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数字博物馆资源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怀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20-23,共4页
在中医药文化研究中,梳理国内中医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现状,整理相关资源。结合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数字资源博物馆、数字化教材等教学资源。在中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挖掘这些校内外数字化资源中所蕴... 在中医药文化研究中,梳理国内中医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现状,整理相关资源。结合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数字资源博物馆、数字化教材等教学资源。在中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挖掘这些校内外数字化资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其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让资源中蕴藏的民族情怀、工匠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中。师生通过教学,将文化、精神、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的三维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中医药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多学科融合视域下中医药博物馆策展路径探析
2
作者 张敏 林心君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中医药博物馆是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而中医药博物馆策展则是平台进行文化传播的基础。目前,中医药博物馆策展与综合类博物馆策展相比,总体上存在一定差距与局限性,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能。为提升中医药博物馆策展水平... 中医药博物馆是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而中医药博物馆策展则是平台进行文化传播的基础。目前,中医药博物馆策展与综合类博物馆策展相比,总体上存在一定差距与局限性,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能。为提升中医药博物馆策展水平,对策展的概念作了辨析,梳理了国内中医药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的常见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多学科融合角度,分“中医药博物馆策展路径与执行探析、中医药博物馆策展文创延伸探析、中医药博物馆策展数字化探析”三个方面提出中医药博物馆策展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即以中医药内涵为灵魂,融合文博陈列语言、艺术表现以及数字化技术,创新性地开展中医药博物馆策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博物馆 策展 路径 多学科融合
下载PDF
科技馆中医药展区科学传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于永程 《天津科技》 2024年第S01期10-13,共4页
依托并利用科技馆的科普阵地作用,以科技互动型展区进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授与保护、传播与交流,以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为重点,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以天津科学技术馆建成开放的中医药展区为例,介... 依托并利用科技馆的科普阵地作用,以科技互动型展区进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授与保护、传播与交流,以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为重点,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以天津科学技术馆建成开放的中医药展区为例,介绍中医药展区的建设意义、展品设置、科学传播效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中医药 科学传播
下载PDF
以中医药博物馆为平台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
4
作者 张澎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中医药博物馆是传播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文化的重要平台,是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建立中医药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培养青少年爱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切实发挥博物... 中医药博物馆是传播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文化的重要平台,是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建立中医药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培养青少年爱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切实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新时期实现培养“德能勤廉共育”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笔者以辽宁省中医药博物馆为例,阐述博物馆发挥特色优势,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博物馆 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实践
下载PDF
以博物馆建设为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调研情况分析
5
作者 杨荣臣 胡广芹 +3 位作者 宋晨鸽 尹素菊 段昭思 潘志航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1036-1040,1046,共6页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大力推进博物馆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国务院对中医药发展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全面展现中华文明、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大力推进博物馆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国务院对中医药发展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全面展现中华文明、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为全面了解博物馆,特别是中医药博物馆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状及社会认知情况,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组织开展“以博物馆建设为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及问卷调研相结合方式具体实施,并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总结归纳相关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建设 中医药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调研
下载PDF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及应用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祥儒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9年第1期232-234,共3页
全国5000多家中医馆已建立统一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通过了解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系统功能,对平台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讨论,并针对系统建设及应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系统的不断完善,更好地满足用户和业务要... 全国5000多家中医馆已建立统一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通过了解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系统功能,对平台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讨论,并针对系统建设及应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系统的不断完善,更好地满足用户和业务要求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馆 平台 云计算
下载PDF
中央国医馆与近代中医教育 被引量:2
7
作者 于丁坤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4,19,共3页
中央国医馆是在民国时期"废止中医"的浪潮中成立的。中央国医馆成立后,对中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推动各地成立中医学校、细划学科、制定中医教育科目表等措施促进了中医学科建设,有助于培养中医人才。中央国医馆发... 中央国医馆是在民国时期"废止中医"的浪潮中成立的。中央国医馆成立后,对中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推动各地成立中医学校、细划学科、制定中医教育科目表等措施促进了中医学科建设,有助于培养中医人才。中央国医馆发展中医教育的行为,为近代中医国粹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国医馆 中医 中医教育
下载PDF
基于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研究
8
作者 孙芳瑞 刘松江 +1 位作者 刘凌宇 曾祥新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3年第3期103-105,共3页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融合各行各业,中医药行业亦不例外,但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相比于西医医疗机构仍有一定差距,这与中医药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制定、顶层政策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结构配比等因素都息息相关。文章将中医馆...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融合各行各业,中医药行业亦不例外,但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相比于西医医疗机构仍有一定差距,这与中医药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制定、顶层政策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结构配比等因素都息息相关。文章将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以点及面拓展全局分析,从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视角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全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馆 信息化建设 医疗机构
下载PDF
基于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临床科研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孙芳瑞 刘松江 +1 位作者 刘凌宇 曾祥新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3年第1期67-69,共3页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推广普及提升了基层中医诊疗的信息化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其衍生的电子信息化应用激发了临床科研人员的科研数据管理需求。文章借助黑龙江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中医馆基础环境资源,通过中医馆平台积累的临床数据资源,...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推广普及提升了基层中医诊疗的信息化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其衍生的电子信息化应用激发了临床科研人员的科研数据管理需求。文章借助黑龙江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中医馆基础环境资源,通过中医馆平台积累的临床数据资源,设计研发了一套临床科研数据管理系统,以电子化管理模式全程跟踪整个科研过程,包括项目的立项与审核、数据的采集与录入、科研的管理与监督、项目节点的预判与催办等,以信息化手段支撑临床科研发展,以期提升中医临床科研的标准化与高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馆 临床科研 信息系统 项目管理
下载PDF
中医药博物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
10
作者 刘剑伟 李晓娟 +4 位作者 张秀秀 刘刚 孟高旺 吕玉霞 李建秀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4期37-39,共3页
中医药博物馆是实验教学的重要阵地,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实验课的大型课堂。是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专业高等医药院校必备的教学、实验、实训的大平台。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已建立起一个包括名贵药材、道地药... 中医药博物馆是实验教学的重要阵地,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实验课的大型课堂。是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专业高等医药院校必备的教学、实验、实训的大平台。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已建立起一个包括名贵药材、道地药材、中药材、中药饮片、经典方剂、实训及药用植物浸制标本和腊叶标本等八大展区,收藏各类药材近万号,面积1200㎡全国一流的大型中医药博物馆。2012年山东省民政厅命名注册为"山东力明中医药博物馆",是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讲授中医药相关课程的大课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验基地,也是对外传播交流中医药文化的一大窗口。在培养师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博物馆 名贵药材 道地药材 中药材 中药饮片 实验基地 培养技能型人才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涉医楚简研究
11
作者 张炜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3期4-8,共5页
上海博物馆馆藏竹简数量庞大,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医学信息。对上海博物馆简《荣成氏》、《性情论》等13篇,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生殖崇拜、求子求男、节欲节俭、彭祖养生、生理病理、疾病及转归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与《黄... 上海博物馆馆藏竹简数量庞大,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医学信息。对上海博物馆简《荣成氏》、《性情论》等13篇,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生殖崇拜、求子求男、节欲节俭、彭祖养生、生理病理、疾病及转归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与《黄帝内经》相对照,探寻中医典籍与涉医楚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楚简 中医学
下载PDF
中医院校人体生命科学馆建设规划探索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宁 潘玉玲 高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立足本校实际,整合优势资源,合理规划设计,拟建设一所具有中医特色的高水平的人体生命科学馆,满足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的需要,全面提升学校的基础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
关键词 人体生命科学馆 建设规划 中医院校
下载PDF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抄本王九峰医案整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俊 于业礼 段逸山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5期468-474,共7页
清代名医王九峰,以医案名世,但因其生前忙于诊务,无暇著作,王氏医案均为门人集临证方案整理而成,未能刊行,均以抄稿本形式传世。目前通行的王氏医案类著作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尚有很大一部分未见整理研究。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7... 清代名医王九峰,以医案名世,但因其生前忙于诊务,无暇著作,王氏医案均为门人集临证方案整理而成,未能刊行,均以抄稿本形式传世。目前通行的王氏医案类著作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尚有很大一部分未见整理研究。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7种抄本进行调研,以期对王九峰医案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九峰 医案 抄本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下载PDF
从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写在王吉民诞辰130周年
14
作者 王丽丽 陈丽云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43-349,共7页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前身即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医学史专业博物馆。王吉民是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的主要筹划者和创建者,担任首任馆长。1951年中华医学会迁往北京,医史博物馆留在上海,1959年博物馆并入上海中医学院,王吉民...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前身即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医学史专业博物馆。王吉民是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的主要筹划者和创建者,担任首任馆长。1951年中华医学会迁往北京,医史博物馆留在上海,1959年博物馆并入上海中医学院,王吉民一直担任馆长直到逝世,长达28年之久,为博物馆的维持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1998年医史博物馆恢复隶属中华医学会,命名为中华医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2003年中华医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室、党史校志编辑办公室合并,命名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于2004年在张江校区开放。现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共有藏品14000余件,许多为国内外罕见之珍品,每年接待来自海内外参观者约10万人次,举办科普活动近百场,至今已去海外11个国家巡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吉民 中华医学会 医史学会 医史博物馆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