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ZnO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洪若瑜 沈智豪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3-697,共5页
以硫酸锌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微波均相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ZnO 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用TEM,IR,TGA,XRD,UV-Vis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光吸收特性,发现... 以硫酸锌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微波均相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ZnO 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用TEM,IR,TGA,XRD,UV-Vis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光吸收特性,发现纳米ZnO对200~380 nm波长范围的光有很强的吸收性,在可见光范围内也有较强的吸收研究了纳米ZnO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行为,在紫外光直接照射下,光催化降解甲基橙,以分光光度法测量甲基橙的即时浓度,从而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甲基橙降解的脱色速率,以比较不同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氧化锌 微波 均相沉积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用纳米SiO_2改进环氧树脂胶粘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仁俊 蔡仕珍 《粘接》 CAS 2005年第4期32-33,共2页
对用无机纳米微粒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理论依据、无机纳米微粒的分散原理进行了分析和叙述。依据此理论,用混合法将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了改性试验,取得了提高环氧树脂胶粘剂多项性能的良好结果。说明用无机纳米微粒改性环氧... 对用无机纳米微粒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理论依据、无机纳米微粒的分散原理进行了分析和叙述。依据此理论,用混合法将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了改性试验,取得了提高环氧树脂胶粘剂多项性能的良好结果。说明用无机纳米微粒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环氧树脂胶粘剂 分散剂
下载PDF
ZnS∶Ag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光谱性质 被引量:9
3
作者 曲华 曹立新 +4 位作者 苏革 柳伟 姜代旬 董博华 孙远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5-308,共4页
以简单的化学试剂和实验过程,采用水热法制备出ZnS∶Ag纳米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产品均为结晶良好的ZnS立方闪锌矿结构。通过谢乐公式估算的结果表明,颗粒尺寸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呈非线性增长。透射电镜结果表明,产品基本为近球... 以简单的化学试剂和实验过程,采用水热法制备出ZnS∶Ag纳米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产品均为结晶良好的ZnS立方闪锌矿结构。通过谢乐公式估算的结果表明,颗粒尺寸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呈非线性增长。透射电镜结果表明,产品基本为近球形,大小与估算结果吻合。通过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对产品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发射峰位于450 nm左右,归属于硫空位相关的电子陷阱施主和银相关的空穴陷阱受主的复合;激发峰位于333 nm左右,归属于ZnS基质的带边吸收。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品的发光强度影响较大。固定反应时间为6 h,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产品的发光强度呈现增强-减弱-增强的趋势;固定反应温度为200℃,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品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在200℃反应6 h时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Ag 水热法 发光 纳米颗粒
下载PDF
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的NiFe_2O_4纳米颗粒的结构与磁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锦宏 张凌飞 +2 位作者 田庚方 李济晨 李发伸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050-6055,共6页
采用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晶粒尺寸在8—47nm之间的NiFe2O4纳米颗粒系列样品,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超导量子干涉仪等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宏观磁性和纳米颗粒的表面各向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XRD... 采用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晶粒尺寸在8—47nm之间的NiFe2O4纳米颗粒系列样品,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超导量子干涉仪等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宏观磁性和纳米颗粒的表面各向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XRD和中子衍射测量结果显示纳米颗粒的晶格常数略高于块体材料,样品的氧参量表明纳米颗粒的晶格畸变程度没有块体材料严重.相对块体材料,纳米颗粒具有较小的磁化强度、较大的矫顽力和各向异性能密度.纳米颗粒从多畴转变为单畴的临界尺寸约为40nm,超顺磁性临界尺寸约为1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低温固相反应 磁性 各向异性
原文传递
缓控释及靶向给药新剂型在心血管类中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姚锦英 吕燊 王如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09-1812,共4页
依据剂型及所用辅料的特点,对心血管类药物给药系统进行分类,并对各种剂型的优势、应用范围进行重点阐述。综述近年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缓、控释及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脂质体、微囊微球、芳香贴剂、纳米粒、微乳、固体分散体... 依据剂型及所用辅料的特点,对心血管类药物给药系统进行分类,并对各种剂型的优势、应用范围进行重点阐述。综述近年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缓、控释及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脂质体、微囊微球、芳香贴剂、纳米粒、微乳、固体分散体、包合物等制剂新方法结合抗心血管中药的特点及中医药理论可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加强中药的安全性并提高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靶向给药系统 缓释 控释 脂质体 微球 纳米粒 微乳 固体分散体
原文传递
盐酸维拉帕米PLGA纳米粒的成型工艺及制剂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龚道琼 尹宗宁 +2 位作者 宋相容 何治尧 侯世祥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目的优化影响盐酸维拉帕米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成型工艺的参数,并评价优化工艺后所制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方法采用O/W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维拉帕米PLGA纳米粒(VRP-PLGANP),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 目的优化影响盐酸维拉帕米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成型工艺的参数,并评价优化工艺后所制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方法采用O/W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维拉帕米PLGA纳米粒(VRP-PLGANP),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系统考察PLGA浓度、PLGA/VRP质量比、PVA浓度、有机相中丙酮浓度、外水相pH、内外相(O/W)体积比、探头超声时间、旋蒸时间共8个参数对纳米粒成型工艺的作用规律。结果用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5.78%±6.32%和22.75%±1.48%、平均粒径为150.4±6.9nm、PDI=0.070±0.018(n=3),体外释放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结论所用方法可用于制备载两亲性药物的PLGA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乳化-溶剂挥发法
原文传递
表面修饰剂的亲油链长度对纳米氟化镧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余国贤 周晓龙 +2 位作者 李志良 吴伟 朱孟钦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53,共4页
以亲油基链长度不同的十二酸二乙醇胺、十四酸二乙醇胺、十六酸二乙醇胺及十八酸二乙醇胺为表面修饰剂,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4种纳米氟化镧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仪(TG)研究了纳米氟化镧粒子的形貌及表面修饰情况... 以亲油基链长度不同的十二酸二乙醇胺、十四酸二乙醇胺、十六酸二乙醇胺及十八酸二乙醇胺为表面修饰剂,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4种纳米氟化镧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仪(TG)研究了纳米氟化镧粒子的形貌及表面修饰情况,利用四球机研究了亲油链长度对纳米氟化镧粒子的摩擦学性能及对基础油感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修饰剂烷基链长度的增长,纳米LaF3粒子在基础油中摩擦学性能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亲油链越长,纳米粒子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感受性比500SN基础油中更好。这主要是因为亲油基链的长度影响了纳米粒子的界面活性,而且同系有机酸皂类物质,亲油基碳链越长,其减摩作用也越好;基础油的性质影响了纳米粒子的界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剂 亲油链长度 氟化镧 纳米粒子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王军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军 虎良军 +3 位作者 申婧 姜吉泉 郁科勇 孙荣国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0-774,共15页
由于L-半胱氨酸(Cysteine,Cys)在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性,Cys的高选择性检测长期以来受到高度关注.重点综述2010年至今可视化检测Cys的传感器/体系,并根据传感机制的不同分为反应型单分子传感器以及基于金属... 由于L-半胱氨酸(Cysteine,Cys)在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性,Cys的高选择性检测长期以来受到高度关注.重点综述2010年至今可视化检测Cys的传感器/体系,并根据传感机制的不同分为反应型单分子传感器以及基于金属配合物和纳米材料的传感体系.还简单展望了Cys传感器/体系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可视化检测 传感器 传感体系 纳米粒子
原文传递
表面修饰MoS_2纳米微粒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淮英 朱红 +2 位作者 康晓红 王滨 朱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7,共3页
通过液相分散法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为修饰剂成功制备了MoS2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TEM)对MoS2纳米微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S2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约为100 nm.利用四球试验机表征了MoS2纳米微... 通过液相分散法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为修饰剂成功制备了MoS2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TEM)对MoS2纳米微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S2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约为100 nm.利用四球试验机表征了MoS2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MoS2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纳米微粒 表面修饰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改良六水氯化钙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纪珺 曾涛 +2 位作者 章学来 高雅汉 陈裕丰 《低温与超导》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1-76,共6页
选取CaCl_2·6H_2O相变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相变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优化改进,得到CaCl_2·6H_2O相变材料质量配比为43.39%H_2O+45.76%Ca Cl2+8.15%Sr Cl2·6H_2O+2.7%CMC,材料蓄放热稳定,无过冷度,无明显相分离现象... 选取CaCl_2·6H_2O相变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相变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优化改进,得到CaCl_2·6H_2O相变材料质量配比为43.39%H_2O+45.76%Ca Cl2+8.15%Sr Cl2·6H_2O+2.7%CMC,材料蓄放热稳定,无过冷度,无明显相分离现象,测得相变温度为28.6℃,相变潜热为169.5k J/kg。最优例材料经过10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后,相变温度降低了0.8℃,出现1.4℃的过冷度,但仍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实验发现纳米粒子的添加对材料的导热性能有显著的提高,且当4种纳米粒子的质量百分数均为0.2%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大小依次为MWCNT>Cu>Al_2O_3>TiO_2,其中添加MWCNT的导热系数达到0.7480W/(m·K),比原材料导热系数提高了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过冷度 相分离 纳米粒子 热性能
原文传递
纳米无机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娄渊华 刘梅红 王新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2,共5页
纳米粒子具有许多特性,聚合物中加入纳米粒子可以制备得到性能更加优异的复合材料,其中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对决定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表征纳米无机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界面结构的研究手段,... 纳米粒子具有许多特性,聚合物中加入纳米粒子可以制备得到性能更加优异的复合材料,其中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对决定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表征纳米无机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界面结构的研究手段,如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电子显微镜、小角中子散射(SANS)及小角X射线散射(SAXS)等,及界面结构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的渗透、光催化、阻燃、介电及导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界面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刁鹏 梅岗 张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81,共5页
制备纳米粒子组装体系是构筑纳米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和应用研究。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组装体系 自组装 可控组装
下载PDF
TAT—LHRH修饰的壳聚糖/DNA纳米粒的细胞内吞途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蓝瑞隆 张海玲 +1 位作者 刘兰霞 冷希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0-102,I0003,共4页
目的探索对肝癌细胞HepG2具有较高转染效率和靶向性的TAT-LHRH修饰的壳聚糖/DNA纳米粒的内吞途径。方法采用复凝集法,将荧光标记的质粒DNA与壳聚糖或TAT—LHRH修饰的壳聚糖混合制备壳聚糖/DNA纳米粒(CDN)和TAT—LHRH修饰的壳聚糖/... 目的探索对肝癌细胞HepG2具有较高转染效率和靶向性的TAT-LHRH修饰的壳聚糖/DNA纳米粒的内吞途径。方法采用复凝集法,将荧光标记的质粒DNA与壳聚糖或TAT—LHRH修饰的壳聚糖混合制备壳聚糖/DNA纳米粒(CDN)和TAT—LHRH修饰的壳聚糖/DNA纳米粒(TLCDN)。观察3种内吞途径抑制剂Chlorpromazine、Filipin或Dynasore对HepG2细胞摄入CDN或TLCDN的影响,用高内涵采集数据并分析。结果Chlorpromazine对CDN摄人的抑制作用高于对TLCDN摄人的抑制作用,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lipin明显抑制HepG2对TLCDN的摄人,但对CDN的摄入则起促进作用;Dynasore能同时抑制HepG2对上述2种纳米粒的摄入,且程度基本相同。结论肝癌细胞HepG2对CDN的摄入主要通过网格蛋白依赖性细胞内吞途径,而对TLCDN的摄入途径包含网格蛋白依赖性细胞内吞途径和小窝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但以后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肽修饰壳聚糖 纳米粒 内吞途径
原文传递
立方体形貌的BaTiO3纳米粒子的融盐法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启安 张超 +2 位作者 龚敏 雍高兵 项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55-1558,共4页
用TiO2和Ba(OH)2为钛源和钡源,以NaOH和KOH为熔剂,采用融盐法成功地合成了Ba-TiO3纳米粒子。用XRD、SEM、TEM、ED、EDS和FT-IR对产品的结构、形貌和成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24h时能得到形状为立方体、... 用TiO2和Ba(OH)2为钛源和钡源,以NaOH和KOH为熔剂,采用融盐法成功地合成了Ba-TiO3纳米粒子。用XRD、SEM、TEM、ED、EDS和FT-IR对产品的结构、形貌和成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24h时能得到形状为立方体、大小分布均匀、粒径约为20~55nm的钛酸钡纳米粒子;随反应时间增加,粒子形貌由立方体逐渐变为球形,且粒径增大。所得产品为立方晶相、结晶良好、纯度高的BaTiO3纳米粒子。另外,还初步探讨了融盐法制备BaTiO3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纳米粒子 电子陶瓷材料 介电材料:融盐法
下载PDF
常压水热法制备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秀丽 王庆印 +1 位作者 杨争 王公应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167-169,共3页
系统地研究了以廉价的偏钛酸为原料,常压水热法一步合成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分散性问题。通过考察PEG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得出了钛酸钡粉体的改性方法。采用PEG分散偏钛酸,保证PEG与偏钛酸摩尔比0.02∶1的条件下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钛酸钡粉... 系统地研究了以廉价的偏钛酸为原料,常压水热法一步合成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分散性问题。通过考察PEG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得出了钛酸钡粉体的改性方法。采用PEG分散偏钛酸,保证PEG与偏钛酸摩尔比0.02∶1的条件下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钛酸钡粉体。经IR分析表明PEG在偏钛酸颗粒表面产生吸附;TEM分析表明改性后的偏钛酸粉体为分散的球形,钛酸钡粉体为方形,无明显团聚。热分析表明PEG在400℃挥发完全,对粉体的进一步加工不会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钛酸钡 团聚 分散剂 聚乙二醇2000
下载PDF
肝素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娜 崔慧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531-1536,共6页
目的综述肝素纳米粒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并阅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按照结构、合成方法、性质及应用前景四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经肝素表面修饰的纳米粒以及以肝素及其衍生物为骨架的纳米粒,前者有助于提高纳米粒的生物相... 目的综述肝素纳米粒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并阅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按照结构、合成方法、性质及应用前景四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经肝素表面修饰的纳米粒以及以肝素及其衍生物为骨架的纳米粒,前者有助于提高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和载药量,后者主要用于蛋白质和抗肿瘤药物的靶向运输。结论纳米粒与肝素的结合,将为肝素的临床应用开辟新的可能,同时也能提高现有的治疗用纳米粒的生物性能。但在走向临床应用前还要解决制备工艺、药理学及毒理学评价、质量控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纳米粒 肝素 表面修饰 运载蛋白质 运载抗肿瘤药物
原文传递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稀土Al-Ce-La-O复合氧化物的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爱敏 张永 +3 位作者 赵云昆 贺小昆 卢军 吴乐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通过共沉淀法以无机盐为原料制备纳米稀土Al-Ce-La-O复合氧化物,并采用透射电镜(TEM)、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程序升温H2还原(TPR-H2)对其形貌特征和物化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氧化物为平均粒径约50nm的无定形... 通过共沉淀法以无机盐为原料制备纳米稀土Al-Ce-La-O复合氧化物,并采用透射电镜(TEM)、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程序升温H2还原(TPR-H2)对其形貌特征和物化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氧化物为平均粒径约50nm的无定形或不规则多晶物质,不规则粒子聚集成蜂窝状,比表面积为93.6m2.g-1,总孔容为0.2086 cm3.g-1,且孔容呈现双峰分布特征。储氧值及程序升温还原起点温度分别为2216μmol.g-1和127℃,具有作为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涂层料所需的优异助催化性能和储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纳米颗粒 稀土 Al-Ce—La-O 复合氧化物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COFe_2O_4纳米颗粒及其磁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晓芸 李华 +2 位作者 苏跃增 HUANG Zi-shan 刘河洲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8-92,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尖晶石CoFe_2O_4纳米颗粒,通过改变合成温度(140~200℃)和原料中钴的含量,借助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振动磁强计等研究上述两个因素对合成颗粒结构、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并从机制上加以解释。... 采用水热法制备尖晶石CoFe_2O_4纳米颗粒,通过改变合成温度(140~200℃)和原料中钴的含量,借助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振动磁强计等研究上述两个因素对合成颗粒结构、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并从机制上加以解释。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CoFe_2O_4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在30~40nm之间,提高原料中钴的含量有利于去除α-Fe_2O_3相;随合成温度的升高,该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持续增大,最高为59.694Am^2·kg^(-1),矫顽力先升后降,最高可达1273.28A·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钴铁氧体 纳米颗粒 饱和磁化强度 矫顽力
下载PDF
溶瘤腺病毒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小龙 唐文如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8-324,共7页
溶瘤腺病毒是一种改造过的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能够杀死肿瘤细胞的腺病毒,目前已经应用于肿瘤治疗中。但是因为肿瘤的复杂性以及高突变性,所以提高溶瘤腺病毒对肿瘤的有效性,选择性和安全性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方向。能够在体... 溶瘤腺病毒是一种改造过的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能够杀死肿瘤细胞的腺病毒,目前已经应用于肿瘤治疗中。但是因为肿瘤的复杂性以及高突变性,所以提高溶瘤腺病毒对肿瘤的有效性,选择性和安全性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方向。能够在体内正常表达shRNA、细胞因子、自杀基因、基质修饰蛋白等治疗性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具有比单纯的溶瘤腺病毒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而具有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尤其是双调控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对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另外用脂质体、PEG聚合物、纳米颗粒、多肽等包裹的溶瘤腺病毒能够减少病毒的免疫原性以及对肝脏的毒性,增强了全身给药途径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用PEG连上抗体、小肽、细胞因子和配体,能显著提高溶瘤腺病毒的选择性。因此,整合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的优点并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提高病毒靶向治疗效果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腺病毒 肿瘤 靶向治疗 RNA干扰 免疫治疗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Immobilization of Hemoglobin on Cobalt Nanoparticles-modified Indium Tin Oxide Electrode: Direct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20
作者 LI Shuo-qi HU Jing-bo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63-567,共5页
A cobalt nanoparticles-attached indium tin oxide(CoNPs/ITO) electrode was applied to the immobilization of hemoglobin(Hb) and an Hb modified CoNPs/ITO electrode(Hb/CoNPs/ITO) was prepared. The direct electron tr... A cobalt nanoparticles-attached indium tin oxide(CoNPs/ITO) electrode was applied to the immobilization of hemoglobin(Hb) and an Hb modified CoNPs/ITO electrode(Hb/CoNPs/ITO) was prepared. The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of Hb was shown by the well-behaved voltammetric responses for Hb/CoNPs/ITO electrode and the effects of scan rate and pH value were observed. Based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Hb immobilized on the CoNPs/ITO electrode toward the reduction of H2O2, a mediator-free H2O2 sensor was develop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the catalytic current and the H2O2 concentration in a range of 1.0--100.0 μmol/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S/N=3) of 0.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alt nanopartiele Indium tin oxide electrode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HEMOGLOBIN ELECTROCATALYSIS Hydrogen peroxi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