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稞根腐病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李雪萍 李建宏 +3 位作者 漆永红 郭炜 李潇 李敏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640-5649,共10页
选取甘肃省卓尼县青稞种植区为研究地点,调查青稞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并分别采集其健康植株和发病株根际的土壤,对比分析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纤... 选取甘肃省卓尼县青稞种植区为研究地点,调查青稞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并分别采集其健康植株和发病株根际的土壤,对比分析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5种酶活性。结果发现,研究区10个采样点均有青稞根腐病的发生,发病率在5%—20%之间,不同地点发病率不同。根腐病的发生,会显著影响青稞根际微生物生物量,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磷含量整体降低,且不同采样点微生物量不同。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呈现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趋势,但不同微生物对根腐病发病的响应不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因根腐病的发生而减少,真菌的数量则增多;不同采样点土壤微生物数量不相同,细菌和真菌呈现区域性特征,放线菌的数量不呈现地域性。根腐病的发生还造成土壤酶活性的改变,其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含量因根腐病的发生而降低,而纤维素酶则升高,过氧化氢酶的变化没有规律。总而言之,根腐病的发生会使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发生改变,碳、氮、磷等物质代谢受到抑制,而能量代谢发生紊乱。因此,研究和防治青稞根腐病就必须重视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根腐病 土壤微生物量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土壤酶
下载PDF
近50年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赵雪雁 王伟军 +1 位作者 万文玉 李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9-1338,共10页
基于青藏高原及周边106个气象站近5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区1965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青稞生长季及关键生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Arc GIS... 基于青藏高原及周边106个气象站近5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区1965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青稞生长季及关键生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Arc GIS和SPSS技术分析了青藏高原青稞的气候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近50年气候变化对青稞发育过程和产量的影响机理及各气象要素对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近50年来,青藏高原区气温和降水均呈上升趋势(0.53℃?10a?1、7.8 mm?10a?1),且气温上升较显著,降水增加较缓,而日照时数呈波动下降趋势(16.9 h?10a?1);2)青藏高原青稞生长季气温、降水均呈上升趋势(0.4℃?10a?1、7.2 mm?10a?1),但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15 h?10a?1),其中高原北部地区增温幅度较大,而中部地区降水增加显著,高原东北部日照时数下降较为明显;3)青藏高原青稞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上升趋势(136.7 kg?hm?2?10a?1),其中高原中部增加较显著,高原东南部边缘、青海柴达木北部、西藏西北部呈下降趋势;4)降水、气温均与青稞气候生产潜力呈显著正相关,但日照时数与其呈负相关,其中,降水是影响青稞生长季和关键生长期气候生产潜力最为关键的因素,气温影响次之。基于此,就如何利用青藏高原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点,为提高该区青稞的实际产量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青稞 气象因子 生长季 生产潜力
下载PDF
青藏高原青稞的淀粉特性 被引量:35
3
作者 邹弈星 潘志芬 +4 位作者 邓光兵 赵桃 龙海 唐亚伟 余懋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9,共6页
为给优质专用青裸品种的选育提供淀粉特性方面的参考依据,对122份来自青藏高原的青稞品种(系)的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粘度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些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淀粉特性差异... 为给优质专用青裸品种的选育提供淀粉特性方面的参考依据,对122份来自青藏高原的青稞品种(系)的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粘度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些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淀粉特性差异较大,总淀粉含量变幅为51.26%~66.70%,平均59.89%;峰值粘度变幅为194~1135BU,平均710BU;直链淀粉含量和峰值粘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在供试材料中,NB63—1、藏青80、康青3号等5个品种的总淀粉含量都超过了65%;北青三号和阿青4号的直链淀粉含量小于15%;而康青6号、拉萨勾芒等4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在29%以上;NB63—1、康青3号、北青6号等4个品种的糊化温度在59℃以下,峰值粘度又都在1000BU以上。这些品种可用作未来优质专用青稞选育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淀粉 粘度特性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不同青稞中的20种元素含量 被引量:25
4
作者 迟晓峰 星玉秀 +1 位作者 董琦 胡凤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0-132,共3页
为探明青海青稞的矿物元素组成,促进青稞资源开发利用及品质评价,采用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不同品种青稞中的20种元素——Ca、K、Mg、Na、P、S、Ba、Cu、Fe、Li、Mn、Mo、Ni、Sr、Ti、Zn、Al、As、Cr和P... 为探明青海青稞的矿物元素组成,促进青稞资源开发利用及品质评价,采用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不同品种青稞中的20种元素——Ca、K、Mg、Na、P、S、Ba、Cu、Fe、Li、Mn、Mo、Ni、Sr、Ti、Zn、Al、As、Cr和Pb进行测定,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各元素间相互干扰小,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该方法回收率在95.4%~101.2%之间,RSD值(n=7)在1.2%~5.3%之间,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不同品种青稞样品中各种元素丰富,其中元素K、P、Mg、Ca、Na、S、Fe、Zn、Mn、Al、Cu含量较高,不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聚类分析将15个样品聚为3类,其中蓝青稞与红青稞表现出较强相似性,而白青稞呈现品质的多元性,同时青稞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差异与品种的差异性有相当大的关联,而地域的差异性表现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微量元素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和国外裸大麦γ-氨基丁酸的含量与分布 被引量:22
5
作者 曹斌 潘志芬 +5 位作者 尼玛扎西 唐亚伟 邓光兵 杨开俊 彭正松 余懋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559,共5页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tric Acid,GABA)是一类非蛋白质氨基酸,对人体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为探明我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的分布及挖掘高含量的裸大麦资源,利用比色法对来自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178份和国际干旱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tric Acid,GABA)是一类非蛋白质氨基酸,对人体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为探明我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的分布及挖掘高含量的裸大麦资源,利用比色法对来自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178份和国际干旱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Arid I mprovement Center,IAIC)引进的157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籽粒颜色与籽粒GABA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裸大麦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籽粒GABA含量分别为19.00±5.90 mg.100 g-1和18.18±4.26 mg.100 g-1,均显著高于引进品种(13.41±5.01mg.100 g-1);西藏农家品种富含高GABA种质,WB21籽粒GABA含量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最高,为34.6±0.93mg.100 g-1;籽粒GABA含量和籽粒颜色存在显著相关性,深色籽粒GABA含量高于浅色籽粒,紫色籽粒含量最高,为19.62±5.88 mg.100 g-1,黄白色籽粒GABA含量最低,为12.99±4.87 mg.100 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大麦 Γ-氨基丁酸 含量与分布
下载PDF
我国青稞的质量与品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三才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粮食、饲料和酿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特殊的生态生产环境及其自身的营养保健价值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青稞正在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健康食源作物发展。我国在青稞品质育种和栽培、功能成...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粮食、饲料和酿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特殊的生态生产环境及其自身的营养保健价值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青稞正在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健康食源作物发展。我国在青稞品质育种和栽培、功能成分利用、粮食深加工和质量标准制定等领域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高β葡聚糖品种选育及产品开发方面居世界前列。在对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青稞质量与品质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品质育种 β葡聚糖 Γ-氨基丁酸 深加工技术 质量标准
原文传递
从来牟的释义谈中国栽培大麦起源问题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廷文 冯宗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本文根据古今文献对经典文字“来牟”的解释 ,参考羌、藏、汉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和考古研究 ,论证了“来”是裸大麦青稞 ,“牟”是麦 ,来牟是青稞麦。我国羌、藏族地区在公元前 30 0 0年已栽培青稞。
关键词 裸大麦 青稞 起源 栽培大麦 “来” “牟” 考证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西藏青稞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强小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文章概述了三十多年来西藏青稞种质资源、基础理论、良种选育、栽培技术、生产开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就今后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 青稞 研究 进展 西藏
下载PDF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的浮选结果 被引量:12
9
作者 蒋宇超 王辉 李水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本文对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四坝文化时期的剖面采集的系列样品进行浮选所获得的炭化植物种子和麦类作物穗轴进行鉴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炭化种子以谷物类为主,各类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东灰山遗址四坝时期的农业经济,是经营以粟... 本文对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四坝文化时期的剖面采集的系列样品进行浮选所获得的炭化植物种子和麦类作物穗轴进行鉴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炭化种子以谷物类为主,各类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东灰山遗址四坝时期的农业经济,是经营以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小麦、大麦和裸大麦被普遍使用,以大麦和裸大麦为主的麦类作物,是当地旱作农业的补充。大量炭化裸大麦遗存的发现,为认识麦类作物种子的分类提供了很好的实物材料。与周边遗址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河西走廊地区作为麦类作物传播的重要通道,外来的麦类作物并未取代小米类作物,仅为当地小米类农业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灰山遗址 四坝文化 植物考古 裸大麦 大麦
下载PDF
青海省青稞根腐病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雪萍 许世洋 +4 位作者 汪学苗 张怡忻 范雨轩 漆永红 李敏权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7-765,共9页
为明确青海省青稞根腐病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于2016年6—9月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刚察县,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苗期及成株期青稞上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19份根腐病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并对分离菌... 为明确青海省青稞根腐病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于2016年6—9月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刚察县,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苗期及成株期青稞上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19份根腐病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青海省青稞根腐病分布广泛,发病率较高,为10%~20%;发病植株长势弱、发黄,茎基部缢缩腐烂,穗白粒瘪,茎秆发褐或黑红;19份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得到93株病原菌菌株,其中73株为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9株为木贼镰孢F. equiseti,11株为锐顶镰孢F. acuminatum;木贼镰孢的绝对病情指数最强,为79.43,燕麦镰孢次之,为50.90,锐顶镰孢最弱,为23.70,各病原种间及种内致病性差异显著。根据分离率及各病原菌致病性综合确定燕麦镰孢为青海省青稞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根腐病 燕麦镰孢 致病性 病原菌鉴定
原文传递
398份裸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赢 刘海翠 +4 位作者 石晓旭 石吕 韩笑 刘建 魏亚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1320,共10页
为了提高我国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了398份国内外裸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1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裸大麦资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18个表型性状... 为了提高我国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了398份国内外裸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1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裸大麦资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18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66~2.06,平均为1.42,以芒型的多样性指数最小,株高与每穗粒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变异系数在4.71%~61.03%之间,平均为26.59%,其中籽粒颜色的变异系数最高,抽穗期的离散程度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穗数、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可作为今后选育高产裸大麦品种的指导目标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个主成分子的累计贡献率达64.297%,其中抽穗期、株高、棱型和千粒重等性状是裸大麦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结合隶属函数值计算综合得分(F值)获得排名前10的品种:江苏元麦33号、Ⅶ-131、玉米麦、江苏元麦58号、建湖团六棱子、戴帽元麦、江苏元麦65号、江苏元麦23号、江苏元麦20号和江苏元麦22号。系统聚类将裸大麦资源分为4类,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结果为不同地域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大麦 表型多样性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下载PDF
云南青稞种质抗大麦黄矮病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梅红 木德伟 +3 位作者 李学毅 陶宗仁 施晓群 林莉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5-30,52,共7页
收集云南丰富的青稞种质资源,进行抗BYDV抗病性鉴定.通过对61份青稞种质或品种进行连续2a田间抗BYDV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4份种质表现易感BYDV,17份种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BYDV抗性,其中3份种质表现出对BYDV明显抗性,且抗性较为稳定... 收集云南丰富的青稞种质资源,进行抗BYDV抗病性鉴定.通过对61份青稞种质或品种进行连续2a田间抗BYDV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4份种质表现易感BYDV,17份种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BYDV抗性,其中3份种质表现出对BYDV明显抗性,且抗性较为稳定.为培育抗性品种、持续有效地控制黄矮病的危害提供了新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种质 大麦黄矮病 抗性鉴定
原文传递
甘南州临潭县青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根腐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漆永红 曹素芳 +1 位作者 李雪萍 李敏权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7-884,共8页
为了明确甘南州临潭县青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根腐病的关系,以临潭县10个青稞主产区为研究对象,调查根腐病发生情况,同时采集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研究其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根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10... 为了明确甘南州临潭县青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根腐病的关系,以临潭县10个青稞主产区为研究对象,调查根腐病发生情况,同时采集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研究其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根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地区青稞根腐病田间发病率5%~20%。青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发病呈正相关,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呈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与发病呈负相关,而纤维素酶呈正相关。发病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与发病呈负相关,而真菌呈正相关。青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对根腐病的影响较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根腐病 根际土壤 养分含量 酶活性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青海特色作物裸大麦(青稞)的开发及利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任又成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9-94,共6页
裸大麦在青藏高原称作青稞,是高寒冷凉地区海拔4 000 m地区唯一能成熟的作物,也是青海省的特色作物,开发晚,开发少。随着近年来科技和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它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人体可防病、抗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它也... 裸大麦在青藏高原称作青稞,是高寒冷凉地区海拔4 000 m地区唯一能成熟的作物,也是青海省的特色作物,开发晚,开发少。随着近年来科技和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它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人体可防病、抗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它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长寿食物。本文对裸大麦(青稞)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其功能作用作了介绍,并就市场需求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大麦 膳食纤维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青稞蛋白质含量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建林 钟志明 +4 位作者 冯西博 付刚 侯维海 王改花 大次卓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9-977,共9页
【目的】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青稞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影响程度,完善青稞GP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青稞GPC的环境响应。【方法】利用农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青藏高原青稞GPC的分布特征及... 【目的】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青稞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影响程度,完善青稞GP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青稞GPC的环境响应。【方法】利用农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青藏高原青稞GP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青稞GPC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和南高北低的态势,并形成了2个青稞GPC高值区。其中一个是介于东经100.0°—102.5°、北纬35.0°—37.5°,以青海共和、贵德、门源、同德和甘肃合作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值区,这一区域青稞GPC平均值为(13.1163±0.5939)%;另一个是介于东经86.0°—92.0°、北纬28.0°—29.0°,以西藏贡嘎、拉孜、尼木、扎囊、聂拉木、堆龙德庆、桑日、康马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中南部高值区,这一区域青稞GPC平均值为(12.8715±0.6609)%;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青稞GPC呈现出"倒N"型分布格局,即从海拔3 000 m以下的高值区(此海拔区间青稞GPC平均为(10.8650±1.8600%))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减少,在海拔3 000—3 300 m达到低值区。在海拔3 000—3 3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增加,在3 600—3 900 m达到最高值区,此海拔区间青稞GPC平均为(10.8937±2.0719)%。此后,又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减少。影响青稞GPC的环境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土壤速效氮含量>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结论】影响青稞GPC最大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因子,其次是气候因素,地理因子无明显影响。影响青稞GPC的土壤因子主要是土壤速效氮含量,气候因子主要是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青稞GPC含量随着分蘖-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稞 蛋白质含量 空间分异规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青稞抗氧化和脂质过氧化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园媛 闫娥 钟兰宇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青稞提取液抗氧化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方法]对青稞进行酶液的提取,采用蛋白浓度的测定、酶活力的测定、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法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组织匀浆MDA比色法测定抑制小鼠离体组织过氧化能力、体外组织脂质... [目的]探讨青稞提取液抗氧化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方法]对青稞进行酶液的提取,采用蛋白浓度的测定、酶活力的测定、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法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组织匀浆MDA比色法测定抑制小鼠离体组织过氧化能力、体外组织脂质过氧化测定。[结果]对青稞粗酶液对DPPH.的EC50为65.47mg/L,清除率低于同浓度的Vc和茶多酚、柠檬酸、Vc与粗酶液均有协同效应,相对而言,Vc的增效优于柠檬酸。青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液对DPPH.的EC50为12.6mg/L,优于茶多酚,与维生素C非常接近。青稞SOD酶液对小鼠离体肝、肾和心组织中的MDA生成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离体肝组织中MDA生成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浓度为0.25mg/ml时,抑制率为78.9%;此后再增大浓度,抑制率的增加不高,心和肾效果次之。[结论]青稞粗SOD酶液和青稞SOD酶液都有一定清除DPPH.的能力,青稞SOD酶液有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超氧化物歧化酶 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分析青稞对啶磺草胺的耐药性
17
作者 蔡青 翁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2-502,共11页
【目的】挖掘青稞代谢啶磺草胺可能涉及的重要基因,明确青稞对啶磺草胺的代谢解毒机制,为啶磺草胺的科学使用和耐受除草剂的青稞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啶磺草胺处理0、1、6 d的敏感青稞品种青0160以及耐药青稞品种青0306的... 【目的】挖掘青稞代谢啶磺草胺可能涉及的重要基因,明确青稞对啶磺草胺的代谢解毒机制,为啶磺草胺的科学使用和耐受除草剂的青稞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啶磺草胺处理0、1、6 d的敏感青稞品种青0160以及耐药青稞品种青0306的叶片为材料,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结果】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啶磺草胺处理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均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上。KEGG富集分析表明,啶磺草胺处理1 d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抗氧化剂相关基因以及苯丙素和吡啶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中与应激相关基因显著富集;啶磺草胺处理6 d后,与维持细胞功能的一系列生物过程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进一步分析表明,两个品种中的SOD21972、POD55052、CAT15170、DHAR59510、APX42784、GR34873、GSTs849、GSTs36979、GSTs31507、GSTs15106、GSTs20762表达上调,PSⅡ55705、Cc31194、Cc17547、Cc17551、CYP12424受到抑制;其中POD55052在敏感青稞中表达量高于耐药青稞,SOD21972、CAT15170、DHAR59510、APX42784、GR34873、GSTs849、GSTs36979、GSTs31507、GSTs15106、GSTs20762、PSⅡ55705、Cc31194、Cc17547、Cc17551、CYP12424在耐药青稞中表达量高于敏感青稞,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青稞耐啶磺草胺机制。qRT-PCR相对表达量和转录组测序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具有可靠性。【结论】明确了青稞对啶磺草胺的代谢解毒机制,为青稞耐受啶磺草胺提供分子基础,对啶磺草胺安全用药及选育青稞耐除草剂品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啶磺草胺 转录组 耐药基因
下载PDF
土壤理化性质与青稞根腐病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雪萍 李建宏 +4 位作者 姚拓 漆永红 刘丹 郭炜 李敏权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4-91,共8页
调查了甘肃省甘南州成株期青稞根腐病的发生危害,并采集青稞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以评价土壤理化性质与青稞根腐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甘南州青稞发病率在5%~20%,同一样地青稞病健康植株根... 调查了甘肃省甘南州成株期青稞根腐病的发生危害,并采集青稞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以评价土壤理化性质与青稞根腐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甘南州青稞发病率在5%~20%,同一样地青稞病健康植株根际土壤黏粒、粉粒、砂粒、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及pH无差异,即与根腐病发病率相关性不显著,但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健康植株根际过氧化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64%,其中,50%差异显著;健株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93%,其中,有79%差异显著;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71%,且均有显著性差异;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小于病株(H<D)的占93%,其中有79%存在显著差异;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大于病株(H>D)的占93%,且均有显著性差异。脲酶和蔗糖酶与成株期青稞根腐病发病率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62,其他3种酶则与成株期青稞发病率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根腐病 土壤酶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施氮对青稞硒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晓珂 李宗仁 王金贵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6-1202,共7页
通过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青稞硒吸收以及硒在青稞体内转运、分配的影响,明确最佳施氮量,为提高青稞对硒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用盆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设N1(100 mg kg-1)和N2(200 mg kg-1)2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又分别设Se1(0.... 通过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青稞硒吸收以及硒在青稞体内转运、分配的影响,明确最佳施氮量,为提高青稞对硒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用盆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设N1(100 mg kg-1)和N2(200 mg kg-1)2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又分别设Se1(0.30 mg kg-1)、Se2(1.70 mg kg-1)和Se3(3.1 mg kg-1)3个施硒水平,于青稞成熟期测定其各器官生物量和硒含量。结果表明:高氮水平(N2)青稞各器官的生物量较低氮水平(N1)明显增加,其中籽粒产量在Se1、Se2和Se3三个硒水平下分别增加了127.01%(P<0.01)、51.05%(P<0.01)和54.27%(P<0.01)。供氮水平提高能够增加根、茎和叶中的硒含量,但高硒水平(Se3)下的这一促进作用小于低硒水平。虽然颖壳和籽粒中的硒含量均随氮水平升高而下降,但提高施氮水平可使籽粒生物量显著提高;另外供硒水平上升也可以显著提高青稞各器官中的硒含量(P<0.05),所以综合分析可得N2S3处理可明显提高青稞籽粒的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吸收 转运 分配
原文传递
江苏裸大麦品种农艺及营养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赢 刘海翠 +3 位作者 石晓旭 韩笑 刘建 魏亚凤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44-3052,共9页
为探究江苏裸大麦品种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差异,本研究利用差异显著性、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对9份裸大麦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和7个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裸大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显著,变异范围为9.73%~28.58%;品... 为探究江苏裸大麦品种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差异,本研究利用差异显著性、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对9份裸大麦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和7个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裸大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显著,变异范围为9.73%~28.58%;品质性状的变异范围是2.53%~16.13%,不同品种间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粗纤维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与株高和生育期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裸大麦品种分为3类,第Ⅰ和第Ⅱ大类为江苏裸大麦品种,第Ⅲ大类为西藏裸大麦品种。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其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0.89%和28.52%,主成分1中β-葡聚糖含量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主成分2中穗粒数、粗纤维含量和总膳食纤维含量可作为评价裸大麦资源的主要指标。综上说明,江苏裸大麦品种的品质性状与西藏裸大麦品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西藏裸大麦品种H1品质性状较好,但存在结实率较低、易倒伏和产量低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良;江苏裸大麦中H2和H7综合表现较好,H9在所有裸大麦品种中产量最高。本研究将为江苏裸大麦生产中品种选择及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大麦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