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裸眼识别Cu^2+和Hg^2+传感器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曹丽 钱亚骜 +5 位作者 黄燕 曹娟 贾春满 刘春玲 张岐 吕正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97-1801,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香豆素修饰的罗丹明类衍生物L,用作程序型Cu2+与Hg2+检测传感器。采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考察L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发现L可以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识别Cu2+。向L... 设计合成了一种香豆素修饰的罗丹明类衍生物L,用作程序型Cu2+与Hg2+检测传感器。采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考察L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发现L可以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识别Cu2+。向L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时(Zn2+,Hg2+,Cu2+,Fe3+,Cd2+,Co2+,Ni 2+,Mg2+,Ca2+,Al 3+,La3+,K+,Na+,Mn2+,Pb2+和Ag+),只有Cu2+的加入会使溶液由无色变为粉色,并且在534nm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说明传感器L可以裸眼识别Cu2+。通过紫外滴定得到L可以识别Cu2+的最低检测限为1.9×10-8 mol·L-1。制备了基于L的Cu2+检测试纸,该试纸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水中的Cu2+。通过Job’s曲线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了配合物L-Cu2+之间的结合比为1∶1。另外,若向L-Cu2+的DMSO溶液中加入1equiv.EDTA,溶液瞬间由粉色变为无色,说明EDTA可以取代L并与Cu2+结合,因此传感器L识别Cu2+是可逆的。另外,向L-Cu2+的配合物中加入Hg2+,溶液会由粉色变为无色(而加入其他阳离子没有明显变化),这可顺序实现对Hg2+的裸眼识别。通过紫外滴定计算出L-Cu2+识别Hg2+的最低检测限为2.9×10-7 mol·L-1。因此该程序型传感器L可以有序的裸眼识别Cu2+和H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裸眼识别 有序识别 铜离子 汞离子
下载PDF
席夫碱共价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对I^(‒)的识别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迪 钟克利 +2 位作者 汤立军 侯淑华 吕春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共8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类荧光探针TpPa-COOH COF,该探针在THF/H2O(体积比1∶1)混合溶液中能够高选择性识别I^(‒).向体系中加入I^(‒)后,溶液由浅红色变为黄色,317 nm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该探针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强,...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类荧光探针TpPa-COOH COF,该探针在THF/H2O(体积比1∶1)混合溶液中能够高选择性识别I^(‒).向体系中加入I^(‒)后,溶液由浅红色变为黄色,317 nm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该探针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强,检出限为0.028μmol/L,pH适用范围广(1~13),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荧光探针 碘离子 裸眼识别
下载PDF
偶氮1,3,4-噻二唑polycatenar分子为底物的连续识别传感器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任雁明 彭雄伟 +2 位作者 邢伟 张蓓 程晓红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3-649,共7页
设计合成了偶氮1,3,4-噻二唑polycatenar受体L.L含有较多的氮杂原子,可以作为识别位点对Cu^(2+)进行高选择性的识别后又能连续识别I^-.识别过程中能够裸眼检测到溶液荧光的快速淬灭和溶液颜色的明显变化.此类阴阳离子传感器L具有合成方... 设计合成了偶氮1,3,4-噻二唑polycatenar受体L.L含有较多的氮杂原子,可以作为识别位点对Cu^(2+)进行高选择性的识别后又能连续识别I^-.识别过程中能够裸眼检测到溶液荧光的快速淬灭和溶液颜色的明显变化.此类阴阳离子传感器L具有合成方法简便、成本低、产率高和识别效果明显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4-噻二唑 裸眼识别 荧光传感器
原文传递
均三嗪衍生物比色识别Cu^2+及荧光识别Zn^2+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丽妹 王梅阁 +1 位作者 杨秋生 段中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287-3292,共6页
以对氨基苯腈、邻叔丁基苯酚和3,5-二叔丁基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含有均三嗪对称结构的离子探针1和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质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确认其结构。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两种手段分别考察了探针... 以对氨基苯腈、邻叔丁基苯酚和3,5-二叔丁基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含有均三嗪对称结构的离子探针1和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质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确认其结构。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两种手段分别考察了探针1和探针2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对金属离子(Cr^3+、Mn^2+、Fe^3+、Co^2+、Ni^2+、Cu^2+、Zn^2+、Cd^2+、Hg^2+)的识别性能,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对探针1与Zn^2+的识别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探针热稳定性强,探针1溶液中加入Zn^2+会引起荧光强度的显著增强,抗干扰性强,是一种高选择性识别Zn^2+的荧光增强型探针;探针2中加入Cu^2+后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紫外光谱长波长处出现新吸收峰,是一种可裸眼识别的、高效的紫外Cu^2+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三嗪 裸眼识别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配合物 选择性
下载PDF
一种席夫碱型Al^(3+)荧光传感器的合成与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戴雪芹 胡琴 +1 位作者 何友文 敖莉莉 《江西化工》 2016年第5期59-62,共4页
设计合成一种席夫碱型荧光传感器L,用于检测Al^(3+)。采用~~1HNMR、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法对L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考察L对不同金属的识别作用,研究发现L对Al^(3+)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向L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 设计合成一种席夫碱型荧光传感器L,用于检测Al^(3+)。采用~~1HNMR、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法对L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考察L对不同金属的识别作用,研究发现L对Al^(3+)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向L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Al^(3+),Zn^(2+),Co^(2+),Ni^(2+),Ag^+,Mn^(2+),Mg^(2+),Hg^(2+),Fe^(3+),Pb^(2+),K^+,Na^+,Cd^(2+),Cu^(2+))时,只有Al^(3+)的加入会使荧光强度急剧增加,且L溶液由无色变成浅黄色,说明L可以"裸眼"识别Al^(3+)。在含不同金属离子的L溶液中加入Al^(3+),测定其荧光强度,发现其它金属对L识别Al^(3+)的干扰较小。通过Job’s Plot测定得出L和Al^(3+)以1:1比例络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传感器 AL^3+ 裸眼识别 抗干扰
下载PDF
7-(4-氯苯)偶氮-10-羟基苯并喹啉的合成及对F^-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振明 崔欣欣 +1 位作者 刘瑶 武旭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0-395,共6页
合成了偶氮化合物7-(4-氯苯)偶氮-10-羟基苯并喹啉(化合物1),并研究了其紫外吸收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F-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F-导致化合物1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变化,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成了红色,从而实现了对F-的裸眼识别.其中F... 合成了偶氮化合物7-(4-氯苯)偶氮-10-羟基苯并喹啉(化合物1),并研究了其紫外吸收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F-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F-导致化合物1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变化,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成了红色,从而实现了对F-的裸眼识别.其中F-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10-4—3.0×10-3mol/L,检测限为1.9×10-5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化合物 F-检测 分子内电荷转移 裸眼识别
下载PDF
基于罗丹明B衍生物的Pd^(2+)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7
作者 陶文波 张婷 胡乃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53-2357,共5页
以罗丹明B衍生物和8-喹啉甲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离子比色探针(RC),并将该新型比色探针用于识别金属离子。实验表明,探针RC在甲醇-水溶液中可以快速识别Pd^(2+),Pd^(2+)的加入使探针RC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紫色,可以实现对Pd^(2+)的裸... 以罗丹明B衍生物和8-喹啉甲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离子比色探针(RC),并将该新型比色探针用于识别金属离子。实验表明,探针RC在甲醇-水溶液中可以快速识别Pd^(2+),Pd^(2+)的加入使探针RC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紫色,可以实现对Pd^(2+)的裸眼识别。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探针RC对Pd^(2+)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在569 nm处的最大吸光度在0.10-20μmol·L^(-1)范围内对Pd^(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6μmol·L^(-1),该探针实现了对Pd^(2+)的比色分析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衍生物 比色探针 裸眼识别 Pd^(2+)
下载PDF
一种水溶液中裸眼识别HSO_(3)^(-)/SO_(3)^(2-)的长波长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8
作者 王超 王鑫 +4 位作者 钟克利 侯淑华 燕小梅 边延江 汤立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17-2423,共7页
合成了一种(E)-2-(3-氰基-4-(3-甲酰基-4-羟基苯乙烯基)-5,5-二甲基呋喃-2(5H)-亚烷基)丙二腈衍生物CDM, ^(1)H NMR、^(13)C NMR和HRMS验证了其结构. CDM在MeCN/Tris (V∶V=2∶8, pH=7.4)溶液中通过荧光信号"ON-OFF"识别HSO_(... 合成了一种(E)-2-(3-氰基-4-(3-甲酰基-4-羟基苯乙烯基)-5,5-二甲基呋喃-2(5H)-亚烷基)丙二腈衍生物CDM, ^(1)H NMR、^(13)C NMR和HRMS验证了其结构. CDM在MeCN/Tris (V∶V=2∶8, pH=7.4)溶液中通过荧光信号"ON-OFF"识别HSO_(3)^(-)/SO_(3)^(2-),颜色由粉色变为无色.探针CDM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快的响应速度(200s),pH适用范围为7~14,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检测限分别为6.07和1.59μmol/L.实验研究表明,CDM能检测真实水样和糖样中的HSO_(3)^(-)/SO_(3)^(2-),并能够对活细胞中的HSO_(3)^(-)/SO_(3)^(2-)进行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HSO_(3)^(-)/SO_(3)^(2-) 长波长 裸眼识别 细胞成像
原文传递
2-[(4-羟-基苯基)偶氮]蒽醌的合成及其阴离子识别
9
作者 朱红华 樊红霞 +1 位作者 周炳江 吴小华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662-2667,共6页
以酚羟基为识别位点,蒽醌基和偶氮基为信号报告基团,设计合成了识别阴离子的主体分子2-[(4羟-基苯基)偶氮]蒽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DM SO介质中,主体分子可以"裸眼"识别F-和A c-,吸收光谱发生显著变化,溶液颜色由... 以酚羟基为识别位点,蒽醌基和偶氮基为信号报告基团,设计合成了识别阴离子的主体分子2-[(4羟-基苯基)偶氮]蒽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DM SO介质中,主体分子可以"裸眼"识别F-和A c-,吸收光谱发生显著变化,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蓝绿色,其它阴离子不影响其对F-和A c-的识别。初步探讨了识别机理,表明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形成氢键促进了分子内电荷转移,使吸收光谱发生显著红移,溶剂对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反应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 2-[(4羟-基苯基)偶氮]蒽醌 裸眼识别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原文传递
7-(4-氰苯)偶氮-10-羟基苯并喹啉的合成及对F^-的裸眼识别研究
10
作者 董振明 武旭娇 崔欣欣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12期35-38,共4页
合成了偶氮化合物7-(4-氰苯)偶氮-10-羟基苯并喹啉(主体Ⅰ),研究了不同阴离子(F-、Cl-、Br-、I-、Ac-、HSO-4)对主体Ⅰ紫外吸收光谱及溶液颜色的影响,并通过1 HNMR滴定实验对识别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主体Ⅰ可以选择性识别F-:加入... 合成了偶氮化合物7-(4-氰苯)偶氮-10-羟基苯并喹啉(主体Ⅰ),研究了不同阴离子(F-、Cl-、Br-、I-、Ac-、HSO-4)对主体Ⅰ紫外吸收光谱及溶液颜色的影响,并通过1 HNMR滴定实验对识别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主体Ⅰ可以选择性识别F-:加入适量的F-后,溶液颜色由黄色(主体Ⅰ的颜色)变成了紫红色(主体-F-配合物的颜色),说明主体Ⅰ能够裸眼识别F-;主体Ⅰ的紫外吸收光谱中生成了新的吸收峰;等吸收点表明主体I与F-是以一定的配比形成了新的配合物;吸收峰的强度与F-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氰苯)偶氮-10-羟基苯并喹啉 偶氮化合物 F-检测 裸眼识别 1HNMR滴定实验
下载PDF
汞离子的高灵敏度裸眼识别和荧光传感探针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小丽 赖金平 赵一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5-699,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以耐尔蓝为母体的Hg2+光学探针分子1-苯甲酰-3-{2-[9-(乙氨基)-10-甲基-9H-苯并[α]苯酚-5-胺基]乙基}硫脲盐酸盐(NBET).在pH=7.4的Tris-HCl缓冲液中,探针分子最大吸收波长为640 nm,此时溶液为淡蓝色;加入汞离子可以诱导... 设计合成了一种以耐尔蓝为母体的Hg2+光学探针分子1-苯甲酰-3-{2-[9-(乙氨基)-10-甲基-9H-苯并[α]苯酚-5-胺基]乙基}硫脲盐酸盐(NBET).在pH=7.4的Tris-HCl缓冲液中,探针分子最大吸收波长为640 nm,此时溶液为淡蓝色;加入汞离子可以诱导探针分子在640 nm处的吸收降低,并在556 nm处产生新的吸收峰,溶液变为浅紫色,而其它金属离子的加入未引起显著变化,基于此可对水溶液中的痕量Hg2+进行裸眼识别.荧光光谱显示,汞离子可以特异性地猝灭探针分子在660 nm处的荧光发射.该探针分子的灵敏度、选择性及荧光量子产率高,激发/发射波长长,可以实现水溶液中0.005μmol/L Hg2+的荧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裸眼识别 荧光传感 探针
下载PDF
新型基于咔唑-氨基硫脲席夫碱识别Cu^(2+)的探针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英俊 张楠 +3 位作者 靳焜 许永廷 王思远 周晓霞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40-2646,共7页
合成出了3个新型基于咔唑-氨基硫脲席夫碱衍生物.利用裸眼、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质谱研究了代表2-[(N-庚烷-咔唑-3-基)甲叉基]肼硫代甲酰胺(L_2)对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该化合物水溶性良好,可以在DMSO-H_2O(V∶V=6∶4,T... 合成出了3个新型基于咔唑-氨基硫脲席夫碱衍生物.利用裸眼、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质谱研究了代表2-[(N-庚烷-咔唑-3-基)甲叉基]肼硫代甲酰胺(L_2)对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该化合物水溶性良好,可以在DMSO-H_2O(V∶V=6∶4,Tris-HCl缓冲液,pH=7.0)的体系中使用.当加入Cu^(2+)时,化合物L_2的DMSO-H_2O溶液显示出明显的颜色变化,由无色变为黄色,而其它阳离子无明显颜色变化.这表明,席夫碱L_2可作为裸眼识别Cu^(2+)的探针.荧光光谱分析实验发现,在DMSO-H_2O(V∶V=6∶4,Tris-HCl缓冲液,pH=7.0)溶剂中,探针L_2是对Cu^(2+)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荧光猝灭型探针.探针L_2与Cu^(2+)的结合常数为3.42×104 L·mol^(-1),检测限为8.96×10-6 mol·L^(-1).MS分析显示,L_2与Cu^(2+)的络合比为1∶1.探针L_2对Cu^(2+)的检测限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中Cu^(2+)的最大含量20?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 氨基硫脲 席夫碱 裸眼识别 Cu2+荧光探针
原文传递
新型环金属钌配合物的合成和Cu^(2+)、Hg^(2+)重金属离子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襄宏 苏显龙 李巧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6,共4页
合成和表征了基于2-苯基-4[(2-噻吩)乙烯基]吡啶的新型联吡啶钌配合物Ru-1,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Pb2+,Co2+,Ag+,Mn2+,Ni2+,Cd2+等重金属离子对Ru-1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仅Cu2+,Hg2+的加入可引起Ru-1乙腈溶液颜色的变化,分别由红... 合成和表征了基于2-苯基-4[(2-噻吩)乙烯基]吡啶的新型联吡啶钌配合物Ru-1,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Pb2+,Co2+,Ag+,Mn2+,Ni2+,Cd2+等重金属离子对Ru-1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仅Cu2+,Hg2+的加入可引起Ru-1乙腈溶液颜色的变化,分别由红黑色变成无色及黄色,故Ru-1可用于CH3CN溶液中检测并肉眼识别Cu2+,H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金属离子 肉眼识别
下载PDF
基于咔唑-席夫碱的高选择性裸眼和荧光识别Cu^(2+)的探针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英俊 李继阳 +2 位作者 许永廷 靳焜 曹欣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6-901,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基于咔唑-席夫碱识别Cu^(2+)的荧光探针L.利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L对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当加入Cu^(2+)时,探针L的CH_3CN溶液显示出明显的颜色变化,由黄色变为无色.这表明,利用探针L可裸眼识别Cu^(... 合成了一种新型基于咔唑-席夫碱识别Cu^(2+)的荧光探针L.利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L对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当加入Cu^(2+)时,探针L的CH_3CN溶液显示出明显的颜色变化,由黄色变为无色.这表明,利用探针L可裸眼识别Cu^(2+).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实验发现,在CH_3CN溶剂中,探针L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其荧光强度随着Cu^(2+)的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强,不受其它金属离子影响,抗干扰能力强.探针L与Cu^(2+)的结合常数为1.38×10~4 L/mol,检测限为2.34×10^(-7) mol/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中Cu^(2+)的最大含量20mmol/L.探针L在检测环境中的Cu^(2+)含量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 席夫碱 裸眼识别 Cu2+荧光探针
原文传递
在双波长下识别Fe3+的一种新型可视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竟 刘瑞姣 陈佳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2-551,共10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苯乙烯-罗丹明化合物L,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裸眼和循环伏安分析法等分别研究了化合物L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L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表现出...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苯乙烯-罗丹明化合物L,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裸眼和循环伏安分析法等分别研究了化合物L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L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表现出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L在EtOH/H2O(V∶V,1∶1,Tris-HCl,pH=7.0)溶液中随Fe^3+的加入,化合物L的EtOH/H2O(V∶V,1∶1,Tris-HCl,pH=7.0)溶液显示出明显的颜色变化,由无色变成红色,除Al^3+、Cr^3+略微变红外,其他金属离子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化合物L可作为裸眼识别Fe3+的探针;当选用激发波长350nm时,在508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发生猝灭,猝灭比为87.5%,检出限为4.56×10^-6mol/L;激发波长为530nm时,在582nm处荧光发射强度呈增大趋势,较加入前增大了49.6倍,检出限可达7.4×10^-7mol/L。由此可见,L在用不同激发波长激发时,在两个不同荧光发射波长下分别实现了对Fe^3+的“turn-off”和“turn-on”识别,因此L可作为一种具有高灵敏性和专一选择性的可视化Fe^3+荧光探针。并经Jobs曲线、紫外和荧光滴定、核磁滴定、扫描电镜初步确定了探针L和Fe^3+的络合机理,探针L和Fe^3+的络合比为2∶1,整个测试在中性条件下进行,使得该类探针在生物体系或环境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且它的电离势为5.77eV,电离势与正电极的功函数(5.5eV)较匹配,有望开发成为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亲合势为3.71eV,比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PBD(EA=2.82eV)的电子亲和能大,有望开发为电子传输材料,所合成的化合物也可作为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光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乙烯 罗丹明B 裸眼识别 “turn-off”和“turn-on”Fe3+荧光探针
下载PDF
2-羟基萘甲醛苯甲酰腙衍生物对Al^(3+)的裸眼识别和荧光传感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虹蓉 伍亚男 +2 位作者 陈仕焰 马培华 倪新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9-605,共7页
设计合成了化合物4-羟基苯甲酰-(2-羟基萘甲醛)腙(L)探针,经金属离子识别研究发现探针L对Al^(3+)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识别效果且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且识别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可以实现Al^(3+)的可视法检测,核磁滴定、jo... 设计合成了化合物4-羟基苯甲酰-(2-羟基萘甲醛)腙(L)探针,经金属离子识别研究发现探针L对Al^(3+)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识别效果且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且识别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可以实现Al^(3+)的可视法检测,核磁滴定、job-plot、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等实验结果显示,探针L与Al^(3+)以摩尔比2∶1的方式进行配位。通过对紫外滴定数据的非线性拟合分析,探针L与Al^(3+)的结合常数为1.3×10~4L/mol,最低检测限为3.71×10^(-6)L/mol。因此,该腙类衍生物作为Al^(3+)的荧光及比色探针,识别体系线性范围较宽,检测限低,在痕量Al^(3+)的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萘甲醛 荧光探针 裸眼识别 铝离子
下载PDF
新型久洛尼定类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Al^(3+)的灵敏检测
17
作者 高桓 胡紫雯 +4 位作者 马振宇 祖红桥 蔡小华 宝冬梅 张玉鹏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0期44-51,共8页
设计合成了两种基于久洛尼定席夫碱的荧光探针D和J,并用于铝离子(Al^(3+))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探针对Al^(3+)具有显著的荧光增强效应,表现出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探针D和J对Al^(3+)的检出限分别为0.36和0.33μmol/L,远低... 设计合成了两种基于久洛尼定席夫碱的荧光探针D和J,并用于铝离子(Al^(3+))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探针对Al^(3+)具有显著的荧光增强效应,表现出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探针D和J对Al^(3+)的检出限分别为0.36和0.33μmol/L,远低于我国饮用水标准中Al^(3+)的限制浓度。通过1HNMR和Job曲线分析,证实了探针D和J与Al^(3+)形成了化学计量比1∶1的配合物。此外,吡啶环上取代位置不同,影响探针与Al^(3+)的结合机制。当吡啶N原子参与配合时,可提高配合物分子结构的刚性,显著增强检测Al^(3+)时的荧光强度,实现高效的裸眼识别。因此,这项研究为Al^(3+)的准确识别检测建立了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久洛尼定 席夫碱 铝离子 裸眼识别
下载PDF
香豆素噻唑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18
作者 朱陈浩 苏梦洋 +3 位作者 张新宇 武宝萍 宗斯轶 王慧彦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乙醇为溶剂,无需外加任何催化剂,用3-(2-溴代乙酰基)香豆素、硫脲和芳香族甲醛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12个香豆素噻唑腙类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是首次报道.反应微波功率为150 W,反应时间15-20 min,产率60%-86%,对合成的...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乙醇为溶剂,无需外加任何催化剂,用3-(2-溴代乙酰基)香豆素、硫脲和芳香族甲醛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12个香豆素噻唑腙类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是首次报道.反应微波功率为150 W,反应时间15-20 min,产率60%-86%,对合成的新产物进行了熔点、^(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考察了化合物3g、3j和3l对Cu^(2+)的识别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3l与Cu^(2+)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考察化合物3l对13种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化合物3l对Cu^(2+)、Co^(2+)和Ni^(2+)表现出良好的UV-Vis及裸眼识别能力.滴定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l与Cu^(2+)形成了1∶1型配合物,3l与Co^(2+)和Ni^(2+)均形成了2∶1型配合物.当pH值为3时,化合物3l可选择性识别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多组分反应 香豆素噻唑腙 离子检测 裸眼识别
原文传递
一种对Hg^(2+)进行裸眼识别和检测的新型若丹明类荧光探针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雪松 徐立谦 +3 位作者 宋阳 高旗 张菲菲 白银娟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9-263,共5页
以若丹明6G、水合肼和原甲酸三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若丹明类荧光探针化合物。采用IR、1H NMR、13C NMR、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对Hg2+有很好的识别作用。在水和甲醇体系中,探针分子溶液为... 以若丹明6G、水合肼和原甲酸三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若丹明类荧光探针化合物。采用IR、1H NMR、13C NMR、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对Hg2+有很好的识别作用。在水和甲醇体系中,探针分子溶液为无色;加入Hg2+,探针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荧光强度的最大发射波长为551nm,探针溶液则呈现浅粉红色,而常见的其他金属离子对其干扰小。当p H小于3.80时,荧光强度显著增加,并显示明亮的粉红色;当p H大于3.80以后,荧光迅速减弱,溶液呈现无色,该探针也可以作为p H探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 荧光传感 裸眼识别 探针 PH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苯并咪唑-酰腙衍生物用于比色和荧光识别F^-和AcO^-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英俊 赵月 +3 位作者 靳焜 刘季红 周晓霞 杨凯栋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3-1022,共10页
合成出了1个新的苯并咪唑-酰腙衍生物,N'-(2-羟基-1-萘基)亚甲基-2-[2-(4-甲基苯磺酰基甲基)-1H-苯并咪唑-1-基]乙酰肼(L),并利用IR,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裸眼、紫外-可见与荧光光谱研究了L对阴离... 合成出了1个新的苯并咪唑-酰腙衍生物,N'-(2-羟基-1-萘基)亚甲基-2-[2-(4-甲基苯磺酰基甲基)-1H-苯并咪唑-1-基]乙酰肼(L),并利用IR,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裸眼、紫外-可见与荧光光谱研究了L对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向化合物L的CH3CN溶液中加入F^-,AcO^-和H2PO4^-后,溶液由无色变为亮黄色.在紫外灯下(λ=365 nm),加入F^-和AcO^-后,L的溶液发射出黄色荧光.表明化合物L可作为裸眼识别F-,AcO-和H2PO4-的探针.紫外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显示,探针L可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识别F-和AcO-.探针L与F-和AcO-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4.25×10^3和2.96×10^4 L·mol^-1,检出限(DL)分别为3.63×10^-7和8.51×10^-8 mol·L^-1.Job曲线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明,探针L与F^-/AcO^-是1∶1配位.通过1H NMR滴定确定了探针L与F^-/AcO^-的络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L可作为检测F^-和AcO^-的比色和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酰腙 阴离子 裸眼识别 比色和荧光探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