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许鸣 陆嘉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00-1807,共8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干细胞异常的疾病,以无效造血和血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作为血液病学中信息度较低的一组"灰色病",随着近年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从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特征转移到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干细胞异常的疾病,以无效造血和血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作为血液病学中信息度较低的一组"灰色病",随着近年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从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特征转移到表观遗传学和微环境等方面。然而,目前对MDS的发病机制仍然无明确的定论,通常应用的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MDS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目前针对造血干细胞、细胞因子、表观遗传等方面的研究更为深入,而且成果丰硕,相应的靶向药物如去甲基化药物氮杂胞苷和地西他滨等已经在MDS临床应用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有关MDS发病机制中的造血干细胞、细胞因子、表观遗传改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优化对MDS疾病进展的监控和指导其临床用药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发病机制 造血微环境 表观遗传改变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邱林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057-1063,共7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MDS的高度异常性有关。已知与MDS发病相关的一些机制,如多种遗传学、表观遗传学、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异常等。随着对MD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MDS的高度异常性有关。已知与MDS发病相关的一些机制,如多种遗传学、表观遗传学、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异常等。随着对MD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和新的治疗药物,作者拟就近年来有关新的进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地西他滨和沙利度胺两种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叶吉明 辜学忠 +2 位作者 储雨妍 刘宇 叶吉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72-76,共5页
目的评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方案和沙利度胺(thalidom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三种分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8例MD... 目的评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方案和沙利度胺(thalidom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三种分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8例MDS患者,随机分二组,每组各14例,28 d为1周期,共4个疗程,完成方案后,进行观察结果比较。结果地西他滨方案和沙利度胺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57.14%(P<0.01),部分及以上缓解率分别为64.28%、14.28%(P<0.01),其有效率、部分及以上缓解率明显高于沙利度胺方案(P<0.01)。在不良反应中地西他滨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诱发感染,而沙利度胺相对较轻,两组方案在骨髓抑制率和诱发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沙利度胺方案相比,地西他滨方案缓解率高、起效快、因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诱发感染,应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沙利度胺 地塞米松 治疗效果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夏芸芸 苏晓琳 姜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51-354,共4页
目的:评价使用单纯中药或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检索1978年至2015年国内发表的中药治疗MDS的相关文献,收集比较单纯中药或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MDS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质量评分表... 目的:评价使用单纯中药或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检索1978年至2015年国内发表的中药治疗MDS的相关文献,收集比较单纯中药或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MDS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质量评分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1统计分析(由国际Cochrane协作网提供)。结果:采用单纯中药或联合西药组治MDS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9,95%CI(2.52,4.54),P<0.000 01]。结论:与单纯西药相比,中药治疗MDS疗效更确切,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0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会朋 刘海英 《河南中医》 2016年第7期1185-118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有效率为81.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全反式维甲酸 十一酸睾酮软胶囊 阿糖胞苷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骨髓脂肪细胞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李遇春 王军亮 +3 位作者 王靖宇 李扬威 辛雅萍 吕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目的: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的72例MDS和16例MDS继发急性... 目的: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的72例MDS和16例MDS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患者骨髓上清液中的脂肪细胞因子,包括脂联素(adiponectin,ADP)、瘦素(leptin,LEP)、内脏脂肪素(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降脂素(complement factor D,CFD)和人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1q/TNF-related protein 1,CTRP1)。对其中70例患者采用高通量测序靶向检测78种血液肿瘤相关基因,分析脂肪细胞因子与患者临床特征、疾病亚型、异常基因和预后等的关系。结果:临床特征相关结果显示,男性ADP和LEP水平分别较女性显著降低(P=0.027,P=0.019);年龄<65岁患者的ADP、CFD和NAMPT水平较年龄≥65岁患者显著降低(P=0.020,P<0.001,P=0.021),而LEP水平显著升高(P=0.043);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ADP水平较BMI≥24 kg/m^(2)患者显著升高(P=0.025),而LEP水平显著降低(P=0.020);原始细胞升高组的NAMPT水平较无原始细胞升高组显著升高(P=0.037);MDS组的CTRP1水平较sAML组显著升高(P=0.010)。异常基因相关分析显示,CTRP1水平的升高与表观遗传相关异常基因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与TET2和U2AF1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P=0.036);ADP和CFD水平分别与NPM1的发生呈正相关(P=0.048,P=0.026)。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LEP<0.2 ng/mL是MDS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P<0.001),而NAMPT<2.1 ng/mL是MDS患者PFS的保护因素(P=0.043)。结论:骨髓微环境中脂肪细胞因子与MDS患者一般特征、基因突变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LEP<0.2 ng/mL是MDS患者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而NAMPT<2.1 ng/mL是预后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微环境 脂肪细胞因子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罗特西普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瑞萍(综述) 马艳萍(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64-968,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种常见的髓系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MDS患者主要依据预后分组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危险度分层的患者治疗目标不同。绝大多数患者属于较低危组,并且合并贫血,改善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种常见的髓系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MDS患者主要依据预后分组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危险度分层的患者治疗目标不同。绝大多数患者属于较低危组,并且合并贫血,改善贫血、提高生存质量是其主要治疗目标。由于反复输血带来的危害,以及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s)、来那度胺等经典药物治疗反应的不足,需要开发更为有效、更安全的药物治疗贫血。罗特西普是一种红细胞成熟剂,已被国内外批准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本文将对罗特西普治疗MDS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进一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罗特西普 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UTZ-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宝安 赵慧慧 +3 位作者 高冲 邵泽叶 夏国华 Dohner Konstanze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23-1329,共7页
背景与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类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增殖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背景与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类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增殖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本实验探讨VPA对MDS细胞MUTZ-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VPA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的比例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药物作用后p21WAF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量的改变。结果:VPA对MUTZ-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经4mmol/LVPA处理MUTZ-1细胞72h后,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光镜下可见凋亡细胞胞体固缩、核固缩、核碎裂及凋亡小体;透射电镜下可见凋亡细胞核染色质边集、胞浆浓缩、密度增加,胞浆内可见大小不规则的染色质团块。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经1、2、4mmol/LVPA作用72h后,细胞的凋亡率由处理前的(0.99±0.35)%分别上升为(3.14±0.87)%、(14.90±1.04)%、(22.46±1.7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多,S期细胞比例逐渐减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5)。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均发现VPA作用MUTZ-1细胞72h后,明显促进p21WAF1mRNA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VPA能够通过上调p21WAF1的表达,阻滞MUTZ-1细胞于G0/G1期,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UTZ-1细胞株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回生胶囊联合环孢菌素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模型大鼠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志晓 马骏 +2 位作者 赵文秀 夏小军 段赟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观察回生胶囊联合环孢菌素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模型大鼠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回生胶囊组、环孢菌素组、联合组5组,除空... 目的观察回生胶囊联合环孢菌素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模型大鼠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回生胶囊组、环孢菌素组、联合组5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化学诱变剂DMBA静脉注射建立MDS大鼠模型,于实验第14天开始各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灌胃30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骨髓病态造血明显,大鼠外周血中WBC、RBC、PLT计数,Hb含量,以及CD_3^+、CD_4^+、CD_8^+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IFN-γ、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大鼠骨髓病态造血明显改善,外周血中WBC、RBC、PLT计数,Hb含量,以及CD_3^+、CD_4^+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IFN-γ、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联合组大鼠外周血中CD_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联合组对外周血中WBC、RBC计数,CD_3^+、CD_4^+水平,以及血清IFN-γ、TNF-α含量的改善作用优于回生胶囊组和环孢菌素组(P<0.05)。结论回生胶囊联合环孢菌素可通过改善病态造血,升高外周血象,调节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血清IFN-γ、TNF-α含量而发挥治疗MD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回生胶囊 环孢菌素 血常规 T淋巴细胞亚群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益髓理血饮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3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玉静 熊德上 +3 位作者 徐酉华 于洁 戴碧涛 蔡锷 《河南中医》 2016年第4期630-632,共3页
目的:观察益髓理血饮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myelodysplastic syndrome-RA,MDS-RA)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MDS-RA患者给予中药复方益髓理血饮(药物组成:熟地黄、天冬、人参、淫羊藿、黄芪、当归、枳实、柴胡、土茯苓)进行治疗,2个月... 目的:观察益髓理血饮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myelodysplastic syndrome-RA,MDS-RA)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MDS-RA患者给予中药复方益髓理血饮(药物组成:熟地黄、天冬、人参、淫羊藿、黄芪、当归、枳实、柴胡、土茯苓)进行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贫血、出血、发热等临床症状,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检及远期疗效等情况。结果:31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4例,进步4例,失败3例,有效率为77.76%。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显著,实验室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血红蛋白的提升方面,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加,效果更加显著(P<0.01)。结论:益髓理血饮治疗MDS-RA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难治性贫血 益髓理血饮 健脾补肾疏肝
下载PDF
白塞病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22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海芬 申艳 +3 位作者 罗丹 蔡剑飞 邹峻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22例8号染色体三体BD的住院患者,并检索中英文文献库中BD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的患者共46例,对临床... 目的探讨分析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22例8号染色体三体BD的住院患者,并检索中英文文献库中BD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的患者共46例,对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8号染色体三体的BD患者中,男5例、女17例;平均发病年龄(45.6±11.4)岁。临床特点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100%),外周血细胞减少(100%),外阴溃疡(86.4%),皮肤损害(63.6%),针刺反应阳性(46.4%)和关节炎(27.3%)。所有患者均出现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异常,5例表现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22.7%),15例合并肠道溃疡(68.2%),1例(4.5%)头颅MRI发现左侧小脑半球异常信号灶(约20 mm×15 mm)、灶周水肿,可能为低级别胶质瘤所有患者均无眼睛、心脏和血管受累。与文献检索的46例患者比较,我院收治的22例患者仅合并MDS的比例不同(P<0.001),其余表现均相符。5例患者表现符合MDS(22.7%),其余17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骨髓细胞形态异常,合并MDS与不合并MDS患者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血红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年龄、性别、肠溃疡、白细胞、血小板、ESR、CRP等均无明显差异。与不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BD的患者比较,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的患者女性占多数(P=0.040),眼睛损害少见(P=0.033),肠溃疡多发(P<0.001)以及更易合并MDS(P<0.001),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关节炎、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病变、血管病变以及心脏病变均无显著差异。结论8号染色体三体的BD患者常见外周血细胞减少症和肠溃疡,在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别于典型的BD或M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BD) 8号染色体三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肠溃疡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后28 d的淋巴细胞预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明杰 赵松颖 +6 位作者 薛华 郭慧敏 化罗明 范丽霞 王云 边月 庞艳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9-1725,共7页
目的:探索能够早期预测地西他滨(DAC)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治疗反应的临床指标。方法:对55例MDS患者DAC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DAC首次治疗后28天的淋巴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淋巴细胞组(H-Lym≥1. 2×109/L)和低淋... 目的:探索能够早期预测地西他滨(DAC)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治疗反应的临床指标。方法:对55例MDS患者DAC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DAC首次治疗后28天的淋巴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淋巴细胞组(H-Lym≥1. 2×109/L)和低淋巴细胞组(L-Lym <1. 2×109/L),比较两组的总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中,H-Lym组ORR为76. 0%,L-Lym组ORR为50. 0%,二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 H-Lym组中血小板≥100×109/L比例非常显著高于L-Lym组(72. 0%vs 20. 0%)(P<0. 01)。H-Lym组患者的中位PFS时间15. 7个月,L-Lym组的中位PFS 8. 5个月,二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 05),L-Lym组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非常显著高于H-Lym组,为H-Lym组的4. 45 (95%CI:1. 58-12. 59)(P<0. 01)。结论:DAC首次治疗后28 d淋巴细胞≥1. 2×109/L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总反应率和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可作为预测地西他滨治疗反应的早期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被引量:3
13
作者 竺晓凡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是WHO 2008提出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暂定分类。此文阐述了儿童MDS的分类系统和RCC的诊断标准。因75%的RCC骨髓表现为低增生,诊断时需与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关键词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儿童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庞艳彬 任杰 +5 位作者 范丽霞 王静 赵松颖 薛华 化罗明 杜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成骨分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髓标本取自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30例未经治疗的新诊断的MDS患者。分离培养MD...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成骨分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髓标本取自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30例未经治疗的新诊断的MDS患者。分离培养MDS患者及正常人的MSC,体外培养并观察MSC的形态学特点。在适当条件下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诱导分化第14天钙结节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未分化MSC中成骨分化转录因子Ostefix、RUNX2以及参与造血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的Jagged-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MDS患者的骨髓来源的MSC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分化潜能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成骨分化转录因子Osterix和RUNX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MDS组钙结节含量也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而Jagged-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MDS骨髓来源的MSC细胞体积增大、成骨分化能力明显减弱以及Jagged-1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在MDS造血功能衰竭和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与疾病进展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耀 宋陆茜 +2 位作者 吴凌云 常春康 李晓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搜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Embase、OVID、Springlink、CBMdisc、VIP、万方和CNKI数据库(1979 to 2012),查找报道MDS患者及sAML(MDS转化的...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搜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Embase、OVID、Springlink、CBMdisc、VIP、万方和CNKI数据库(1979 to 2012),查找报道MDS患者及sAML(MDS转化的白血病)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发生率的文献,使用RevMan 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0篇文献检测了MDS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并报道了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数;其中9篇文献包括sAML患者(共690名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在骨髓原始细胞5%~19%组中高于原始细胞<5%组(RR=0.41,95%CI:0.33~0.50),sAML组高于MDS原始细胞5%~19%组(RR=0.51,95%CI:0.41~0.64)。4篇文献报道了MDS患者疾病的进展(包括179名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阳性组疾病进展率高于甲基化阴性组(RR=3.09,95%CI:2.04~4.68)。结论 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与MDS患者疾病进展及白血病转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p15INK4B基因 甲基化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亚梅 李冬云 陈信义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难治性全血细胞减少和易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患者的预后、合并症和年龄是决定治疗策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治疗策略经常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造血细胞生成因子、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以及抗感染治疗。另外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难治性全血细胞减少和易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患者的预后、合并症和年龄是决定治疗策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治疗策略经常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造血细胞生成因子、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以及抗感染治疗。另外诱导分化、免疫抑制治疗、刺激造血、靶向治疗、化疗、异基因骨髓移植等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应用。我们明确提出“气阴两虚,血瘀内阻”的中医复合证候为MDS临床主证,以“益气养阴活血”为治疗大法,制成“益髓颗粒剂”,进行了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获得了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益气养阴活血法 益髓颗粒剂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同治疗方案的循证医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丽 维尼拉 +1 位作者 吐尔逊江 刘加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2126-2127,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循证医学方法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沙利度胺作为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组),观察这种基础治疗联合亚砷酸(亚砷酸组)、维甲酸(维甲酸组)...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循证医学方法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沙利度胺作为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组),观察这种基础治疗联合亚砷酸(亚砷酸组)、维甲酸(维甲酸组)及去甲基化药物(去甲基化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高危MDS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去甲基化组及亚砷酸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治疗组(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诱导分化或去甲基化治疗是老年高危MDS的有效治疗方法,这为MDS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思思 王智沁 +1 位作者 杨勇文 赵俩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明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并探究血脂水平与疾病类型、危险度分层及疾病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MDS患者133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MDS转化)患者1... 目的明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并探究血脂水平与疾病类型、危险度分层及疾病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MDS患者133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MDS转化)患者13例为疾病组,收集同时期体检健康者1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脂水平,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分析。结果MDS患者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WHO-MDS分型患者间的TG、TC、HDL及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及修正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进行危险度分层,其中TG水平在不同危险度分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C、LDL及HDL水平在高危组或极高危组中明显减低(P<0.05),除了LDL在WPSS极高危组中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去甲基化治疗缓解后的患者的TC及L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HDL水平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脂代谢异常是MDS的典型特征,MDS患者血脂水平降低,且高危患者胆固醇水平低于低危患者。血脂水平的恢复可间接反映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去甲基化治疗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阿糖胞苷在MDS患者中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卉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6期-,共4页
目的:探析三氧化二砷(As2O3)+阿糖胞苷(Ara-c)联合治疗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 MDS 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As2O3+Ara-c,40... 目的:探析三氧化二砷(As2O3)+阿糖胞苷(Ara-c)联合治疗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 MDS 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As2O3+Ara-c,40例)和对照组(HA 方案,42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VEGF 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EGF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组患者的 VEGF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As2O3+Ara-c 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升 MDS 患者的三系血细胞,降低骨髓原始细胞的数量,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阿糖胞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nm23-H1蛋白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不同分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陈颖洁 姜国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7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研究WHO新标准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水平与MDS分型、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6例不同病期MDS患者血浆中nm23-H1蛋白含量,同时以50例正常健康人作... 目的:研究WHO新标准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水平与MDS分型、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6例不同病期MDS患者血浆中nm23-H1蛋白含量,同时以5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MDS患者RA型、RARS型及5q-综合征血浆nm23-H1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CMD型、RCMD-RS型、RAEB-Ⅰ型、RAEB-Ⅱ型及MDS-U期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nm23-H1蛋白在MDS患者不同病期表达水平不同,其含量与MDS病程的发展及转归有关,同时可以提示疾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NM23-H1蛋白 分型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