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刺激响应型微乳液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永民 穆蒙 +1 位作者 周越 郭爽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14,共8页
微乳液是由2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表面活性剂(通常需添加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的均一透明、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纳米液滴分散体系,在有机合成、纳米材料制备、药物运送、萃取分离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刺激响应型微乳液... 微乳液是由2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表面活性剂(通常需添加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的均一透明、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纳米液滴分散体系,在有机合成、纳米材料制备、药物运送、萃取分离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刺激响应型微乳液因其智能可控和潜在的绿色环保特征引起了广泛关注。CO_(2)刺激响应型微乳液是指在CO_(2)和N_(2)触发下可破乳/成乳的一类智能型微乳液。相对于传统的pH刺激,CO_(2)气体刺激不会带来污染(溶剂和副产物盐),且简单易得、绿色环保。从CO_(2)刺激响应型微乳的构筑出发,概括了表面活性剂基和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它们的相行为、结构、性质和潜在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响应 微乳液 纳米液滴 相行为
原文传递
凝结初期固体表面纳米液滴尺寸分布特征
2
作者 颜笑 陈凤 +2 位作者 张勤昭 黄志勇 薄涵亮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6-1049,共4页
研究凝结初期纳米液滴在固体表面纳米液滴的尺寸分布特征,不仅有助于揭示纳米结构表面凝结换热的微观机理,同时还可为纳米结构表面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考察了体系温度、固体表面亲水性对光滑和纳米方柱结构表面纳... 研究凝结初期纳米液滴在固体表面纳米液滴的尺寸分布特征,不仅有助于揭示纳米结构表面凝结换热的微观机理,同时还可为纳米结构表面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考察了体系温度、固体表面亲水性对光滑和纳米方柱结构表面纳米液滴尺寸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温度升高,表面大液滴比例降低,表面液滴覆盖率下降;表面亲水性增强,表面大液滴比例增加,表面液滴覆盖率增加;纳米结构表面相对光滑表面更易出现小尺寸液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初期 纳米液滴 纳米结构表面 液滴尺寸分布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纳米-微泡声学相变改善大鼠下肢缺血灌注再损伤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丹霞 吕创业 +4 位作者 邓哲 梁凤楚 陈妙娜 查道刚 吴爵非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8-635,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的纳米-微泡相变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情况。方法:通过加压冷凝的方法将超声微泡压缩成为纳米液滴(NDs)并测量其粒径的变化。体外实验中观察纳米液滴溶液在高机械指数的超声辐照下发生的相变过程以及周围溶...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的纳米-微泡相变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情况。方法:通过加压冷凝的方法将超声微泡压缩成为纳米液滴(NDs)并测量其粒径的变化。体外实验中观察纳米液滴溶液在高机械指数的超声辐照下发生的相变过程以及周围溶液中溶解氧(DO)浓度的变化。将41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建立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纳米-微泡声学相变处理组(NDs+US组,9只)、生理盐水+超声处理组(Saline+US组,8只)、纳米液滴无超声辐照组(NDs组,8只)、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8只)。于手术前及恢复血流灌注12 h后进行超声血管成像,评价大鼠缺血血管在不同处理方法下的血流改善情况,并在实验结束后取其缺血再灌注下肢的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由微泡加压冷凝制备的NDs粒径为68.0~295.4 nm,最高浓度100 nm。体外实验中可观察纳米液滴在高机械指数作用下相变为微泡,周围溶液DO由(98.8±0.1)%下降至(95.0±0.2)%。动物实验中,缺血再灌注12 h后,NDs+US组、Saline+US组、NDs组和IRI组的SD大鼠右髂总动脉脉搏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较造模前明显增加(NDs+US组:PI值1.79±0.17对1.57±0.23, P=0.014;RI值0.80±0.02对0.75±0.04, P=0.002。Saline+US组:PI值2.29±0.16对1.57±0.16, P<0.001;RI值0.90±0.06对0.74±0.03, P<0.001。NDs组:PI值2.17±0.14对1.53±0.15, P<0.001;RI值0.91±0.04对0.75±0.04, P<0.001。IRI组:PI值2.12±0.22对1.58±0.20, P<0.001;RI值0.88±0.04对0.75±0.04, P<0.001),其中NDs+US组PI、RI增高程度(ΔPI、ΔRI)高于Sham组(均 P<0.05),但较Saline+US组、NDs组和IRI组明显减少(均 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ine+US组、NDs组和IRI组的丙二醛阳性细胞占比较NDs+US组和Sha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超声介导的纳米-微泡相变可减低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血流阻力,对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纳米液滴 微泡 声学相变 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纳米水滴在光滑壁面上润湿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甜 王宝和 《河南化工》 CAS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纳米水滴在光滑壁面上的润湿行为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壁面宽度、厚度以及水分子数对接触角及汽—液界面厚度的影响不大。随着壁面作用势能的减小,接触角线性增大;当壁面作用势能为1.674 k J/mol时,接触角...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纳米水滴在光滑壁面上的润湿行为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壁面宽度、厚度以及水分子数对接触角及汽—液界面厚度的影响不大。随着壁面作用势能的减小,接触角线性增大;当壁面作用势能为1.674 k J/mol时,接触角约为90°。随着温度的提高,汽—液界面厚度逐渐增大;疏水壁面的接触角随温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对于中性壁面,温度对接触角影响不大;亲水壁面的接触角随温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水滴 接触角 光滑壁面
下载PDF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the nano-droplet impact process on hydrophobic surfaces
5
作者 胡海豹 陈立斌 +1 位作者 鲍路瑶 黄苏和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488-493,共6页
Large-scal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study the dynamic processes of a nano-droplet impacting on hydrophobic surfaces at a microscopic level. Both the impact phenomena and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 Large-scal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study the dynamic processes of a nano-droplet impacting on hydrophobic surfaces at a microscopic level. Both the impact phenomena and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imilar phenomena are obtained to those in macro-experiments. Impact velocity affects the spread process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at a level of contact angle when the velocity is relatively high.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along the X axis during spread is wave-like, either W- or M-shaped, and the velocity at each point is oscillatory; while the edges have the highest spread velocity and there are crests in the distribution curve which shift toward the edges over time. Th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Y axis is 〈- or 〉-shaped, and the segments above the middle have the lowest decrease rate in the spreading process and the highest increase rate in the retrac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droplet hydrophobic surface molecular dynamics velocity distribution
下载PDF
镓基液态金属微/纳米液滴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熊建钧 严骏杰 杨敏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0年第4期425-430,共6页
液态金属(liquid metals,LMs)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机功能材料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应用不断涌现。在过去的十年中,镓基液态金属微/纳米液滴因具备良好的流动性、生物相容性、合成可控性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此将重点介绍镓基液态金属微/纳... 液态金属(liquid metals,LMs)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机功能材料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应用不断涌现。在过去的十年中,镓基液态金属微/纳米液滴因具备良好的流动性、生物相容性、合成可控性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此将重点介绍镓基液态金属微/纳米液滴的合成方法及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微/纳米液滴 合成 生物医学工程 应用 发展前景
下载PDF
液态金属微液滴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崔文宇 蒋振 +2 位作者 郝婷婷 温荣福 马学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03,共9页
利用室温液态金属和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工质的振荡运动,在脉动热管中形成液态金属微纳液滴分散的高热导率混合流体并提高其传热性能。本文将液态金属表面活性剂混合工质引入六弯管板式脉动热管中,在不同液态金属填充量和加热功率下开展... 利用室温液态金属和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工质的振荡运动,在脉动热管中形成液态金属微纳液滴分散的高热导率混合流体并提高其传热性能。本文将液态金属表面活性剂混合工质引入六弯管板式脉动热管中,在不同液态金属填充量和加热功率下开展可视化和传热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液态金属在表面活性剂混合工质中通过振荡自分散成球形液滴且相互之间不易发生合并,并在表面活性剂工质中留下粒径在410~520nm的纳米颗粒。传热性能方面,液态金属填充量在20%~25%时,液态金属球形液滴的黏度高、质量大,会阻碍混合工质的振荡运动从而降低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填充量在5%~10%时,混合工质耦合了液态金属的高热导率特性,有效提高传热性能,热阻最多降低1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液态金属 微纳液滴 表面活性剂 传热性能
下载PDF
基于快速热分析技术Al基体中纳米Bi液滴凝固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全良 赵炳戈 +2 位作者 张令 吴漫楠 高玉来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4,共5页
通过甩带法制备了镶嵌在Al基体中的纳米Bi液滴,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样品的组织、形貌和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中Bi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镶嵌在Al晶粒内部的大量纳米Bi颗粒,另... 通过甩带法制备了镶嵌在Al基体中的纳米Bi液滴,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样品的组织、形貌和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中Bi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镶嵌在Al晶粒内部的大量纳米Bi颗粒,另一种是分布于晶界处的微米级Bi颗粒。基于经典形核理论,利用快速热分析仪详细研究了镶嵌于Al基体Bi液滴的凝固特性,发现纳米Bi液滴存在两个凝固峰。理论计算两个凝固峰形核接触角分别为90°和93°,说明纳米Bi液滴在Al基体不同晶面催化作用下形核,并造成了纳米Bi液滴凝固双放热峰的产生。此外,过冷度良好的重复性突出了快速热分析技术结合镶嵌纳米液滴研究金属异质形核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形核 过冷度 镶嵌纳米液滴 快速热分析
下载PDF
纳米流体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坤全 刘静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纳米流体近年来成为多个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流体物性测试、机理分析及新的应用上均取得长足进展.文章以该方向上最新完成的几类富有启发性的工作,如纳米流体热管、基于纳米液滴的纳米流体、纳米金属流体及借助于纳米颗粒控制纳... 纳米流体近年来成为多个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流体物性测试、机理分析及新的应用上均取得长足进展.文章以该方向上最新完成的几类富有启发性的工作,如纳米流体热管、基于纳米液滴的纳米流体、纳米金属流体及借助于纳米颗粒控制纳米流体流动等进展予以剖析,归纳出了其中有待解决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并指出一些可能的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冷却 纳米流体 纳米金属流体 纳米流体热管 纳米液滴 强化换热 流体控制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nano droplet dynamics with various sphericities using efficient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被引量:1
10
作者 Ali Zolfagharian Milad Darzi S.E.Ghasem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353-2359,共7页
Motion of a vertically falling nano droplet in incompressible Newtonian media with initial velocity is investigated. The instantaneous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variational iteration metho... Motion of a vertically falling nano droplet in incompressible Newtonian media with initial velocity is investigated. The instantaneous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variational iteration method(VIM) and homotopy perturbation method(HPM), which are analytical solution techniques. 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Runge–Kutta metho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numerical solution. Also, the effects of sphericity(?) on the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profiles of the nano droplet are explained. Moreove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VIM-Padé and HPM-Padé are very effective in generating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even highly nonlinear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droplet velocity acceleration HOMOTOPY perturbation METHOD VARIATIONAL ITERATION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