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障碍的循证治疗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娟 刘凌 +2 位作者 李梦秋 张文武 司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98-404,共7页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睡眠障碍提供有循证证据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sleep disorde(r睡眠障碍)、insomnia(失眠)、restless legss yndrome or RLS(不宁腿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r OSA(阻塞...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睡眠障碍提供有循证证据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sleep disorde(r睡眠障碍)、insomnia(失眠)、restless legss yndrome or RLS(不宁腿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r 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narcolepsy(发作性睡病)、REM behaviour disorder or RBD(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treatment or therapy(治疗)等英文词汇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2006-2013年Cochrane图书馆、美国国家图书馆医学在线(MEDLINE)、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获得临床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病例观察研究及综述等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经筛选共计纳入与睡眠障碍治疗有关的临床指南6篇、系统评价12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5篇、回顾性病例分析2篇、病例观察1篇、综述14篇;其中33篇为高质量文献、7篇为低质量文献。经对各项临床试验治疗原则及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显示:(1)失眠为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以药物治疗和改善认知行为为主要治疗方法,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联合治疗为最佳方案。(2)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的一线治疗药物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和抗惊厥药,继发性患者主要为病因治疗。(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包括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正器、手术治疗,其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为一线治疗方法。(4)发作性睡病的药物治疗包括莫达非尼、羟丁酸钠及抗抑郁药,应根据临床分型选择不同药物。(5)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避免诱因、保证睡眠环境安全等,药物治疗主要有苯二氮类及褪黑素。结论借助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可为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最佳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不宁腿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发作性睡病 睡眠 速眼运动 药物疗法 循证医学
下载PDF
39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荣 秦炯 +1 位作者 刘晓燕 冯保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远期预后。方法 对 3 9例发作性睡病患儿进行睡眠脑电图监测 ,结合临床特点进行诊断 ,采用哌醋甲酯治疗 ,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3 9例患儿均有过度或发作性的白天睡眠 ,3 5例有夜间睡眠... 目的 探讨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远期预后。方法 对 3 9例发作性睡病患儿进行睡眠脑电图监测 ,结合临床特点进行诊断 ,采用哌醋甲酯治疗 ,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3 9例患儿均有过度或发作性的白天睡眠 ,3 5例有夜间睡眠紊乱 ,3 6例伴猝倒 ,9例伴睡眠瘫痪 ,19例出现睡眠幻觉 ,6例伴有自动症样行为。睡眠脑电图监测显示 3 8例平均睡眠潜伏期 <5min ,有 2次或 2次以上直接进入快速眼动相睡眠 ;1例睡眠周期正常。随访 2 3例 ,随访 1年以上者 17例 ,其中 10例采用哌醋甲酯治疗 ,7例白天的过度睡眠得到改善 ,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大多数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和学习问题。结论 发作性睡病是一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伴随终生 ,应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睡眠脑电监测结果作出早期诊断 ,对患儿应予长期的治疗 ,并加强对患儿的管理和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患儿 临床特征 病例 诊断方法 远期预后 睡眠脑电图监测 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 被引量:16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王玉平 +4 位作者 唐吉友 王春雪 王赞 吴惠涓 詹淑琴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6-420,共15页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神经内科的罕见病。《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新药的应用,及时更新我国现有指南。本指南增加了:(1)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结果和精准的特征性症状描述;(2)推荐实用的量...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神经内科的罕见病。《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新药的应用,及时更新我国现有指南。本指南增加了:(1)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结果和精准的特征性症状描述;(2)推荐实用的量表,增加操作整夜多导睡眠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的细节和设计诊断流程图;(3)针对不同症状,对药物治疗按照推荐及证据等级高低逐一说明。新版指南在内容上更丰富,且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强,更具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日间过度思睡 猝倒症 入睡前幻觉 治疗
原文传递
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红菊 赵忠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5年第1期6-8,共3页
睡眠是人类既熟悉又陌生的过程,是机体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它不仅能恢复体力,还伴随着激素分泌、蛋白质合成、突触重建和记忆巩固等.随着医学的进步,对睡眠及睡眠障碍有了更深的认识.睡眠障碍发病率高,美国为35%[1]、加拿大29.9%[2],... 睡眠是人类既熟悉又陌生的过程,是机体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它不仅能恢复体力,还伴随着激素分泌、蛋白质合成、突触重建和记忆巩固等.随着医学的进步,对睡眠及睡眠障碍有了更深的认识.睡眠障碍发病率高,美国为35%[1]、加拿大29.9%[2],我国普通人群失眠为45.4%.1990年国际睡眠组织对睡眠障碍进行了分类,并先后进行两次修订.为引起人们对睡眠与睡眠障碍的重视,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 失眠 发作性睡病 睡眠 快速眼运动 REM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原文传递
裘昌林以脾虚论治发作性睡病经验 被引量:14
5
作者 裘辉 张丽萍 裘昌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48-2551,共4页
裘昌林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对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重点介绍裘昌林教授以脾虚论治发作性睡病的经验。裘教授认为,本病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气亏虚是本病的基本病因,也是其他证型的病理基础... 裘昌林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对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重点介绍裘昌林教授以脾虚论治发作性睡病的经验。裘教授认为,本病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气亏虚是本病的基本病因,也是其他证型的病理基础;本病常因虚致实,多为虚实夹杂之候;临床分痰湿困脾、阳气虚衰、肾元亏虚、气滞血瘀四型;治疗善用"温药""开窍药""豁痰熄风药";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从脾论治 经验 裘昌林
原文传递
新型中枢兴奋药莫达非尼 被引量:12
6
作者 苑隆国 李电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9-151,共3页
莫达非尼作为新型中枢兴奋药物,与咖啡因、安非他明、哌甲酯等传统的中枢兴奋类药物相比,有起效快,毒副作用小,无依赖性等优点,有望取代哌甲酯成为治疗嗜唾症的首选药物,另外其作为新型抗疲劳药物,也可作为睡眠调节剂。目前,莫达非尼在... 莫达非尼作为新型中枢兴奋药物,与咖啡因、安非他明、哌甲酯等传统的中枢兴奋类药物相比,有起效快,毒副作用小,无依赖性等优点,有望取代哌甲酯成为治疗嗜唾症的首选药物,另外其作为新型抗疲劳药物,也可作为睡眠调节剂。目前,莫达非尼在我国还未上市。对国内外有关莫达非尼的药理学、药动学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达非尼 中枢兴奋药 嗜睡症 睡眠调节
下载PDF
269例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嘉颐 戴中 +9 位作者 白文 王春玲 王今芳 郭静 彭朗 盖聪 柳洪胜 葛起雪 李红军 王少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15-2317,共3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观察269例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发作性睡病病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核心症状及周边症状信息,对比并总结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结果:发作性睡病以...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观察269例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发作性睡病病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核心症状及周边症状信息,对比并总结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结果:发作性睡病以白天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核心症状;肝郁、脾虚湿困是发作性睡病的主要中医证候。结论: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具有一定规律,为中医辨治发作性睡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临床特征 中医证候特征
原文传递
早发型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2
8
作者 董霄松 李静 +5 位作者 韩芳 韩旭 贾非 王丽 何忠明 何权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4期3107-3109,共3页
目的对比早发型及晚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测特点。方法发作性睡病者共105例,其中15岁以下起病的早发型患者63例,平均发病年龄9.7岁±3.1岁;15岁以上起病的晚发型患者42例,平均发病年龄22.8岁±9.3岁。对比分析其... 目的对比早发型及晚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测特点。方法发作性睡病者共105例,其中15岁以下起病的早发型患者63例,平均发病年龄9.7岁±3.1岁;15岁以上起病的晚发型患者42例,平均发病年龄22.8岁±9.3岁。对比分析其临床、多导生理记录仪及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结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有白天嗜睡。发作性猝倒在早发型患者中发生率为92%,高于晚发型患者的76%(P=0.023);两组患者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的发生率相近(P均>0.05)。MSLT检查发现早发型患者的平均睡眠潜伏期(4.5 m in±4.0 m in及7.0 m in±5.7 m in,P=0.018)和REM睡眠潜伏期(3.4 m in±3.2 m in及4.8 m in±2.2 m in,P=0.02)更短,REM睡眠次数更多(3.4±2.0及2.5±1.9,P=0.009),晚发型患者的AHI次数更多(9.2次±16.5次及1.9次±6.3次,P=0.009),睡眠呼吸障碍较严重。3例有家族史者均为早发型患者。结论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嗜睡及猝倒症状及临床特点较晚发型患者典型,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发作性睡病 睡眠过多 多导生理记录仪
原文传递
Orexin与睡眠-觉醒调节 被引量:13
9
作者 唐丽娜 张建军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Orexin是下丘脑外侧Orexin神经元合成和分泌的神经肽,包括Orexin A和Orexin B。Orexin神经元发出兴奋性投射至除小脑之外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尤其以高密度投射到下丘脑和脑干的单胺能神经元以及胆碱能神经元,激活两种G蛋白偶联细胞表面... Orexin是下丘脑外侧Orexin神经元合成和分泌的神经肽,包括Orexin A和Orexin B。Orexin神经元发出兴奋性投射至除小脑之外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尤其以高密度投射到下丘脑和脑干的单胺能神经元以及胆碱能神经元,激活两种G蛋白偶联细胞表面受体Orexin 1受体和Orexin 2受体,参与睡眠-觉醒调节。Orexin系统受损可以引起人和动物出现发作性睡病。本文综述了近几年Orexin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以及Orexin受体靶点药物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 睡眠 觉醒 发作性睡病 失眠
下载PDF
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水平测定对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董霄松 李玉茜 +10 位作者 李静 安海燕 刘亚男 张晓喆 安培 闫涵 赵龙 李清华 杨拔贤 高占成 韩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2038-2042,共5页
目的评价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hcrt-1)水平测定对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4月至2012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139例(发作性睡病组),其中伴典型猝倒者(NC亚组)111例,不伴典型猝倒者(NWC... 目的评价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hcrt-1)水平测定对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4月至2012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139例(发作性睡病组),其中伴典型猝倒者(NC亚组)111例,不伴典型猝倒者(NWC亚组)28例。对照组为64例因下肢手术而进行硬膜外麻醉者,均无白天嗜睡而排除发作性睡病。两组均进行脑脊液hcrt-1测定。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适合中国人群的hcrt-1诊断界值,并以国际通用的hcrt-1≤110.0ng/L和hcrt-1≤30%正常平均值(即hcrt-1≤96.2ng/L)为标准,作为诊断标准分析hcrt·1测定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发作性睡病组的hcrt-1水平为20(13,36)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9(244,379)ng/L和NWC亚组的36(15,114)ng/L(均P〈0.01);以hcrt-1≤110.0ng/L作为标准对发作性睡病诊断的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100%。以hcrt-1≤30%正常平均值作为诊断标准,所得敏感度、特异度与以hcrt.1≤110.0ng/L为标准完全相同。通过ROC曲线得出适合中国人群的hcrt-1诊断界值为hcrt.1≤138.0ng/L,以该标准诊断对发作性睡病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100%及92.8%,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8。结论脑脊液hcrt检测对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以脑脊液hcrt-1≤138ns/L为标准更适合于对中国人群发作性睡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分泌素 发作性睡病 诊断
原文传递
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10年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郎奕 刘莹莹 +3 位作者 冯淬灵 白文 滕羽鸥 杨嘉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研究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10年的变化情况。方法:观察51例发作性睡病患者,首诊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核心症状及中医证候信息,并于10年后复诊随访,对比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变化情况。结果:完成病例49例,日间发作性... 目的:研究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10年的变化情况。方法:观察51例发作性睡病患者,首诊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核心症状及中医证候信息,并于10年后复诊随访,对比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变化情况。结果:完成病例49例,日间发作性嗜睡、猝倒发作、部分夜间睡眠紊乱症状(夜间睡眠易醒、肌肉抽搐、梦语、踢腿等)比例较10年前降低,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无明显变化;中医证候方面,肝郁气滞证为首诊时最常见证候类型,且10年后其分布比例并无降低,复诊时脾虚湿困证分布较10年前显著增多(P<0.05),证候积分显著升高(P<0.01),为复诊时占比最高的证候类型;病位证素方面,首诊时最常见的病位依次为肝、脑(心神)、脾,10年后肝、脑(心神)比例显著降低(P<0.05,P<0.01),脾成为最常见病位;病性证素方面,首诊时最常见病性为气滞,复诊时最常见病性为湿,且复诊时火热、气虚积分显著增加(P<0.01),动风积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发作性睡病经过10年发展,部分患者核心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中医证候及证素发生变化,可为中医辨证论治发作性睡病提供依据,发病早期治疗应以疏肝解郁为主,并佐以平肝息风,久病则需加强健脾祛湿,并辅以化痰清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临床特征 中医证候 变化
原文传递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易感基因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韩芳 陈尔璋 +5 位作者 魏海琳 董霄松 李静 李玫 何权瀛 丁东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44-646,共3页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Ⅱ抗原基因在发作性睡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31例患者经系统的病史询问、查体及头颅CT ,MRI检查排除了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均经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 (MSLT)测试及应用血清学方法进行HLADR2 测定 ...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Ⅱ抗原基因在发作性睡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31例患者经系统的病史询问、查体及头颅CT ,MRI检查排除了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均经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 (MSLT)测试及应用血清学方法进行HLADR2 测定 ;2 1例经特异性引物体外基因扩增 (PCR SSP)方法测定HLADR及HLADQ基因型。结果  31例患者均符合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均有嗜睡、发作性猝倒 ,14例诉睡瘫 ,19例有入睡幻觉。MSLT试验示平均睡眠潜伏期为 2 1min± 1 3min ( 0 5~ 6min)。在 5次小睡中 ,30例患者出现异常的快动眼 (REM)睡眠 ,且均大于 2次 ,平均为4 2次± 1次 ( 2~ 5次 ) ,异常REM睡眠的潜伏期为 4 0min± 1 8min ( 0 8~ 7 9min)。在 31例患者中 ,HLADR2 阳性率为 96 8%( 30 / 31)。PCR SSP测定发现 2 0例HLADR2 阳性患者的亚型均为HLADRB 15 ,大部分是HLADRB1 15 0 1,但有 2例为HLADRB1 15 0 2。HLADQB1 0 6 0 2的阳性率为86 %( 18/ 2 1)。结论 HLADR2 及HLADQw6是发作性睡病的可能易感基因 ,但不同于文献报道东方人发作性睡病HLADR2 HLADQw6 10 0 %阳性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易感基因 人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 发作性猝倒
原文传递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and Graph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Narcolepsy 被引量:8
13
作者 Fulong Xiao Chao Lu +5 位作者 Dianjiang Zhao Qihong Zou Liyue Xu Jing Li Jun Zhang Fang Han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43-755,共13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evaluate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brain networks in narcolepsy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Resting-state fMRI was performed in 26 ad...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evaluate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brain networks in narcolepsy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Resting-state fMRI was performed in 26 adult narcolepsy patients and 30 matched healthy controls.MRI data were first analyzed by group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then a graph theoretical method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e whole brain.Small-world network parameters and nodal top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Altered topological properties in brain areas between groups were selected as regionof-interest seeds,then 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mong these seeds was compared between groups.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sleepiness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r top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e narcolepsy patients.Twenty-one independent components out of 48 were obtained.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the narcolepsy patient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within the executive and salience networks,along with incre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the bilateral frontal lobes within the executive network.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small-world network properties between patients and controls.The altered brain areas in nodal topological properties between groups were mainly in the inferior frontal cortex,basal ganglia,anterior cingulate,sensory cortex,supplementary motor cortex,and visual cortex.In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nodal top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e putamen,anterior cingulate,and sensory cortex as well as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se region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sleepiness(sleep latency,REM sleep latency,and Epworth sleepiness score)among narcolepsy patients.Altered connectivity within the executive and salience networks was found in narcolepsy patients.Functional connection changes between the left frontal cortex and left caudate nucleus may be one of the parameters describing the s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lepsy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GRAPH theory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用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明月 王雪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6期766-769,773,共5页
检索1958年到2015年10月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复方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中的中药按照功效分类,并分别统计其性味、归经,采用Excel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发作性睡病的用药特点,探讨治疗发作性睡病中药的用药特点... 检索1958年到2015年10月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复方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中的中药按照功效分类,并分别统计其性味、归经,采用Excel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发作性睡病的用药特点,探讨治疗发作性睡病中药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发现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文献共184篇,涉及的中药222味。所用中药种类以补虚药、解表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占总用药的75.20%;药味以辛、甘、苦为主,累计频率达89.35%;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1.52%。归经以脾、肝、肺、肾、胃为主,累计达71.61%。临床治疗此病以补虚药、解表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的主要核心药为石菖蒲、茯苓、陈皮、白术、半夏、黄芪、党参、苍术、当归、藿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寐 嗜睡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肖伏龙 张俊 韩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44-647,共4页
下丘脑Hypocretin(Hcrt)/Orexin能系统的发现及其与发作性睡病之间的关系是睡眠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之一。Hcrt/Orexin是睡眠-觉醒周期调节的主要促醒物质。相关研究成果业已转化为临床应用,其中脑脊液Hcrt/Orexin测定已作为发作性... 下丘脑Hypocretin(Hcrt)/Orexin能系统的发现及其与发作性睡病之间的关系是睡眠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之一。Hcrt/Orexin是睡眠-觉醒周期调节的主要促醒物质。相关研究成果业已转化为临床应用,其中脑脊液Hcrt/Orexin测定已作为发作性睡病的诊断"金标准"和分型依据。发作性睡病患者下丘脑Hcrt/Orexin能神经元凋亡的遗传免疫学机制研究也获得突破性进展。针对Hcrt/Orexin受体的药物也成为睡眠障碍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综述
下载PDF
Physiology of gangliosides and the role of 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 in human diseases 被引量:9
16
作者 Gianni Cutillo Anna-Helena Saariaho Seppo Meri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13-322,共10页
Gangliosides are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polymorphic sialic acid containing glycosphingolipids that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human body.The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rotecting us against immune attacks,yet ... Gangliosides are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polymorphic sialic acid containing glycosphingolipids that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human body.The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rotecting us against immune attacks,yet they can become targets for autoimmunity and act as receptors for microbes,like the influenza viruses,and toxins,such as the cholera toxin.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gangliosides vary in different tissues,during different life periods,as well as in different animals.Antibodies against gangliosides(AGA)can target immune attack e.g.,against neuronal cells and neutralize their complement inhibitory activity.AGAs are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acquired demyelinating immune-mediated neuropathies,like 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and its variant,the Miller–Fisher syndrome(MFS).They can emerge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and immunological insults.Thereby,they can be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diseases.In addition,antibodies against GM3 were found in the sera of patients vaccinated with Pandemrix®,who developed secondary narcolepsy,strongly supporting the autoimmune etiology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GLIOSIDE Guillain-Barre syndrome COMPLEMENT narcolepsy sialic acid
原文传递
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证候学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戴中 白文 +4 位作者 柳洪胜 王春玲 董丛丛 杨嘉颐 王少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6-337,346,共3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证候学特点及证类分布特征。方法将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作为一个研究队列进行证候学观察,制定并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分析该病的核心症状和伴随症状。结果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包括发作性嗜睡(88例)、肌无力(73例)...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证候学特点及证类分布特征。方法将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作为一个研究队列进行证候学观察,制定并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分析该病的核心症状和伴随症状。结果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包括发作性嗜睡(88例)、肌无力(73例)、睡眠幻觉(29例)、睡瘫(27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证候类型包括脾虚湿困(53例)、湿热困脾(9例)、脾虚肝旺(8例)、脾肾阳虚(4例)、痰浊蒙窍(6例)、瘀阻脑窍(4例)、胆热痰扰(5例)。结论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以发作性嗜睡为主,包括肌无力、睡眠幻觉、睡瘫,可单独或联合出现,其主要证候类型为脾虚湿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汪候学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静 许艳 +6 位作者 董霄松 韩旭 何忠明 吕云辉 王丽 何权瀛 韩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9-621,共3页
目的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其夜间睡眠紊乱的情况。方法对比分析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与44例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匹配、无睡眠障碍主诉的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结构。两组均经国际标准问卷调查及夜间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呼吸监测(P... 目的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其夜间睡眠紊乱的情况。方法对比分析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与44例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匹配、无睡眠障碍主诉的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结构。两组均经国际标准问卷调查及夜间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呼吸监测(PSG)、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检查,按国际标准方法分析睡眠结构。结果 38例患者均诉入睡快,无入睡困难,夜间平均睡眠潜伏期为5.6 min。但其中30例(79%)诉夜间易醒或醒后长时间不易再入睡。PSG 监测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效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分别为81.7%±12.5%、87.1%±7.9%,P=0.029),NREM Ⅰ期睡眠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1.5±12.2、10.3±6.3,P=0.000),REM睡眠潜伏期缩短(分别为55.4 min±60.2 min、120.1 min±66.6 min,P=0.000)、次数增多(分别为7.8±4.8次、4.0±1.5次,P=0.000),但 REM 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并不高(分别为17.7%±6.9%、18.9%±5.5%,P=0.23),与频繁从 REM 睡眠中觉醒致 REM 睡眠中断有关。入睡后长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延长(分别为18.2%±15.5%、9.3%±9.2%,P=0.004)。尽管短觉醒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只有2.2%±4.7%,但其次数显著增加,平均达(15±10)次,且大多发生于REM 睡眠中,较对照组的(4.5±2.0)次增多(P=0.001)。两组的 PSG 检查已排除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未发现合并周期性腿动等其他睡眠障碍性疾患。结论夜间睡眠紊乱也是发作性睡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可能与该疾病本身维持睡眠的机制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睡眠-觉醒过渡障碍
原文传递
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袁潇 孙美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53,共5页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时期且持续终身的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天反复发作的不可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及入睡前幻觉,其内在机制为缺乏下丘脑分泌素。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两...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时期且持续终身的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天反复发作的不可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及入睡前幻觉,其内在机制为缺乏下丘脑分泌素。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两者共患病时,疾病更易混淆并致误诊。因此,该文通过总结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研究,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癫痫 临床特征 共病 治疗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蕊蕊 张红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94-596,共3页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以白天不可抗拒的嗜睡、猝倒、睡眠幻觉、睡眠瘫痪、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与“睡不着”-失眠相比,“睡不醒”-发作性睡病有更大的危害,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造成意...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以白天不可抗拒的嗜睡、猝倒、睡眠幻觉、睡眠瘫痪、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与“睡不着”-失眠相比,“睡不醒”-发作性睡病有更大的危害,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造成意外事故危及生命。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终身性睡眠障碍疾病,主要发生于15~30岁的青少年,不同国家人群发病率不同,国人发病率为0.04%[1],由于其发病率低,加上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本文就近年来发作性睡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免疫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