在西方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兴趣。认知叙事学、认知文体学等交叉学科应运而生。作为“后经典叙事学”或“语境主义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认知叙事学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叙事作品研究和叙事学在西...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在西方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兴趣。认知叙事学、认知文体学等交叉学科应运而生。作为“后经典叙事学”或“语境主义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认知叙事学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叙事作品研究和叙事学在西方的复兴做出了贡献。本文旨在对认知叙事学的本质特征和不同研究模式展开评析,主要回答以下问题:认知叙事学关注的是什么“语境”和“读者”?认知叙事学展开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认知叙事学的不同研究模式各有何特点,有何长何短?认知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究竟是什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叙事学 叙事规约 文类语境 文类读者 研究模式
下载PDF
场所叙事及其对于城市文化特色与认同性建构探索——以上海滨水历史地段更新为例 被引量:49
2
作者 陆邵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7,共7页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场所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基础性的新方法"场所叙事"。论文阐述了相关的定义与内容,探索了城市文化特色与其认同性建构的场所叙事策略与路径。相比传统基于物质形象塑造模式,场...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场所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基础性的新方法"场所叙事"。论文阐述了相关的定义与内容,探索了城市文化特色与其认同性建构的场所叙事策略与路径。相比传统基于物质形象塑造模式,场所叙事更倾向于将场所中隐含的非物质的社会文化信息展现到物质空间之中,来凸显城市亚文化;同时,场所叙事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框架来建构文化认同,培育场所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此外,论文对上海滨水历史街区"老码头"更新进行考查,从场所叙事角度,来诠释与验证其策略在历史街区重构中的适用性。本文的贡献在于为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塑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叙事 城市文化特色 历史地段 认同 语境
下载PDF
旅游文创产品叙事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韦艳丽 周璇 赵志杨 《设计》 2021年第1期8-10,共3页
在传统旅游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从叙事性设计的角度,将传统文化通过故事的展现方式融入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基于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结合叙事性设计要素和叙事性设计特征。提出“事叙—叙事主题的选择,形叙—形态基因的... 在传统旅游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从叙事性设计的角度,将传统文化通过故事的展现方式融入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基于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结合叙事性设计要素和叙事性设计特征。提出“事叙—叙事主题的选择,形叙—形态基因的转化,境叙—叙事情境的建立,意叙—产品叙事的表达”的旅游文创产品叙事性设计策略。以增强旅游文创产品的文化性、故事性、创新性、情感性,提升旅游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给用户带来文化叙事情境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创产品 叙事性设计 叙事语境 文化性 故事性
下载PDF
叙事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海军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6-59,共4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角:叙事理论与翻译的结合。在阐述了英国学者MonaBaker如何采用叙事理论,通过框架设定的手段,探讨翻译在参与和促进叙事和话语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后,本文也尝试研究在中国语境下将叙事理论用...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角:叙事理论与翻译的结合。在阐述了英国学者MonaBaker如何采用叙事理论,通过框架设定的手段,探讨翻译在参与和促进叙事和话语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后,本文也尝试研究在中国语境下将叙事理论用于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理论 翻译研究 框架设定 中国语境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基于叙事性理论的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罗滔 张鹏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12,F0003,共6页
目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品牌设计的手段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方法通过对网络营销趋势和营销大数据的分析,在叙事性理论的支撑下,阐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创新案例,提出对农产品品牌名称、包装设计的叙事性构建方法。结论在探讨构成品牌要素... 目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品牌设计的手段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方法通过对网络营销趋势和营销大数据的分析,在叙事性理论的支撑下,阐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创新案例,提出对农产品品牌名称、包装设计的叙事性构建方法。结论在探讨构成品牌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叙事性理论在农产品品牌构建中的作用与价值。通过探讨大数据对农产品品牌的作用,提出基于叙事的农产品品牌体系与模型,以期对农产品的形象树立及品牌营销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叙事性理论 农产品 品牌构建 文脉 包装设计 讲故事
下载PDF
叙事模式研究: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被引量:9
6
作者 余岱宗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0-83,共4页
结构主义叙事学所呈现出的根本矛盾是叙事模式的普遍性原则与文学创作与欣赏的特殊性境遇之间的矛盾。结构主义叙事学提供了带有普遍性意义的叙事成规,但当以叙事成规去解读具体文本的时候,则不断遭遇叙事作品特殊性的挑战。结构主义叙... 结构主义叙事学所呈现出的根本矛盾是叙事模式的普遍性原则与文学创作与欣赏的特殊性境遇之间的矛盾。结构主义叙事学提供了带有普遍性意义的叙事成规,但当以叙事成规去解读具体文本的时候,则不断遭遇叙事作品特殊性的挑战。结构主义叙事学式微之后,后结构主义倾向于将每一种叙事模式都放置在一定的政治、文化、历史语境之中予以探讨,比较多地照顾到叙事模式变化的特殊性。这意味着,当代叙事学已经从传统的诗学研究走向了与政治学和文化学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模式 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功能 语境
下载PDF
“汉画像的日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兰芳 袁立 项子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0-318,共9页
目的在认识汉画像艺术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介入设计要素的方法与路径,探讨设计的形式、功能、媒介与传统艺术要素链接的可能性。在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中,发掘传统文化价值对设计创新的建构、对美育的社会性渗入以及对当下生活方式的影响。方... 目的在认识汉画像艺术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介入设计要素的方法与路径,探讨设计的形式、功能、媒介与传统艺术要素链接的可能性。在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中,发掘传统文化价值对设计创新的建构、对美育的社会性渗入以及对当下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汉画像的日常"文创产品设计以"迎宾宴饮"为素材,将宴饮图分解为若干"构件"——乐舞百戏、祥瑞装饰、狩猎庖厨等,还原一个"汉画像日常"的语境。设计提取图像的"模件化"结构与叙事性的语言。从汉画像艺术视觉意象的表达特征,进行图形推衍、造型语义与系列组合。结论汉画像文创产品设计用新的媒介将汉代的艺术符号"日常"化,注重符号与产品功能的内在关联。日常器物不仅仅是用来"使用",更注入了人的情感与特殊的历史情境。设计师通过各种媒介再现汉画像艺术的历史原境,使消费者在文化情境中感受到设计的视觉语言,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日常 叙事语境 审美日常 文化记忆
下载PDF
论小说阅读中“隐含作者”的建构 被引量:6
8
作者 佘向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1-154,共4页
"隐含作者"是隐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第二自我",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建构其艺术生命。在小说阅读中,一方面,读者要以识别叙述者为突破口,着眼于文本的整体语境,通过辨识叙述者的可靠性而完成对隐含作者的审美建构。另... "隐含作者"是隐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第二自我",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建构其艺术生命。在小说阅读中,一方面,读者要以识别叙述者为突破口,着眼于文本的整体语境,通过辨识叙述者的可靠性而完成对隐含作者的审美建构。另一方面,由于隐含作者与现实作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读者还必须结合作者的创作语境予以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阅读 隐含作者 叙述可靠性 创作语境
下载PDF
在主流意识形态制导下的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宗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9,共4页
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在全国的支配地位的确立,十七年文学的生产被纳入到了国家的政治轨道上来,文学也就从私人话语转变成了国家权力话语。这就要求作家的文学创作要自觉地纳入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规范好的框架里,这就会使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与... 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在全国的支配地位的确立,十七年文学的生产被纳入到了国家的政治轨道上来,文学也就从私人话语转变成了国家权力话语。这就要求作家的文学创作要自觉地纳入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规范好的框架里,这就会使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应的文化政策内化到作家思想中,成为他们创作中的定律。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尽管其生成的文化语境一直被主流意识形态紧紧钳制着,但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努力下,还是获得了较大的文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英雄叙事 文化语境
下载PDF
论后现代语境下我国微电影广告的叙事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小亮 何纯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6,共6页
广告的故事化叙事倾向和人类对故事的需求使电影媒介成为一种理想的广告载体,加之新技术变革下的"碎片化"时代特征与商品化逻辑促使微电影广告的生成。后现代文化同样也是技术变革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商品化逻辑的烙印。微电... 广告的故事化叙事倾向和人类对故事的需求使电影媒介成为一种理想的广告载体,加之新技术变革下的"碎片化"时代特征与商品化逻辑促使微电影广告的生成。后现代文化同样也是技术变革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商品化逻辑的烙印。微电影广告叙事承载着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倾向和精神内涵,呈现出意义浅表化、情节拼贴化、话语多元化特征。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感性需求,但对感性需求的过度满足则会导致人的社会批判意识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广告 叙事 后现代语境
下载PDF
“新中国美术”与“现代性”叙事的关联及研究——以农村题材的绘画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公明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7,35,共6页
本文把"新中国美术"放置于有关"新中国"的革命叙事与现代性叙事之间的历史语境之中,从农村及农民题材绘画这一特定角度及两组有代表性的作品案例,以艺术学与历史社会学结合的阐释方法探讨"新中国美术"的... 本文把"新中国美术"放置于有关"新中国"的革命叙事与现代性叙事之间的历史语境之中,从农村及农民题材绘画这一特定角度及两组有代表性的作品案例,以艺术学与历史社会学结合的阐释方法探讨"新中国美术"的生成、存在机制、发展逻辑及其与"现代性"的关系。本文指出,"新中国美术"中的农村题材和农民形象在整个历史时期的视觉图像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研究必须与同一历史语境下的中国政治与社会历史真实紧密联系在一起;"新中国美术"与"现代性"叙事的关联是由中国特定的"另类现代性"所决定的,被镶嵌在一个复杂、激烈的历史发展语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 “现代性”叙事 农村题材绘画 历史语境
原文传递
《喧哗与骚动》中班吉意识流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师蕾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8-100,共3页
在《喧哗与骚动》第一章即班吉篇,福克纳采用印象主义的叙述语体,首先展示了白痴班吉头脑里涌流而出的、大量混乱无序的感性意识画面,运用词语联系与情景结合的手法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物与事件自然联系起来,从一个角度客观地为读者展... 在《喧哗与骚动》第一章即班吉篇,福克纳采用印象主义的叙述语体,首先展示了白痴班吉头脑里涌流而出的、大量混乱无序的感性意识画面,运用词语联系与情景结合的手法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物与事件自然联系起来,从一个角度客观地为读者展现了康普生家族的历史及其人物的性格、命运,揭示了一个“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望族分崩离析、走向没落的衰败史,显示出意识流作品的独特魅力与作者直追莎士比亚的非凡的艺术才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印象主义 叙述语体 客观语境
下载PDF
论网络小说的叙事情境 被引量:4
13
作者 欧阳友权 汤小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00-403,共4页
在叙事学中,叙事情境主要用来阐明叙事文本中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叙事文学,它的叙事情境有三个特点:舍弃传统的第三人称叙事而主要采用第一人称;抛开现代小说叙事偏好的内聚焦和外聚焦模式而采用零... 在叙事学中,叙事情境主要用来阐明叙事文本中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叙事文学,它的叙事情境有三个特点:舍弃传统的第三人称叙事而主要采用第一人称;抛开现代小说叙事偏好的内聚焦和外聚焦模式而采用零聚焦;运用讲述的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叙事情境 叙事人称 叙事聚焦 叙事方式
下载PDF
历史情境背景下的叙事性景观建构思考——历史情境背景下的叙事性景观建构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黎启国 佘果辉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2期194-195,共2页
望城斑马湖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沉淀,适于利用叙事性空间理论来建构景观。通过对叙事性景观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首先明确叙事的概念,界定叙事景观范畴,并提出叙事性景观自循环体系。然后结合望城斑马湖公园景观设计工程实例,... 望城斑马湖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沉淀,适于利用叙事性空间理论来建构景观。通过对叙事性景观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首先明确叙事的概念,界定叙事景观范畴,并提出叙事性景观自循环体系。然后结合望城斑马湖公园景观设计工程实例,挖掘与提炼叙事性景观素材。最后从叙事点的建构、顺序、联结、对比四个层面来阐述历史情境叙事性表达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景观 历史情境 望城 斑马湖
下载PDF
叙事研究中的语境取向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毅 郭永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0-775,共6页
目前叙事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方法,而近十几年里该领域中出现了一种语境转向,即从研究作为事件的叙事转向了关注语境中的叙事。文章探讨了这一转向出现的主要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并介绍了一种较为简单明确的叙事语境分类,... 目前叙事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方法,而近十几年里该领域中出现了一种语境转向,即从研究作为事件的叙事转向了关注语境中的叙事。文章探讨了这一转向出现的主要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并介绍了一种较为简单明确的叙事语境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叙事语境的研究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结论是,只有在叙事研究中将叙事产物(故事)与叙事过程(语境)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个体所讲述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研究 事件中心 叙事语境宏大故事 微小故事 副语言
下载PDF
动态插画设计中的叙事性探究:从叙事结构、修辞到语境 被引量:5
16
作者 邢锐 王利支 《创意设计源》 2021年第4期59-63,共5页
动态插画是新媒体时代不断发展下催生的新事物,相较于传统的静态插画,其不仅是对故事情节的再现,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含义。科技的变革引发了艺术朝着综合性、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插画的叙事语言也由此不断发展、完善。提喻、转喻和隐喻一直... 动态插画是新媒体时代不断发展下催生的新事物,相较于传统的静态插画,其不仅是对故事情节的再现,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含义。科技的变革引发了艺术朝着综合性、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插画的叙事语言也由此不断发展、完善。提喻、转喻和隐喻一直作为语言学中的修辞方式为人们所熟知。在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动态插画愈发注重图像文本的叙事性表达,图像修辞更是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自觉命题。不同的修辞观可以有不同的认识,提喻、转喻和隐喻的关系一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新媒介的不断发展下,图像叙事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叙事作品的语境也进一步得到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插画 叙事性 图像修辞 语境
下载PDF
新时代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新时代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先哲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58-66,共9页
"新时代高等教育"能否助推中国开创"高等教育新时代"是一个亟需探究的重大命题。"新时代高等教育"侧重于对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理解,并具有两种叙事语境:一种是中国语境的叙事,指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 "新时代高等教育"能否助推中国开创"高等教育新时代"是一个亟需探究的重大命题。"新时代高等教育"侧重于对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理解,并具有两种叙事语境:一种是中国语境的叙事,指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崛起推力下产生的高等教育"中国模式"初具雏形;另一种是全球语境的叙事,主要指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未来高等教育可能产生颠覆性变化。"高等教育新时代"则侧重于对高等教育内在本质的理解,乃将各国高等教育模式置于全球竞争的背景中讨论,完全是一种全球语境的叙事。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看,一国开创"高等教育新时代"必须贡献本土化和国际化价值兼备的思想体系。"新时代高等教育"背景下中国在开创"高等教育新时代"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语境的"新时代"赋予了中国高等教育本土价值和道路自信,但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阶段性问题仍较突出;全球语境的"新时代"则有利于抹平高等教育竞争中的文化差异,但中国高等教育能否贡献本土化和国际化兼备的思想体系仍待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新时代 思想体系 叙事语境
原文传递
低语境交流:文学叙事交流新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申洁玲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7,共10页
叙事交流研究深受索绪尔普通语言学影响,把叙事交流当做日常交际来看待,做共时研究,忽视了时间和语境在叙事交流中的作用。回归叙事交流作为书面交流的属性,可以发现叙事交流具有延时性、单向性和语境的差异性三个重要特征,这三者又可... 叙事交流研究深受索绪尔普通语言学影响,把叙事交流当做日常交际来看待,做共时研究,忽视了时间和语境在叙事交流中的作用。回归叙事交流作为书面交流的属性,可以发现叙事交流具有延时性、单向性和语境的差异性三个重要特征,这三者又可以归结为叙事交流的低语境性。叙事文本在交流中具有符码和"语境"双重属性,能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叙事交流整体上的低语境性;作者在叙事交流中是弱信息源;隐含作者可能是读者的建构,也可能包含作者的文化镜像于其中;读者是这一切的汇聚点。低语境带来叙事交流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交流 延时性 单向性 语境差异 低语境
原文传递
“新”出传统:晚清新小说的叙事转变
19
作者 程扬 郭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77-81,共5页
晚清时代的小说家始终坚定不移保持着传统文化的“本位主义”立场,对于叙事角度、叙事立场以及价值观念的选择保留着文学以往叙事小说的维度以及宏观价值的旨意与趣味,且采取想象的思维逻辑来对民族形象、国家形象进行构建。叙事主题的... 晚清时代的小说家始终坚定不移保持着传统文化的“本位主义”立场,对于叙事角度、叙事立场以及价值观念的选择保留着文学以往叙事小说的维度以及宏观价值的旨意与趣味,且采取想象的思维逻辑来对民族形象、国家形象进行构建。叙事主题的“道统”色彩、小说人物形象的固化与类型化、章回体叙事框架模式的使用、史传传统和历史叙事的侧重,均表现出晚清新小说浓郁的常规叙事特征。晚清新小说家在文本叙事方面中表现出对常规叙事的冲破与偏向,在叙事思维逻辑层面表现出对常规叙事方法的态度与多元选择。晚清新小说在叙述模式上延续了大量的叙事规则,尽管熟练度较低,不足之处较多,但其在“传统”基础上所衍生的“新”方向具备一定的文化史价值与文论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新小说 叙事转变 话语语境 传统叙述特点
下载PDF
叙事语境下武汉“红巷”文旅产品的多媒介包装设计路径与符号转译
20
作者 陈云云 刘卷 《湖南包装》 2023年第6期167-171,共5页
基于叙事语境的视角来探讨武汉“红巷”文旅产品的多媒介包装设计。武汉“红巷”文旅产品包装设计是武汉红色文化的承载体和武汉革命记忆的实体展现。通过对武汉“红巷”文旅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分析,探讨叙事语境建构对武汉红色文化传播... 基于叙事语境的视角来探讨武汉“红巷”文旅产品的多媒介包装设计。武汉“红巷”文旅产品包装设计是武汉红色文化的承载体和武汉革命记忆的实体展现。通过对武汉“红巷”文旅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分析,探讨叙事语境建构对武汉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从而提出武汉文旅产品包装设计的多媒介设计路径及元素转译的方法;根据转译方法对武汉“红巷”的革命建筑进行符号转译尝试,提出与武汉地域文化结合的符号创新方式,从而打造武汉“红巷”的差异化叙事路径,让武汉“红巷”文旅产品包装设计的叙事内容重获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红巷” 叙事语境 文旅产品 多媒介包装设计 路径 符号转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