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柱型磷酸铁锂电池针刺热失控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宇 杜建华 +4 位作者 杨世治 张萌启 涂然 张认成 毕坤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59-566,共8页
锂离子电池在发生针刺之后会造成内部短路,进而产生大量热量和浓烟以至引发热失控。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剖析圆柱型磷酸铁锂电池针刺后的内部结构,结合理论分析探究针刺热失控产热机理。以自行设计搭建的磷酸铁锂电池针刺热失控实验平台为... 锂离子电池在发生针刺之后会造成内部短路,进而产生大量热量和浓烟以至引发热失控。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剖析圆柱型磷酸铁锂电池针刺后的内部结构,结合理论分析探究针刺热失控产热机理。以自行设计搭建的磷酸铁锂电池针刺热失控实验平台为基础,在初始20℃室温下采用Φ5 mm的钨钢针刺穿电池,观测电池的热失控发展情况以及电池电压、表面温升变化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以下结论:①针刺对圆柱型磷酸铁锂电池造成的热失控剧烈情况带有随机性;②电池电压在针刺后下降至0V,若破坏过程中电池内部热反应气体泄漏甚至发生爆炸则电压下降更迅速;③电池温度在被刺破后迅速上升,其温升趋势总体随破坏程度增加而加快。综合来看,针刺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损坏是不可逆且通常会并发热失控,因此建议在设计电池结构时应当充分考虑防针刺及对电池进行额外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针刺 内部短路 热失控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研究概览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国周 张一鸣 +2 位作者 田爽 刘兆平 蒋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72-2475,共4页
安全性是目前制约锂离子电池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内短路是其中最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针刺测试是检测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情况下安全性能的主要方法;对于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研究,可帮助改善锂离子电池单体结构设计,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 安全性是目前制约锂离子电池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内短路是其中最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针刺测试是检测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情况下安全性能的主要方法;对于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研究,可帮助改善锂离子电池单体结构设计,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不同内短路情形及特点,并对针刺测试做了分析,总结了现有实验和仿真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各自的优点,及对于锂离子电池单体设计的指导做了分析。还分析了锂离子电池针刺模型中需要改善的地方,为下一步工作中建立精确的锂离子电池针刺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针刺测试 实验 建模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及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考量(英文)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大伟 谢海莲 刘前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7,共7页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电池安全性相关理论。基于对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滥用试验结果,分析比较了软包锂离子电池和壳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为电力系统背景下的研究、设计和运行人员描述了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考量并阐述了电池储能系...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电池安全性相关理论。基于对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滥用试验结果,分析比较了软包锂离子电池和壳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为电力系统背景下的研究、设计和运行人员描述了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考量并阐述了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安全 电池储能系统 滥用测试 针刺 过冲 外短路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针刺安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登锋 杨军 +2 位作者 胡言庆 杨斌 阮殿波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1,共8页
为揭示电动汽车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针刺安全特性,针对18650、21700功率型锂离子电池,通过搭建电池针刺特性试验平台,借助基于电池内、外电路电子流向的经典内短路模型,探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针刺速度、刺针直径以及电池尺寸等关... 为揭示电动汽车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针刺安全特性,针对18650、21700功率型锂离子电池,通过搭建电池针刺特性试验平台,借助基于电池内、外电路电子流向的经典内短路模型,探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针刺速度、刺针直径以及电池尺寸等关联影响因子对电池针刺安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荷电状态越高、针刺速度越快、刺针直径和电池尺寸越大时,电池针刺热失控的发生风险越高;当18650、21700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分别在40%、20%范围内时,电池具有较好的针刺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针刺 安全容量 短路电流
下载PDF
磷酸铁锂动力锂离子电池穿刺实验 被引量:7
5
作者 金标 周明涛 +1 位作者 刘方方 安治文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评估磷酸铁锂(LiFePO_4)动力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时的安全问题,采用陶瓷顶盖结构的单体电池与1+5只并联连接电池的穿刺实验,分析电池表面温度、开路电压及涌流变化情况。不论连接方式和穿刺位置如何,均是靠近正极极耳的监控点温度最高,... 为评估磷酸铁锂(LiFePO_4)动力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时的安全问题,采用陶瓷顶盖结构的单体电池与1+5只并联连接电池的穿刺实验,分析电池表面温度、开路电压及涌流变化情况。不论连接方式和穿刺位置如何,均是靠近正极极耳的监控点温度最高,最高可达442.5℃,且前期该处温度迅速上升,后期逐渐降低;电解液浓度越低,电池内阻越大;穿刺接触电阻越小,电池表面温度越高,并联连接的被刺电池瞬间反充电流较大,最大可达256.0 A;电池未出现着火现象,穿刺安全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LiFePO4) 动力锂离子电池 穿刺 内短路 涌流
下载PDF
隔膜对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袁园 张道振 +1 位作者 彭波 许梦清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6-489,共4页
为研究聚乙烯(PE)隔膜的特性与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关系,选择20μm厚的隔膜A(韩国产)、隔膜B(河北产)和隔膜C(江苏产),通过SEM、拉伸强度、透气度和热收缩等方法,进行基本的物理性能对比,发现断裂伸长率是主要差别。隔膜A、隔膜B和隔... 为研究聚乙烯(PE)隔膜的特性与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关系,选择20μm厚的隔膜A(韩国产)、隔膜B(河北产)和隔膜C(江苏产),通过SEM、拉伸强度、透气度和热收缩等方法,进行基本的物理性能对比,发现断裂伸长率是主要差别。隔膜A、隔膜B和隔膜C的纵向(MD)伸长率分别为100.8%、161.7%和115.3%;横向(TD)伸长率分别为79.8%、123.7%和124.2%。制备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均通过了针刺测试。分析针刺过程中的电压降及对比针刺后隔膜孔的大小可知,隔膜A、隔膜B和隔膜C制备的电池的平均电压降分别为0.673 mV、0.143 mV和0.170 mV,隔膜A制备的电池的电压降最大,且隔膜A的针刺孔较大。这表明,隔膜的断裂伸长率越大,电池的针刺安全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安全性 针刺 断裂伸长率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针刺热失控仿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谭春华 符泽卫 +2 位作者 朱冠华 唐有根 李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04-1607,共4页
锂离子电池短路安全性能与电池材料及电池短路产热-散热平衡关系密切相关。选取针刺实验方法,并用电热模型对温升过程进行分析,将实测电池热失控温升与模型中温升进行对比,确定失控前期针刺短路电流大小与温升速度关系。研究发现电池针... 锂离子电池短路安全性能与电池材料及电池短路产热-散热平衡关系密切相关。选取针刺实验方法,并用电热模型对温升过程进行分析,将实测电池热失控温升与模型中温升进行对比,确定失控前期针刺短路电流大小与温升速度关系。研究发现电池针刺后未剧烈热失控情况下,温升速度较符合短路电流导致的温升,并对比三种正极材料动力电池针刺短路电流及温升速度,确定容量为10~15 Ah动力电池针刺短路电流在30 C以内,70 s内不容易出现快速起火燃烧,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电池针刺温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仿真 安全性 针刺
下载PDF
三元动力锂离子电池内短路热失控残骸的特征
8
作者 梁宏毅 王媛 +1 位作者 甘友毅 邵丹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1,共5页
通过针刺引发电动汽车用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动力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进而发生热失控,研究其残骸的典型特征。针刺实验过程中,监测电池的表面温度、电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针刺前后的... 通过针刺引发电动汽车用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动力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进而发生热失控,研究其残骸的典型特征。针刺实验过程中,监测电池的表面温度、电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针刺前后的电池进行三维扫描成像,采用XRD、SEM、金相显微镜等方法,对热失控后的极片残余物进行微观结构及形貌分析。热失控后,电池内部卷芯发生形变和撕裂,卷芯形变挤压的方向指向引发点;引发位点的粉体材料XRD图中,出现特有的复合相衍射峰;内短路引发点的残留铜箔出现细小的树枝晶以及等轴晶。上述残骸特征,可作为定位内短路引发点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动力锂离子电池 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 热失控 针刺 内短路 残余物
下载PDF
Thermal runaway evolution of a 280 Ah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LiFePO_(4) as the cathode for different heat transfer modes constructed by mechanical abuse
9
作者 Zhixiang Cheng Chengdong Wang +3 位作者 Wenxin Mei Peng Qin Junyuan Li Qingsong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32-45,I0002,共15页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i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tilized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their higher safety performance can improve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recurring thermal runaway accidents.However,the safety perfo...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i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tilized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their higher safety performance can improve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recurring thermal runaway accidents.However,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high-capacity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ies under internal short-circuit challenges remain to be explored.This work analyzes the thermal runaway evolution of high-capacity LiFePO_(4) batteries under different internal heat transfer modes,which are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penetration modes.Two penetration cases involving complete penetration and incomplete penetration were detected during the test,and two modes were performed incorporating nails that either remained or were removed after penetration to comprehensively reveal the thermal runaway mechanism.A theoretical model of microcircuits and internal heat conduction is also establish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ree thermal runaway evolution processes for high-capacity batteries,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rmal equilibrium,single thermal runaway,and two thermal runaway events.The difference in heat distribution in the three phenomena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aterial structure near the pinhole.By controll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conditions,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wo thermal runaway events can be delayed from 558 to 1417 s,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in-situ gas production during the second thermal runaway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y safety Micro short-circuit cell Heat transfer modes Internal short circuit nail-penetration test
下载PDF
高比能量锂离子软包电池针刺测试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李召阳 刘定宏 +4 位作者 赵岩岩 陈满 雷旗开 彭鹏 刘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1,共15页
通过高重复性的针刺试验平台对两款高镍三元体系的高比能量(260~300 Wh/kg)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试验,基于针刺内短路的电子流向模型,分析了不同针刺速度、针尖角度、夹具形式和针刺位置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并提出针刺安全性能的量化评... 通过高重复性的针刺试验平台对两款高镍三元体系的高比能量(260~300 Wh/kg)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试验,基于针刺内短路的电子流向模型,分析了不同针刺速度、针尖角度、夹具形式和针刺位置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并提出针刺安全性能的量化评估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测试使用的夹具孔径越小、针刺速度越快,电池在针刺过程中的内短路放电就越严重,针刺后的温升和压降也越大,特别是使用20 mm以下孔径夹具对高比能软包电池进行高速针刺时有较大概率触发热失控并起火;然而由于软包电池的层间导热系数较低,此时电芯外部温升相对起火存在一定滞后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刺针针尖角度的变化并不会给内短路放电的能量损耗带来太大差异,反而是针刺位置的偏离会大大提高失效起火的风险,这再次印证了隔膜对刺针的包裹和阻隔作用是高比能量软包电池针刺起火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别于传统的测试现象描述和Hazard Level等级评价,针对内短路发热导致集流体熔融这一过程,可以根据其特征电压参数计算短路恶劣指数,能够为产品的针刺安全性能提供量化的评价指标。本研究有助于锂离子软包电池的针刺测评技术开发,并可以为高比能量电池在面临机械应力破坏或枝晶过度生长时的安全性提供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 针刺测试 热失控
下载PDF
电解液阻燃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继航 周培俊 蒋洋生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9-1212,1259,共5页
分别采用正极为三元材料的电池和正极为三元磷酸铁锂混合材料的电池考察针刺过程中的电池电压和温度的变化,研究发现三元电池的安全阀喷口温度744.8℃,三元磷酸铁锂混合材料电池的安全阀喷口温度380.3℃;考察了加入电解液阻燃添加剂后... 分别采用正极为三元材料的电池和正极为三元磷酸铁锂混合材料的电池考察针刺过程中的电池电压和温度的变化,研究发现三元电池的安全阀喷口温度744.8℃,三元磷酸铁锂混合材料电池的安全阀喷口温度380.3℃;考察了加入电解液阻燃添加剂后电池针刺过程中的电压和温度变化,加入阻燃添加剂后,三元电池安全阀喷口温度为618.7℃,与未加阻燃添加剂的电池相比,温度下降了126.1℃;三元磷酸铁锂混合材料电池安全阀喷口温度277.6℃,与未加阻燃添加剂的电池相比,温度下降了102.7℃。表明阻燃添加剂有显著的抑制电池内部热失控的作用,对于电池针刺安全性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针刺 阻燃添加剂 安全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史瑞祥 《电池工业》 CAS 201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安全性问题,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受到限制。本文从电池材料的选择、动力电池的设计等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因素,总结改善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安全性 过充电 过放电 挤压 针刺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针刺热失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标 邹武元 +2 位作者 刘方方 安治文 徐志强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41,共5页
为揭示锂电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的热响应和电行为特征,对单体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并联连接电池模组进行针刺试验,观测被刺电池端电压、表面温度、反充电流的变化规律和试验特征,并利用电池单个电极针刺内短路模型以及等效内外短路电路模型... 为揭示锂电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的热响应和电行为特征,对单体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并联连接电池模组进行针刺试验,观测被刺电池端电压、表面温度、反充电流的变化规律和试验特征,并利用电池单个电极针刺内短路模型以及等效内外短路电路模型解释电池内外短路电阻、端电压和反充电流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被刺电池端电压出现突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受随机性接触界面、高温等因素影响的内短路阻值的突降和升高;若电池正极柱处温度急剧升高,反充电流瞬间达到峰值,则表明电池发生外短路;电池是否出现热失控取决于电池内短路阻值和反充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针刺 内短路 热失控 等效内外短路电路模型
下载PDF
钛酸锂动力电池针刺内短路试验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兴振 孙丙香 +2 位作者 张维戈 王志豪 黄勤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11-123,共13页
电池内短路安全风险是评价电池安全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4种典型钛酸锂动力电池分别进行两种不同荷电状态下的针刺试验研究,分析钛酸锂动力电池在针刺内短路场景下的风险特性,并结合材料表征和伪2维(Pseudo-two-dimensions,P2D)模型仿... 电池内短路安全风险是评价电池安全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4种典型钛酸锂动力电池分别进行两种不同荷电状态下的针刺试验研究,分析钛酸锂动力电池在针刺内短路场景下的风险特性,并结合材料表征和伪2维(Pseudo-two-dimensions,P2D)模型仿真分析的手段研究电池针刺内短路过程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钛酸锂电池由于负极材料较低的电导率,在针刺内短路场景下可以有效减小负极材料-正极集流体之间短路过程的电流密度,降低内短路风险,使钛酸锂电池具有较强的抗针刺滥用能力。在过充状态下针刺,不同类型钛酸锂电池反应剧烈程度差异明显,存在完全热失控、局部热失控、不热失控3种风险状态,电池反应剧烈程度受电池封装形式和隔膜类型的影响,分析证明电池针刺反应剧烈程度与隔膜陶瓷涂覆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提升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安全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锂 动力电池 针刺 内短路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亚楠 潘芳芳 赵金保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8-231,共4页
针刺是评估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各种滥用条件中最为苛刻之一,也是锂离子电池安全测试的重点关注项目。综述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影响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因素、提高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方法及作用机理、锂离子电... 针刺是评估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各种滥用条件中最为苛刻之一,也是锂离子电池安全测试的重点关注项目。综述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影响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因素、提高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的方法及作用机理、锂离子电池针刺引发热失控的机理研究等3个方面。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分析认为:优化设计针刺内短路模式,可以降低针刺热失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针刺 安全性 热失控 机理
下载PDF
动力电池热失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秦李伟 赵久志 +1 位作者 吴国辉 吴飞驰 《汽车实用技术》 2016年第10期13-16,共4页
通过电阻丝加热和针刺方法使动力电池内短路,研究动力电池的热失控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方法触发电池内短路引发的热失控对相邻电池的影响不同,针刺方法比电阻丝加热更适合于动力电池热失控验证,电阻丝加热产生的热量增大了动力... 通过电阻丝加热和针刺方法使动力电池内短路,研究动力电池的热失控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方法触发电池内短路引发的热失控对相邻电池的影响不同,针刺方法比电阻丝加热更适合于动力电池热失控验证,电阻丝加热产生的热量增大了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控 针刺 电阻丝加热
下载PDF
多孔铝箔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针刺安全性
17
作者 曹勇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2-315,共4页
针刺热失控的主要热量来源是铝-负极短路,采用多孔铝箔来改善针刺安全性。多孔铝箔上的微孔可轻微削弱力学性能,使抗拉强度降低17%,断裂伸长率降低73%,导致针刺时形成的铝劈锋容易破裂和脱落,进而使得针刺内短路引起的焦耳热被抑制。微... 针刺热失控的主要热量来源是铝-负极短路,采用多孔铝箔来改善针刺安全性。多孔铝箔上的微孔可轻微削弱力学性能,使抗拉强度降低17%,断裂伸长率降低73%,导致针刺时形成的铝劈锋容易破裂和脱落,进而使得针刺内短路引起的焦耳热被抑制。微孔对锂离子电池的直流内阻、高倍率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等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内短路 针刺 安全 多孔铝集流体
下载PDF
基于锂电池包针刺实验的热失控扩散时间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景涵 曹冬冬 +1 位作者 门靖宇 周荣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49-1652,共4页
在锂离子电池包的针刺热失控和热扩散实验中,由于失控时电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和电池包各异的结构特性等原因,很难得出可重复的热失控扩散放热、传递速率和蔓延时间数据,导致电池包的失控判定和预警无法进行。对此,基于针刺触发的电池包热... 在锂离子电池包的针刺热失控和热扩散实验中,由于失控时电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和电池包各异的结构特性等原因,很难得出可重复的热失控扩散放热、传递速率和蔓延时间数据,导致电池包的失控判定和预警无法进行。对此,基于针刺触发的电池包热失控扩散实验,提出一种在某型电池包针刺实验数据基础上,通过不确定性计算对失控扩散进行预估的方法,以此推测其扩散时间的期望和区间。此后,设计实验对本方法进行验证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测得的热失控扩散时间处于本方法预估区间内。该方法可以用于电池包热失控扩散实验的失控蔓延预测,并为电池包热失控的预警提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包 热失控 针刺 区间估计
下载PDF
软包锂电池的针刺机理探究
19
作者 郭锋 潘逸 +2 位作者 王瑜 卫青青 贾志锋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8-452,共5页
对多只软包锂电池进行不同的连接组合,再对其整体或部分结构进行针刺,通过对监测的电压、电流或温度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一些关于多电芯组合下针刺的内在机理。实验发现,多只电芯在某些连接组合下针刺时,未受钢针刺穿的电芯会对受... 对多只软包锂电池进行不同的连接组合,再对其整体或部分结构进行针刺,通过对监测的电压、电流或温度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一些关于多电芯组合下针刺的内在机理。实验发现,多只电芯在某些连接组合下针刺时,未受钢针刺穿的电芯会对受针刺的电芯产生一定的作用,且针刺后短路回路中的电子传导路径在不同阶段也会发生变化。并联电芯针刺时,钢针和电芯的正、负极分别作为三个电子传输通道进行电芯的充放电,且推测电芯内不同的“正负极片对”会存在不同或变换的反应方向,而使得电压保持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针刺 串联 电压
下载PDF
硅基负极软包动力电池针刺热失控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辉勇 李远宏 +2 位作者 张志萍 范亚飞 胡仁宗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8-228,共11页
研究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特性,获取关键参数,对热失控预警、热失控扩散阻止以及热失控扩散防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利用以镍钴锰酸锂[Li(Ni0.8Mn0.1Co0.1)O2,NCM811]为正极活性物质,分别以硅基材料(SiOx/graphite)和石墨(graphite... 研究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特性,获取关键参数,对热失控预警、热失控扩散阻止以及热失控扩散防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利用以镍钴锰酸锂[Li(Ni0.8Mn0.1Co0.1)O2,NCM811]为正极活性物质,分别以硅基材料(SiOx/graphite)和石墨(graphite)为负极活性物质的25 A·h软包动力电池,开展了不同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针刺热失控特性研究,阐述了热失控过程现象与温度及电压的对应变化关系;通过钢针温度估算了不同SOC下单位容量热失控放热量,并对热失控喷射的火焰、喷射出去的高温固体物质等形式热传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同等SOC时,硅基负极体系电池产生了更为剧烈的热失控。SOC为25%时,硅基负极体系电池在针刺过程中依然会发生剧烈的热失控,而石墨负极实验现象则较为温和。硅基负极体系电池荷电状态为100%、50%、25%时,电池周边都监测到持续一定时间的高风险温度,容易诱发临近电池产生热失控。电池针刺实验失重量随着SOC的增加而增加,100%SOC的硅基负极体系电池失重比例最高,达到了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 针刺 热失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