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流体强化导热系数机理初步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强 宣益民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8-571,584,共5页
从添加纳米粒子改变了液体结构和纳米粒子微运动两个方面,分析了纳米流体强化导热系数的机理,研究表明,相对于在液体中添加毫米或微米级固体粒子以增加导热系数而言,纳米流体强化导热系数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纳米粒子的微运动,通过测量不... 从添加纳米粒子改变了液体结构和纳米粒子微运动两个方面,分析了纳米流体强化导热系数的机理,研究表明,相对于在液体中添加毫米或微米级固体粒子以增加导热系数而言,纳米流体强化导热系数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纳米粒子的微运动,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验证了纳米粒子微运动是纳米流体强化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强化传热 导热系数 微运动 纳米粒子
下载PDF
振荡流热管自激强化传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商福民 冼海珍 +1 位作者 刘登瀛 杨勇平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围绕自激振荡流热管的工作特性,联系目前国内外纳米流体及非均匀截面结构在强化传热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在自激振荡流热管内的复杂相变换热条件下,通过采用纳米流体工质与非均匀管截面以实现振荡流热管自激强化传热的可行性,并提... 围绕自激振荡流热管的工作特性,联系目前国内外纳米流体及非均匀截面结构在强化传热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在自激振荡流热管内的复杂相变换热条件下,通过采用纳米流体工质与非均匀管截面以实现振荡流热管自激强化传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纳米流体的浓度、相容性、充液率以及管截面结构等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强化传热实验研究和新型自激振荡流热管换热器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振荡流热管 纳米流体 非均匀截面 自激强化传热
下载PDF
减阻型纳米二氧化硅流体的流变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庞东山 顾春元 +3 位作者 狄勤丰 蒋帆 李国健 张景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3,共6页
采用流变仪等方法测试了自主研发的减阻型纳米流体HNFⅢ的流变性,研究分析了纳米SiO_2颗粒浓度(质量分数0.002 5%~0.20%)、剪切速率和温度等参数对HNFⅢ流变性的影响规律,以及HNFⅢ的剪切增稠机理。结果表明:HNFⅢ的黏度随纳米SiO_2... 采用流变仪等方法测试了自主研发的减阻型纳米流体HNFⅢ的流变性,研究分析了纳米SiO_2颗粒浓度(质量分数0.002 5%~0.20%)、剪切速率和温度等参数对HNFⅢ流变性的影响规律,以及HNFⅢ的剪切增稠机理。结果表明:HNFⅢ的黏度随纳米SiO_2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剪切速率低于临界剪切速率值γ0时,纳米流体的黏度几乎不变,而一旦超过γ0,黏度快速升高,具有明显的剪切增稠特性,并且低浓度的纳米流体黏度上升更快,导致了不同浓度的纳米流体黏度出现汇聚的特征;同时,临界剪切速率γ0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浓度升高而增大。实验得到了纳米液HNFⅢ的本构方程,显示其属于膨胀性流体。重复测试和双向剪切测试表明,剪切增稠具有良好的可逆性,满足"粒子簇"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 纳米流体 流变学 剪切增稠 临界剪切速率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g Nano Fluid Combined with Carbon Nano-Tube
4
作者 吴迪 刘石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463-467,共5页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nano fluid containing Ag NPs with different stabilizers was studied in detail. The w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heat pipe containing pure water and a small amount of PAN/Ag, PVP/A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nano fluid containing Ag NPs with different stabilizers was studied in detail. The w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heat pipe containing pure water and a small amount of PAN/Ag, PVP/Ag, L-cys/Ag, and OA/Ag we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Ag NPs in the pure water, the heat pipe wall temperature became lower than that of pipes filled with pure water. The efficiency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as ranked as PVP/Ag 〉 L-cys/Ag 〉 PAN/Ag 〉 OA/ Ag. After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CNT in the mixture, the effect was enhanced further. As more CNT became dispersed in the working fluid, the opposite effect was observed. Therefore, the optimal amount is 4 mg/L CNT in nano-fluid. Ag nano fluid could form the multi-scaled surface with higher wettability and spreadability. The wettability of nano-fluid was improved with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CNT in the mixture. However, the spreadability of the mixture would decrease significantly in the presence of more C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fluid AG wettability and spreadability CNT
下载PDF
Fluid flow in charged nanotubes
5
作者 Xiaofeng Yang Mei Feng +2 位作者 Yanyan Chen Hangjun Lu Xiaoyan Zhou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The dynamics of fluid flow through nanochannels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macroscopic systems. By using th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polarity of nanotube on the transpor... The dynamics of fluid flow through nanochannels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macroscopic systems. By using th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polarity of nanotube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water fluid. The nanotube used here resembles the carbon nanotube, but carries charges of q on some atoms; overall, the nanotube is charge-neutral. Ou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flux decreases sharp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q for q 〈 1.6 e; however, the water flux for shells far away from nanotube wM1 increases slightly when q 〉 1.6 e.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interesting phenomenon is discussed. Our findings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nano-fluidic devices and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vement of confined fluid inside the hydrophilic nano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fluid molecular dynamics hydrophilic nanotube transport
下载PDF
基于碳化硅纳米流体射流冷却过程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
6
作者 王薇寒 孙健 +3 位作者 李杰 王艳香 张京华 钟超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60,共7页
聚光太阳能电池工作过程中,大部分光能转换成热能导致电池温度升高、寿命缩短、光电转化效率降低。因此,有效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开发高效的电池冷却装置变得非常必要。射流冷却技术具有换热系数大、均温性好的特点,将纳米流体应用... 聚光太阳能电池工作过程中,大部分光能转换成热能导致电池温度升高、寿命缩短、光电转化效率降低。因此,有效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开发高效的电池冷却装置变得非常必要。射流冷却技术具有换热系数大、均温性好的特点,将纳米流体应用于射流换热中可充分发挥射流技术与纳米流体的换热性能好的优势,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使用分散法制备了碳化硅纳米流体,设计了一种冲击射流与微通道结构相耦合的热沉,并分别以碳化硅纳米流体与水作为工质,对其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纳米级粒子明显改善工质的传热特性,可以使聚光太阳能电池在1800倍聚光条件下高效稳定地工作,同种条件下比水冷却表面温度低7℃,换热系数提高12.2%。数值模拟结果为碳化硅纳米流体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冷却 纳米流体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石墨烯悬浮液导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巍伟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2期12-13,共2页
石墨烯具有极高导热性能,近年来被提倡用于散热等用途。在散热片中嵌入石墨烯或数层石墨烯(FLG)可使得其局部热点温度大幅下降。故需要对其导热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采用瞬态热丝法对石墨烯的导热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多次实验测得的数... 石墨烯具有极高导热性能,近年来被提倡用于散热等用途。在散热片中嵌入石墨烯或数层石墨烯(FLG)可使得其局部热点温度大幅下降。故需要对其导热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采用瞬态热丝法对石墨烯的导热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多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分析加入石墨烯后纳米流体导热性能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石墨烯悬浊液导热性能的差异,不同浓度下石墨烯悬浊液导热性能的差异。研究发现石墨烯能够有效提高液体的导热性能。这为石墨烯作为散热等方面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导热性 瞬态热丝法 纳米流体
下载PDF
Cu-水纳米流体作为PET瓶胚注塑模具冷却液的研究
8
作者 胡青春 欧晓辉 姜晓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3-255,共3页
通过在水介质中添加Cu纳米粒子,研制出一种新型传热冷却介质—Cu水纳米流体,用普通自来水和不同浓度的Cu-水纳米流体进行铜管冷却实验和PET瓶胚模具冷却实验,记录铜管相同时间点温度的变化和检测不同流体作为冷却液时PET瓶胚的质量。结... 通过在水介质中添加Cu纳米粒子,研制出一种新型传热冷却介质—Cu水纳米流体,用普通自来水和不同浓度的Cu-水纳米流体进行铜管冷却实验和PET瓶胚模具冷却实验,记录铜管相同时间点温度的变化和检测不同流体作为冷却液时PET瓶胚的质量。结果表明:铜管的温度与纳米粒子的浓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Cu纳米粒子浓度越高,铜管温度越低。同时,当使用Cu-水纳米作为冷却液时,生产的PET瓶胚质量更好一些。通过实验对Cu-纳米流体铜管冷却实验和PET瓶胚模具冷却实验,为纳米流体以后作为PET注塑模具冷却液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瓶胚 模具 冷却 纳米流体
下载PDF
不同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健 邵强 于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常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在48颗离体前磨牙颊侧牙颈部制备同一规格V类洞,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颗,分别采用通用纳米固体树脂、通用纳米流体树脂、玻璃离子... 目的:探讨常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在48颗离体前磨牙颊侧牙颈部制备同一规格V类洞,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颗,分别采用通用纳米固体树脂、通用纳米流体树脂、玻璃离子充填、抛光后,使用Isomet 4000精密切割机制成包含全部充填材料的试件(近远中径5 mm、龈径3 mm、颊舌向深度2 mm)。将上述3组试件置于P.gingivalis菌液中培养24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P.gingivalis的黏附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P.gingivalis生物膜的形成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结晶紫染色实验显示,玻璃离子表面黏附P.gingivalis的量显著少于通用纳米固体树脂与通用纳米流体树脂(P<0.05)。CLSM扫描可见,3组间P.gingivalis生物膜内的活菌比例及生物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玻璃离子表面P.gingivalis生物膜稀疏,呈小团块状,未聚集成片;通用纳米固体树脂组的P.gingivalis生物膜则呈大块片状,立体结构明显。结论:与通用纳米树脂材料相比,玻璃离子表面更不利于P.gingivalis生物膜的形成。对牙周健康而言,玻璃离子更适用于龈下楔状缺损的充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楔状缺损 牙龈卟啉单胞菌 生物膜 通用纳米固体树脂 通用纳米流体树脂 玻璃离子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MHD Power Law Nano Fluid Flow through Annular Sector Duct
10
作者 AHMED Farhan IQBAL Mazhar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Flow and 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MHD power law nano fluid is carried out through annular sector du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stant pressure gradient.Two types of nano particles(i.e.Cu a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MHD power law nano fluid is carried out through annular sector du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stant pressure gradient.Two types of nano particles(i.e.Cu and TiO2)are used in power law nano fluid.Strongly implicit procedure,(SIP)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cretized coupled algebraic equations.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volume fraction of nano particles,ϕand magnetic field parameter,Ha are favourable for the heat transfer rate,however,both resist the fluid flow.Impact of applied uniform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 exceeds in the case of shear thickening fluids(i.e.n>1)by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Ha as compared to that in shear thinning fluids(i.e.n<1).Therefore,enhancement in heat transfer rate is comparably more in shear thickening fluid.Furthermore,comparable limiting case study with published result is also carried out in this research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power law nano fluid Cu nano particles TiO2 nano particles shear thickening fluid shear thinning fluid heat transfer rate friction factor
原文传递
MoS_(2)植物油基纳米流体对GH4169镍基合金钻削性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雷辰阳 刘孟楠 +1 位作者 郭便 赵通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研究MoS_(2)植物油基纳米流体在镍基高温合金微量润滑钻削界面的摩擦学机理,以蓖麻油作为基础油,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搭建微量润滑钻削实验平台,以MoS_(2)植物油基纳米流体作为润滑液,开展了干钻、蓖麻油微量润滑和纳米流体... 为研究MoS_(2)植物油基纳米流体在镍基高温合金微量润滑钻削界面的摩擦学机理,以蓖麻油作为基础油,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搭建微量润滑钻削实验平台,以MoS_(2)植物油基纳米流体作为润滑液,开展了干钻、蓖麻油微量润滑和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条件下镍基高温合金GH4169的钻削加工试验,对比分析干钻、纯蓖麻油微量润滑和不同质量分数的MoS_(2)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对镍基合金钻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S_(2)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降低切削温度100℃以上,减少后刀面磨损量达75%,提高表面质量和刀具使用寿命,这主要归功于纳米颗粒的导热性能,减少了刀屑粘结,同时纳米颗粒的修补作用能填补切削刃上的微小缺口,进一步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GH4169 微量润滑 MoS_(2)纳米流体 钻削性能
下载PDF
微纳米尺度上含DNA分子流体传输规律的多尺度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筱薇 石泳 +1 位作者 朱恂 廖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43-153,共11页
微纳米尺度上含DNA分子流体的传输特性研究对生物微流体机械装置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DNA分子在流体中的运动和变形以及与周围流体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耦合的、复杂的多尺度问题。由于普适的理论解缺乏,数值模拟作为一种可行且经济的技... 微纳米尺度上含DNA分子流体的传输特性研究对生物微流体机械装置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DNA分子在流体中的运动和变形以及与周围流体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耦合的、复杂的多尺度问题。由于普适的理论解缺乏,数值模拟作为一种可行且经济的技术路线现正被广泛地使用于这类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各种生物微流体机械装置的实际设计及应用中。综合评述现代数值计算在模拟微纳米尺度上含DNA分子流体传输这类复杂多尺度问题上的主要进展。介绍目前模拟中广泛使用的DNA分子的聚合物链模型,重点探讨相关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以及基于该方法的各种主要的多尺度算法发展近况。分析模拟DNA分子动力行为及周围流体传输时,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相应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算法 DNA分子 聚合物链 微/纳流体机械
下载PDF
纳米流体树脂与FujiⅨ型玻璃子水门汀修复牙周袋内根面龋的效果评价
13
作者 黄飞 丁洁 +3 位作者 刘世森 赵颖煊 王峰 林松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流体树脂与FujiⅨ型玻璃子水门汀2种材料修复牙周袋内根面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海军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8例老年牙周袋内根面龋患者,共155颗患牙,根据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患者50例,患牙79颗,... 目的探讨纳米流体树脂与FujiⅨ型玻璃子水门汀2种材料修复牙周袋内根面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海军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8例老年牙周袋内根面龋患者,共155颗患牙,根据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患者50例,患牙79颗,给予纳米流体树脂材料修复,B组患者48例,患牙76颗,给予FujiⅨ型玻璃水门汀材料修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a的随访,分别对修复6个月和12个月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修复6个月后,A组与B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12个月后,A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纳米流体树脂修复牙周袋内根面龋的效果优于FujiⅨ型玻璃子水门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树脂 FujiⅨ型玻璃水门汀 牙根面龋 修复效果
下载PDF
基于CFD的薄壁孔内水基纳米流体传动性能分析
14
作者 宋铮铮 吴张永 +2 位作者 莫子勇 王娴 王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0-173,共4页
采用粒径为60 nm的纳米碳化硼通过加入分散剂使其在RO反渗透膜处理水中分散形成水基纳米流体,实验中考察了分散剂的加入对沉降稳定性的影响,制备出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6%、0.8%、1.0%的3种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通过建立薄壁孔的模型,运... 采用粒径为60 nm的纳米碳化硼通过加入分散剂使其在RO反渗透膜处理水中分散形成水基纳米流体,实验中考察了分散剂的加入对沉降稳定性的影响,制备出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6%、0.8%、1.0%的3种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通过建立薄壁孔的模型,运用CFD软件的FLUENT模块对薄壁孔内的水基纳米液压液的流场进行模拟,通过CFD后处理得到速度流线图、速度矢量图、以及压力变化曲线图。模拟结果得出:当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8%时,制备出的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作为液压传动介质具有良好的传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纳米流体 传动性能 流场分析 计算流体力学 薄壁孔
下载PDF
非牛顿磁性纳米流体旋转流动
15
作者 韩式方 蔡兵 伍岳庆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14,共5页
研究非牛顿磁性纳米磁体定常旋转流动。考虑到磁化强度的特殊贡献,应用修正的非牛顿磁性流体运动方程,磁场作用是纯扩散,不受流体运动速度场的影响。给出了多种流动的解析解。应用计算机符号运算技术,软件Maple16,可以得岀非牛顿上随体M... 研究非牛顿磁性纳米磁体定常旋转流动。考虑到磁化强度的特殊贡献,应用修正的非牛顿磁性流体运动方程,磁场作用是纯扩散,不受流体运动速度场的影响。给出了多种流动的解析解。应用计算机符号运算技术,软件Maple16,可以得岀非牛顿上随体Maxwell磁性纳米流体和Oldroyd B磁性纳米流体非定常流动方程的各级近似解的常微分方程,获得解析和数值解。在研究中对纳米流体的物质常数作纳米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磁性纳米流体旋转流动 磁化强度 计算机符号运算技术 物质常数纳米修正
下载PDF
一种新型液/液光波导的模拟研究
16
作者 郭海文 黎永前 +1 位作者 丁丽娟 叶芳 《机械制造》 2011年第9期22-24,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单模液/液渐变型光波导模型,理论依据是非极性液体在高强度电场下的克尔效应。采用了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对微纳流体微管道模型进行分析,微纳流体管道和纳米线电极结构尺寸对电场强度影响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液体微管道可以实... 提出了一种新型单模液/液渐变型光波导模型,理论依据是非极性液体在高强度电场下的克尔效应。采用了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对微纳流体微管道模型进行分析,微纳流体管道和纳米线电极结构尺寸对电场强度影响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液体微管道可以实现光波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波导 微纳流体 克尔效应 电场强度
下载PDF
纳米液驱油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宫军 徐文波 陶洪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纳米技术是指至少一维尺寸在0.1~100nm范围,并且仅仅由于尺寸的变化而生产极其特殊性能的技术,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的表征及应用。纳米液是由纳米剂分散于水中的纳米液滴构成的溶液,纳米液在采油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驱油... 纳米技术是指至少一维尺寸在0.1~100nm范围,并且仅仅由于尺寸的变化而生产极其特殊性能的技术,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的表征及应用。纳米液是由纳米剂分散于水中的纳米液滴构成的溶液,纳米液在采油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驱油剂,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文章主要介绍了纳米液在采油方面的意义、机理及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液 采收率 渗透率 低渗透油田
下载PDF
功能热流体强化脉动热管的热输送特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林梓荣 汪双凤 +1 位作者 张伟保 陈金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3-1379,共7页
考察了以水为工质,在不同的加热功率和不同的充液率情况下,脉动热管在不同加热方式(垂直底部加热和水平一侧加热)时的热输送特性。固定充液率,对比了脉动热管采用不同工质(微胶囊流体、氧化铝纳米流体、水)在不同加热功率、不同放置加... 考察了以水为工质,在不同的加热功率和不同的充液率情况下,脉动热管在不同加热方式(垂直底部加热和水平一侧加热)时的热输送特性。固定充液率,对比了脉动热管采用不同工质(微胶囊流体、氧化铝纳米流体、水)在不同加热功率、不同放置加热方式下的热输送特性。结果发现:功能热流体(微胶囊流体、氧化铝纳米流体)作为脉动热管的工质都起到强化热输送能力的作用,均优于水。垂直底部加热时,1%微胶囊流体作为工质的脉动热管的热输送能力较优,水平一侧加热时,0.1%氧化铝纳米流体较优,但微胶囊流体稳定性要比氧化铝纳米流体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纳米流体 微胶囊流体 热输送特性
下载PDF
纳米流体池内沸腾时传热面上的吸附和烧结现象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振华 廖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2-356,共5页
对纳米流体池内核态沸腾进行了研究.沸腾传热面为水平加热面,基液使用蒸馏水和乙醇,纳米颗粒使用CuO和SiO2,扩散剂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实验发现:对于添加了扩散剂的水基纳米流体,在壁温超过大约112℃后,传热面上出现烧结层,沸... 对纳米流体池内核态沸腾进行了研究.沸腾传热面为水平加热面,基液使用蒸馏水和乙醇,纳米颗粒使用CuO和SiO2,扩散剂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实验发现:对于添加了扩散剂的水基纳米流体,在壁温超过大约112℃后,传热面上出现烧结层,沸腾实验无法继续进行;没有添加扩散剂时,传热面上有极薄的颗粒吸附层形成,表面粗糙度和固液接触角都减小,可以获得完整的核态沸腾曲线,换热特性比纯水有所降低,临界热流密度有较大增加;对于乙醇纳米流体,无论是否添加扩散剂,传热面上都没有出现烧结层.实验以扩散剂对池内核态沸腾换热表面特性的影响为研究重点,证明了壁温和扩散剂是产生传热面烧结现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沸腾 吸附 烧结
下载PDF
TiO_2纳米颗粒对相变悬浮液流变和导热系数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靳健 刘沛清 +1 位作者 林贵平 丁玉龙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掺入TiO2纳米颗粒的相变悬浮液粘性和导热系数。研究表明,当纳米颗粒浓度不超过5%时,悬浮液仍可被视为牛顿流体,悬浮液的粘性随纳米颗粒浓度增加以非线性方式增加;当纳米质量颗粒浓度为5%时,相变悬浮液的粘性提高约23...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掺入TiO2纳米颗粒的相变悬浮液粘性和导热系数。研究表明,当纳米颗粒浓度不超过5%时,悬浮液仍可被视为牛顿流体,悬浮液的粘性随纳米颗粒浓度增加以非线性方式增加;当纳米质量颗粒浓度为5%时,相变悬浮液的粘性提高约23%。纳米颗粒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相变悬浮液的导热系数,当纳米颗粒质量浓度为5%时,相变悬浮液导热系数提高约7%。当纳米颗粒浓度较低时,纳米颗粒对相变悬浮液导热系数的提高幅度要高于对水的提高幅度。文中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使用这种新型悬浮液作为传热工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纳米颗粒 纳米流体 牛顿流体 潜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