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路面减排理念下的CeO_(2)柱撑蒙脱土改性沥青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金娇 刘墨晗 +2 位作者 刘帅 陈柏臻 刘欣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6-32,共7页
路面耐久性提升及功能性开发是目前道路领域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本工作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Ce-MMT新型绿色复合材料,对改性前后的蒙脱土的结构组成和微观形貌等进行分析对比,发现CeO_(2)成功进入蒙脱土层间形成柱撑结构,且新型复合材料... 路面耐久性提升及功能性开发是目前道路领域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本工作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Ce-MMT新型绿色复合材料,对改性前后的蒙脱土的结构组成和微观形貌等进行分析对比,发现CeO_(2)成功进入蒙脱土层间形成柱撑结构,且新型复合材料在紫外光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能力得到增强。此外,对不同掺量的Ce-MMT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以及光催化降解尾气效率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4%~6%(质量分数,下同)掺量范围内,Ce-MMT可以显著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且6%掺量的改性沥青在模拟汽车尾气实验中反应120 min后,对NO的降解效率可高达50.8%。本研究基于功能型路面主动降解路域残余尾气能力的提升,旨在促进绿色道路领域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纳米柱撑 改性沥青 老化 尾气降解
下载PDF
基于复合光栅镜的角向偏振光产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丽娟 李波 +1 位作者 王又青 赵江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5-589,共5页
为了得到角向偏振光输出,采用严格耦合波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复合光栅镜。先通过对Ge光栅的伪博世工艺刻蚀特性的研究,得到了高深宽比的无定型Ge光栅。然后在栅槽底部引入了随机分布的Ge纳米针,在该光栅上依次镀金膜和介质保护膜,得到介... 为了得到角向偏振光输出,采用严格耦合波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复合光栅镜。先通过对Ge光栅的伪博世工艺刻蚀特性的研究,得到了高深宽比的无定型Ge光栅。然后在栅槽底部引入了随机分布的Ge纳米针,在该光栅上依次镀金膜和介质保护膜,得到介质-金属复合光栅镜。最后将该复合光栅镜用作轴快流CO2激光器谐振腔尾镜,得550W角向偏振光输出。结果表明,纳米柱及金栅脊的引入使得该复合光栅镜具有很高的偏振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角向偏振光 严格耦合波分析 复合光栅镜 伪博世工艺 纳米柱 金栅脊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层的微/纳凸柱状织构化及其防污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季海 赵文杰 +4 位作者 周成旭 张昕 李赫 薛群基 乌学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6-953,共8页
经过"硅片模板-PDMS模板-目标涂层"的制备过程,实现了具有规则微/纳凸柱状织构表面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层的制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仪系统表征了所制备... 经过"硅片模板-PDMS模板-目标涂层"的制备过程,实现了具有规则微/纳凸柱状织构表面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层的制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仪系统表征了所制备涂层的物理化学性能,并以绿藻门的丝藻和硅藻门的舟形藻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涂层的防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织构化涂层表面的接触角随微/纳凸柱状织构的表面覆盖率增加而增加,而丝藻和舟形藻的附着量随着微/纳凸柱状织构化表面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小.当微/纳凸柱状织构表面覆盖率为21%时,相对于无织构化涂层,丝藻的附着量降低了82%,舟形藻的附着量降低了73%.通过对比两种藻类与微/纳凸柱之间距离的大小并结合织构化涂层的润湿行为,分析了织构化涂层有效防除丝藻和舟形藻附着的原因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纳凸柱状织构 润湿性 丝藻 舟形藻 防污性能
原文传递
模板法制备玻璃表面超亲水SiO2纳米柱阵列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海波 张静 +1 位作者 黄悦 周忠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82,共8页
以酸性SiO2溶胶作为涂层,通过阳极氧化铝模板压印法,在玻璃表面成功制备了规则排列的超亲水SiO2纳米柱阵列,考察了模板孔深和孔径对SiO2纳米柱阵列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板孔深的增加,长径比≥10的纳米柱倾向于聚集倒塌,导... 以酸性SiO2溶胶作为涂层,通过阳极氧化铝模板压印法,在玻璃表面成功制备了规则排列的超亲水SiO2纳米柱阵列,考察了模板孔深和孔径对SiO2纳米柱阵列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板孔深的增加,长径比≥10的纳米柱倾向于聚集倒塌,导致可见光透射比大幅下降;控制纳米柱长径比<10时,制备的直立纳米柱结构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且随着模板孔径的减小,纳米柱直径减小,表面粗糙度增大,固体表面面积分数减小,亲水性逐渐增强.该方法可通过模板孔径调控SiO2纳米柱阵列的表面粗糙度和固体表面面积分数,使之呈现超亲水性和高透光性,为超亲水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柱阵列 模板压印法 阳极氧化铝 超亲水性 高透光性
下载PDF
模板/旋涂法双层PMMA纳米柱阵列的制备与表征
5
作者 徐艳芳 李晓久 +1 位作者 许杰 刘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80,共3页
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双层多孔阳极氧化铝(PAA)为模板,采用旋涂的方法,制备了双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柱阵列。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添加PMMA固体颗粒,溶解得到PMMA/DMF高聚物溶液,讨论了PMMA∶DMF的质量配比分别为1∶9、1∶6... 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双层多孔阳极氧化铝(PAA)为模板,采用旋涂的方法,制备了双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柱阵列。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添加PMMA固体颗粒,溶解得到PMMA/DMF高聚物溶液,讨论了PMMA∶DMF的质量配比分别为1∶9、1∶6、1∶4时制备的双层PMMA纳米柱阵列的生成情况。结果显示:PMMA∶DMF的质量配比为1∶6时制得的双层PMMA纳米柱阵列质量最好,纳米柱阵列排列整齐,无明显粘连,黏度值为154.64MPa·s;PMMA∶DMF质量配比为1∶9和1∶4时制得的纳米柱阵列粘连严重。采用模板/旋涂法制备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PMMA纳米柱阵列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超疏水材料的制备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多孔阳极氧化铝(PA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柱 模板/旋涂法
下载PDF
基于直接胶体晶体刻蚀技术的高度有序纳米硅阵列的尺寸及形貌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卫 徐岭 +4 位作者 孙萍 赵伟明 黄信凡 徐骏 陈坤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42-4246,共5页
以自组装单层胶体小球阵列为掩模,采用直接胶体晶体刻蚀技术在硅表面制备二维有序尺寸可控的纳米结构.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首先通过自组装法在硅表面制备了直径200nm的单层聚苯乙烯(PS)胶体小球的二维有序阵列;然后对样品直接进行反应离... 以自组装单层胶体小球阵列为掩模,采用直接胶体晶体刻蚀技术在硅表面制备二维有序尺寸可控的纳米结构.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首先通过自组装法在硅表面制备了直径200nm的单层聚苯乙烯(PS)胶体小球的二维有序阵列;然后对样品直接进行反应离子刻蚀(RIE),以氧气为气源,利用氧等离子体对聚苯乙烯小球和对硅的选择性刻蚀作用,通过改变刻蚀时间,制备出不同尺寸的PS胶体小球的有序单层阵列;接着以此二维PS胶体单层膜为掩模,以四氟化碳为气源对样品进行刻蚀;最后去除胶体球后得到二维有序的硅柱阵列.SEM和AFM的测量结果表明:改变氧等离子体对胶体球的刻蚀时间和四氟化碳对硅的刻蚀时间,可以控制硅柱的尺寸以及形貌,而硅柱阵列的周期取决于原始胶体球的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晶体刻蚀 纳米硅柱阵列 形貌控制
原文传递
双层结构微波纳米振荡器件的振荡特性调控
7
作者 李斯阳 卢志红 +3 位作者 袁晓娟 方旭 王高 樊帅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2-268,共7页
针对由垂直磁化和面内磁化的CoPtCr合金组成的双层结构微波纳米振荡器件,本文利用微磁模拟软件OOMMF研究了其在电流驱动下的振荡特性,并提出了不同的纳米柱阵列结构以提高振荡器整体的功率输出。结果表明,纳米柱截面尺寸保持不变,当面... 针对由垂直磁化和面内磁化的CoPtCr合金组成的双层结构微波纳米振荡器件,本文利用微磁模拟软件OOMMF研究了其在电流驱动下的振荡特性,并提出了不同的纳米柱阵列结构以提高振荡器整体的功率输出。结果表明,纳米柱截面尺寸保持不变,当面内磁化区域的厚度超过20 nm时,其对双层纳米柱产生的振荡频率不再影响,振荡振幅则随厚度的增加而继续增大。本文提出了平行四边形结构排列的双层纳米柱阵列,各纳米柱之间锁相情况较好,在电流密度为3.89×1011 A/m 2的驱动下,纳米柱阵列整体产生的振荡振幅为单个纳米柱产生振幅的3.6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振荡器 自旋转移力矩 CoPtCr合金 纳米柱阵列 微磁模拟 锁相 振荡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