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明起源研究的神话历史模式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倩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208,共7页
作为新史学特定时期的产物,神话历史的内涵与历史概念的改变密切相关。神话历史这一概念将神话视为历史的叙述性起源,进而消解了神话与历史之间的根本对立。在文明起源研究中,神话历史模式探讨的核心问题为神话如何进入历史,其旨趣在于... 作为新史学特定时期的产物,神话历史的内涵与历史概念的改变密切相关。神话历史这一概念将神话视为历史的叙述性起源,进而消解了神话与历史之间的根本对立。在文明起源研究中,神话历史模式探讨的核心问题为神话如何进入历史,其旨趣在于探究神话在文明生成进程中具有的塑造性功用。在该模式下,多数研究者达成了一种共识:作为元历史的神话是历史发生的叙述性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历史 神话历史 文明起源
下载PDF
重述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新话语——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5
2
作者 叶舒宪 徐新建 《百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作为前沿交叉学科的文学人类学,经过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年实践积累,终于走向以文化符号编码论和四重证据法为其特有内容的中国本土文化理论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成为一种具有深度解释能力和影响力的学术新话语,承担起扩展文学视野、重述中... 作为前沿交叉学科的文学人类学,经过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年实践积累,终于走向以文化符号编码论和四重证据法为其特有内容的中国本土文化理论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成为一种具有深度解释能力和影响力的学术新话语,承担起扩展文学视野、重述中国的时代使命。本次年会继往开来,以"重述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新话语"为主题,并就"四重证据五种叙事如何重述中国"、"多民族中国的文学表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故事"这三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热烈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四重证据 神话历史 中国话语
下载PDF
探寻中国文化编码:叶舒宪的神话研究述论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倩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5-54,共10页
叶舒宪的神话学创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神话原型理论的阐释与重构,并且出于重构本土文化大传统的需要,将神话原型的范畴从文学扩展到文化层面;第二,借用新史学"神话历史"概念,强调神话在历史进程中的塑造性作用,继而倡... 叶舒宪的神话学创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神话原型理论的阐释与重构,并且出于重构本土文化大传统的需要,将神话原型的范畴从文学扩展到文化层面;第二,借用新史学"神话历史"概念,强调神话在历史进程中的塑造性作用,继而倡导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神话中国"概念;第三,为探寻中华文明发生机制的动力起源,创造性提出"玉石神话"(玉教)概念,以此建构自史前时期到当下的"玉石文化共同体"。上述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为神话如何进入历史,反映了叶舒宪的大神话理念,即将神话从文学中解放出来,恢复其作为文化基因与文化编码的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神话原型 原型编码 神话历史 玉石神话
下载PDF
“神话历史”--论一种新的神话观与历史观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菡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7,共12页
"神话历史"是国内文学人类学学派近十年来倡导推行的一个新理念,用以解决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神话与历史不分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神话与历史在不同学术语境下的分合,指出:神话与历史的对立是现代史学在科学史观的驱动下人为制造... "神话历史"是国内文学人类学学派近十年来倡导推行的一个新理念,用以解决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神话与历史不分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神话与历史在不同学术语境下的分合,指出:神话与历史的对立是现代史学在科学史观的驱动下人为制造的;后现代史学揭露了历史文本的诗学性质,却带来另一风险:以观念的真实性取代事实的客观性,从而走向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在追溯了"神话历史"术语的来历后,本文认为,对神话功能主义的解释未能弥合神话与历史之间的分裂。借助耶律亚德创世神话循环再生的时间观和巴门尼德思有同一思想,本文试图论证"神话历史"的存在论理据,将"神话历史"解释为一种基于循环时间观的历史模式。由于"神话"与"历史"的同构性,"神话历史"既是神话的,也是历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历史 神话历史 循环时间 思有同一
原文传递
新世纪神话观的变革与神话研究新趋势——中国神话学会前沿对话 被引量:4
5
作者 叶舒宪 廖明君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是神话观的当代变革。文章以学术前沿对话的形式展现中国神话学发展在新世纪以来的创新方向,说明如何让神话研究重新整合沟通文史哲与宗教、政治、艺术、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走出20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qu...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是神话观的当代变革。文章以学术前沿对话的形式展现中国神话学发展在新世纪以来的创新方向,说明如何让神话研究重新整合沟通文史哲与宗教、政治、艺术、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走出20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研究范式,拓展出文明起源研究的人文学阐释方略,以史前大传统的再发现和再认识,引领对文字书写小传统的再解读。"神话历史"新概念怎样成为贯通大小传统的不变之主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观变革 大传统 人类学转向 神话历史
下载PDF
中华三祖文化寻根 被引量:3
6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1,共11页
华夏传统的正宗性祖先认同体现在"炎黄子孙"这个流行说法中。当代多民族国家的新认同表达,是把炎黄二祖拓展为炎帝黄帝加蚩尤的三祖,以河北逐鹿新建的中华三祖庙为标志。通过考古新发现的材料,从文化大传统视角对三祖文化做... 华夏传统的正宗性祖先认同体现在"炎黄子孙"这个流行说法中。当代多民族国家的新认同表达,是把炎黄二祖拓展为炎帝黄帝加蚩尤的三祖,以河北逐鹿新建的中华三祖庙为标志。通过考古新发现的材料,从文化大传统视角对三祖文化做溯源性梳理,则分别代表着起源于北方草原地区的牧羊文化(姜羌——氐羌族),同样起源于北方的崇拜玉并以熊为图腾的文化(姬姓黄帝族-周人),来自西方的冶金文化(蚩尤铜头铁额说)。早期的崇玉文化与后起的金属文化相结合,成就夏商周三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传统 神话历史 三祖 熊图腾 冶金文化
下载PDF
早期熊神话的原型编码及其神话历史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雷欣翰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5-263,共19页
熊作为一种渊源久远的神话意象,具有雄性权威、生殖与重生、周期性的自然节律等三方面内涵。生殖与重生和周期性的自然节律,又使熊成为死生与时序的象征。通过分析《山海经》《左传》等文献中对“鱼妇”“黄熊”“蛇”等神话形象的记叙... 熊作为一种渊源久远的神话意象,具有雄性权威、生殖与重生、周期性的自然节律等三方面内涵。生殖与重生和周期性的自然节律,又使熊成为死生与时序的象征。通过分析《山海经》《左传》等文献中对“鱼妇”“黄熊”“蛇”等神话形象的记叙,可以一窥熊与龙的关联。龙神话在后世得到普遍接受,并与天文星象直接对应,成为象征时序观念最具标志性的神话动物意象。除了共同承载时序思想以外,熊与龙的联系还与夏、楚两族的神话历史叙事及其在楚帛书伏羲名号中可能的“相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编码 神话历史
原文传递
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一种神话认知:试论满族《尼山萨满》的神话历史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金立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5-52,共8页
文学人类学关注神话。神话包含着认知过程,既是对生产神话的本族群自身的认知,也是文化他者对异族群的认知,最终形成人类文化整体认知的一部分。神话叙事是对自我的阐释,体现了自我认知,神话历史透露出身份认同与文化变迁过程。神话在... 文学人类学关注神话。神话包含着认知过程,既是对生产神话的本族群自身的认知,也是文化他者对异族群的认知,最终形成人类文化整体认知的一部分。神话叙事是对自我的阐释,体现了自我认知,神话历史透露出身份认同与文化变迁过程。神话在自我与他者的认知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满族《尼山萨满》文本中内含的认知过程,充分体现了神话认知的多重性。满语“乌勒本”即是“讲史”之意,这一神话历史文本,在自我与他者的认知交汇过程中,被降格为中华文学中的民间文学,从“讲史”到神话历史,这是一个定性认知的变迁史,体现了萨满及其信仰从身份到“技艺”不断世俗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认知 神话历史 “尼山萨满” “乌勒本” 萨满巫师
下载PDF
“世界眼光”与“中国学问”——叶舒宪神话学思想论略 被引量:1
9
作者 苏永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率先向国内介绍神话—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神话学,到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原型编码的神话"、"神话中国"、"儒家神话"、"神话历史"等一系列命题的提出,叶舒宪一直走在中国神...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率先向国内介绍神话—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神话学,到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原型编码的神话"、"神话中国"、"儒家神话"、"神话历史"等一系列命题的提出,叶舒宪一直走在中国神话研究的最前沿。一方面,他不断求取新知,将国外最新的神话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另一方面,又基于中国神话的特殊性而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这种研究范式,对国内神话学及整个文艺学的知识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神话中国 神话历史 儒家神话
下载PDF
韩国神话历史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炳僖 《百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11,共5页
神话与历史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不断互补转化。韩国不同朝代对于民族起源的追溯、对于民族共祖的解释、对于王朝合法性的论证以及对历史的书写模式中都贯穿着共同的神话模式,而对同一神话的解释又各有不同。分化与回归不断重演的过程正是... 神话与历史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不断互补转化。韩国不同朝代对于民族起源的追溯、对于民族共祖的解释、对于王朝合法性的论证以及对历史的书写模式中都贯穿着共同的神话模式,而对同一神话的解释又各有不同。分化与回归不断重演的过程正是神话历史生成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历史 东北亚 檀君 朱蒙 建国神话
下载PDF
大历史与大传统:两种人类学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永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历史人类学与文学人类学近年来分别倡导的"大历史"与"大传统"理念,均将目光投向人类文明的早期,纵深考察人类文明的发生学与动力学因素,其中所呈现的综合性与跨学科趋势超越了传统史学与文学研究相对狭小的疆域。... 历史人类学与文学人类学近年来分别倡导的"大历史"与"大传统"理念,均将目光投向人类文明的早期,纵深考察人类文明的发生学与动力学因素,其中所呈现的综合性与跨学科趋势超越了传统史学与文学研究相对狭小的疆域。由于学科发展与学术旨趣的不同,二者的具体诉求与相关实践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前者姿态更为激进,其理论谱系除历史学、人类学还涉及宇宙学、生命科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后者因崛起较晚相关理论仍在探索中,因而对"大传统"的讨论尚限于考古学范围。尽管如此,后者对于大、小传统概念的革新与改造,显示出理论接受过程中的本土反思与知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 大传统 历史人类学 文学人类学 神话历史
下载PDF
神话历史:介于祠堂与神庙之间——秦晋两地扶苏“故事”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11,共5页
在现代社会中,神话与历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术概念。简言之,神话是有关"神的故事",是虚构的;而历史则是"人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然而在早期历史或者是口传文化中,历史往往与神话交织在一起,这种历史也因此被称... 在现代社会中,神话与历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术概念。简言之,神话是有关"神的故事",是虚构的;而历史则是"人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然而在早期历史或者是口传文化中,历史往往与神话交织在一起,这种历史也因此被称为"神话历史"。秦晋两地流传着一些关于秦太子扶苏的"故事",这些故事在顾及基本"史实"的情况下又大多带有将扶苏"神化"的色彩;而与故事想对应的供奉扶苏的建筑,也有两种不同的称呼:"扶苏祠"与"扶苏庙"。这种将历史人物"神化"或者说是"造神"的现象,往往又带有一定的目的——宣扬忠、孝等思想,进而为王权的统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历史 祠堂 神庙 忠孝 王权
下载PDF
“神圣的”伊利昂“ 坚固的”特洛伊——神话历史视阈下伊利昂和特洛伊名源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38,共19页
荷马分别使用两个词汇——伊利昂和特洛伊,来称呼普里阿摩斯国王位于爱琴海东岸的城邦。在《伊利亚特》中,伊利昂的修饰语多为"神圣的",而在特洛伊之前往往冠以"城垣坚固"的程式化套语。到了《奥德赛》,特洛伊则被... 荷马分别使用两个词汇——伊利昂和特洛伊,来称呼普里阿摩斯国王位于爱琴海东岸的城邦。在《伊利亚特》中,伊利昂的修饰语多为"神圣的",而在特洛伊之前往往冠以"城垣坚固"的程式化套语。到了《奥德赛》,特洛伊则被称作"神圣的",伊利昂不仅鲜有描述语或修饰词,甚至"不值一提"。目前国内学界对这两词的差异未有关注和分析,将之混同的情况较为普遍。其实,"伊利昂"和"特洛伊"这一对专有名词在前后文本中的区别和词义演变透露出神话历史记忆的微妙变化,发掘其本身的内涵和指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伊利昂和特洛伊在荷马史诗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原意的来龙去脉,结合现代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尝试探讨神话历史视阈下古老城邦的兴建与衰亡、光荣与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昂 特洛伊 修饰词 神话历史
原文传递
创世神话与神话历史:以大禹治水-禹赐玄圭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启翠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4-21,共8页
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时代,也是学者以古往今来的世界眼光,深入追问和重新探索神话意义的时代。在中国历代典籍中,“禹赐玄圭”神话作为大禹治水功成和夏禹开国历史最核心的物化符号,在民间和精英的历史叙事中,同样隐藏着一条“模仿典范... 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时代,也是学者以古往今来的世界眼光,深入追问和重新探索神话意义的时代。在中国历代典籍中,“禹赐玄圭”神话作为大禹治水功成和夏禹开国历史最核心的物化符号,在民间和精英的历史叙事中,同样隐藏着一条“模仿典范”的线索,即宣告治水成功的“玄圭”逐渐转变成始于天地开辟以来三皇五帝曾经的“天命”符瑞,强调天命所归和王权更替的正当性与典范性,同时还充满了对德能具备的圣王治世——黄金时代的认同与期待,以及中国治水型创世神话特有的“不认命”抗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禹赐玄圭 创世神话 神话历史
下载PDF
The Review of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Theory's Construction Since 21 st Century
15
作者 GONG Wei-jun SUN Feng-ju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4期410-420,共11页
Import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since 21st century.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ists make every effort to explore and construct one theoretical system which is suitable... Import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since 21st century.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ists make every effort to explore and construct one theoretical system which is suitable for China's local culture consciousness. Its development context is clear: from literary text to culture text, and from the mythological outlook of literary standard to the mythological outlook driven by faith. We need rely on quadruple-evidence approaches which are integrated with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to reconstruct Chinese culture of the 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 theory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mythistory, to elaborate N-level coding theory, and to explore the faith in jade myth as the potential driving force of the beginning of civilization. By combing the complete symbolic process from the faith in jade myth to Chinese civilization core values, we wish to seek out the deep cultural genes among Chinese civilization identities ultim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uple-evidence approach mythistory 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 faith in jade myth N-level coding theory white jade worship
下载PDF
渊潭神话·龙王信仰·黑龙潭祈雨——《清史稿》神话历史研究案例
16
作者 孙梦迪 《百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7-24,共8页
N级编码理论认为,文字产生之前的物和图像是一级编码,汉字生成是二级编码,经典文献记载是三级编码,在此基础上的历代文史作品都是以上编码的再编码,即N级编码。该理论是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在四重证据法、文化大传统之后理论上的再推... N级编码理论认为,文字产生之前的物和图像是一级编码,汉字生成是二级编码,经典文献记载是三级编码,在此基础上的历代文史作品都是以上编码的再编码,即N级编码。该理论是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在四重证据法、文化大传统之后理论上的再推进,也被称为历时的文化符号学,旨在从理论上解决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的关系问题。打破文、史、哲学科的界限,打通文字记载前后的长时段历史,运用神话思维方式来阐释、贯通中华文明的尝试也被称为神话历史研究。从N级编码的理论来看,历代文史作品记载中的"潭"都是一种文化编码。文章结合潭、覃之造字、《山海经》中保留的渊潭神话,和民间的龙潭祈雨民俗,试图对中国传统正史的最后一部《清史稿》多次记载的"黑龙潭祈雨"事件,进行神话历史视角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历史 文化大传统 N级编码理论
下载PDF
体认神话与历史叙事的再诠释——《神话历史:一种现代史学的生成》
17
作者 陈金星 《百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3-27,共5页
约瑟夫·马里在《神话历史》中提倡一种"现代史学"——神话历史,通观全书,神话历史是一种叙事模式,主张"体认神话",探寻历史意义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还主张运用"神话手法"。约瑟夫·马里启示我... 约瑟夫·马里在《神话历史》中提倡一种"现代史学"——神话历史,通观全书,神话历史是一种叙事模式,主张"体认神话",探寻历史意义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还主张运用"神话手法"。约瑟夫·马里启示我们在现代历史和生活中发现神话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历史》 约瑟夫·马里 体认神话 史学
下载PDF
神话历史:一个跨学科的新视角
18
作者 黄悦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15,共5页
神话历史的提出建立起一种新的视角,在其烛照下神话的历史隐喻性质得到彰显:神话非但不是历史的对立面,甚至是构成历史书写和政治话语的内在机理。在神话历史视野下重新进入中国文化,不难看出作为合法性和权威来源的神话始终在历史、思... 神话历史的提出建立起一种新的视角,在其烛照下神话的历史隐喻性质得到彰显:神话非但不是历史的对立面,甚至是构成历史书写和政治话语的内在机理。在神话历史视野下重新进入中国文化,不难看出作为合法性和权威来源的神话始终在历史、思想文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建构作用,理应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历史 新史学 集体记忆
下载PDF
重访凯尔特神话历史——以爱尔兰为例
19
作者 黄悦 《百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9-22,共4页
作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族群,凯尔特人的神话传说并没有随着他们的辉煌时代一起归于沉寂,而是从口头传统进入书写系统。在爱尔兰文化传统中,曾经为文学艺术提供不竭灵感,成为民族运动的旗帜,甚至被打造为成功的商业符号,在流传变化的过... 作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族群,凯尔特人的神话传说并没有随着他们的辉煌时代一起归于沉寂,而是从口头传统进入书写系统。在爱尔兰文化传统中,曾经为文学艺术提供不竭灵感,成为民族运动的旗帜,甚至被打造为成功的商业符号,在流传变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力量的挤压和重构,构成了一部特色鲜明的神话历史。从凯尔特神话历史可以看出神话支配着一个族群的自我想像和认同,同时也根据当下需要不断经受修正和改写,最终成为政治、民族、宗教甚至商业等各种力量塑造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历史 凯尔特人 口头传统 民族国家 符号商品
下载PDF
神话历史:走向一种新的文化阐释——兼评《苏美尔神话历史》与《韩国神话历史》
20
作者 陈金星 《百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15,共5页
神话思维贯穿于人类文明史之中,并以言语、文字、物像及仪式等形式展现。神话与历史都是一种记忆,二者并不绝对泾渭分明。近年来,国内历史人类学界与文学人类学界皆出现了综合考量神话与历史的研究趋势。国内文学人类学学者力倡走出文... 神话思维贯穿于人类文明史之中,并以言语、文字、物像及仪式等形式展现。神话与历史都是一种记忆,二者并不绝对泾渭分明。近年来,国内历史人类学界与文学人类学界皆出现了综合考量神话与历史的研究趋势。国内文学人类学学者力倡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神话历史"丛书既致力于早期中国文明的神话学探源与早期中国经典的文化阐释,又致力于其他文明神话历史的重新解读。该丛书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新"大小传统理论",还提供了可操作的"四重证据法"以及丰富精彩的文化阐释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历史 文学人类学 大小传统 四重证据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