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块菌菌根合成及其形态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应龙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1,共2页
本文对影响块菌菌根合成有关因素 (包括土壤因素及竞争菌 )和菌根形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块菌 菌根合成条件 菌根形态学 菌根
下载PDF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 Ⅰ.菌根合成及真菌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应龙 弓明钦 +1 位作者 MarkBrundrett BernieDell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2-460,共9页
采用蜡磨菌与VA 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尾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 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 采用蜡磨菌与VA 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尾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 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 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单接种VA菌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抑制了VA 菌根菌在根系上的进一步侵染,体现在较低的VA 菌根感染率;而外生菌根菌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并能在接种后9 周时开始形成子实体。在混合菌根中,外生菌根有逐步替代VA 菌根的发展趋势,两种类型的菌根真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接种 菌根合成 外生菌根 VA菌根 桉树
下载PDF
九种外生菌根菌与杨树苗木的菌根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磊 吴小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3,共5页
用9种外生菌根菌对4种杨树苗木进行了菌根化试验,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不同杨树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接菌方法下的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杨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绒盖牛肝菌(Xc)、美味牛肝菌(Be)、彩色豆马勃(Pt)... 用9种外生菌根菌对4种杨树苗木进行了菌根化试验,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不同杨树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接菌方法下的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杨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绒盖牛肝菌(Xc)、美味牛肝菌(Be)、彩色豆马勃(Pt)和紫金蜡蘑(La)均能与杨树苗木较好地形成菌根,Xc在4种杨树苗上的菌根形成能力强于其他菌根菌,Be在I-69杨上形成菌根能力较强,Pt和La则形成能力较弱;褐环乳牛肝菌(Sl)、褐疣柄牛肝菌(Ls)、华美牛肝菌(Bs)、头状秃马勃(Cc)和黄须腹(Rl)在灭菌基质上不易与杨树形成外生菌根,但在自然土中却可形成;通过打孔接菌的方法,苗木菌根化率要比移栽时施底肥接菌和蘸根法接菌时高,其操作也更简便、省工;小叶杨可与大多数供试菌根菌形成菌根,I-72和NL-351杨则与Pt的亲和度最高,I-69杨与Xc菌的亲和度最高。研究显示,与I-69杨、I-72杨和NL-351杨最适的外生菌根菌分别为Be、Xc和Pt;与小叶杨最适的外生菌根菌为Xc和Be;这些菌根菌对苗木的促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外生菌根菌 菌根化 菌根形态
下载PDF
虎榛子组织培养及其菌根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薛丽宁 赵慧英 +2 位作者 姚庆智 张文泉 闫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9期17-21,共5页
为了获得大量的虎榛子组培幼苗,并对其进行瓶内菌根合成试验研究,以虎榛子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外植体的灭菌,基础培养基的筛选,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并对虎榛子组培幼苗进行瓶内菌根化研究。结果表明:经75%酒精处理30s,5%NaClO处理7... 为了获得大量的虎榛子组培幼苗,并对其进行瓶内菌根合成试验研究,以虎榛子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外植体的灭菌,基础培养基的筛选,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并对虎榛子组培幼苗进行瓶内菌根化研究。结果表明:经75%酒精处理30s,5%NaClO处理7min,虎榛子成活发芽率达到66%;WPM为最佳基础培养基;诱导虎榛子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PM+6-BA0.5mg/L+NAA0.03mg/L,增殖率达到436.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PM+NAA0.2mg/L,生根率达到100.0%。对生根10天的虎榛子幼苗进行瓶内菌根合成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Cg)]CgO5后虎榛子组培苗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试验结果将为虎榛子幼苗快繁及其组培苗菌根化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榛子 组织培养 增殖 菌根化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克隆植物生长对AM真菌多样性和菌根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赵金莉 贺学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49-1355,共7页
克隆植物的生态功能在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毛乌素沙地由北向南选择两个典型样地,以根茎克隆植物沙鞭和羊柴为试验材料,连续2a系统地研究了克隆植物生长对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菌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生长对A... 克隆植物的生态功能在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毛乌素沙地由北向南选择两个典型样地,以根茎克隆植物沙鞭和羊柴为试验材料,连续2a系统地研究了克隆植物生长对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菌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生长对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丛枝菌根形成的影响因植物种类和样地不同而异。沙鞭通过克隆生长侵入灌丛空地后,AM真菌多样性指数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简称OSES)和陕西榆林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简称RSCF)样地均上升;孢子密度、菌丝、丛枝和总定殖率均显著提高;泡囊定殖率也有所增加,在OSES样地达显著水平,在RSCF样地未达显著水平。羊柴通过克隆生长侵入灌丛空地后,AM(Arbuscular mycorrhizal)真菌多样性指数在OSES样地上升,而在RSCF样地下降;孢子密度和丛枝定殖率在OSES和RSCF样地均显著增加,而泡囊定殖率均显著降低;菌丝和总定殖率也降低,在OSES样地未达显著水平,在RSCF样地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生长入侵 AM真菌 物种多样性 菌根形成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块菌人工栽培现状及菌根苗培育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溢洋 张国庆 +4 位作者 秦岭 陈青君 曹庆芹 徐诗毅 卢宇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5-1264,共20页
松露(块菌)是名贵的地下真菌,因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享誉全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块菌必须与宿主植物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后才能形成子实体(子囊果)。由于块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野生块菌资源被严重破坏,以块菌... 松露(块菌)是名贵的地下真菌,因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享誉全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块菌必须与宿主植物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后才能形成子实体(子囊果)。由于块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野生块菌资源被严重破坏,以块菌菌根苗制备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栽培手段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块菌菌根苗培育为切入点,阐述了块菌资源面临的较大威胁、人工栽培手段的进步和人工种植园的快速发展,通过综述菌根苗培育前对共生组合的选择,菌根苗培育时使用的基质、接种剂、培养方式、与其他生物间的互作,以及菌根苗培育后进行检测的方法等研究进展,为外生菌根食用菌的菌根苗培育技术和人工栽培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露 菌根合成 共生关系 基质
原文传递
红汁乳菇与马尾松幼苗外生菌根合成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振文 应国华 +2 位作者 吕明亮 李伶俐 高凤娟 《中国食用菌》 2014年第3期18-19,共2页
采用液体菌剂打孔接种无菌苗的方法,以菌根感染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液体菌剂不同接种量、不同季节接种、是否添加营养物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马尾松无菌苗液体菌剂量为500mL·箱^-1~1000mL·箱^-1的处理能生产出... 采用液体菌剂打孔接种无菌苗的方法,以菌根感染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液体菌剂不同接种量、不同季节接种、是否添加营养物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马尾松无菌苗液体菌剂量为500mL·箱^-1~1000mL·箱^-1的处理能生产出理想的茵根苗;在春季接种苗木效果比秋季更好;在打孔接种后浇撒营养液茵根感染率明显高于不浇营养液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汁乳菇 马尾松 液体菌剂 菌根合成 菌根感染率
下载PDF
樟子松组培苗菌根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文泉 罗国涛 邓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52-155,共4页
樟子松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获得樟子松菌根化组培幼苗,以樟子松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愈伤途径获得樟子松组培幼苗,接种厚环乳牛肝菌与点柄乳牛肝菌两种不同的菌种,进行菌根合成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厚环乳牛肝菌后樟... 樟子松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获得樟子松菌根化组培幼苗,以樟子松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愈伤途径获得樟子松组培幼苗,接种厚环乳牛肝菌与点柄乳牛肝菌两种不同的菌种,进行菌根合成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厚环乳牛肝菌后樟子松组培苗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试验结果将为樟子松组培苗菌根化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厚环乳牛肝菌 点柄乳牛肝菌 组培苗 菌根化
下载PDF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安会翠 叶建仁 +2 位作者 吴小芹 刘戈 朱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47-10149,10184,共4页
[目的]研究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方法]对湿地松再生植株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菌根真菌培养基质和接种量对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湿地松丛生芽诱... [目的]研究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方法]对湿地松再生植株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菌根真菌培养基质和接种量对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湿地松丛生芽诱导出根原基后,以转接到珍珠岩为培养基质接种彩色豆马勃为最佳,有利于菌根的形成;在珍珠岩接种彩色豆马勃为2个菌块时,菌根化率高达84.4%,形成的二叉分枝状短根最多,平均每条主根上形成12.49条;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再生植株的驯化移栽成活率,菌根化再生植株在植物生长室长势良好,根系发达。[结论]为提高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的成活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湿地松 再生植株 彩色豆马勃 菌根化
下载PDF
黄芪幼苗丛枝菌根形成过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媞 贺学礼 《河北林果研究》 2008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盆栽灭菌条件下,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与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形成丛枝菌根的过程及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黄芪接种34 d时,真菌菌丝开始侵染根表皮;44 d时菌丝在皮层细胞内逐渐增多,并且细胞间有极少量泡囊产生... 盆栽灭菌条件下,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与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形成丛枝菌根的过程及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黄芪接种34 d时,真菌菌丝开始侵染根表皮;44 d时菌丝在皮层细胞内逐渐增多,并且细胞间有极少量泡囊产生,形状为椭圆形;54 d时细胞内大量菌丝扩展;63 d时有大量真菌孢子萌发;84 d时细胞间有大量泡囊形成,呈圆形、近圆形或椭圆形,部分泡囊开始收缩衰老,同时皮层细胞内有少量丛枝并存。生长期间,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变化与丛枝菌根的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形成 黄芪幼苗 摩西球囊霉 细胞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