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长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榕翀 姚康 +12 位作者 邹云增 葛雷 钱菊英 杨军 杨珊 牛玉宏 李延林 章轶琦 张峰 徐世坤 张少衡 孙爱军 葛均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患者心功能以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方法40例首次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PCI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患者心功能以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方法40例首次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PCI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20),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研究终点为术后6月时延迟增强核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CMR)测定左室功能和心肌缺血面积。结果CMR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心肌缺血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LVEF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47·9%±6·7%vs43·4%±6·7%,P=0·001;细胞移植组51·5%±5·2%vs44·5%±7·1%,P=0·001)。但细胞移植组患者LVEF升高程度(△LVEF)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改善程度(6·95%±3·33%vs4·05%±1·68%,P=0·047),且细胞移植组患者心肌缺血面积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显著长期改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灌注,减少心肌缺血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心室功能 磁共振波谱学 长期随访 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Transplanted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through angiogene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20
2
作者 HU Cheng-heng WU Gui-fu +4 位作者 WANG Xiao-qing YANG Yan-hua DU Zhi-min HE Xiao-hong XIANG P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8期1499-1506,共8页
Background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contains an abundance of immature stem/progenitor cells, which may participate in the repair of hearts that have been damaged by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This study aimed to ... Background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contains an abundance of immature stem/progenitor cells, which may participate in the repair of hearts that have been damaged by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hUCBC) transplanta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rat model of MI. Methods Forty-five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ree groups: MI or control group (n=15), MI plus cell transplantation (n=15), and sham group (n=15).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as established by ligating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thereafter, hUCBC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marginal area of infarcted myocardium. In MI/control group, DMEM was injected instead of hUCBC following the same protocol.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ssessment was carded out by echocardiography and invasive hemodynamic measurements one month post MI. All rats were sacrificed for histological and immunochemical examinations.Results The transplanted hUCBC survived and engaged in the process of myocardial repair in the host heart. Echocardiography demonstrated that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rats that underwent cell transplantation. Hemodynamic studies found 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 [(21.08±8.10) mmHg vs (30.82±9.59) mmHg, P〈0.05], increase in +dp/dtmax [(4.29± 1.27) mmHg/ms vs (3.24±0.75) mmHg/ms, P〈0.05), and increase in -dp/dtmax [(3.71 ±0.79) mmHg/ms vs (3.00± 0.49) mmHg/ms, P〈0.05] among MI group with hUCBC transplant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MI/control group. 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 revealed that the collagen density in the left ventricl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rats of transplant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MI control groups [(6.33±2.69)% vs (11.10±3.75)%, P〈 0.01]. Based on immunostaining of α-actin, the numbers of microvessels were significantly (P〈0.01) increased 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cell transplantation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 cardiac function ANGIOGENESIS
原文传递
Transplantation of magnetically label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in a swin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被引量:19
3
作者 QI Chun-mei MA Gen-shan +9 位作者 LIU Nai-feng SHEN Cheng-xing CHEN Zhong LIU Xiao-jun HU Yao-peng ZHANG Xiao-li TENG Gao-jun JU Sheng-hong MA Ming TANG Yao-l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44-550,共7页
Backgrou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transplantation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myocardial repair. However, many important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MSCs transplantation remain unanswered. There is an urgent ... Backgrou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transplantation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myocardial repair. However, many important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MSCs transplantation remain unanswere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identify MSCs from the beating heart and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this new approach. This study aimed to localize the magnetically labeled MSCs (MR-MSCs) and monitor the restorative effects of MR-MSCs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Metho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as created in swine by a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Cells were delivered via intracoronary infus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arct size change and cardiac function were assessed with 3.0T MR scanner. The results were then confirmed by histological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All statistical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with Systat (SPSS version 12.01). Results A total of 26 swine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sham-operated group, n=6; AMI group with PBS transplantation, n=6; labeled MSCs group, n=7; unlabeled MSCs group, n=7). MSCs, MR-MSCs (10~cells) or PBS were delivered by intracoronary injection after MI and serial cardiac MR imaging studies were performed at 0, 4 and 8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MR imaging demonstrated MI size decreased after MSCs transplantation in labeled and unlabeled groups, however, increases were seen in the AMI group at 8 weeks after MI.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as slightly increased in the AMI group ((41.87~2.45)% vs (39.04~2.80)%, P 〉0.05), bu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MR-MSCs group ((56.85~1.29)% vs (40.67~2.00)%, P 〈0.05) and unlabeled group ((55.38~1.07)% vs (41.78~2.08)%, P 〈0.05) at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MR-MSC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Prussian blue and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Western blot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as a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ardiomyocyte markers such as myosin heavy chain and troponin T in the MSCs t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media mesenchymal stem ce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ventricular function
原文传递
益气解毒汤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谱、血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孔蕊 崔利宏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891-894,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谱、血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谱、血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解毒汤治疗,方药组成:丹参、玄参、炒白芍、太子参各15 g,五味子、金银花、酸枣仁、桂枝、板蓝根各10 g,黄芪25 g,炙甘草6 g。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肌酶谱、血清细胞因子、心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有效率为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含量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有均改善,且观察组IL-4水平及心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未影响研究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在改善患儿心功能、血清因子指标的同时对心肌酶谱也有较好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益气解毒汤 心肌酶谱 血清细胞因子 心功能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选择下调大鼠心肌梗死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小华 许增禄 +3 位作者 徐园园 仇文颖 钱晓菁 陈咏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心肌纤维化是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本实验主要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肌左室重构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表达以及对心脏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诱导、扩增及... 目的心肌纤维化是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本实验主要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肌左室重构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表达以及对心脏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诱导、扩增及标记后,植入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心肌中,于28d测定大鼠心脏功能后取出心脏并称量,对缺血性心肌的纤维化程度及注入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观察,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等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情况,并观察了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心肌中骨髓基质干细胞存活;梗死大鼠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10%);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IM-1以及TGF-β1基因表达水平与未注入骨髓基质干细胞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且心肌细胞纤维化被有效抑制。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抑制心肌纤维化,降低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改善心脏功能,有望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血液动力学 心脏功能 左室重构 大鼠
下载PDF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玉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动脉硬化性心肌梗死(M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性。方法:以收入的42例MI患者(MI组)、35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基础生化指标水平;... 目的:探究老年动脉硬化性心肌梗死(M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性。方法:以收入的42例MI患者(MI组)、35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基础生化指标水平;测量各组受试者Cys C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分析Cys C表达与基础生化指标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指标相关性。结果 :三组血清肌酸激酶(CK)、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ys C、NO、ET-1、API-1、TM水平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组血清CK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但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组和心绞痛组血清CHOL、TG、LDL-C、Cys C、ET-1、API-1、T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MI组和心绞痛组血清CHOL、TG、LDL-C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ys C、ET-1、API-1、TM水平均高于心绞痛组,NO水平低于心绞痛组(P<0.01)。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MI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CK、CHOL、TG、LDL-C、ET-1、PAI-1和TM均呈显著正相关,与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动脉硬化性MI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ET-1、PAI-1和TM呈显著正相关,与NO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胱抑素C 血管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香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洪生 黄日太 +2 位作者 连锋 陶如琦 郑家豪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移植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 ( BMSCs)到香猪急性心肌梗死区内 ,研究移植 BMSCs对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2 4只贵州香猪采用计算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 ( n=12 )和对照组 ( n=12 ) ,抽取香猪自体骨髓 ,经体外分离出 BMSCs... 目的 移植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 ( BMSCs)到香猪急性心肌梗死区内 ,研究移植 BMSCs对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2 4只贵州香猪采用计算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 ( n=12 )和对照组 ( n=12 ) ,抽取香猪自体骨髓 ,经体外分离出 BMSCs并培养和经 5 -氮胞苷 ( 5 - azacytidine)转化 ,利用结扎左前降支 ( L AD)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经 L AD和梗死区多点注射的方法将实验组香猪注射 BMSCs(细胞总数 2× 10 6 个 ) ,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细胞培养液。 3周和 6周后 ,用超声心动图 ( UCG)观察两组移植后心肌结构和心功能改变的情况。 结果 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室壁增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左心室室壁、室间隔厚度和心室腔的大小在两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别 ,实验组室壁和室间隔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而心室腔小于对照组。 结论  BMSCs梗死区心肌移植后可减轻心室重构的进程 ,减轻心肌的变薄程度 ,使心室腔未明显扩大。 BMSCs移植还可增加心肌的收缩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香猪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结构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BMSCS
下载PDF
Cx43转基因自体成肌细胞移植对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范慧敏 汪进益 +4 位作者 刘中民 洪暄 孔祥 赵曙光 丁一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28-1330,共3页
目的移植Cx43转基因自体成肌细胞(Cx43 SMC)到犬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内,观察移植Cx43 SMC对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条健康杂种犬采用计算器随机法分为3组(n=8),即成肌细胞(SMC)移植组、Cx43 SMC移植组和对照组。取... 目的移植Cx43转基因自体成肌细胞(Cx43 SMC)到犬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内,观察移植Cx43 SMC对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条健康杂种犬采用计算器随机法分为3组(n=8),即成肌细胞(SMC)移植组、Cx43 SMC移植组和对照组。取犬自体骨骼肌,经体外分离、培养和转化,将质粒载体pLenti6/V5-DEST-Cx43转入骨骼肌成肌细胞。利用结扎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AMI动物模型,经LAD和梗死区多点注射的方法将实验组犬注射SMC或Cx43 SMC(细胞总数2×10^6个),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细胞培养液。分别在AMI前1d、AMI后4周、细胞移植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UC/3)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并进行心肌组织的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学检查。结果AMI前UCG检查犬左室形态和收缩功能正常,结扎LAD4周后,LVEF降低、LVDD和LVSD均增加(P〈0.05)。移植后4周,与对照组和移植前比较,SMC和Cx43 SMC移植组的LVEF升高、LVDD和LVSD减少(P〈0.05),其中Cx43 SMC移植组较SMC移植组为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亦显示移入的Cx43 SMC在宿主心肌组织中排列有序,与宿主心肌细胞的排列方向一致,其间有闰盘形成。结论Cx43 SMC梗死区心肌移植后可减轻心室重构的进程,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细胞 连接蛋白43 基因表达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心功能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宋晓蓉 翟志敏 +5 位作者 章仁品 陈柯 胡闻 左鲁生 朱先存 严中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至缺血心肌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修复重建能力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SCs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至缺血心肌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修复重建能力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SCs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备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分别将Dil标记的1×106个细胞悬液400μl或等量L-DMEM培养基用微量注射器注入梗死灶边缘,于建模前、建模后2周、细胞移植后2、4周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同时进行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细胞移植后8周处死所有动物,病理学检查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状况。结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动物建模前、建模后2周LVEF、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0.08vs.0.71±0.04,0.56±0.11vs.0.55±0.09;0.35±0.06vs.0.35±0.04,0.24±0.08vs.0.23±0.03,P>0.05),细胞移植后2、4周MSCs组LVEF、LVFS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1±0.05vs.0.60±0.05,0.72±0.07vs.0.62±0.08;0.34±0.03vs.0.29±0.01,0.35±0.06vs.0.27±0.05,P<0.05);病理学检查见自体MSCs移植8周后存活于梗死心肌中,表达肌细胞特异性标志,并且能显著增加瘢痕区毛细血管密度(38.6±7.6/mm2vs.21.4±3.9/mm2,P<0.05),心肌声学造影亦显示梗死局部血流灌注MSCs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自体MSCs移植缺血心肌中可向心肌细胞分化,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干细胞 间充质 细胞治疗 心肌再生 心功能
下载PDF
骨化三醇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MMP-9及心肌细胞凋亡、血管内皮功能和LVMI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林杰 王莉萍 +2 位作者 张园园 董晓华 汪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0期2764-2767,2772,共5页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T-proBNP、MMP-9及心肌细胞凋亡、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86例老年CHF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ge法分为常规组和...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T-proBNP、MMP-9及心肌细胞凋亡、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86例老年CHF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ge法分为常规组和骨化三醇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LVMI、心肌细胞凋亡指标[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一氧化氮(NO)、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变化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骨化三醇组NT-proBNP、MMP-9水平及LVMI均低于常规组P<0.05),Fas/APO-1、sFas、sFasL水平也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NEGF、NO、FMD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不同程度升高(P<0.05),ET-1较治疗前降低(P<0.05),骨化三醇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能够降低老年CHF患者血清NT-proBNP、MMP-9水平及LVMI,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保护患者心功能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心肌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功能 左心室质量指数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荣莉 姜尔烈 +8 位作者 王玫 周征 翟文静 翟卫华 王华 王志永 包宇实 杜宏 韩明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90-394,共5页
本研究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体外培养rMSC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开胸直视下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组:假手术组(只开... 本研究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体外培养rMSC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开胸直视下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组:假手术组(只开胸腔不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AMI组(开胸结扎后注射无血清DF12培养液)及rMSC组(开胸结扎后注入Dil标记的rMSC)。将rMSC移植至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心肌组织内8周后,通过超声心动检查、生理多导仪检测各实验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1抗原以了解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rMSC表达CD90、CD44、CD105、CD54,不表达CD34、CD45、CD31。移植的rMSC在大鼠心肌组织内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rMSC移植组大鼠梗死周边组织新生血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移植组大鼠LVEF、LVESP、+dp/dtmax、-dp/dtmax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LVEDP明显下降。结论:rMSC移植后在心肌组织中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可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心肌梗死动物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干细胞移植 心功能
下载PDF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作用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庆有 赵立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天,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天,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日1次,培哚普利片4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10 mg,每日1次,如无禁忌症则连续使用,治疗组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人参10 g黄芪15 g制附子5 g毛冬青30 g益母草10 g)每天1剂,水煎服200 mL,早晚各100 mL,连用10天,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CD_(34)^+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在发病3周末QRS记分法预测心肌梗死面积,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第5天和第10天,外周血CD_(34)^+细胞(分别为48.26±5.74和34.18±6.70),明显高于入院即刻(20.33±6.01),也高于同时刻对照组(分别为22.45±5.31和19.89±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1天,治疗组QRS积分(2.68±0.41)和梗死面积(22.54±2.49)%比对照组[分别为3.96±0.34;(29.38±2.59)%]为低,LVEF(0.59±0.07)比对照组(0.50±0.07)显著升高,治疗组LVESVI(27.47±7.86)、LVEDVI(68.92±11.52)和WMSI(2.10±0.11)与对照组(分别为36.71±8.85;78.46±13.16;2.98±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具有良好的干细胞动员作用,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千细胞动员 益气温阳活血方 心功能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联合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黎叶飞 盛臻强 +3 位作者 王毅 郑扣龙 李涛涛 卢辉和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1期29-32,F0003,共5页
目的 :联合移植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观察心脏功能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扩增EPCs,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手... 目的 :联合移植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观察心脏功能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扩增EPCs,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EPCs组、IGF-1组和EPCs+IGF-1组。细胞移植组予注射移植EPCs或EPCs+IGF-1,Control组和IGF-1组注射等体积的PBS和IGF-1。移植后2周,采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其他3组心脏功能均有改善(P<0.05),EPCs+IGF-1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EPCs+IGF-1组梗死边缘区可见较多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阳性细胞(P<0.05);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检测示:EPCs+IGF-1组密度最高,EPCs组及IGF-1组次之(P<0.05);EPCs+IGF-1组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EPCs组和IGF-1组高于Control组(P<0.05)。结论:EPCs与IGF-1联合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较单用EPCs或IGF-1移植更能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是增加细胞移植效率,增强旁分泌效应,增加血管新生,改善组织灌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移植 心脏功能 大鼠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心脏功能及在院死亡率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华琦 李东宝 +4 位作者 万云高 刘力松 李静 范振兴 桑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住院期间心功能和在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686例STEAMI患者查血常规后,分为高白细胞组(WBC>10×109/L)和正常白细胞组(WBC<10×109/L),观察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住院期间心功能和在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686例STEAMI患者查血常规后,分为高白细胞组(WBC>10×109/L)和正常白细胞组(WBC<10×109/L),观察住院期间的死亡情况,其中476例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高白细胞组的死亡率和心衰(Killip分级)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白细胞组。高白细胞组的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低于正常白细胞组。溶栓后临床指标再通患者高白细胞组EF明显低于正常白细胞组,而补救PCI患者高白细胞组EF、FS与正常白细胞组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发现,WBC计数与EF和FS呈负相关。结论老年STEAMI患者WBC计数与心功能呈负相关,WBC升高是心衰和死亡率增加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白细胞 心脏功能试验 老年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细胞移植对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静 谢明星 +8 位作者 王新房 吕清 郎明建 关思虞 陈波 邓斌华 龚静吉 熊润青 龙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移植对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建立慢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即新生鼠心肌细胞移植组25只;对照组,即细胞培养液基质移植组25只。另设假...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移植对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建立慢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即新生鼠心肌细胞移植组25只;对照组,即细胞培养液基质移植组25只。另设假手术组15只为正常对照。心肌梗死后4周和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高频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左室形态和功能。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试验组移植细胞的存在。结果细胞移植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缩小(P<0.01),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明显增厚(P<0.01),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显示试验组心肌瘢痕区边缘有BrdU阳性细胞存在。结论心肌细胞移植可逆转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改善左室功能。高频超声心动图为心肌细胞移植效果评价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塞 干细胞移植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琳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对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 目的:对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3.0 g,1次/天,静脉滴注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测定2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B型尿钠肽(BNP)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4.8%(P<0.01);随访1年2组病死率及住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LVEF、SV、CO、BNP和6 min步行距离均有所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2组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不良反应主要是口干及胃肠道反应,但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卡尼汀 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细胞功能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海萍 张雷 +4 位作者 赵静 吴志刚 吕洋 王浩宇 邵素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心肌病大鼠体内存活、分化的情况。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同种异体大鼠B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胶体金标记。按照对BMSCs的处...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心肌病大鼠体内存活、分化的情况。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同种异体大鼠B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胶体金标记。按照对BMSCs的处理方式和心肌内注射的成分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接受BMSCs移植治疗;B组移植经5-氮胞苷体外诱导的BMSCs;C组列为对照组,注射等量培养基;每组12只。4周后通过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评价BMSCs移植对大鼠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和分化。结果与对照组C组相比,移植组A,B两组左心功能显著改善(P<0.01)。A,B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移植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移植的BMSCs能在心外膜下、梗死区及与正常心肌的交界处存活并向心肌细胞分化,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和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表达阳性。结论同种异体BMSCs移植入大鼠心肌梗死区后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并向心肌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心功能 大鼠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动员和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赵鹏 王聪聪 王晨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47-4955,共9页
背景:运动康复是心肌梗死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能够改善心肌灌注和心血管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与修复有关,而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目的:探讨12周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动员和... 背景:运动康复是心肌梗死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能够改善心肌灌注和心血管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与修复有关,而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目的:探讨12周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动员和功能的影响。方法:(1)选择2022年1-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脏康复治疗12周,运动组患者接受常规心脏康复+12周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72 h,检测患者心肺适能、纽约心脏协会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水平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2)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72 h,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提取内皮组细胞,检测内皮组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与结论:(1)干预结束后72 h,运动组患者的纽约心脏协会分级、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峰值摄氧量、最大功率、递增负荷试验完成时间、峰值运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平均心率和平均主观疲劳感觉评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外周血内皮组细胞数量多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2)干预结束后72 h,运动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增殖、黏附与迁移能力均高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3)结果表明,规律有氧运动能够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并增强其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进而改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情、心功能和心肺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有氧运动 内皮祖细胞 血管生成 心功能 心肺适能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别嘌醇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白菊芳 李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11-715,共5页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别嘌醇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心肌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拟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冠心病标准化治疗,对照组在PCI术前3 ...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别嘌醇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心肌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拟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冠心病标准化治疗,对照组在PCI术前3 d给予别嘌醇顿服(3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给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40 mL静滴(1次/d),手术当天置入导管前再静推20 mL。检测2组PCI术前及术后8 h、24 h的血浆肌钙蛋白Ⅰ(cT 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 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 F)、一氧化氮(NO)和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记录cT nI和CK-MB阳性率以及术后8 h、24 h之内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8 h、24 h血浆cT nI、CK-MB、NTproB NP、hs-CRP、ET-1、vW F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NO、FMD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8 h、24 h的cT nI和CK-MB阳性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PCI术前给予别嘌醇预处理的基础上,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能够减轻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程度,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别嘌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内皮细胞功能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复流大鼠黏附分子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晨 吴丹 +2 位作者 吕晓琳 冯秋菊 黄树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2067-2071,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复流大鼠细胞黏附分子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替罗非班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45min后再灌注120min...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复流大鼠细胞黏附分子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替罗非班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45min后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模型。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及无复流的范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黏附分子[整合素β1(Integrinβ1)、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和内皮细胞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预处理组心肌无复流率和梗死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心肌组织中cTnI、CK、CK-MB水平和VEGF、eNOS、NO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Integrinβ1、E-selectin和P-select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电针内关、心俞、膻中能够通过调控心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和内皮细胞功能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再灌注无复流现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 电针预处理 细胞黏附分子 内皮细胞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