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漆酶在纳米多孔金上的固定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邱华军 徐彩霞 +4 位作者 姬广磊 黄锡荣 韩书华 丁轶 曲音波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075-2080,共6页
利用纳米材料为载体对酶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固定化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以Au/Ag合金为原料,通过控制浓硝酸的腐蚀时间再辅以退火处理得到了不同孔径的纳米多孔金(NPG),利用扫描电镜(SEM)和N2气体吸附仪对孔性质进行了表征.以NPG为载... 利用纳米材料为载体对酶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固定化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以Au/Ag合金为原料,通过控制浓硝酸的腐蚀时间再辅以退火处理得到了不同孔径的纳米多孔金(NPG),利用扫描电镜(SEM)和N2气体吸附仪对孔性质进行了表征.以NPG为载体,用α-硫辛酸和N-乙基-N'-(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对金表面进行活化,通过化学共价偶联的方法对产自Trametes versicolor的漆酶进行了固定化.比较了孔径大小对酶固定化量及比活力的影响.发现小孔径更有利于对该漆酶的固定化.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最适pH没有改变,但最适温度却从原来的40℃升到了60℃.固定化后,漆酶的pH和热稳定性都明显提高了.重复使用8次仍能保持初始活力的65%,且在4℃下保存1个月几乎观察不到酶活力的下降.此外,失活的固定化酶经浓硝酸处理后,NPG载体可重复利用.本结果初步显示出了NPG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固定化 纳米多孔金 酶学性质
下载PDF
Self-supporting nanoporous gold-palladium overlayer bifunctional catalysts toward oxygen reduction and evolution reactions 被引量:4
2
作者 Yan Wang Wei Huang +5 位作者 Conghui Si Jie Zhang Xuejiao Yan Chuanhong Jin Yi Ding Zhonghua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781-3794,共14页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are crucial processes for energy conversion/storage systems, such as fuel cells, metal-air batteries, and water splitting. However, both reac...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are crucial processes for energy conversion/storage systems, such as fuel cells, metal-air batteries, and water splitting. However, both reactions are severely restricted by their sluggish kinetics, thus requiring highly active, cost-effective, and durable electrocatalysts. Herein, we develop novel bifunctional nanocatalysts through surface nanoengineering of dealloying-driven nanoporous gold (NPG). Pd overlayers were precisely deposited onto the NPG ligament surface by epitaxial layer-by-layer growth. More importantly, the obtained NPG-Pd overlayer nanocatalysts exhibit remarkably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toward both the ORR and OER in alkaline media, benchmarked against a state- of-the-art Pt/C catalyst. The improved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rationalized by the unique three-dimensional nanoarchitecture of NPG, enhanced P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from precise control of the Pd overlayers, and change in electronic structure, as reveal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nanoporous gold Pd overlayer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原文传递
纳米多孔金电化学传感器构建及其对饮品中抗坏血酸的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巧云 程玮玮 +3 位作者 张岩 杨文建 杨玉玲 汤晓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74-279,共6页
基于纳米多孔金(nanoporous gold,NPG)对抗坏血酸的强电催化氧化作用,通过酸腐蚀制备NPG,构建纳米多孔电极(NPG/GCE)检测饮料中的抗坏血酸。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法对抗坏血酸检测条件进... 基于纳米多孔金(nanoporous gold,NPG)对抗坏血酸的强电催化氧化作用,通过酸腐蚀制备NPG,构建纳米多孔电极(NPG/GCE)检测饮料中的抗坏血酸。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法对抗坏血酸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检测条件为pH 4.0的柠檬酸缓冲液。在优化条件下,利用DPV法对抗坏血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6.652 8~160μg/mL的范围内,峰电流密度与抗坏血酸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电极制备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强,对饮料中抗坏血酸的快速检测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纳米多孔金 电化学
下载PDF
基于纳米孔金与离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测定砷离子(Ⅲ)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武威 常启刚 +5 位作者 史雄芳 童延斌 周立 叶邦策 鲁建江 赵金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0-910,共11页
砷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元素,尤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因此,简单、快速和准确的砷离子(As^(3+))检测方法的开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项工作研究了基于离子印迹聚合物(MIP)和纳米多孔金(NPG)改性氧化铟锡(ITO)电极(MIP/NPG/ITO)用于检测不... 砷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元素,尤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因此,简单、快速和准确的砷离子(As^(3+))检测方法的开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项工作研究了基于离子印迹聚合物(MIP)和纳米多孔金(NPG)改性氧化铟锡(ITO)电极(MIP/NPG/ITO)用于检测不同水质中砷离子(As^(3+))测定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步骤简单、易操控、绿色环保的电沉积方法在ITO表面原位制备具有高导电,大比表面积,高生物相容性的NPG.然后通过电聚合在NPG表面上原位合成一层MIP,其中As^(3+)用作模板分子,邻苯二胺用作功能单体.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MIP/NPG/ITO的制备过程进行了跟踪.采用铁氰化钾与亚铁氰化钾螯合物作为电化学探针产生信号,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MIP/NPG/ITO的电化学行为.通过优化实验条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As^(3+)进行了定量检测,其测量As^(3+)的线性范围为2.0×10^(-11)至9.0×10^(-9)mol·L^(-1),检测下限为7.1×10^(-12)mol·L^(-1)(S/N=3).所构建传感器的检出限远低于10 ppb,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环境保护局(EPA)设定的饮用水标准.另外,该传感器具有制备和确定步骤简单,重复性好,重现性和稳定性优异的优点.值得一提的是,所制备的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测量景观河水、地下水、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等四种水质中As^(3+).可以预见,这种简单而廉价的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食品分析和临床诊断领域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多孔金 分子印记聚合物
下载PDF
聚3,4-乙烯二氧噻吩/纳米多孔金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云强 张佳丽 +1 位作者 章海霞 侯莹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60-3167,共8页
通过一步法将单体3,4-乙烯二氧噻吩(EDOT)电化学聚合到具有高导电率和大比表面积的纳米多孔金(NPG)上,成功制备了具有完美核壳结构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纳米多孔金(PEDOT/NPG)复合电极材料。通过SEM、TEM、Raman和X射线能谱仪对复合电... 通过一步法将单体3,4-乙烯二氧噻吩(EDOT)电化学聚合到具有高导电率和大比表面积的纳米多孔金(NPG)上,成功制备了具有完美核壳结构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纳米多孔金(PEDOT/NPG)复合电极材料。通过SEM、TEM、Raman和X射线能谱仪对复合电极材料的形貌、微观结构、振动特性和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三电极体系中,PEDOT/NPG复合电极材料在3 A/g的低电流密度下,质量比电容可以达到555 F/g,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177.58 W·h/kg和1.73 kW/kg。同时该电极材料经过2000次循环伏安测试后仍然可以保持最大电容的91.5%,电化学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金 3 4-乙烯二氧噻吩 比电容 循环稳定性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纳米多孔金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力拓 魏玉磊 +1 位作者 龚河卿 钱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纳米多孔金作为一种新型纳米金属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具有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好和结构灵活可控等特点。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与性质,纳米多孔金在催化、传感、分离、能源等许多领域已得到广泛地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五... 纳米多孔金作为一种新型纳米金属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具有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好和结构灵活可控等特点。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与性质,纳米多孔金在催化、传感、分离、能源等许多领域已得到广泛地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纳米多孔金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金 分析化学 生物传感器 综述
下载PDF
压缩变形纳米多孔金电化学驱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兴龙 刘枫 金海军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研究了压缩塑性变形对纳米多孔金电化学驱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压缩变形会导致材料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降低,但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在压缩方向上其驱动幅度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单位体积和单位质量材料的驱动能量密度也随着变形量的... 研究了压缩塑性变形对纳米多孔金电化学驱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压缩变形会导致材料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降低,但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在压缩方向上其驱动幅度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单位体积和单位质量材料的驱动能量密度也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大幅度提高.压缩变形样品驱动性能的提高是由于压缩过程中纳米多孔结构的空间形貌和分布发生变化.对压缩变形过程中纳米多孔结构演变进行定量表征,是理解驱动性能提高根本原因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金 脱合金腐蚀 电化学驱动 压缩 孔隙率中图法
原文传递
用于黄曲霉素B1检测的表面增强型荧光光学传感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海虹 张玲 《光学仪器》 2021年第1期69-75,共7页
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一种常见于农作物中的真菌毒素,是所有真菌霉素中毒性最强且具有致癌性。因此,快速、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AFB1对于食品安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荧光(surface-enhanced fluorescence... 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一种常见于农作物中的真菌毒素,是所有真菌霉素中毒性最强且具有致癌性。因此,快速、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AFB1对于食品安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荧光(surface-enhanced fluorescence,SEF)技术的光学芯片用于AFB1灵敏检测。该光学芯片以纳米多孔金(nanoporous gold,NPG)作为荧光增强基底,通过在其表面先后组装适体SH-DNA2和互补适体Cy5-DNA1构建针对AFB1的功能芯片。该芯片利用AFB1和Cy5-DNA1与SH-DNA2之间竞争结合,释放Cy5-DNA1引发来自Cy5荧光信号的衰减,通过监测Cy5的荧光强度的变化实现对AFB1的检测,检测极限可达到10^(−7)μg/L且线性动态范围有4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荧光 黄曲霉素B1 纳米多孔金 核酸适配体
下载PDF
Ultrathin nanoporous metal-semiconductor heterojunction photoanodes for visible light hydrogen evolution
9
作者 Weiqing Zhang Yunfeng Zhao +7 位作者 Kai He Jun Luo Guoliang Li Ruirui Liu Siyu Liu Zhen Cao Pengtao Jing Yi Di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046-2057,共12页
Plasmonic metal-semiconductor nano-heterojuncfions (NHJs), with their superior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However,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te... Plasmonic metal-semiconductor nano-heterojuncfions (NHJs), with their superior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However,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remai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metal-semiconductor NHJ photoelectrodes for new generation flexibl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hich often require complex processing. Herein, we report integrated three-dimensional (3D) NHJ photoelectrodes by conformally coating cadmium sulfide (CdS) nanolayers onto ultrathin nano- porous gold (NPG) films via a facile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 of NPG enhances the electron-hole pair generation and separation. Moreover, the direct contact interface and high conductive framework structure of the NHJs boosts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r separation and transport. Hence, the NHJs exhibit evidently enhanced photocurrent density and hydrogen evolution rate relative to CdS deposited on either gold (Au) foil or fluorine-doped tin oxide (FTO) at 0 V vs. SCE (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Moreover, they demonstrate a surprisingly stable photo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evolution (PEC-HE) activity over 104 s of continuous ir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orous gold cadmium sulfide metal-semiconductor heterojunction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visible light hydrogen evolution DEALLOYING
原文传递
纳米多孔金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兵 王勇军 李正民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2年第2期16-19,共4页
综述了纳米多孔金的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去合金化法中基体合金的制备方法。结合纳米多孔金孔结构的检测与表征技术,讨论了纳米多孔金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纳米多孔金 制备方法 合金 孔结构
下载PDF
纳米多孔金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思玉 陈颖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56-2158,共3页
对纳米多孔金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在1 mol/L Li PF6非水溶液中室温下采用电化学合金化/去合金化方法制备了纳米多孔金电极,然后使用循环伏安方法和计时电流方法研究了电极对乙醇的电化学催化活性。研究显示,在0.5 mol/L KOH... 对纳米多孔金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在1 mol/L Li PF6非水溶液中室温下采用电化学合金化/去合金化方法制备了纳米多孔金电极,然后使用循环伏安方法和计时电流方法研究了电极对乙醇的电化学催化活性。研究显示,在0.5 mol/L KOH+1.0 mol/L CH3CH2OH溶液中,制备的多孔电极在0和400 m V(vs SCE)对乙醇的电化学催化氧化电流密度超过光滑金电极的100倍以上,分别达到3.7和6.1 m A·cm-2。表明制备的纳米多孔金电极对乙醇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金 电催化活性 氧化 乙醇 燃料电池
原文传递
原位透射电镜在纳米多孔金原子尺度变形研究中的应用
12
作者 赵晓然 江俊楠 +2 位作者 储淑芬 兰永鑫 刘攀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525,共11页
纳米多孔金(NPG)具有高曲率、高比表面积的结构特征,且比强度较高,作为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影响NPG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其在拉伸作用下内部单根韧带失效导致的塑性失稳。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力学实验... 纳米多孔金(NPG)具有高曲率、高比表面积的结构特征,且比强度较高,作为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影响NPG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其在拉伸作用下内部单根韧带失效导致的塑性失稳。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力学实验的研究,无法直接观察单根韧带的塑性变形行为。随着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的发展,已具备从原子尺度研究NPG中单根韧带塑性变形过程的能力,这对理解NPG变形机理进而合理设计制备高塑性纳米多孔结构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近几年利用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Cs⁃corrected TEM)原位原子尺度研究NPG塑性变形的系列工作为例,简要综述了NPG单根韧带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运动(攀移和滑移)和表面原子扩散行为的最新进展,并对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金 原子尺度 原子扩散 位错攀移 位错滑移 原位TEM
下载PDF
前驱体制备工艺对纳米多孔金孔隙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朝清 连利仙 +1 位作者 刘颖 王勋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5-1178,共4页
为了得到低密度纳米多孔金块材,以纳米Ag粉为模板,采用化学镀Au制备前驱体Ag/Au复合粉体,采用预压-管式炉低温热处理-两步法自由腐蚀制备了低密度纳米多孔金。纳米多孔金的微观结构由300~500nm的大孔和10~40nm的小孔双级孔组成,密度约... 为了得到低密度纳米多孔金块材,以纳米Ag粉为模板,采用化学镀Au制备前驱体Ag/Au复合粉体,采用预压-管式炉低温热处理-两步法自由腐蚀制备了低密度纳米多孔金。纳米多孔金的微观结构由300~500nm的大孔和10~40nm的小孔双级孔组成,密度约为1.1g/cm3,孔隙率可达94.3%。同时系统地研究了腐蚀过程中前驱体制备工艺参数对纳米多孔金的收缩程度和孔隙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g/Au复合粉体中Au含量的增加,预压压力的增大,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均会使多孔金的孔隙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纳米多孔金 预压 热处理 孔隙率
下载PDF
距离调控纳米多孔金表面增强荧光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超 张玲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通过调控纳米多孔金(NPG)基底与荧光分子之间的距离,系统研究了其表面增强荧光特性.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在NPG表面沉积二氧化硅薄膜,通过调整二氧化硅的厚度来控制NPG与荧光分子之间的距离,系统研究了NPG孔径尺寸以及与荧光分子之间距... 通过调控纳米多孔金(NPG)基底与荧光分子之间的距离,系统研究了其表面增强荧光特性.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在NPG表面沉积二氧化硅薄膜,通过调整二氧化硅的厚度来控制NPG与荧光分子之间的距离,系统研究了NPG孔径尺寸以及与荧光分子之间距离对其表面增强荧光(SEF)特性的影响.由于多孔金具有纳米级多孔结构,其表面等离子体能够通过分子附近局域电场的增强使分子的激发光场得到增强,从而提高分子的激发强度和效率;当荧光分子与多孔金表面存在一定距离时,通过与光子之间的共振耦合作用,表面等离子体能够增强多孔金周围电磁场,实现荧光增强.通过研究发现,NPG孔径为36nm、表面二氧化硅厚度为20nm时,表面组装的罗丹明6G荧光分子的荧光强度得到最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金 二氧化硅 荧光分子 表面增强荧光(SEF)
下载PDF
纳米孔金膜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晓婷 张璐佳 +1 位作者 陶红 狄俊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3-697,共5页
在氨性溶液中,以HAuCl4和AgNO3为原料,采用电化学还原法直接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基底上沉积金银合金膜,然后用HClO4溶液去合金化,较活泼的金属银溶解,从而制备了高表面积的纳米孔金膜修饰电极,并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纳米孔金膜... 在氨性溶液中,以HAuCl4和AgNO3为原料,采用电化学还原法直接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基底上沉积金银合金膜,然后用HClO4溶液去合金化,较活泼的金属银溶解,从而制备了高表面积的纳米孔金膜修饰电极,并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纳米孔金膜的表面积可通过调控电解的条件来控制,所制备的纳米孔金膜电极可采用L-半胱胺酸自组装法进一步功能化,并应用于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测定Cu2+。在优化实验条件下,Cu2+的吸附时间为5 min,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Cu2+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4.0μmol/L,检出限为0.03μmol/L,对1μmol/L Cu2+平行测定9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3%。本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Cu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金 电化学沉积 L-半胱胺酸 CU2+
下载PDF
纳米多孔金薄膜及其微电极结构的制备
16
作者 曾志刚 周海军 +1 位作者 龙啸 郭二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85-1190,共6页
结合磁控溅射、lift-off工艺和脱合金法制备了纳米多孔金薄膜及其微电极结构。首先利用磁控溅射法和lift-off技术制备了金银合金叉指型微薄膜电极结构,然后采用浓硝酸通过脱合金方法进一步制备出纳米多孔金薄膜微电极结构。本文系统研... 结合磁控溅射、lift-off工艺和脱合金法制备了纳米多孔金薄膜及其微电极结构。首先利用磁控溅射法和lift-off技术制备了金银合金叉指型微薄膜电极结构,然后采用浓硝酸通过脱合金方法进一步制备出纳米多孔金薄膜微电极结构。本文系统研究了腐蚀时间对磁控溅射金银合金薄膜去合金化所制备的纳米多孔金薄膜形貌、组分和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纳米多孔金薄膜微电极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纳米多孔金主要呈现(111)晶面,且脱合金时间对纳米多孔结构形成与演化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腐蚀时间增加,纳米多孔金薄膜孔隙度增加,金韧带分布更加均匀,逐渐形成均匀的具有高表面积的开放式多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合金法 纳米多孔金 LIFT-OFF 微电极
下载PDF
结构均匀的超低密度纳米多孔金块体制备与表征及其体积收缩的控制(英文)
17
作者 刘朝清 连利仙 +1 位作者 刘颖 李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22-2327,共6页
超低密度纳米多孔金块材是惯性约束聚变(ICF)的目标材料。由于结构的不均匀性和有机模板分解造成的碳元素残留等原因,现有的多孔金在ICF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结合去合金化方法以二氧化硅为模板制备出了具有亚微米级大孔和纳米级... 超低密度纳米多孔金块材是惯性约束聚变(ICF)的目标材料。由于结构的不均匀性和有机模板分解造成的碳元素残留等原因,现有的多孔金在ICF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结合去合金化方法以二氧化硅为模板制备出了具有亚微米级大孔和纳米级小孔的双级孔结构的纳米多孔金块体。然而,模板尺寸的急剧减小使得金含量用量极低而引起样品在干燥过程中严重收缩。因此研究了干燥方式对多孔金体积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在普通干燥过程中体积收缩高达86.41%,而采用超临界干燥体积收缩被控制到4%以下,密度被控制到0.35 g/cm^3(孔隙率98.19%)以下。制备的超低密度多孔金明显地缩小了模板留下的大孔(500 nm)和去合金产生的小孔(2~70nm)之间的尺寸差距,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金 超低密度 模板-去合金化 超临界干燥
原文传递
纳米多孔金的单分子层门控离子输运性质研究
18
作者 闫娜娜 肖天亮 刘兆阅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3-877,共5页
生物离子通道能够对环境刺激作出响应,有效地调节细胞内外的物质平衡,保证体内的正常生命活动.研究具有生物离子通道功能的人工离子通道对发展离子开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工作利用电化学去合金法制备了具有三维通道结构的纳米多孔金膜,... 生物离子通道能够对环境刺激作出响应,有效地调节细胞内外的物质平衡,保证体内的正常生命活动.研究具有生物离子通道功能的人工离子通道对发展离子开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工作利用电化学去合金法制备了具有三维通道结构的纳米多孔金膜,并将其应用于离子通道,研究其离子输运性质.在电场作用下,纳米多孔金由于发生极化而使通道表现出离子整流性质.在纳米多孔金表面修饰十二烷基硫醇单分子层,利用其疏水效应,通道能够阻止离子的传输,使其处于"关闭"态.溶液中的化学刺激如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强电解质溶液在通道表面的浸润,有利于离子的传输,使通道处于"打开"态.这种单分子层修饰的纳米多孔金表现出表面活性剂响应的离子开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通道 去合金法 纳米多孔金 表面活性剂 离子开关
原文传递
纳米多孔金和纳米TiO2粒子协同作用下原位生长TiO2纳米片/纳米线(英文)
19
作者 陶锦 卜钰 +1 位作者 陈爱英 王现英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68-2473,共6页
采用简单的热氧化方法,以纳米多孔金(NPG)薄膜和预置在纳米孔内的TiO2纳米粒子为催化剂,利用"从下至上"的方法在纯钛板表面原位生长TiO2纳米片(NSs)和纳米线(NWs)。探讨了催化剂组成和生长温度对TiO2 NSs/NWs生长的影响。结... 采用简单的热氧化方法,以纳米多孔金(NPG)薄膜和预置在纳米孔内的TiO2纳米粒子为催化剂,利用"从下至上"的方法在纯钛板表面原位生长TiO2纳米片(NSs)和纳米线(NWs)。探讨了催化剂组成和生长温度对TiO2 NSs/NW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Ss/NWs的复合结构分为3部分:最顶端为Au纳米粒子、TiO2纳米线位于中部、底部为TiO2纳米片。NPG和预置的TiO2纳米粒子是生长纳米片和纳米线复合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所制备的TiO2 NSs/NWs表现出比单一TiO2NWs增强的光催化性能。这表明TiO2 NSs/NWs复合结构具有更优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纳米片 纳米线 纳米多孔金 催化剂
原文传递
纳米多孔金薄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喆 逯丹凤 祁志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7-873,共7页
对淀积在玻璃衬底上厚度约60nm的金银合金溅射薄膜进行硝酸腐蚀脱银处理,得到纳米多孔金薄膜.利用自建的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装置研究了腐蚀时间对纳米多孔金薄膜SPR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米多孔金薄膜与水溶液接触后在... 对淀积在玻璃衬底上厚度约60nm的金银合金溅射薄膜进行硝酸腐蚀脱银处理,得到纳米多孔金薄膜.利用自建的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装置研究了腐蚀时间对纳米多孔金薄膜SPR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米多孔金薄膜与水溶液接触后在400-900nm光谱范围内不具有SPR效应,而当薄膜置于空气中时会产生明显的传播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其共振波长随腐蚀时间增加逐渐红移.纳米多孔金薄膜在空气气氛中的SPR效应使其能够用于原位监测气相分子在孔内的吸附,还可对在液相中吸附的生化分子进行离位测试.本文对L-谷胱甘肽、L-半胱氨酸、2-氨基乙硫醇三种含巯基的生化小分子在纳米多孔金薄膜内的吸附进行了离位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致密金薄膜SPR芯片比较,纳米多孔金薄膜对这些分子显示出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检测下限,这归功于多孔金的大比表面积使其能够吸附大量的生化小分子.实验还对乙醇蒸气在纳米多孔金薄膜内的吸附进行了原位监测,发现吸附平衡所用时间较长,约为1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合金溅射膜 纳米多孔金薄膜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共振波长 小分子 高灵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