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72
1
作者 王健 刘加海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共4页
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作功能力或者最大收缩能力的暂时下降,sEMG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其检测具有非损伤性、实际性、多靶点测量等优点。多年来,应用sEMG信号分析评价肌肉疲劳的应用性研究主要集中... 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作功能力或者最大收缩能力的暂时下降,sEMG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其检测具有非损伤性、实际性、多靶点测量等优点。多年来,应用sEMG信号分析评价肌肉疲劳的应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线性的时、频分析两个领域,主要的研究包括肌肉活动和肌肉疲劳的sEMG信号维数、复杂度、熵变化规律和特点等,认为肌肉疲劳至少存在两类作用机制,即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运动性疲劳 肌电信号 展望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2
作者 郑洁皎 胡佑红 俞卓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8期741-742,共2页
表面肌电图(sEMG)是一种无创功能测评方法,通过记录运动时肌肉肌电图的振幅、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反映肌肉功能的水平。笔者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时sEMG信号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选择脑卒中后神经肌肉康复训练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肌肉疲劳 脑卒中 综述
下载PDF
肌肉疲劳的sEMG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工效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8
3
作者 王笃明 王健 葛列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7-390,共4页
表面肌电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伤的实时测量方法 ,能够客观地反映肌肉活动水平和功能状态。本文主要对工效学中有关肌肉疲劳的sEMG现场评价技术发展过程中几种主要时频技术 ,尤其是幅频联合分析 ( jointanalysisofEMGspectrumandamplitude,J... 表面肌电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伤的实时测量方法 ,能够客观地反映肌肉活动水平和功能状态。本文主要对工效学中有关肌肉疲劳的sEMG现场评价技术发展过程中几种主要时频技术 ,尤其是幅频联合分析 ( jointanalysisofEMGspectrumandamplitude,JASA)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与评价。同时也对sEMG的信号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工效学 肌肉疲劳 时频分析技术
下载PDF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非线性信号特征 被引量:53
4
作者 王健 方红光 杨红春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3,64,共6页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强度等长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非线性信号变化特征及其与肌肉运动耐力的关系。10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本次实验。采用4 0 %、6 0 %和80 %MVC强度的等长运动试验诱发肱二头肌疲劳,同步采集该肌肉s EMG信号...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强度等长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非线性信号变化特征及其与肌肉运动耐力的关系。10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本次实验。采用4 0 %、6 0 %和80 %MVC强度的等长运动试验诱发肱二头肌疲劳,同步采集该肌肉s EMG信号并进行非线性C(n)和% DET和线性MPF分析。研究发现1)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信号的MPF和C(n)呈单调递减型变化,而% DET呈单调递增型变化;2 )不同强度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MPF、C(n)和% DET变化率具有明显的运动强度依赖性并与肌肉耐力运动成绩高度相关;3)以% DET变化率反映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PF和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运动 肌肉疲劳 表面肌电信号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ESR研究大鼠疲劳时不同类型肌纤维的自由基变化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英杰 郭庆芳 +1 位作者 赵保路 忻文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用ESR技术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运动和安静时,自由基含量均明显不同。安静时,有氧能力高的红肌自由基含量高,运动后白肌纤维的自由基明显增加,井出现一个文献中从未报导过的新的自由基信号(g=2.001,width=0.2mT),该信号与疲劳程... 用ESR技术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运动和安静时,自由基含量均明显不同。安静时,有氧能力高的红肌自由基含量高,运动后白肌纤维的自由基明显增加,井出现一个文献中从未报导过的新的自由基信号(g=2.001,width=0.2mT),该信号与疲劳程度相关。红肌运动后自由基变化不明显,从而找到了运动时不同肌纤维自由基代谢差异性的最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研究 疲劳 肌纤维 自由基
下载PDF
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及疲劳程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50
6
作者 朱清广 房敏 +3 位作者 沈国权 姜淑云 程英武 周楠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揭示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作用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与牵引组,手法组32例,其中30例获得随访,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 目的:揭示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作用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与牵引组,手法组32例,其中30例获得随访,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个月;平均体重(61.21±10.23)kg。牵引组33例,其中30例获随访,男11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4±14.35)岁;平均病程(13.25±6.06)个月;平均体重(62.31±10.45)kg。分别用Biodex Ⅲ system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2400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和疲劳程度,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各测试1次。结果:颈部肌群力学性能:在60°/s角速度和120°/s角速度等速运动时,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PT、AP、F/E、手法组优于牵引组(P<0.05);手法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程度:两组治疗前左右两侧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IEMG、MPF手法组优于牵引组(P<0.05);手法组治疗前后右侧IEMG、MP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有改善趋势。结论: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颈部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的协调能力,提高颈伸肌群的放电频率,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力学性能和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肌 手法 骨科 牵引术 力学 肌疲劳
下载PDF
线粒体钙聚积对运动性骨骼肌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田野 王义润 +1 位作者 杨锡让 唐朝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7-48,65+94,共4页
通过测定48只SD大鼠90分钟下坡跑运动后线粒体钙含量和ATP含量的变化,发现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4小时线粒体钙含量较运动前分别增加22.41%(P<0.05)和49.68%(P<0.05),ATP值分别比运动前下降32.81%(P<0.05)和20.41%(P<0.0... 通过测定48只SD大鼠90分钟下坡跑运动后线粒体钙含量和ATP含量的变化,发现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4小时线粒体钙含量较运动前分别增加22.41%(P<0.05)和49.68%(P<0.05),ATP值分别比运动前下降32.81%(P<0.05)和20.41%(P<0.05),运动后48小时,线粒体钙含量开始恢复,但仍高于运动前水平;ATP含量完全恢复。研究结果提示:运动性线粒体钙聚积,抑制ATP生成,可能是导致运动性骨骼肌疲劳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ATP 骨骼肌 疲劳
下载PDF
急性运动对骨骼肌肌浆网钙转运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田野 周锦琳 李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3-175,共3页
肌浆网(SR)在调节骨骼肌收缩一舒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本研究中采用持续运动方式观察急性运动对SR钙转运能力的影响,发现运动后股四头肌SRCa2+-Mgz+-ATPase水解活性下降18.31%(P<0.01)... 肌浆网(SR)在调节骨骼肌收缩一舒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本研究中采用持续运动方式观察急性运动对SR钙转运能力的影响,发现运动后股四头肌SRCa2+-Mgz+-ATPase水解活性下降18.31%(P<0.01),SRCa2+-ATPase水解活性下降18.47%(P<0.01);SRCa2+转运能力明显下降,表现为SRCa2+初始摄取率和SRCa2+最大转运能力分别下降57.79%(P<0.01)和55.98%(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急性运动后SRCa2+摄取功能下降可能与运动性骨骼肌疲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肌浆网 钙离子转运 运动 疲劳
下载PDF
老年人肌力流失与肌肉疲劳的肌动图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宇 彭千华 田石榴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4,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老年人肌力流失对肌肉质量、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的影响,并以肌动图(MMG)来观察老年人股外肌在不同强度表现时运动单位的激活与老化对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方法:受试者为老年组与年轻组各10位。受试者实施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 研究目的:探讨老年人肌力流失对肌肉质量、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的影响,并以肌动图(MMG)来观察老年人股外肌在不同强度表现时运动单位的激活与老化对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方法:受试者为老年组与年轻组各10位。受试者实施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最快速度不同强度(75%、60%、45%1 RM)的伸膝动作及45%的疲劳测试,记录向心期不同强度的MMG讯号。研究结果:老年组的绝对/相对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皆明显低于年轻组(P<0.05),而相对最大爆发力比最大肌力下降的比例高达46.2%;各强度的MMG振幅与平均功率频率皆小于年轻组(P<0.05),显示老年组的肌纤维以慢肌为主,并发现老年组75%强度时的MMG振幅下降,表示老年人因高负荷募集不到快肌所致;MMG中位频率则无年龄差异。研究结论:老年人在静、动态力量表现有肌力流失的现象,老化对爆发力影响远超过对肌力影响,MMG讯号反应肌肉收缩的力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老化 肌力流失 肌肉疲劳 肌动图
下载PDF
重复作业上肢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非若 丁嘉顺 +2 位作者 戴文涛 王正伦 杨磊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sEMG)测定分析重复性操作时上肢肌肉的疲劳状态并探讨指标的适宜性。方法8名男性大学生志愿受试者在实验室(以平均40个/min的速度)连续地抓取、移动和放置零件(5 g),每完成80个零件为1个时间段(约2 min),共4组(约8...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sEMG)测定分析重复性操作时上肢肌肉的疲劳状态并探讨指标的适宜性。方法8名男性大学生志愿受试者在实验室(以平均40个/min的速度)连续地抓取、移动和放置零件(5 g),每完成80个零件为1个时间段(约2 min),共4组(约8 min)。同时遥测记录肱桡肌、肱二头肌、三角肌、斜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时域、频域及肌电术振幅频谱联合分析方法(the joint analysis of EMG spectrum and amplitude,JASA)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4块肌肉肌电的最大自主收缩百分比(the percent of maximal voluntary electrical activation,MVE%)随重复性操作时间延长均呈上升趋势(P>0.05)。中位频率(mean frequency,MF)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降低,即所谓频谱左移,只是在最后一两个时段不再下降,反而升高。所测肌肉肌电频率的斜率在第1时段均为负值,在其余3时段则出现时而为负值、时而又为正值的变动,MF和MPF及其斜率的变化趋势一致。JASA分析表明,上肢肌肉在动态作业过程中呈疲劳、恢复和负荷增加的变动。结论在本例重复性操作中,肌肉呈疲劳、恢复、负荷增加或再次疲劳的变化。累及的肌肉主要是斜方肌、三角肌和肱桡肌,肱二头肌次之。肌电指标(如MVE%,MF,MPF及其斜率)在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反映动态劳动的肌肉疲劳,JASA分析证实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操作 肌肉疲劳 表面肌电 EMG联合振幅频谱分析
下载PDF
静态负荷诱发肌肉疲劳时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与主观疲劳感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笃明 王健 葛列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静态负荷诱发肌肉疲劳时肌电信号指标与主观疲劳感之间的数量关系。方法记录 1 1名被试持续负重时主观疲劳感量表得分及肱二头肌相应表面肌电信号 ,分析MPF、MF和Lempel ziv复杂度以及持续时间与主观疲劳感量表分数之间的相关 ... 目的探讨静态负荷诱发肌肉疲劳时肌电信号指标与主观疲劳感之间的数量关系。方法记录 1 1名被试持续负重时主观疲劳感量表得分及肱二头肌相应表面肌电信号 ,分析MPF、MF和Lempel ziv复杂度以及持续时间与主观疲劳感量表分数之间的相关 ,并对其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拟合。结果主观疲劳评定分数与持续时间成显著正相关 ,而与各肌电信号指标成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以主观疲劳评定分数为因变量 ,以持续时间及各肌电信号指标为自变量的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拟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观疲劳感得分与表面肌电信号指标及持续时间对反映肌肉疲劳状态具有较高一致性 ;其间的数量关系比较符合心理物理学中Stevens幂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肌肉疲劳 主观评定 心理物理学
下载PDF
肌肉疲劳与慢性颈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潘泳鸿 仲卫红 +1 位作者 张俊新 王诗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8-170,共3页
慢性颈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有关颈部肌肉疲劳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慢性颈痛的发病机制。颈肌疲劳会对颈椎本体感觉和身体平衡等产生影响,易造成慢性损伤。慢性颈痛患者肌肉组织形态学和募集策略等的改变,使颈部肌肉抗疲劳能力下... 慢性颈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有关颈部肌肉疲劳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慢性颈痛的发病机制。颈肌疲劳会对颈椎本体感觉和身体平衡等产生影响,易造成慢性损伤。慢性颈痛患者肌肉组织形态学和募集策略等的改变,使颈部肌肉抗疲劳能力下降,又可能导致颈部肌肉进一步损伤。针对性地治疗和训练能够缓解肌肉疲劳,提高肌肉功能,减少慢性颈痛的复发率。表面肌电图在评价颈肌疲劳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颈肌疲劳的评估可为慢性颈痛的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颈痛 肌肉疲劳 耐力 综述
下载PDF
等速运动负荷诱发肱二头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丹 王健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49,52,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动态等速运动诱发肱二头肌疲劳过程中 s EMG信号时频分析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 ,确定能够较好地运用于动态肌肉功能评价的 s EMG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动态运动过程中时域分析指标 i EMG和 RMS的变化较小且与负荷持续...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动态等速运动诱发肱二头肌疲劳过程中 s EMG信号时频分析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 ,确定能够较好地运用于动态肌肉功能评价的 s EMG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动态运动过程中时域分析指标 i EMG和 RMS的变化较小且与负荷持续时间无明显线性相关 ;频域分析指标 MPF和 MF变化较大 ,但是只有 MPF的变化与负荷持续时间呈明显线性相关 ;MPF时间序列曲线下降斜率与肌肉的总作功量之间明显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运动 肱二头肌 疲劳 SEMG信号
下载PDF
肌肉疲劳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敬国 《山东体育科技》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对近年来有关肌细胞收缩及疲劳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指出肌细胞疲劳可能与肌细胞能量物质的耗竭、代谢产物的堆积、肌细胞损伤有关。并认为肌细胞的损伤是由于机械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过载、线粒... 对近年来有关肌细胞收缩及疲劳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指出肌细胞疲劳可能与肌细胞能量物质的耗竭、代谢产物的堆积、肌细胞损伤有关。并认为肌细胞的损伤是由于机械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过载、线粒体钙超载、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所致。建议从营养学的角度对运动员加强磷酸原、糖、碱性盐、抗氧化剂的补充 ,以防治肌细胞疲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肌肉损伤 肌肉收缩 线粒体 自由基损伤
下载PDF
运动性骨骼肌疲劳亚细胞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田野 何其华 罗爱民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38-241,共4页
本实验采用持续性下坡跑运动,观察大鼠骨骼肌运动后不同时相线粒体形态、代谢、机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运动后即刻线粒体钙含量、细胞膜丙二醛(MDA)值明显增加,ATP含量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下降;运... 本实验采用持续性下坡跑运动,观察大鼠骨骼肌运动后不同时相线粒体形态、代谢、机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运动后即刻线粒体钙含量、细胞膜丙二醛(MDA)值明显增加,ATP含量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下降;运动后24h线粒体钙含量、MDA值增加最明显,ATP含量仍未恢复,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基本恢复,线粒体体密度、平均体积比运动前明显增加,比表面缩小;运动后48hATP含量完全恢复,线粒体钙含量、MDA值开始恢复。本研究结果提示,急性运动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加强、线粒体形态、代谢机能异常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少ATP生成可能是运动性骨骼肌疲劳的亚细胞机制之一。耐力训练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形态、代谢、机能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骨骼肌 疲劳 线粒体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指标评价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屈肘肌疲劳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乐军 陆爱云 +3 位作者 范年春 郑樊慧 董菲 张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3,163,共8页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sEMG)信号指标评定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为疲劳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15名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先测试受试者屈肘关节最大自主收缩力矩(Maximal Voluntary Contration,MVC),令受...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sEMG)信号指标评定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为疲劳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15名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先测试受试者屈肘关节最大自主收缩力矩(Maximal Voluntary Contration,MVC),令受试者右臂腕部拉住可在肘关节处产生20%MVC的重物,记录右侧肱桡肌和肱二头肌sEMG,至不能坚持负荷时结束实验。计算时域指标均方根振幅(RMS),基于傅里叶变换计算中值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基于小波包分析计算中值频率(MDF)和平均功率频率(MNF),基于非线性分析计算Lempel-Ziv复杂度C(n)。评定上述指标在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屈肘肌疲劳方面的敏感性和稳定性。结果:肱二头肌与肱桡肌sEMG的RMS随负荷实验持续时间延长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MF、MPF、MDF、MNF、C(n)则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MF、MPF、MDF、MNF、C(n)与负荷运动持续时间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RMS与负荷运动持续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肱二头肌与肱桡肌RMS反映疲劳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优于其他指标。结论:由于低负荷收缩诱发疲劳引起募集运动单位数量增加等因素作用,RMS表现出较显著的增加趋势,是评定由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屈肘肌疲劳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疲劳 低负荷等长收缩 适用性
下载PDF
8h驾驶工作对中年出租车驾驶员腰腿部肌肉sEMG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田强 黄力平 +2 位作者 于诗情 章礼勤 陈固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本研究以驾龄5年以上的中年男性出租车驾驶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腰部竖脊肌和胫骨前肌表面肌电图相关疲劳指标的变化,以评价8h驾驶的工作负荷对人体相应部位肌肉疲劳状况的影响。方法:30名从业5年以上的中年男性出租车驾驶员(年龄45... 目的:本研究以驾龄5年以上的中年男性出租车驾驶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腰部竖脊肌和胫骨前肌表面肌电图相关疲劳指标的变化,以评价8h驾驶的工作负荷对人体相应部位肌肉疲劳状况的影响。方法:30名从业5年以上的中年男性出租车驾驶员(年龄45.6±5.0岁)为司机组,15名中年男性坐姿工作者(年龄46.1±4.8岁)为对照组。对司机组8h驾驶工作前、后及对照组工作前后双侧腰部竖脊肌和双侧胫骨前肌进行1min持续收缩耐力测试,同时使用表面肌电测试系统进行表面肌电测试。结果:8h驾驶工作前后,司机组双侧胫骨前肌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侧腰部竖脊肌各项指标表明,8h驾驶工作能够引发明显的疲劳反应(MF斜率、MA斜率明显增大,P<0.05;MF截距明显降低,P<0.05),左侧疲劳反应大于右侧(左侧MF斜率、MF截距明显增大,P<0.05;左侧MA斜率明显增大,P<0.01;右侧变化不显著);安静状态下,司机组双侧腰部竖脊肌及双侧胫骨前肌的疲劳反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8h驾驶工作负荷能够引发腰部竖脊肌明显的疲劳反应且两侧不对称;长期长时间驾驶能够导致腰腿部肌肉疲劳的慢性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间驾驶 驾驶员 肌肉疲劳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的人体背部负重行走肌肉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宋海燕 张建国 +1 位作者 王珺 王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6-430,共5页
通过研究人体双肩背部负重行走时躯干及下肢主肌肉群表面肌电信号,探讨人体肌肉功能状态和疲劳特性,为改进负重方式、负重方法、背包性能、背包设计以及更加符合人体工效学的负重系统提供依据。测试20名实验对象颈肩部、背腰部及腿部主... 通过研究人体双肩背部负重行走时躯干及下肢主肌肉群表面肌电信号,探讨人体肌肉功能状态和疲劳特性,为改进负重方式、负重方法、背包性能、背包设计以及更加符合人体工效学的负重系统提供依据。测试20名实验对象颈肩部、背腰部及腿部主肌肉群在双肩背不同负重载荷下行走的表面肌电信号,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其频域评价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负重的增加,男性受试者斜方肌MPF下降最为显著、最易疲劳,女性受试者颈伸肌MPF下降最为显著、最易疲劳,且当负重达到一定重量时表面肌电信号出现显著差异(P<0.05),男性双肩背负重上限值为自身体重的12%,女性双肩背负重上限值为自身体重的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负重行走 肌肉 疲劳
原文传递
肌肉疲劳的细胞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钟荣辉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32-34,37,共4页
运动时机体难以维持所需的或预期的功率输出 ,称为疲劳。疲劳细胞机制的假说目前主要有两个理论 :(1 )细胞的代谢因素 ;(2 )兴奋收缩耦联 (ECC)的变化。
关键词 肌肉疲劳 细胞机制 代谢因素 兴奋-收缩耦联
下载PDF
重复性搬举作业所致背部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静 丁嘉顺 +1 位作者 王正伦 杨磊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信号 (SEMG)技术对重复性搬举所致的竖脊肌疲劳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 13名自愿者 10 0次搬举 8kg负荷至腰部高度的EMG波幅分析和搬举前后 2次静态实验EMG信号快速傅立叶转换 (FFT)后的频谱变化分析对竖脊肌疲劳进...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信号 (SEMG)技术对重复性搬举所致的竖脊肌疲劳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 13名自愿者 10 0次搬举 8kg负荷至腰部高度的EMG波幅分析和搬举前后 2次静态实验EMG信号快速傅立叶转换 (FFT)后的频谱变化分析对竖脊肌疲劳进行评估。结果  10 0次动态搬举过程中 ,随着时间的延长 ,EMG平均波幅逐渐上升 ,T10右竖脊肌和L3左竖脊肌平均波幅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 ;而T10左竖脊肌和L3右竖脊肌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中频截距在T10右竖脊肌、T10左竖脊肌、L3右竖脊肌、L3左竖脊肌均有下降。T10右竖脊肌中频截距下降了2 .0 % ,与搬举前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10左竖脊肌、L3右竖脊肌和L3左竖脊肌分别下降了10 .9%、2 9.9%、2 7.9% ,与搬举前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 10 0次搬举后平均功率频率截距在L3左竖脊肌下降了 9% ,与搬举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部位下降不明显。结论 重复性的搬举可导致竖脊肌疲劳 ,L3部位比T10部位更容易疲劳 ;用中频截距的下降评价肌肉疲劳比用平均功率频率截距下降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系统 肌电描记术 肌疲劳 搬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