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75
1
作者 武阳丰 赵冬 +8 位作者 周北凡 王薇 李贤 刘静 李莹 孙佳艺 赵连成 吴兆苏 诸骏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8-433,共6页
目的为配合制订《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疾病和危险因素特点的血脂异常诊断界值和以血脂异常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方案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方法汇总"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 目的为配合制订《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疾病和危险因素特点的血脂异常诊断界值和以血脂异常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方案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方法汇总"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和"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资料(基线入组共计40719人,年龄35~64岁,男女约各半,随访总计345 140.5人年),用统一的分析方案分析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ICVD,包括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相对危险的估计采用多元 Cox 比例风险模型,并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采用该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组合时一个50岁的人今后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用于确定危险分层方案。结果两队列均呈现如下规律:(1)TC 和 LDL-C 水平与 ICVD 发病危险的关系是连续性的,并无明显的拐点;(2)LDL-C<3.37 mmo]/L(130 mg/dl)与 TC<5.18 mmol/L(200 mg/dl)的发病率(绝对危险)基本接近,而 LDL-C<4.14 mmol/L(160 mg/dl)与 TC<6.22 mmol/L(240 mg/dl)的发病率基本接近;(3)TC<5.18 mmol/L(200 mg/dl)时的绝对危险略高于理想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的绝对危险,TC≥6.22 mmol/L(240 mg/dl)时的绝对危险略低于高血压1级的绝对危险;(4)随着HDL-C 水平的降低,ICVD 发病危险增加;(5)TG 与 ICVD 发病危险间未见显著关联;(6)在任一 TC水平,仅合并高血压时 ICVD 发病的绝对危险已高于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时 ICVD 发病的绝对危险。结论我国人群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可准确定为:TC<5.18 mmol/L(200 mg/dl)或 LDL-C<3.37mmol/L(130 mg/dl)为合适范围,TC 5.18~6.19 mmol/L(200~239 mg/dl)或 LDL-C 3.37~4.12mmol/L(130~159 mg/dl)为边缘升高,TC≥6.22 mmol/L(240 mg/dl)或 LDL-C≥4.14 mmol/L(160mg/dl)为升高。HDL-C<1.04 mmol/L(40 mg/dl)为减低,1.04~1.53 mmoL/L(40~59 mg/dl)为正常,≥1.55 mmol/L(60 mg/dl)为理想水平。此标准与国际相关标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危险性评估 心肌缺血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通心络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06
2
作者 刘建勋 尚晓泓 +2 位作者 王刚 张树才 高学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25-428,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形成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以及氯仿导致小鼠心律失常和食饵性高脂大鼠等实验动物模型,...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形成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以及氯仿导致小鼠心律失常和食饵性高脂大鼠等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通心络胶囊消化道给药对其防治作用。结果:通心给胶囊具有明显减轻由心外膜电图标测的心肌缺血程度(∑-ST)及心肌缺血范围(N-ST),减小经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所显示的梗塞区,能够保护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冠脉痉挛性心肌缺血,显著抑制氯仿引起的小鼠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降低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程度,同时对心律失常及高脂血症的发生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心肌缺血 高脂血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TIMI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6
3
作者 唐强 霍勇 +6 位作者 陈明 李建平 洪涛 郭来敬 王智 张树和 曲华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8名,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27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1例。收集所有病...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8名,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27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7%比9.5%,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38.1%比7.4%,P<0.01);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2级血流比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冠心病心气虚证与左心室功能及心肌缺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王硕仁 赵明镜 +2 位作者 吕希滢 赵悦茹 徐西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气虚证与左心室功能和心肌供血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等方法进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研究 ;应用党参与硝苯吡啶治疗稳定性心绞痛 ,进行药证结合研究。结果 :(1 )冠心病心气虚证与非心气...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气虚证与左心室功能和心肌供血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等方法进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研究 ;应用党参与硝苯吡啶治疗稳定性心绞痛 ,进行药证结合研究。结果 :(1 )冠心病心气虚证与非心气虚证组比较 ,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部分检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左室舒张功能评价对心气虚证诊断有高敏感性(87% ) ,左室收缩功能则有高特异性 (88% )。 (2 )党参可保护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 ,改善心肌缺血。结论 :心肌缺血和血瘀可造成心气虚证 ,补气治疗心气虚证又可反作用于血瘀证 ,使心肌缺血好转。其机制为改善心肌正性舒张和收缩功能 ,从而改善心肌血供的灌注阻力和压力 ,有利于心肌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气虚证 左心室功能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冠脉结扎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被引量:76
5
作者 周文武 林玲 +3 位作者 陈军 杨进福 周新民 胡建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6-230,F003,i001,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缝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于左室前外侧壁形成缺血区域,约占左室壁面积的20%~50%。结果完成85例动物模型制作,存活74只,其中60只据术中所见、心电图、及病理检查证实有明确的心肌缺血,心功能下...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缝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于左室前外侧壁形成缺血区域,约占左室壁面积的20%~50%。结果完成85例动物模型制作,存活74只,其中60只据术中所见、心电图、及病理检查证实有明确的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结论该方法制作简单可行,动物存活率满意;但模型欠稳定,需标本量较大以充分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大鼠 左室 心电图 动物模型 冠脉结扎 缝扎 存活率 筛选 制做
下载PDF
近10年人参皂苷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6
作者 王巍 苏光悦 +1 位作者 胡婉琦 赵余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736-3741,共6页
人参单体皂苷作为人参的主要活性物质,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促进血管再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抗心律失常等。对近10年人参皂苷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以人参皂苷为基础的心血管... 人参单体皂苷作为人参的主要活性物质,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促进血管再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抗心律失常等。对近10年人参皂苷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以人参皂苷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保护剂的新药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人参皂苷 心血管疾病 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再灌注 血管再生 心肌细胞凋亡 抗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0
7
作者 石晶 顾军 +1 位作者 邓心新 田亚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观察姜黄素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电图、血清酶(CPK,LDH,GOT)活性和血清中游离脂肪...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观察姜黄素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电图、血清酶(CPK,LDH,GOT)活性和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及血清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可使Iso诱导的大鼠心电图缺血性改变(J点下移)减轻,抑制血清CPK,LDH,GOT活性的升高,抑制FFA含量的升高,并可降低缺血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且这些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姜黄素可提高大鼠心肌耐缺氧能力,对大鼠心肌的缺血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心肌缺血 保护作用 中药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 被引量:43
8
作者 谷天祥 张显清 +5 位作者 谷春久 石玉秀 李厚文 姜桂娥 赵凤凯 王天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20-423,共4页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 + 分布、含量及ATPase活性变化 ,探讨Ca2 +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原位亚细胞Ca2 + 变化 ;电镜酶细胞化学及生化方法测...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 + 分布、含量及ATPase活性变化 ,探讨Ca2 +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原位亚细胞Ca2 + 变化 ;电镜酶细胞化学及生化方法测定ATPase分布及活性变化。结果 心肌缺血 30min再灌注 30、6 0min肌浆网及肌膜Ca2 + 明显减少 (P <0 .0 1) ,而胞浆及线粒体内Ca2 + 明显增加 (P <0 .0 1)。再灌注肌浆网及肌膜Ca2 + 减少与胞浆及线粒体Ca2 + 增加呈负线性相关 ,r分别为- 0 .96 4和 - 0 .994,胞浆与线粒体Ca2 + 变化呈正线性相关 ,r为 0 .997。心肌缺血 30minATPase活性明显降低 ,缺血 30min再灌注 30及 6 0min进一步加重。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Ca2 + 超载发生在亚细胞水平 ,即亚细胞Ca2 + 的重新分布。ATPase泵功能抑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亚细胞Ca2 + 紊乱的直接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Ca^2+离子 腺苷三磷酸酶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9
9
作者 张桂艳 程德君 杨玲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ECG)与常规心电图(rECG)在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HD患者85例,分别接受rECG和dECG检查,比较两者对CHD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 rECG心肌缺血诊断的阳性率为51.76%(4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ECG)与常规心电图(rECG)在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HD患者85例,分别接受rECG和dECG检查,比较两者对CHD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 rECG心肌缺血诊断的阳性率为51.76%(44/85),低于dECG的81.18%(69/85)(P<0.05);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上,dECG检测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成对期前收缩、房性成对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高于rECG(P<0.05),而在诊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上,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相仿(P>0.05)。结论 dECG检查对CHD的早期诊断,尤其是无症状型CH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rECG与dECG联合检查能够为CH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中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其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55
10
作者 唐旭东 姜建青 +3 位作者 姜大春 赁常文 刘宝玉 顾大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 (PMN)内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 2 4只分为①缺血 -再灌注组 (I R) :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 (PMN)内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 2 4只分为①缺血 -再灌注组 (I R) :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 4 5min后再开放 ;②三七总皂苷 (PNS)预处理组 (IR +PNS) :在心肌缺血前 10min静脉注射PNS(10 0mg·kg-1) ;③假手术对照组 (Sham) ;每组又分缺血前(0 )、再灌注后 30、6 0、90、12 0、2 4 0、36 0min时相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ICAM 1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NF κB的活性 ,测定中性粒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EC 340 )的粘附率。结果 在缺血 -再灌注组中心肌再灌注 30min后NF κB活性开始增高 ,12 0min达到高峰 ,之后活性下降 ;中性粒细胞ICAM 1的表达在心肌再灌注 12 0min开始增高 ,并与并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率升高有相关性 ;在三七总皂苷预处理组 ,PNS能抑制NF κB的活化及中性粒细胞ICAM 1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粘附。结论 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刺激NF κB的活化 ,启动中性粒细胞ICAM 1的表达而参与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 ;三七总皂苷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 κB的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中性粒细胞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κB 细胞粘附 活性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核转录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唐旭东 姜建青 +3 位作者 赁常文 刘宝玉 姜大春 顾大勇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 (PMN)内核因子 -kB (NF -kB)活性变化、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 12 4只随机分为以下 3组 :①缺血 -再灌注组 (IR) :结扎兔左冠状动...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 (PMN)内核因子 -kB (NF -kB)活性变化、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 12 4只随机分为以下 3组 :①缺血 -再灌注组 (IR) :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 4 5min后再开放 ;②三七总皂甙 (PNS)预处理组 (IR +PNS) :在心肌缺血前 10min静脉注射PNS (10 0mg/kg) ;③假手术对照组 ;每组又分缺血前、再灌注后 30、 6 0、 90、 12 0、 2 4 0、 36 0min时相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ICAM - 1的表达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NF -kB的活性 ;用髓过氧化酶法 (MPO)定量测定心肌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结果 在缺血 -再灌注组中心肌再灌注 30min后NF -kB活性开始增高 ,12 0min达到高峰 ,之后活性下降 ;中性粒细胞ICAM - 1的表达在心肌再灌注 12 0min开始增高 ,并与中性粒细胞的心肌浸润增加有相关性 ;在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 ,PNS能抑制NF -kB的活化及中性粒细胞ICAM - 1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心肌浸润。结论 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能刺激中性粒细胞内NF -kB的活化 ,活化的NF -kB启动中性粒细胞ICAM - 1的表达而参与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 ;三七总皂甙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 -kB的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 中性粒细胞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KB 细胞浸润
下载PDF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2
12
作者 高扬 王成英 +5 位作者 周艳丽 侯志辉 尹卫华 李震南 孙凯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 评价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前瞻性对CCTA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30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扫描,并于1周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定... 目的 评价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前瞻性对CCTA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30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扫描,并于1周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定性分析CT-MPI结果,并测量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共17段心肌节段的灌注量化指标,包括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和达峰时间(TTP).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MPI结果为参照标准将所有心肌节段分为灌注正常组和灌注异常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MBF、MBV和TTP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CCTA、CT-MPI及两者联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效能.结果 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灌注异常组MBF、MBV分别为(79.3±18.0)ml·100 ml^-1·min^-1和(8.9±2.9)ml/100 ml,显著低于灌注正常组的(135.1±35.2)ml·100 ml^-1·min^-1和(13.8±8.9)ml/10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02、0.866,P〈0.01);而灌注异常组的TTP为(13.9±2.5)s,显著高于灌注正常组[(9.1±2.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24,P〈0.01).节段水平上,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147/161)、84.6%(281/332).血管水平上,CCTA〉70%狭窄预测心肌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5(95%CI:0.517-0.753),CT-MPI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599-0.819),而CCTA〉70%联合CT-MPI的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749-0.925).结论 负荷动态CT-MPI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能,CT-MPI联合CCTA一站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血流灌注能更好地识别导致缺血的狭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山麦冬总电甙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43
13
作者 宋晓亮 高广猷 叶丽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用两个模型研究山麦冬总皂甙(TSLSL)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TSLSL(40mg·kg-1,ip)可明显降低Iso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血清CPK水平和心电图ΣST段变化.在结扎冠脉所致心肌梗塞实验中... 用两个模型研究山麦冬总皂甙(TSLSL)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TSLSL(40mg·kg-1,ip)可明显降低Iso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血清CPK水平和心电图ΣST段变化.在结扎冠脉所致心肌梗塞实验中,TSLSL(60mg·kg-1,ip)可显著抑制心肌组织CPK的释放,同时TSLSL能保护心肌SOD活性,降低心肌MDA水平,此外还降低心肌FFA的生成,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实验结果表明,TSLSL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防止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及改善脂肪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麦冬 总皂甙 心肌缺血 药理学 异丙肾上腺素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0
14
作者 李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9期191-192,共2页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90.00%,高于常规心电图52.2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阳性率(75.56%、76.67%、34.44%、20.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45.56%、46.67%、8.89%、6.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率,协助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丹参、红花水溶性组分及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9
15
作者 刘剑刚 张大武 +4 位作者 李婕 丰加涛 杨小平 史大卓 梁鑫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将丹参、红花实现高效及高通量的组分分离与表征,观察其水溶性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A)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40 min后,剪开丝线,再灌注120 min,建立实验性心肌I/R... 目的:将丹参、红花实现高效及高通量的组分分离与表征,观察其水溶性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A)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40 min后,剪开丝线,再灌注120 min,建立实验性心肌I/R损伤模型。结扎冠A10 min后股静脉给药。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只穿刺不结扎),模型组,丹红注射液组(原儿茶醛质量浓度0.05 g.L-1,给药量1.80 g.kg-1),丹参水溶性有效组分组(丹酚酸B质量浓度49 g.L-1,给药量30.68 g.kg-1),红花水溶性有效组分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质量浓度31.76 g.L-1,给药量17.87 g.kg-1),丹参红花水溶性有效组分配伍组(给药量24.28,48.55 g.kg-1),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同等药量。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10只。测定大鼠梗死(MI)面积大小,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的变化,观察药物对心肌损伤后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cTnT和CK-MB水平均有升高,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红花水溶性组分及其配伍低、高剂量组均能减少大鼠MI面积,降低血清CK-MB活性和cTnT水平。丹参水溶性组分能显著升高6-keto-PGF1α含量(P<0.01)和降低TXB2含量(P<0.01),并对血小板聚集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红花水溶性组分对TXB2水平降低幅度最大(P<0.01),丹参红花组分配伍后作用加强,部分指标改善幅度优于丹红注射液。结论:丹参、红花水溶性组分对I/R损伤后的指标改善方面侧重面有所不同,配伍后在降低MI面积,抑制CK-MB漏出和升高6-keto-PGF1α水平方面作用加强,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治血栓形成,对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丹参酚酸B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6
16
作者 高秀梅 张伯礼 +5 位作者 商洪才 王怡 郭利平 张萌 史红 刘密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2期1754-1756,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冠脉结所经典大鼠,验证其是否具有模拟或加强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再灌后折损伤后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采用Stata统计软件随机分为9组,每组各20只。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循环3次缺血性...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冠脉结所经典大鼠,验证其是否具有模拟或加强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再灌后折损伤后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采用Stata统计软件随机分为9组,每组各20只。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循环3次缺血性预适应模型,以及缺血30min,再灌2h的单纯缺血再灌模型,以坏死区占缺血区的百分比、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自由基为评价指标。结果再灌组,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坏死质量占缺血质量(IS/AAR)分别高达45%,47%,45%;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也分别高达76%,56%,73%;血清中LDH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预处理后,早期组IS/AAR与早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降低了17%,晚期组IS/AAR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仅降低4%;早期缺血预处理组和晚期缺血预处理组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3%,44%,显著低于再灌和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P<0.01;缺血预处理之后LDH释放也减少。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在再灌、IPC基础上IS/AAR进一步缩小约10%~17%,LDH释放也减少,LDH含量以晚期药物+IPC组最低,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P<0.05,复方丹参方使再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下降。另外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还可以使血清中MDA下降,SOD活性增强。结论复方丹参方可加强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但对早期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方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大鼠 心肌酶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3
17
作者 霍阳 高智玉 高旭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80例,对其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量表中的排尿障碍、吞咽困难、双侧大脑受累、发病时伴有高热、缺血性心脏病史、周围血管病史、意识不清、糖尿病史8项预测因素进行生存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80例,对其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量表中的排尿障碍、吞咽困难、双侧大脑受累、发病时伴有高热、缺血性心脏病史、周围血管病史、意识不清、糖尿病史8项预测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2±1.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和≥65岁、有无排尿障碍、有无吞咽困难、是否双侧大脑受累、发病时有无高热、有无缺血性心脏病史、是否意识不清、能否抬起上肢、能否独立行走等指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排尿障碍、吞咽困难和缺血性心脏病史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年龄、是否排尿障碍、是否吞咽困难和有无缺血性心脏病史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排尿障碍 吞咽障碍 心肌缺血 年龄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及心肌灌注一站式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2
18
作者 王洁 陈宏伟 +1 位作者 方向明 钱萍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1-256,共6页
目的 探讨心脏CT一站式检查[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CCTA与负荷动态CT-MPI一站式检查及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 目的 探讨心脏CT一站式检查[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CCTA与负荷动态CT-MPI一站式检查及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MPI检查,其中16例追加了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各项检查时间间隔小于2周且期间未行相关治疗.CT-MPI及SPECT-MPI结果均采用可视法判断灌注状态,测量CT-MPI上心肌血流量(MBF)值,通过配对t检验(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比较灌注正常与异常心肌的MBF值差异.以SPECT-MPI为参考标准,评价CT-MPI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者的一致性;以SPECT联合ICA为参考标准,分别评价CT-MPI、CT-MPI联合CCT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CT-MPI检查中,30例中有19例共52个节段显示心肌灌注减低,灌注正常节段MBF值[(117.61±29.82)ml·100 ml^-1·min^-1]与灌注减低节段MBF值[(80.60±22.15)ml·100 ml^-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64,P〈0.01).以SPECT为参考,以血管节段为单位,CT-MPI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4.12%(32/34)、95.80%(456/476),两种检查结果的Kappa=0.772(P〈0.01).对于16例行ICA检查者,CT-MPI检测出15例22个血管支配区有血流动力学异常.以SPECT-MPI联合ICA为参考标准,负荷CT-MPI诊断有动力学异常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31%(12/13)、71.43%(25/35);CCTA为100%(13/13)、51.43%(18/35);负荷CT-MPI联合CCTA为92.31%(12/13)、82.86%(29/35).负荷CT-MPI联合CCTA与参考标准的r=0.690(P〈0.001).结论 负荷动态CT-MPI可检测心肌灌注的异常,评价心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联合CCTA可提高检测动力学异常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最终实现CT在冠心病检查中的一站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9
作者 陈福晖 刘达兴 容松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2145-2148,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的缺乏、大量吸烟饮酒、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加重原有的损...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的缺乏、大量吸烟饮酒、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加重原有的损伤,引起心肌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改变,进而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氧自由基爆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能量代谢障碍几个方面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上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发生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血竭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44
20
作者 马建建 宋艳 +1 位作者 贾敏 李长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大鼠及兔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大鼠体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结果 血竭总黄酮对体外 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及 PAF诱导的兔... 目的 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大鼠及兔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大鼠体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结果 血竭总黄酮对体外 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及 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面积。结论 血竭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抗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 血竭总黄酮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 活血化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