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蘑菇毒肽的含量 被引量:7
1
作者 周贻兵 李磊 +5 位作者 吴玉田 林野 郭华 张权 刘文政 刘利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6-1411,共6页
提出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6种蘑菇毒肽含量的方法。取人血浆样品1.0mL,先后用乙腈-甲醇(1+1)混合溶液(每次用3mL)超声提取10min,离心5min,合并2次上层提取液,于50℃吹氮至近干,加入甲醇和5%(体积分数)氨水(1+4)的... 提出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6种蘑菇毒肽含量的方法。取人血浆样品1.0mL,先后用乙腈-甲醇(1+1)混合溶液(每次用3mL)超声提取10min,离心5min,合并2次上层提取液,于50℃吹氮至近干,加入甲醇和5%(体积分数)氨水(1+4)的混合溶液溶解残渣,并定容至1.0mL,此溶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取滤液进行色谱分离和质谱测定。选用BEH C18色谱柱作为固定相,并用不同比例的(A)甲醇和(B)5%(体积分数)氨水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时,选择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在弱碱性条件下,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6种蘑菇毒肽(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γ-鹅膏毒肽、二羟基鬼笔毒肽、羧基二羟基鬼笔毒肽和羧基三羟基鬼笔毒肽)的含量。上述6种蘑菇毒肽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在3.12~125μg·L-1之间,其测定下限(10S/N)在2.0~5.0μg·L-1之间。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78.4%~10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3%~1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蘑菇毒肽 人血浆
下载PDF
食物中毒常见天然毒素及其检测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琳 金玉娥 汪国权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27,共7页
食物中毒是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其中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此类中毒由食入天然毒素引起,但天然毒素种类繁多、结构多... 食物中毒是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其中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此类中毒由食入天然毒素引起,但天然毒素种类繁多、结构多样、致毒剂量小,因此检测难度较大,使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总结了此类典型毒素成分、中毒后临床症状,回顾了检测技术,并指出目前检测方面仍面临的诸多挑战及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天然毒素 毒素检测 植物毒素 海洋毒素 蘑菇毒素
原文传递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野生菌中的15种蘑菇毒素
3
作者 瞿广胜 李显娱 +5 位作者 蔡贵香 韦刚 徐林 戴乾 刘钰洁 赵连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239-251,共13页
目的基于线性离子阱质谱的多重反应监测-信息依赖采集-增强子离子扫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information dependent acquisition-enhanced product ion scan,MRM-IDA-EPI)二级谱图筛查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 目的基于线性离子阱质谱的多重反应监测-信息依赖采集-增强子离子扫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information dependent acquisition-enhanced product ion scan,MRM-IDA-EPI)二级谱图筛查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定量检测和定性筛查野生菌中15种蘑菇毒素。方法野生菌样本通过甲酸-甲醇-水-乙腈(1:40:40:19,V:V:V:V)混合溶液超声提取,QuEChERS试剂提取净化,采用UPLC-MS/MS和MRM-IDA-EPI方法对15种蘑菇毒素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筛查。结果通过野生菌样本前处理方法和色谱条件优化,对15种蘑菇毒素进行0.04、0.10和0.40 mg/kg三水平加标回收实验,方法准确度为76.6%~109.2%,精密度为0.3%~7.6%;15种蘑菇毒素的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80~0.9994之间;其中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γ-鹅膏毒肽、光盖伞素和鹅膏蕈氨酸的方法检出限(limits of detection,LODs)和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fication,LOQs)分别为10μg/kg和30μg/kg,二羟鬼笔毒肽、羧基二羟鬼笔毒肽、羧基三羟鬼笔毒肽、毒蝇碱、蝇蕈醇、甲基裸盖菇素、鹿花菌素、脱磷酸裸盖菇素、奥来毒素和鬼伞菌素的LODs和LOQs分别为20μg/kg和60μg/kg,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对野生菌样本进行处理,样本基质效应系数K值在0.91~1.08之间。结论所建立的野生菌样本前处理方法对15种蘑菇毒素的定量测定无基质干扰,15种蘑菇毒素的UPLC-MS/MS和MRM-IDA-EPI分析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该方法适用于有毒野生菌引起的食源性中毒定量分析和定性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菌 蘑菇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线性离子阱质谱法 QUECHERS 多重反应监测-信息依赖采集-增强子离子扫描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血浆中6种蘑菇毒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启 徐峻卿 +1 位作者 钱佳清 纪律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9期8-12,共5页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血浆中异绒白乳菇醛、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γ-鹅膏毒肽、二羟鬼笔毒肽和羧基二羟鬼笔毒肽的含量。方法 取血浆样本,以1∶3的比例加入乙腈,旋涡混匀1min后,以10 000转/min、4℃离心3min。...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血浆中异绒白乳菇醛、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γ-鹅膏毒肽、二羟鬼笔毒肽和羧基二羟鬼笔毒肽的含量。方法 取血浆样本,以1∶3的比例加入乙腈,旋涡混匀1min后,以10 000转/min、4℃离心3min。吸取上清液,以0.03%氨水和乙腈进行超高效液相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检测。结果 一次进样4min即可实现血浆中异绒白乳菇醛、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γ-鹅膏毒肽、二羟鬼笔毒肽和羧基二羟鬼笔毒肽的分离检测。血浆中6种蘑菇毒素的线性范围为40~500μg/L,检出限分别为10.0μg/L、10.0μg/L、10.0μg/L、6.0μg/L、6.0μg/L和6.0μg/L(S/N=3),相对标准偏差为0.60%~1.90%(n=11),回收率为90.8%~127.0%。结论 本方法可实现血浆中包括异绒白乳菇醛在内的6种蘑菇毒素的快速同时测定,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为中毒患者的蘑菇毒素快速确证提供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毒素 快速测定 血浆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蘑菇中6种蘑菇毒素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秀琳 赵小林 +5 位作者 刘秋平 彭珍华 杨韵渲 牛之瑞 马雪涛 谭建林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以BJS 202008《蘑菇中α-鹅膏毒肽等6种蘑菇毒素的测定》方法为基础,参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06《化学分析中的不确定度评估指南》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蘑菇中6种蘑菇毒素... 以BJS 202008《蘑菇中α-鹅膏毒肽等6种蘑菇毒素的测定》方法为基础,参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06《化学分析中的不确定度评估指南》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蘑菇中6种蘑菇毒素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与评定,包括样品重复测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样品处理。通过计算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得到测量结果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蘑菇中6种蘑菇毒素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136.4~141.4μg/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3.98~5.74μg/kg(k=2)。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受样品重复测量和标准溶液配制的不确定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不确定度
下载PDF
蕈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思洁 方赤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754-760,共7页
世界各国每年都会发生误食毒蕈的中毒事件,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毒蕈食物中毒事件占比最多,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为了防止毒蕈中毒和中毒后准确确定中毒因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 世界各国每年都会发生误食毒蕈的中毒事件,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毒蕈食物中毒事件占比最多,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为了防止毒蕈中毒和中毒后准确确定中毒因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快速、有效、准确的蕈菌毒素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主要的蕈菌毒素种类、中毒类型以及相应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化学显色法、薄层层析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法等7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各方法的实用性和优缺点,同时对蕈菌毒素的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菌毒素 食物中毒 检测技术
下载PDF
蘑菇毒素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毛新武 刘璐 +1 位作者 陈婷 易云婷 《现代食品》 2021年第7期9-12,共4页
本文回顾了近年蘑菇毒素的检验技术进展,并提出整合定向和非定向分析,开发QuEChERS净化方法,实现蘑菇毒素的快速筛查和检测的技术发展,为可疑蘑菇鉴定、蘑菇毒素确证和中毒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蘑菇毒素 筛查技术 QUECHERS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快速检测6种蘑菇毒素及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阳硕 普山柏 +2 位作者 郑粉双 文迪 施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673-678,共6页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建立快速检测血液、尿液中6种蘑菇毒素的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际中毒案例。方法将0.1 mL血液、尿液经蛋白沉淀、氮吹复溶、超声过滤后用ACQUITY UPLC HSS T3液相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采...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建立快速检测血液、尿液中6种蘑菇毒素的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际中毒案例。方法将0.1 mL血液、尿液经蛋白沉淀、氮吹复溶、超声过滤后用ACQUITY UPLC HSS T3液相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该分析方法经过验证,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其定量结果准确可靠,并于9例患者血液和(或)尿液样品中检出目标毒素,血液样品中浓度为1.12~5.63 ng/mL,尿液样品中浓度为1.01~9.27 ng/mL,检出物多为γ-鹅膏毒肽(γ-AMA)。新鲜蘑菇样品中检出目标物浓度为1.48~41.54 ng/mg,两份新苦粉孢牛肝菌样品中均检出羧基二羟基鬼笔毒肽(PCD)16.51~41.54 ng/mg。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LC-MS/MS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同时检测多种蘑菇毒素类化合物,可为临床毒蕈中毒快速诊断提供策略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膏毒肽 鬼笔毒肽 蘑菇毒素 毒物分析 中毒案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