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破处》的修辞与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沈红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1-16,共6页
池莉的《云破处》通过不可靠叙述、叙述分层与反讽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表象与本质的分裂,表现了池莉的怀疑精神,使小说的修辞与意义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但是,作品本身呈现的意义却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提供了更多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池莉作品 不可靠叙述 叙述分层 反讽
下载PDF
《棋王》叙述层次及其艺术功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古超强 《茂名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1-53,共3页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在众多研究《棋王》的评论中,《棋王》的叙述层次及其艺术功用鲜有人论及。根据赵毅衡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提出的叙述分层理论,认为《棋王》存在"一主三次"的...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在众多研究《棋王》的评论中,《棋王》的叙述层次及其艺术功用鲜有人论及。根据赵毅衡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提出的叙述分层理论,认为《棋王》存在"一主三次"的叙述分层,分层的叙述学功用就是共同完成阐释《棋王》的文本价值——"文化寻根"的叙述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分层 文本价值 艺术功用
下载PDF
《黑暗的心脏》的复义叙事结构
3
作者 张从成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0-76,共7页
《黑暗的心脏》是一部有着多层次、多方面意义的复义小说。探讨该小说的复义结构,包括《黑暗的心脏》故事原型有多种故事类型的特点,作者的叙述分层构建了一个中空的叙述层并引入了两个观点不同的内外层叙述者,作者在构建文本时对叙述... 《黑暗的心脏》是一部有着多层次、多方面意义的复义小说。探讨该小说的复义结构,包括《黑暗的心脏》故事原型有多种故事类型的特点,作者的叙述分层构建了一个中空的叙述层并引入了两个观点不同的内外层叙述者,作者在构建文本时对叙述时间的创新处理,作者创造了看似自相矛盾却非常真实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义 叙述分层 叙述时间 人物
下载PDF
面面发光的多棱镜——论《黑暗的心脏》的复义叙事策略
4
作者 张从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68-71,共4页
评论家们对《黑暗的心脏》的主题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本文将分析该小说中复义叙事策略。在《黑暗的心脏》中,作者采用了有多种类型特点的故事原型;通过叙述分层,作者构建了一个中空的核心叙述层并引入了观点不同的外层叙述者;在构建文... 评论家们对《黑暗的心脏》的主题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本文将分析该小说中复义叙事策略。在《黑暗的心脏》中,作者采用了有多种类型特点的故事原型;通过叙述分层,作者构建了一个中空的核心叙述层并引入了观点不同的外层叙述者;在构建文本时,作者对叙述时间作了创新处理;作者创造性地塑造了人物,让其看似自相矛盾而却非常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分层 中空叙述层 叙述者 叙述时间 人物塑造
下载PDF
《黑暗的心脏》的读者召唤结构
5
作者 张从成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黑暗的心脏》有多种阐释,主要是由于小说中存在与读者期待暗合的"呼唤结构"。本文将探讨该小说文本中内在的"读者召唤结构"模糊的故事类型、中空的叙述分层、不同观点的内外层叙述者、矛盾的人物建构、对故事的... 《黑暗的心脏》有多种阐释,主要是由于小说中存在与读者期待暗合的"呼唤结构"。本文将探讨该小说文本中内在的"读者召唤结构"模糊的故事类型、中空的叙述分层、不同观点的内外层叙述者、矛盾的人物建构、对故事的淡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脏》 召唤结构 叙述分层 人物建构 淡化处理
下载PDF
《当代英雄》中的叙述层次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旭雯 《殷都学刊》 2011年第1期89-92,共4页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作为一部19世纪中叶的经典小说,在叙述学上,与其他众多的经典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其叙述层次。本文主要分析《当代英雄》的叙述层次,考察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当代...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作为一部19世纪中叶的经典小说,在叙述学上,与其他众多的经典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其叙述层次。本文主要分析《当代英雄》的叙述层次,考察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当代英雄》中叙述层次的安排对小说叙述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英雄》 叙述分层 跨层
下载PDF
试论《爱与生》中的叙事策略
7
作者 张少波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9-82,共4页
《爱与生》是韩东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个网络小说更能吸引大众的时代,韩东的《爱与生》成功让读者把时间留给了他。韩东认为,《爱与生》可能是自己写得最好的小说,"够通俗,但够敏感"。小说的内容贴近当下的现实生活,不仅出现... 《爱与生》是韩东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个网络小说更能吸引大众的时代,韩东的《爱与生》成功让读者把时间留给了他。韩东认为,《爱与生》可能是自己写得最好的小说,"够通俗,但够敏感"。小说的内容贴近当下的现实生活,不仅出现了同性恋、婚姻的话题,也有宗教思想贯穿其中。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部小说当中出现的叙事策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这些叙事策略才使得小说趣味横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与生 叙事视角 回旋分层 二我差 叙事意象
原文传递
从“自传”到“自传性小说”——《红楼梦》文本性质再解读
8
作者 李丹丹 《现代传记研究》 2022年第2期65-77,共13页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关于这本书究竟是作者自传还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聚讼纷纭。《红楼梦》的确包含了诸多历史信息和家族史实,但承认《红楼梦》的自传性,并非承认它的意义只在背后隐含的历史事实。因为小说正是借助文学虚构和叙事策略...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关于这本书究竟是作者自传还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聚讼纷纭。《红楼梦》的确包含了诸多历史信息和家族史实,但承认《红楼梦》的自传性,并非承认它的意义只在背后隐含的历史事实。因为小说正是借助文学虚构和叙事策略完成了从自我经验向文学作品的生成,并由此把自己一家一姓的盛衰,升华为一种人类普遍性的生活和生命体验模式。事实上正是承认《红楼梦》的性质从“自传”转换成了“自传性小说”,《红楼梦》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概括性和历史象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自传 自传性小说 虚构 叙事分层
原文传递
“智性审美”与互联网时代青年文化“圈层化”——基于对解谜类叙事媒介的文化考察
9
作者 张立娜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4年第3期93-100,共8页
解谜类叙事媒介倡导的是一种“智性审美”,具有鲜明的“智性审美”的文化特质。“智性审美”倡导理性为主的超越性思考,呼唤智性的参与,促进人类认知向横向扩展和向纵深处延伸。与此同时,在文化资本的“围猎”之下,解谜类叙事媒介的“... 解谜类叙事媒介倡导的是一种“智性审美”,具有鲜明的“智性审美”的文化特质。“智性审美”倡导理性为主的超越性思考,呼唤智性的参与,促进人类认知向横向扩展和向纵深处延伸。与此同时,在文化资本的“围猎”之下,解谜类叙事媒介的“烧脑”标签被逐步强化,青年群体基于兴趣爱好、消费习惯、审美取向、话语模式在互联网世界划地筑圈而居,“智性审美”成为审美圈层划分下的产物,也是青年群体寻找情感和身份认同的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谜类叙事媒介 “智性审美” 青年文化“圈层化”
原文传递
中国刑事庭审叙事话语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向波阳 李桂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中国刑事庭审叙事话语具有独特的鲜明特征。通过对庭审现场观察和对真实语料的认真分析,发现中国刑事庭审叙事话语具有四个特征:一、层级结构性;二、庭审阶段性;三、互动性;四、对抗性。对中国刑事庭审叙事话语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发掘参... 中国刑事庭审叙事话语具有独特的鲜明特征。通过对庭审现场观察和对真实语料的认真分析,发现中国刑事庭审叙事话语具有四个特征:一、层级结构性;二、庭审阶段性;三、互动性;四、对抗性。对中国刑事庭审叙事话语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发掘参与庭审的控、辩、审三方所使用的话语策略,探究庭审话语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对我国司法实践语言研究可以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叙事话语 特征 层级性 阶段性 互动性 对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