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善德两首新疆舞曲的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拂晓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丁善德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以钢琴家的身份活跃于舞台。钢琴独奏作品是他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体裁。本文对他的两首新疆舞曲作了音乐学的分析。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民间音乐的艺... 丁善德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以钢琴家的身份活跃于舞台。钢琴独奏作品是他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体裁。本文对他的两首新疆舞曲作了音乐学的分析。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民间音乐的艺术情趣和创作特征,而且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术和表现手法,更与时代和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传达出了他深深的爱国情思和审美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善德 新疆舞曲 音乐学分析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音乐学分析
2
作者 姚亚平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共14页
马克思主义是于润洋音乐学研究的核心,也是他提出“音乐学分析”极为重要的思想基础。文章将音乐学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在音乐研究中的一次实践,分析了音乐学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关系,着重讨论了音乐形式问题,把它作为一个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是于润洋音乐学研究的核心,也是他提出“音乐学分析”极为重要的思想基础。文章将音乐学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在音乐研究中的一次实践,分析了音乐学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关系,着重讨论了音乐形式问题,把它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艺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必要途径,并将音乐学分析与20世纪下半叶一些新的学术思潮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音乐学分析 于润洋 形式
原文传递
关于“新疆舞曲”的音乐学分析
3
作者 宝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1-43,72,共4页
丁善德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新疆舞曲”是其主创阶段的典范之作。文章通过对“新疆舞曲”的曲式布局、和声语言的阐述和分析,从一个侧面使我们更加了解丁先生的音乐内涵。
关键词 “新疆舞曲” 曲式布局 和声语言 音乐学分析
下载PDF
双重及多重音乐学分析模式的建构设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02,I0004,共8页
于润洋提出“音乐学分析”模式30年来,影响了众多音乐学者和学子。这个模式的特点是通过音乐结构分析告诉世人作品的“是什么”(what),又通过社会历史分析告诉人们它的“为什么”(why)。此即“2W”分析模式。如果将表演纳入分析视野,那... 于润洋提出“音乐学分析”模式30年来,影响了众多音乐学者和学子。这个模式的特点是通过音乐结构分析告诉世人作品的“是什么”(what),又通过社会历史分析告诉人们它的“为什么”(why)。此即“2W”分析模式。如果将表演纳入分析视野,那么就可能用同一种模式分析表演者二度创作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关联一度创作,从而出现双重音乐学分析模式。进一步将视域扩大到音乐“立美审美”的整个链条,那么就可加入录音师、听众和言说者的多重2W分析,最终出现多重音乐学分析模式。另一条路径是针对音乐思想“播撒”的多重分析,如对于润洋“音乐学分析”的音乐学分析(他分析了什么和为什么如此分析),进而引入评论或对话链条的多重2W分析,形成第二类多重音乐学分析模式。最后还可以对综合艺术作品所有乐人乐事进行多重音乐学分析,构成复杂的2W分析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分析 双重2W分析模式 多重2W分析模式
下载PDF
音乐诠释学的历史溯源与当代走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鹏程 李云非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62,179,共11页
本文从音乐诠释学的哲学背景及其初期发展脉络中提炼关键概念,并以此为线索,明确音乐诠释学的定位,即这是一门旨在以各种身份、姿态、视角、方法介入对音乐意义的解读,积极将隐藏于音乐形式语言之下的意义转换至人类的经验世界,在无数... 本文从音乐诠释学的哲学背景及其初期发展脉络中提炼关键概念,并以此为线索,明确音乐诠释学的定位,即这是一门旨在以各种身份、姿态、视角、方法介入对音乐意义的解读,积极将隐藏于音乐形式语言之下的意义转换至人类的经验世界,在无数次解读中呈现作品意义的学科。在历史与当下、作者与读者、形式与内容三对概念及其衍生问题的基础上,把握音乐诠释学发展史上的诸多流派特征,并尝试梳理当代音乐诠释学的发展路径。在中国,得益于钱仁康和于润洋奠定的学术传统,使得诠释学对音乐分析产生了深远影响,不断催生出新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诠释学 音乐分析 音乐学分析 视域融合
原文传递
千回百转“中国风”——析刘雪庵之《红豆词》 被引量:2
6
作者 游歆睿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2年第1期96-99,共4页
作为黄自"四大弟子"之一的刘雪庵,他的作品数量众多,但所作艺术歌曲却只有数十首。本人选取其中颇为著名的《红豆词》,从音乐学分析的角度入手,着眼于刘雪庵所处近代的大环境背景中,并从刘雪庵本人的生平着手,在进行具体的音... 作为黄自"四大弟子"之一的刘雪庵,他的作品数量众多,但所作艺术歌曲却只有数十首。本人选取其中颇为著名的《红豆词》,从音乐学分析的角度入手,着眼于刘雪庵所处近代的大环境背景中,并从刘雪庵本人的生平着手,在进行具体的音乐本体分析后,得出这首乐曲所独具的特色——民族性旋律、中国化的和声,以及中国化曲体结构等,并最终得出刘雪庵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中国风味",以达到音乐学分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雪庵 《红豆词》 中国风味 音乐学分析
下载PDF
郭志鸿《新疆舞曲》的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珮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2-136,共5页
郭志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演奏家,并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他的钢琴作品大都由民歌改编而成,具有典型的民族性风格。本文以钢琴作品《新疆舞曲》为例,对其创作背景、哈萨克民歌原型进行溯源研究,并通过对郭志鸿先生的... 郭志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演奏家,并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他的钢琴作品大都由民歌改编而成,具有典型的民族性风格。本文以钢琴作品《新疆舞曲》为例,对其创作背景、哈萨克民歌原型进行溯源研究,并通过对郭志鸿先生的访谈整理,对该曲进行全面的音乐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志鸿 哈萨克风格 新疆舞曲 音乐学分析
下载PDF
普契尼咏叹调《啊!我亲爱的爸爸》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玲玲 红梅 《龙岩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7-119,共3页
音乐学分析是所有对音乐现象或音乐作品进行近距离观察,并将其置于音乐本身之外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来阐释和进行评价的音乐研究,包含了二元论的本质特征。普契尼歌剧《贾尼.斯基基》中劳莱达的咏叹调《啊!我亲爱的爸爸》,旋律优... 音乐学分析是所有对音乐现象或音乐作品进行近距离观察,并将其置于音乐本身之外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来阐释和进行评价的音乐研究,包含了二元论的本质特征。普契尼歌剧《贾尼.斯基基》中劳莱达的咏叹调《啊!我亲爱的爸爸》,旋律优美、动人,从西方音乐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音乐学的分析,以求对普契尼歌剧风格进行深入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史学 音乐学分析 普契尼 咏叹调
下载PDF
中西音乐批评范式的差异与融合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艳伟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8-193,共6页
西方文化注重理性思辨,音乐批评活动常以乐谱的理性分析为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悟性,音乐批评侧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营造以及对于作品“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的领悟。中西方音乐批评范式由此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差异。由于... 西方文化注重理性思辨,音乐批评活动常以乐谱的理性分析为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悟性,音乐批评侧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营造以及对于作品“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的领悟。中西方音乐批评范式由此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差异。由于理性属于人类表层意识的认识功能,而是悟性属于深层潜意识的认识功能,因此建构一种融合表层意识和潜意识的分析方法无论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还是西方音乐作品的分析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分析 悟性 潜意识
原文传递
姜夔自度曲《杏花天影》的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晔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72-174,共3页
《杏花天影》是我国宋代词人姜夔词调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以姜夔创作该曲的历史背景为基础,运用音乐学分析的方法,发现其将文学与音乐进行高度融合,表现了姜夔写作之时的真情实感。该作品也反映了中西方普遍存在的悲美意境。
关键词 音乐学分析 “杏花天影” 姜夔
下载PDF
古筝协奏曲《骊宫怨》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林林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1-103,共3页
《骊宫怨》是饶余燕先生有感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全曲由一个悲剧性的引子和4个相互联系的段落组成,将古筝与西方管弦乐队完美的结合,在音乐上体现了浓郁的民族化风格特征及其与西洋音乐形式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古筝协奏曲 骊宫怨 音乐学分析 饶余燕
下载PDF
大型声乐套曲《可克达拉组歌》首演成功述评及音乐学分析
12
作者 梁慧珊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0-46,共7页
大型声乐套曲《可克达拉组歌》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策划并承办推出的声乐套曲。作品全景式反映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忘初心,为边疆的建设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感人篇章。尤其是对进入新时代以来,新疆... 大型声乐套曲《可克达拉组歌》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策划并承办推出的声乐套曲。作品全景式反映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忘初心,为边疆的建设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感人篇章。尤其是对进入新时代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在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贡献,通过音乐艺术的形式给予生动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克达拉组歌》 音乐学分析 述评
下载PDF
谈音乐分析的边缘拓展——《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的启示
13
作者 郭磊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5-126,共2页
通过分析于润洋先生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提出关于音乐分析学科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音乐分析 作品分析 音乐学分析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下载PDF
“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之我见——在武汉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的专题发言
14
作者 郑英烈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1,共6页
该文提出了四个观点:一、"音乐分析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门新学科,涵盖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音乐史、音乐美学等学科,应属高一级的学科,而"作品分析"只是"曲式学"的同义词。作者呼吁,不要再把... 该文提出了四个观点:一、"音乐分析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门新学科,涵盖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音乐史、音乐美学等学科,应属高一级的学科,而"作品分析"只是"曲式学"的同义词。作者呼吁,不要再把"曲式学"称为"作品分析",以免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二、近年出现的"音乐学分析"是"音乐分析"的一种类别,有别于纯技术分析,但"音乐学分析"必须是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加上人文分析的全方位分析。三、指出目前音乐教育中"音乐学"和"作曲技术理论"被分割开来的不合理性。四、提出开设"音乐分析学"必须有相应的预备课,如和声发展史、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兴德米特的和声原理、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原理、雷蒂的泛调性理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学 音乐学分析 音乐学 作曲技术理论
下载PDF
音乐学分析对音乐史教学的促进作用
15
作者 刘嵬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4-86,共3页
将"音乐学分析"融入音乐史论教学中将有助于提高音乐史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将从对"音乐学分析"的阐述中探讨其在音乐史论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音乐学分析 含义 表现形式与目标 音乐史教学 运用
下载PDF
彰显中华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的抗疫音乐——评谭盾《武汉十二锣》
16
作者 邱桂香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0,168,共9页
华裔作曲家谭盾的《武汉十二锣》在抗疫音乐中独树一帜。文章以音乐学分析方法对其3D5G版进行分析。作品中的忧郁旋律与温暖音调呈现出悲悯情怀,看似简约的音乐蕴藏着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精神意趣,在古今中西、人声器乐的3D5G跨时空演... 华裔作曲家谭盾的《武汉十二锣》在抗疫音乐中独树一帜。文章以音乐学分析方法对其3D5G版进行分析。作品中的忧郁旋律与温暖音调呈现出悲悯情怀,看似简约的音乐蕴藏着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精神意趣,在古今中西、人声器乐的3D5G跨时空演绎中彰显命运与共精神。该曲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彰显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是对抗疫音乐的丰富,为音乐创作、表演、传播与接受带来许多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盾 武汉十二锣 音乐学分析 抗疫音乐
下载PDF
简素化繁乐 灵魂铸啸歌——现代交响乐《冰与火的幻象》音乐学分析
17
作者 程兴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现代交响乐《冰与火的幻象》以其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取材、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具个性的音响结构。并以与"冰"和"火"意象同构的丰富感性样式,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心灵,同时也所指着当代艺术家对... 现代交响乐《冰与火的幻象》以其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取材、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具个性的音响结构。并以与"冰"和"火"意象同构的丰富感性样式,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心灵,同时也所指着当代艺术家对人生、人类等深层问题的哲理思考。这是一曲灵魂的啸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与火的幻象》 音乐学分析 贾国平 现代交响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