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技术的雷公藤甲素纳米乳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盟 杨帝顺 +2 位作者 顾永卫 唐晓萌 刘继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94-899,共6页
目的采用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技术研究雷公藤甲素普通凝胶、纳米乳、纳米乳凝胶在大鼠皮肤和血液中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微透析系统包括皮肤线性探针和血管同心圆探针,分别用来测定雷公藤甲素在皮肤、血液中的回收率。SD大鼠腹部... 目的采用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技术研究雷公藤甲素普通凝胶、纳米乳、纳米乳凝胶在大鼠皮肤和血液中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微透析系统包括皮肤线性探针和血管同心圆探针,分别用来测定雷公藤甲素在皮肤、血液中的回收率。SD大鼠腹部脱毛后植入皮肤探针、血管同心圆探针。以空白PBS为灌流液,平衡1 h后各组动物腹部分别给予雷公藤甲素普通凝胶、雷公藤甲素纳米乳和雷公藤甲素纳米乳凝胶。每隔30 min收集1次透析液,连续收集12 h。采用LC-MS测定透析液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结果雷公藤甲素纳米乳和纳米乳凝胶皮肤和血液的AUC_(0-t)明显高于雷公藤甲素普通凝胶,且雷公藤甲素纳米乳凝胶缓释效果更加明显,显著提高了雷公藤甲素的生物利用度。结论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技术能够检测大鼠皮肤及血液内药物浓度,为雷公藤甲素的药动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纳米乳 纳米乳凝胶 微透析 经皮给药 药动学
原文传递
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的制备及其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贺葵邦 王英姿 +3 位作者 冯艾灵 段飞鹏 李彩霞 孙秀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23-2627,共5页
目的: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和纳米乳凝胶剂,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将苦参总碱溶入油相IPM,加入表面活性剂EL35、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溶解混合为含药内相,恒温搅拌至均匀;将地龙提取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 目的: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和纳米乳凝胶剂,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将苦参总碱溶入油相IPM,加入表面活性剂EL35、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溶解混合为含药内相,恒温搅拌至均匀;将地龙提取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到含药内相中,恒速搅拌至澄清透明,得苦参地龙纳米乳。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测定仪分别考察纳米乳的形态和粒径。以NP700为基质,制备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并采用Franz扩散池对纳米乳、纳米乳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苦参地龙纳米乳为O/W型微乳,外观圆整、均匀,粒径20.6 nm,含量稳定。苦参地龙纳米乳、苦参地龙纳米乳凝胶、苦参地龙水溶液、苦参地龙水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0.148 4,0.118 3,0.030 6,0.032 1 mg·cm-2·h-1。结论:苦参地龙纳米乳、纳米乳凝胶的24 h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均优于水溶液、水凝胶,可为苦参地龙药对经皮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地龙 纳米乳凝胶 制备 透皮吸收
原文传递
基于白芨多糖的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程 杜远东 +4 位作者 廉婷 闫梦茹 罗国平 苏文静 张存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4-87,125,共5页
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超声波联用技术制备牡丹籽油纳米乳,以白芨多糖交联卡波姆940制得水凝胶,再将牡丹籽油纳米乳加入水凝胶中制得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对牡丹籽油纳米乳及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纳米... 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超声波联用技术制备牡丹籽油纳米乳,以白芨多糖交联卡波姆940制得水凝胶,再将牡丹籽油纳米乳加入水凝胶中制得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对牡丹籽油纳米乳及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纳米乳处方组成为牡丹籽油0.9%、PEG-40氢化蓖麻油1.8%、PEG4000.3%,所得牡丹籽油纳米乳外观呈半透明液体,显淡蓝色乳光,粒径为(88.44±1.74)nm,Zeta电位为(-18.6±2.8)mV,PDI为0.538±0.084,电导率为(8.27±0.11)μS/cm,黏度为(47.24±0.55)mPa·s,该纳米乳在室温下稳定性良好,高速离心后稳定性良好;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外观呈棕黄色,均匀细腻易于涂布,pH为6.82±0.03,黏度为(53829±146)mPa·s,牡丹籽油含量为(2.60±0.03)mg/g,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的制备工艺简单,可为牡丹籽油在药品和化妆品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白芨多糖 纳米乳凝胶 质量评价
下载PDF
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宁 曹斌 +1 位作者 张存劳 白佳怡 《化工科技》 CAS 2017年第6期42-46,共5页
以牡丹籽油为油相,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PEG400为助表面活性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匀法制得牡丹籽油纳米乳,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得牡丹油纳米乳凝胶,对其外观性状、粒径分布、稳定性、体外透皮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制备的牡丹... 以牡丹籽油为油相,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PEG400为助表面活性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匀法制得牡丹籽油纳米乳,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得牡丹油纳米乳凝胶,对其外观性状、粒径分布、稳定性、体外透皮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制备的牡丹油纳米乳凝胶外观均匀细腻,粒径为160.0nm,Zeta电位值为-20.1mV,物理稳定性好,体外透皮实验结果表明纳米乳凝胶能显著增加牡丹籽油的透皮性能,可为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纳米乳凝胶 亚油酸 透皮
下载PDF
用RP-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纳米乳凝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被引量:2
5
作者 舒薇 杨帝顺 +1 位作者 吴建华 刘继勇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纳米乳凝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d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03nm。结果:白藜芦醇在1.96~9.8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纳米乳凝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d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03nm。结果:白藜芦醇在1.96~9.8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低、中、高浓度(4.91、6.88、8.84μg/ml)白藜芦醇的回收率分别为(102.45±1.59)%、(102.71±1.05)%和(100.05±1.22)%(n=5)。3批样品中白藜芦醇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9.47±0.43)%、(99.05±0.84)%和(101.72±1.18)%(n=3)。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白藜芦醇纳米乳凝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纳米乳凝胶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祛痘抗衰纳米乳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兔耳痤疮模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峰 王强 +2 位作者 国大亮 何新 王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目的]制备含有秦皮甲素、光甘草定、白藜芦醇3种药效成分的纳米乳凝胶,并考察制得的纳米乳凝胶对兔耳痤疮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滴加水法制备纳米乳,HPLC法检测纳米乳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用涂抹油酸的方法建立兔耳痤疮模型,组织... [目的]制备含有秦皮甲素、光甘草定、白藜芦醇3种药效成分的纳米乳凝胶,并考察制得的纳米乳凝胶对兔耳痤疮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滴加水法制备纳米乳,HPLC法检测纳米乳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用涂抹油酸的方法建立兔耳痤疮模型,组织切片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将建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含药纳米乳凝胶组、空白纳米乳凝胶组、阳性对照Va组及模型组,分别给药7天,观察各组痤疮的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制备了含有秦皮甲素、白藜芦醇、光甘草定三种药效成分的纳米乳,该纳米乳的平均粒径为(11.5±0.26)nm,PDI为0.195±0.004,Zeta电位为(-11.9±0.1)mV,纳米乳中秦皮甲素、白藜芦醇、光甘草定的包封率分别为(91.53±0.72)%、(92.85±0.37)%与(91.26±1.15)%,直观与HE染色结果显示该凝胶对兔耳痤疮模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秦皮甲素、光甘草定及白藜芦醇组分配伍制备的纳米乳凝胶对痤疮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甲素 光甘草定 白藜芦醇 纳米乳凝胶 痤疮
下载PDF
复方辣椒碱超声灸疗纳米乳凝胶剂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姜展 刘新 +2 位作者 林於 曾德平 马善治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83-1889,共7页
目的研究药物超声灸疗纳米乳凝胶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复方辣椒碱乳膏(辣椒碱、薄荷脑、樟脑、冬青油)为模型药物,HLB法制备纳米乳,再制备复方辣椒碱纳米乳凝胶。采用伪三元相图对纳米乳中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进行优选;用正交设... 目的研究药物超声灸疗纳米乳凝胶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复方辣椒碱乳膏(辣椒碱、薄荷脑、樟脑、冬青油)为模型药物,HLB法制备纳米乳,再制备复方辣椒碱纳米乳凝胶。采用伪三元相图对纳米乳中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进行优选;用正交设计对凝胶剂中的透皮促渗剂进行优选;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考察;并对超声作用条件进行考察。结果以处方药物与氮酮的混合物为纳米乳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3∶1),纳米乳平均粒径17.2 nm;透皮促渗剂为:1%氮酮+20%丙二醇+20%甘油+1%PEG400;超声最优条件为1.5 W(305 kHz),作用时间为3 min。体外透皮释放曲线显示,超声作用纳米乳凝胶前2 h累积渗透量为无超声作用下的2倍以上,24 h的累积渗透量约为无超声作用下的3.5倍。结论体外试验显示,制备的复方辣椒碱纳米乳凝胶在超声波的辅助作用下,释药快而持久,兼具速效与缓释的双重作用,优于普通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辣椒碱 纳米乳 凝胶 体外经皮渗透
下载PDF
苍夷纳米乳原位凝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建立及多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俭双 陈昊 +2 位作者 徐翠珊 杨捷 贾永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3-470,489,共9页
目的:建立苍夷纳米乳原位凝胶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测定多指标成分含量,以对多批成方制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_(18)(L)(4.6 mm×250 mm, 5μm)色谱柱,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 目的:建立苍夷纳米乳原位凝胶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测定多指标成分含量,以对多批成方制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_(18)(L)(4.6 mm×250 mm, 5μm)色谱柱,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8 mg·mL^(-1),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μL。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对照品比对分析主要共有峰,并测其含量。结果:建立10批苍夷纳米乳原位凝胶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8以上。采用SPSS 21.0、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将样品大致分为3类,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指认丹参酮ⅡA(34号峰)和丹酚酸B(16号峰)等是导致样品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同时建立测定样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绿原酸、阿魏酸、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HPLC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条件经方法学验证,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8%~100.83%。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系统、全面地评价苍夷纳米乳原位凝胶的质量,为进一步药效及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夷纳米乳原位凝胶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