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孟海超
王正田
+5 位作者
王腾
陈云璇
王晓娜
常永霞
左小宏
马秋云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6期767-771,777,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12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肌松药类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12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肌松药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比较2组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肌张力变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电生理指标[肱二头肌和腓肠肌休息状态下均方根值(RMS)]、被动踝关节活动度(踝背屈、外翻)、超声肌肉结构参数[肌肉羽状角度(PA)、肌纤维长度(FL)和肌纤维厚度(MT)]、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A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肱二头肌、腓肠肌肌腹RM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被动踝关节活动度背屈、外翻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PA、FL低于对照组,M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能改善患者肌张力、肌肉结构参数与神经肌肉活动,抑制肌痉挛,增加患者踝关节被动活动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冲击波
振动训练
脑卒中
肌痉挛
电生理
肌肉结构参数
原文传递
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
1
2
作者
邓海燕
黄晶
+1 位作者
林玮
温泽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研究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8月海口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研究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8月海口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疗法,研究组给予夹脊电针联合腹部艾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力评分(MAS评分)、痉挛评分(CSI评分)及肌肉结构参数(肌纤维长度、肌纤维厚度、肌肉羽状角度)变化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增高,MAS评分和CSI各维度评分均降低,患者肌纤维长度增大,肌纤维厚度和肌肉羽状角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一过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治疗。结论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能够改善患者肌力状态、痉挛程度和肌肉结构参数,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肌痉挛
夹脊电针
腹部艾灸
肌力
痉挛程度
肌肉结构参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孟海超
王正田
王腾
陈云璇
王晓娜
常永霞
左小宏
马秋云
机构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6期767-771,777,共6页
基金
河北省科研课题(20190887)。
文摘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12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肌松药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比较2组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肌张力变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电生理指标[肱二头肌和腓肠肌休息状态下均方根值(RMS)]、被动踝关节活动度(踝背屈、外翻)、超声肌肉结构参数[肌肉羽状角度(PA)、肌纤维长度(FL)和肌纤维厚度(MT)]、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A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肱二头肌、腓肠肌肌腹RM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被动踝关节活动度背屈、外翻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PA、FL低于对照组,M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能改善患者肌张力、肌肉结构参数与神经肌肉活动,抑制肌痉挛,增加患者踝关节被动活动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满意度。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冲击波
振动训练
脑卒中
肌痉挛
电生理
肌肉结构参数
Keywords
Ultrasound
guidance
Shock
wave
Vibration
training
Brain
stroke
muscle
spasm
Electrophysiology
muscle
structure
parameters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
1
2
作者
邓海燕
黄晶
林玮
温泽发
机构
海口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
海口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出处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46-1250,共5页
基金
海南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8129Q901)。
文摘
目的研究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8月海口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疗法,研究组给予夹脊电针联合腹部艾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力评分(MAS评分)、痉挛评分(CSI评分)及肌肉结构参数(肌纤维长度、肌纤维厚度、肌肉羽状角度)变化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增高,MAS评分和CSI各维度评分均降低,患者肌纤维长度增大,肌纤维厚度和肌肉羽状角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一过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治疗。结论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能够改善患者肌力状态、痉挛程度和肌肉结构参数,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肌痉挛
夹脊电针
腹部艾灸
肌力
痉挛程度
肌肉结构参数
Key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muscle
spasms
jiaji
electroacupuncture
abdominal
moxibustion
muscle
strength
degree
of
convulsion
muscle
structure
parameters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研究
孟海超
王正田
王腾
陈云璇
王晓娜
常永霞
左小宏
马秋云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
8
原文传递
2
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邓海燕
黄晶
林玮
温泽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