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纳米银-磷酸锆-中性红复合膜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电催化还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国荣 王艳玲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21-1424,共4页
制备了新型纳米银 磷酸锆复合材料 ,对中性红有强烈吸附。吸附的中性红表现出更强的氧化还原性 ,氧化还原中点电位与溶液中 (pH 7)相比正移约 2 0 0mV。将辣根过氧化酶与复合材料共同修饰在电极表面制成酶电极 ,对H2 O2 有显著电催化还... 制备了新型纳米银 磷酸锆复合材料 ,对中性红有强烈吸附。吸附的中性红表现出更强的氧化还原性 ,氧化还原中点电位与溶液中 (pH 7)相比正移约 2 0 0mV。将辣根过氧化酶与复合材料共同修饰在电极表面制成酶电极 ,对H2 O2 有显著电催化还原作用。催化电流在 2 .5× 1 0 - 6 ~ 2 .0× 1 0 - 3mol L范围内与H2 O2 浓度成正比 ;H2 O2 检出限为 2 .0× 1 0 - 7mol L(S N =3 ) ;传感器对 1 .0× 1 0 - 5mol LH2 O2 响应时间 <1 5s;RSD为1 4% (n=1 0 )。4℃保存 6个月该电极仍有 85 %以上初始响应。传感器有效消除了抗坏血酸等共存物质的干扰 ,回收率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磷酸锆-中性红复合膜修饰电极 过氧化氢 电催化还原 生物传感器 辣根过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液相还原法的不同粒径纳米银制备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晋华 薛永强 +1 位作者 崔子祥 郑曼玲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纳米银在超导材料、微电子、医药以及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粒径差异对性能表现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液相还原法,针对具有广泛应用的15~86 nm 不同粒径纳米银进行了实验设计和制备实现,并对样品的形貌、粒径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 纳米银在超导材料、微电子、医药以及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粒径差异对性能表现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液相还原法,针对具有广泛应用的15~86 nm 不同粒径纳米银进行了实验设计和制备实现,并对样品的形貌、粒径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纳米银粒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以制备出不同平均粒径的纳米银;制备出的纳米银为立方晶系球形颗粒;纳米银的粒径随反应温度、反应物硝酸银的浓度、反应物加料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分散剂的类型及其用量对纳米银的粒径也有影响,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制备小粒径的纳米银,而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制备大粒径的纳米银,并且分散剂用量增加,粒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粒径 液相还原 制备
下载PDF
原位制备纳米银/羟基磷灰石/硅藻土复合陶瓷及其杀菌性能
3
作者 漆小鹏 邓城 +3 位作者 李倩 邓扬悟 胡笑峰 杨辉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6-922,共7页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纳米银/羟基磷灰石/硅藻土复合陶瓷,并对其微观结构、孔径分布、银释放性能及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呈短棒状,分散于硅藻土颗粒表面及孔隙中;纳米银颗粒呈球形,均匀分散于复合陶瓷中,平均粒...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纳米银/羟基磷灰石/硅藻土复合陶瓷,并对其微观结构、孔径分布、银释放性能及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呈短棒状,分散于硅藻土颗粒表面及孔隙中;纳米银颗粒呈球形,均匀分散于复合陶瓷中,平均粒径为(5.79±2.46)nm。纳米银/羟基磷灰石/硅藻土复合陶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平均孔径510 nm、中位孔径1 521 nm、孔隙率52.23%。复合陶瓷持续稳定释放的银对大肠埃希氏菌有优异杀菌效果,有望应用于终端水处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羟基磷灰石 原位复合法 抗菌 水处理
原文传递
添加纳米银粉对导电胶体积电阻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樊明娜 李世鸿 +1 位作者 刘继松 黄富春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3,共4页
将3种银粉,即:片状银粉、片状银粉加入5%纳米银粉的混合粉、片状银粉加入10%纳米银粉的混合粉,加入双酚F环氧树脂中配制导电胶。通过在玻璃基片上印刷导电胶条,固化后测量其长、宽、厚和电阻,利用公式ρ=Rs/l计算体积电阻率。结果表明,... 将3种银粉,即:片状银粉、片状银粉加入5%纳米银粉的混合粉、片状银粉加入10%纳米银粉的混合粉,加入双酚F环氧树脂中配制导电胶。通过在玻璃基片上印刷导电胶条,固化后测量其长、宽、厚和电阻,利用公式ρ=Rs/l计算体积电阻率。结果表明,当纳米银粉添加量为5%时,体积电阻率出现明显下降,混合银粉含量为75%时的体积电阻率能达到1.6×10-4?·cm。在接近"穿流阈值"时,加入纳米银粉可以增大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形成更多的导电通路,能降低导电胶的体积电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导电胶 体积电阻率 片状银粉 纳米银粉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微纳米银粉 被引量:14
5
作者 鲁志强 甘卫平 +3 位作者 黎应芬 周健 杨超 戈田田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PVA(聚乙烯醇)作分散剂,硼氢化钠作还原剂,硝酸银为前驱体,制备分散性相对较好的微纳米级银粉。探究银离子浓度、还原剂浓度、分散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银粉品质的影响规律,通过调节上述因素对银粉粒径和分散...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PVA(聚乙烯醇)作分散剂,硼氢化钠作还原剂,硝酸银为前驱体,制备分散性相对较好的微纳米级银粉。探究银离子浓度、还原剂浓度、分散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银粉品质的影响规律,通过调节上述因素对银粉粒径和分散性进行调控。并运用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UV-Vis(紫外可见分光广度计)对银颗粒的晶体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银离子浓度为0.2 mol/L、硼氢化钠浓度为0.2 mol/L、硝酸银与PVA质量比为0.6时,可以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纯度较高的银粉,银粒子平均粒径在12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氢化钠 硝酸银 微纳米银粉:化学还原
下载PDF
甲酸盐在纳米AgBr/I粒子乳剂中的增感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剑平 徐峰 +1 位作者 周涛 岳军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SCD 200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分别以鱼明胶和骨明胶(惰胶)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与粒径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利用掺入作为正空穴捕获剂的甲酸盐,可以使本征感光度很低的纳米粒子乳剂的感光度有相当大的提高,显示甲酸盐具有很好的增感效果.对鱼明胶介质中... 分别以鱼明胶和骨明胶(惰胶)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与粒径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利用掺入作为正空穴捕获剂的甲酸盐,可以使本征感光度很低的纳米粒子乳剂的感光度有相当大的提高,显示甲酸盐具有很好的增感效果.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甲酸盐掺杂方式不同其增感效果不一样.在乳剂颗粒中均匀掺杂增感效果最好,而趋向于近表面掺杂则增感效果降低,显示出甲酸盐掺杂的位置效应.籽晶掺杂后包壳的复合结构乳剂颗粒与均匀掺杂乳剂颗粒的增感效果近似.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掺杂甲酸盐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再进行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乳剂感光度可进一步提高,表明甲酸盐掺杂与常规的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盐 正空穴捕获剂 纳米卤化银粒子 化学增感
下载PDF
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AgO粉体影响因素的正交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尹海顺 毛健 +3 位作者 白昱 高跃生 文贵华 涂铭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79,88,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液相沉淀法合成纳米AgO粉体的各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规律和机理,并利用XRD、XPS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粉体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gO粉体的最佳制备条件是pH=13,Na2S2O8∶AgNO3(摩尔配比)=1∶0.5,m(NP20)∶m(A...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液相沉淀法合成纳米AgO粉体的各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规律和机理,并利用XRD、XPS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粉体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gO粉体的最佳制备条件是pH=13,Na2S2O8∶AgNO3(摩尔配比)=1∶0.5,m(NP20)∶m(AgNO3)为0.2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了晶粒度为32nm,含量为99.9%的高纯度纳米AgO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O 正交试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纳米银-磷酸锆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和电化学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玲 张国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7-650,共4页
合成了新型纳米银-磷酸锆复合材料并用其修饰玻碳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此复合膜保持了银的纳米尺寸的微粒性质和磷酸锆对碱性染料的电位调制能力.复合膜中的纳米银提高了磷酸锆对中性红的吸附能力,增强... 合成了新型纳米银-磷酸锆复合材料并用其修饰玻碳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此复合膜保持了银的纳米尺寸的微粒性质和磷酸锆对碱性染料的电位调制能力.复合膜中的纳米银提高了磷酸锆对中性红的吸附能力,增强了中性红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复合膜修饰电极表现出更灵敏的电化学响应.复合膜比单纯的磷酸锆膜表现出更好的机械强度,用其制备的修饰电极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磷酸锆 复合膜 修饰电极 制备 电化学 中性红 玻碳电极
下载PDF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春霞 李英琳 +1 位作者 徐磊 周少波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4年第6期25-27,44,共4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PVP为分散剂,甲酸铵为还原剂,在30℃AgNO3溶液高速搅拌下制备得到纳米银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当PVP与AgNO3的质量比为2.2∶1,陈化时间2...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PVP为分散剂,甲酸铵为还原剂,在30℃AgNO3溶液高速搅拌下制备得到纳米银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当PVP与AgNO3的质量比为2.2∶1,陈化时间24 h,得到立方块和六棱柱的银混合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粒子 液相化学还原 PVP 陈化时间
下载PDF
纳米Ag(Ⅰ,Ⅲ)O粉体化学沉淀法制备条件的正交试验及其光学热分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洁 尹海顺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7期I0039-I0040,I0066,共3页
本文首先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液相沉淀法合成纳米AgO粉体的最佳制备条件。接着研究了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纳米AgO粉体的性能。UV-vis DRS分析结果表明,反射率随着A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高纯度AgO在400nm-1100nm波长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本文首先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液相沉淀法合成纳米AgO粉体的最佳制备条件。接着研究了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纳米AgO粉体的性能。UV-vis DRS分析结果表明,反射率随着A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高纯度AgO在400nm-1100nm波长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TG-DTG分析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下,AgO热分解为Ag2O的温度范围为100℃-200℃,Ag2O热分解为Ag的温度范围为400℃-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O 正交试验 紫外可见漫反射 热分解
下载PDF
纳米银修饰电极对痕量硫氰根的测定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茂国 王广凤 +1 位作者 高迎春 方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5-307,310,共4页
用纳米银修饰玻碳电极并检测了痕量硫氰根。在pH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运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氧化峰电流值和硫氰根的浓度在5.0×10-7~4.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137×10-8mol·L-1;应用... 用纳米银修饰玻碳电极并检测了痕量硫氰根。在pH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运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氧化峰电流值和硫氰根的浓度在5.0×10-7~4.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137×10-8mol·L-1;应用于吸烟人和非吸烟人的唾液中痕量硫氰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修饰电极 硫氰根 测定
下载PDF
担载Ag对TiO_2界面光生电子转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守新 孙承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1-625,共5页
通过采用原位电子顺磁共振(EPR)、紫外-可见漫反射(DRS)、低温液氮吸附技术对光化学还原法合成Ag/TiO2进行表征,比较不同反应气氛,Fe3+为电子受体及微量H2O2存在情况下TiO3和Ag/TiO2光催化活性变化,阐述了Ag担载对TiO2界面光生电子的传... 通过采用原位电子顺磁共振(EPR)、紫外-可见漫反射(DRS)、低温液氮吸附技术对光化学还原法合成Ag/TiO2进行表征,比较不同反应气氛,Fe3+为电子受体及微量H2O2存在情况下TiO3和Ag/TiO2光催化活性变化,阐述了Ag担载对TiO2界面光生电子的传输与捕获效率的影响.Ag捕获的光生电子具有较强流动性,可迅速向Ag/TiO2表面吸附的O2分子或表面Ti4+传递,在Ag表面产生活性物种O2-或在TiO2表面生成活性反应中心表相Ti3+,减少光生电子在TiO2的体内俘获生成复合中心即体相内部Ti3+的几率.适宜尺寸纳米Ag团簇的担载可有效加速光生电子的传输与捕获效率,提高活性物种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团簇 AG/TIO2 电子转移 光催化 原位EPR
下载PDF
鱼明胶介质中AgBr/I纳米粒子的生长与感光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楠 徐锋 +1 位作者 岳军 谭庶欣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3-369,共7页
本文以鱼明胶为分散介质 ,采用双注法制备AgBr/I纳米粒子乳剂 ,控制银盐与卤溶液的注入速率 (R) ,以TEM观测了粒子的生长 ,据此探讨了该乳剂中AgBr/I纳米粒子平均粒径 ( d)及分布 (±σ)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发现在R为 1 .3mmol/min... 本文以鱼明胶为分散介质 ,采用双注法制备AgBr/I纳米粒子乳剂 ,控制银盐与卤溶液的注入速率 (R) ,以TEM观测了粒子的生长 ,据此探讨了该乳剂中AgBr/I纳米粒子平均粒径 ( d)及分布 (±σ)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发现在R为 1 .3mmol/min— 8mmol/min范围内 ,随R增大 , d减小 ,R d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除个别外 ,±σ值变化不明显 .对于该纳米粒子乳剂采用二氧化硫脲进行化学敏化 ,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二氧化硫脲的加入量和延长敏化时间 ,均可有效提高乳剂的感光度 ,并有助于改善其低照度互易律失效 ,此外还揭示了曝光光源色温对该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光性能 碘溴化银 纳米粒子 双注法 制备 二氧化硫脲 增感 感光度 鱼明胶 感光乳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