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的中国区域居民消费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姚亮 刘晶茹 +1 位作者 王如松 尹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50-2058,共9页
近年来,居民消费活动和环境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而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因此,本文采用"居民消费碳足迹"概念来定义特定居民消费活动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主要包括CO2、CH4、N2O3种温室气... 近年来,居民消费活动和环境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而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因此,本文采用"居民消费碳足迹"概念来定义特定居民消费活动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主要包括CO2、CH4、N2O3种温室气体;构建了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MRIO)模型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并以2007年中国8个区域为例对其居民消费碳足迹的数量、构成、分布及转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碳足迹总量达到31.74亿t(以CO2当量计).此外,碳足迹还呈现出区域差异明显、间接排放大于直接排放、城乡差距过大等特征.人均碳足迹方面,发展水平较高的京津、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相对滞后的西北、西南区域.研究还对碳足迹的区域分布和转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东北、京津、西北和西南区域转移收支为负,表示这些区域为其他区域承担的排放大于其他区域为其承担的排放;剩余的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中部区域情况则正好相反.这些结果对现阶段中国制定具体区域消费政策或分配碳减排责任等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的方法论也适用于研究其他环境因子及足迹因子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居民消费 多区域投入产出 可持续消费 间接碳排放
原文传递
京津冀区域内增加值贸易的经济收益和隐含碳排放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艳梅 牛苗苗 张红丽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9-1629,共11页
价值链分工使得一种产品的生产分割在不同地区,从而获得的收益和隐含的碳排放也产生在不同地区。考察京津冀区域内贸易获得的经济收益和产生的碳排放代价问题,对制定公平有效的区域协同碳减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增加... 价值链分工使得一种产品的生产分割在不同地区,从而获得的收益和隐含的碳排放也产生在不同地区。考察京津冀区域内贸易获得的经济收益和产生的碳排放代价问题,对制定公平有效的区域协同碳减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测算贸易收益和隐含碳排放。借鉴此核算体系,本文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贸易的经济收益及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总量方面,北京从区域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少;而隐含碳排放量的排序与之相反:河北最高,天津次之,北京最少;②行业分布上,北京从区域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度集中于服务业部门,而天津和河北却分散分布于多个部门;各地的隐含CO2排放均集中于中间品贸易部分,占比最高的是能源工业部门;③京津冀从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和碳排放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完全CO2排放强度、调出规模和调出结构的不同。因此京津冀区域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制定碳减排目标和承担碳减排责任,并且各地要根据发展阶段和特点寻求最佳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增加值贸易 经济收益 碳排放 多区域投入产出
原文传递
京津冀经济活动隐含的碳排放转移——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红丽 沈镭 李艳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87-2298,共12页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之间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由此造成的隐含CO_2排放转移日益频繁,不利于区域公平及有效地分摊碳减排责任。本文在编制最新年份(2012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京津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之间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由此造成的隐含CO_2排放转移日益频繁,不利于区域公平及有效地分摊碳减排责任。本文在编制最新年份(2012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活动隐含的CO_2排放转移特点。结果表明:(1)2012年,京津冀对其他区域的CO_2排放转移,比其他区域对京津冀的转移高出4350.52万t,这主要隐含于除采选业以外工业部门的终端产品转移;(2)京津冀区域内部,北京和天津分别向河北净转移449.75万t和88.46万t CO_2排放,这主要隐含于冶金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高耗能部门的中间产品往来。鉴此,建议加强京津冀,尤其是高耗能工业部门的协作,提升区域整体节能减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活动 CO2排放转移 多区域投入产出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国际贸易隐含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邢源源 王雅婷 王雪源 《经济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60,共20页
国际贸易隐含碳作为温室气体减排关键议题,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贸易隐含碳与碳泄漏和碳漏洞相关,碳泄漏是导致贸易隐含碳的原因之一,现行碳排放核算体系中忽视贸易隐含碳导致了碳漏洞问题。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产品生命周... 国际贸易隐含碳作为温室气体减排关键议题,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贸易隐含碳与碳泄漏和碳漏洞相关,碳泄漏是导致贸易隐含碳的原因之一,现行碳排放核算体系中忽视贸易隐含碳导致了碳漏洞问题。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法等可用于测算贸易隐含碳排放规模及碳足迹,结构分解法和指数分解法等可用于锚定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隐含碳的实证研究趋于丰富。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如何分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一直是国际气候政策谈判中高度敏感的问题。一些学者质疑诸如碳关税等碳边境调整机制减少碳泄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另有学者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中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解决贸易隐含碳问题的新方案。本文梳理贸易隐含碳的起源演变、测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分析并解决贸易隐含碳排放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隐含碳 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政策 责任分担 多区域投入产出
原文传递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省区间产业关联特征与服务产品流空间格局研究
5
作者 冯鹏飞 申玉铭 许欣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735,共18页
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趋于融合,并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利用投入产出表,已有研究侧重探讨单一行政区域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互动,但省区间产业联系分析仍较薄弱。多省区城市群区域内部某地生产性服... 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趋于融合,并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利用投入产出表,已有研究侧重探讨单一行政区域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互动,但省区间产业联系分析仍较薄弱。多省区城市群区域内部某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其他地区制造业产生的波及效应如何,不同行业部门和不同地区间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供需关系有何差异,有待进一步厘清。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4年2月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以来,对区域经济体空间互动产生深刻影响。为定量评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对区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跨省协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基于2012年、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以及2013年、2018年经济普查数据,通过构建京津冀省区间投入产出表、优化区域间产业关联效应测算公式、完善区域间服务产品流测算方法,揭示京津冀地区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省域间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关系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省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推动作用大于拉动作用。拉动作用方面,北京信息服务业较为突出,但动态看北京商务服务业作用明显增强,天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下降明显。推动作用方面,三省较强的主要是商务、金融、道路运输业三个部门,并趋于强化。(2)北京、天津相互之间的拉动和推动作用较强。动态看天津道路运输业对北京、河北制造业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而北京部分物流服务业的推动作用下降。(3)服务产品流方面北京作为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对天津制造业的服务输出趋于增强,对河北制造业的服务业输出趋于减小。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对津冀制造业的服务输出部门集中度较高,但同时具有行业异质性特点。津冀对北京的服务需求集中在金融、商务服务业,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区域间投入产出 服务产品流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京津冀地区虚拟水贸易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宇平 李想 +3 位作者 苏潇雅 黄会平 林睿 张俊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2,共8页
研究京津冀地区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内外部虚拟水贸易对促进京津冀水资源合理配置、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及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数据,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京津冀地... 研究京津冀地区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内外部虚拟水贸易对促进京津冀水资源合理配置、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及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数据,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京津冀地区不同产业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和拉动系数,进一步核算区域内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虚拟水流动及区域同其他省区间的虚拟水贸易。计算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农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最大,分别为226.1、271.1 m^(3)/(万元);②京津冀地区内部农业为最大的虚拟水输出部门,净输出量为128.9亿m^(3);食品及烟草业为最大的虚拟水输入部门,净输入量为56.8亿m^(3);③2015年京津冀地区整体为虚拟水净输入,净输入总量为88.4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多区域投入产出 虚拟水 用水系数 贸易量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国内价值链分工测算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善同 何建武 刘云中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8,共10页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国内省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拓展了关于贸易增加值的WWZ分解方法,提出国内省份对外贸易(出口、省际调出)分解的统一框架,分析国内不同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状况;通过价值链参与的国际国...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国内省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拓展了关于贸易增加值的WWZ分解方法,提出国内省份对外贸易(出口、省际调出)分解的统一框架,分析国内不同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状况;通过价值链参与的国际国内比较总结了相关的典型化事实。根据这些研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分工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哑铃型"分工模式;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三大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垂直专业化指数同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 省际贸易增加值分解 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原文传递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的京津冀地区虚拟水核算 被引量:34
8
作者 曹涛 王赛鸽 陈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799,共12页
通过贸易与消费调控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途径之一。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可为地区间虚拟水贸易战略提供依据。基于2012年京津冀地区投入产出表与生产用水量构建了跨地区虚拟水核算模型,计算了隐含在经济贸... 通过贸易与消费调控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途径之一。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可为地区间虚拟水贸易战略提供依据。基于2012年京津冀地区投入产出表与生产用水量构建了跨地区虚拟水核算模型,计算了隐含在经济贸易中的虚拟水总量及各地区各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和拉动系数,分析了各部门虚拟水进出口情况,识别了重点耗水部门。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呈现虚拟水净出口状态,其中净出口部门主要为北京的服务与交通业,河北的农业和制造业。京津冀的农业、矿业和水供应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水量大,应注重提升用水效率及节水技术的开发;三地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与交通业的平均拉动系数较大,这说明其他部门生产活动对该部门依赖性较大,其单位产出的提高将带动整个地区更多虚拟水量的投入。此外,河北的农业和制造业为京津冀各部门输送了大量虚拟水,为各部门生产提供了支撑,是节水的重点部门,应着重调整其产业结构,并从直接和间接用水两方面入手减少水资源消耗。计算了京津冀地区不同部门的直接、间接水资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拉动系数,以及部门间的虚拟水贸易情况,结果可为该地区部门间水资源配置和虚拟水战略的制定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京津冀地区 贸易与消费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间产业转移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艳梅 孙丽云 +1 位作者 张红丽 刘婷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75-2286,共12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间产业转移频繁,其中隐含着经济与能源碳排放的流动,从而影响区域碳排放强度。本文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方法,定量测度了2012年京津冀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在产...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间产业转移频繁,其中隐含着经济与能源碳排放的流动,从而影响区域碳排放强度。本文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方法,定量测度了2012年京津冀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在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两方面,北京均是净承接地,天津均是净转出地,河北则是产业转移的净转出地和碳排放的净承接地;(2)与假设不发生产业转移的情况相比,区域间产业转移促使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1418.00亿元,碳排放量增加3255.79万t,平均碳排放强度上升0.29t/万元;(3)产业转移对不同区域的具体影响效应不同,对北京和天津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利于河北。因此,京津冀产业转移应充分发挥三地比较优势,优化配置产业承接与转出,并且在分享产业协同收益的同时,应共担节能减排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碳排放强度 影响分析 区域间投入产出 京津冀
原文传递
消费碳排放与碳溢出效应:G7、BRIC和其他国家的比较 被引量:16
10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7,共9页
随着全球消费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排放也在显著增加,全面了解全球消费碳排放的增长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全球气候政策的设计,而且有助于从消费角度减少排放。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的数据,将全球分为G7、BRIC和其他国家三个区域,建... 随着全球消费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排放也在显著增加,全面了解全球消费碳排放的增长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全球气候政策的设计,而且有助于从消费角度减少排放。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的数据,将全球分为G7、BRIC和其他国家三个区域,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构建消费碳排放核算目录,分析各区域的消费碳排放及碳溢出效应。结果表明:G7每年的生产碳排放都小于消费碳排放,BRIC每年的生产碳排放都大于消费碳排放。从增长趋势来看,近几年BRIC的生产和消费碳排放增长率都高于G7。1995年国际贸易隐含碳占全球碳排放的16%,到200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0%。其中中国一直是最大的隐含碳出口地区,美国是最大的隐含碳进口地区。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对于国际气候谈判日益重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配碳排放责任,从而改变全球消费模式将有助于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碳排放 碳溢出效应 WIOD数据库 MRIO模型
原文传递
全面对外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价值链互动视角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9,共27页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国内价值链(NVC)与全球价值链(GVC)联动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界定和区分了外需对中国国内各区域在GVC和NVC中增加值收益及增值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外需对国内区域垂直分工和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首先,1997-...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国内价值链(NVC)与全球价值链(GVC)联动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界定和区分了外需对中国国内各区域在GVC和NVC中增加值收益及增值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外需对国内区域垂直分工和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首先,1997-2012年外需对中国各区域增加值收益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拉动作用占主导地位但呈快速减弱趋势,而发展中经济体和世界其他地区(ROW)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这为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依据。其次,外需驱动下中国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京津地区在增加值收益快速提高的同时却陷入了NVC增值能力不足甚至为负的困境,而中西部地区受益于外需驱动下的国际和国内垂直分工效应增值能力得以提升。此外,我们还利用结构路径分析方法识别了外需对区域间增加值流转的生产层级特征以及关键生产路径分布,为价值链互动视角下中国分区域-分阶段的产业升级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对外开放 区域协调发展 MRIO模型 SPA方法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台风灾害关联经济损失研究--以2018年“山竹”台风灾害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闫绪娴 范玲 阮嘉珺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2,23,共7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区域的产业关联强度增加,灾害链也日益复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部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该文梳理了台风灾害损失传导机制,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MRIO),以2018年“山竹”...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区域的产业关联强度增加,灾害链也日益复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部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该文梳理了台风灾害损失传导机制,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MRIO),以2018年“山竹”台风为例,量化分析“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24个部门的关联损失情况。研究认为:①2018年“山竹”台风对我国各部门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42.31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到1272.73亿元;②“山竹”台风灾害对沿线其他国家带来的关联损失为1232.13亿元,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菲律宾;③部门关联损失最大的是制造业,其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O模型 “一带一路” 台风灾害 关联经济损失
下载PDF
节能和就业导向下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威 李文会 +1 位作者 张文忠 唐志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4-997,共14页
产业结构优化是人文—经济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对象,更是近年来中国步入"新常态"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合线性规划,构建了节能和就业导向下产业结构整体最优的模型... 产业结构优化是人文—经济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对象,更是近年来中国步入"新常态"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合线性规划,构建了节能和就业导向下产业结构整体最优的模型和优化度模型。结果表明:1节能导向下,安徽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高(0.763),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低(0.662);就业导向下,江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高(0.768),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低(0.659)。2节能导向下,产业结构优化度与单位产值能耗、重工业比重负相关;就业导向下,产业结构优化度与国有经济比重、大型企业比重负相关。3如果考虑节能和就业不同的目标导向,中国中部6省之间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4整体看,中国中部地区应保持不变或适度提高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提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现代制造业的比重,适度降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比重。在服务业方面,较大提高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旅游业等比重,适度降低或较大降低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的比重,保持不变或适度降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线性规划 产业结构 就业 能源消费 中国
原文传递
近远程耦合视角下黄河流域产业虚拟水流动与水资源短缺风险传递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常峰 俞越 +1 位作者 吴凤平 张陈俊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8-244,共17页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这一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基于虚拟水维度评估其水资源流动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构路径分析方法和风险传递模型,从多尺度近远程耦合视角分析黄河流域虚拟水流动和水资源短缺风险传递。结果...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这一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基于虚拟水维度评估其水资源流动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构路径分析方法和风险传递模型,从多尺度近远程耦合视角分析黄河流域虚拟水流动和水资源短缺风险传递。结果表明:在区域层面,由黄河流域外部净调入虚拟水可以显著降低流域内部水资源短缺风险。在省际层面,内蒙古、河南在流域内部发挥了较大的虚拟水支撑作用,以四川、内蒙古为源头的省际虚拟水流动能有效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在部门层面,经由农业部门流向工业、服务业部门,以及能源、原材料部门流向建筑业部门的虚拟水占流域产业虚拟水流动路径的比例较大,且水资源短缺风险传递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路径分析 近远程 虚拟水流动 风险传递
原文传递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关联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宵 申玉铭 邱灵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9-307,共9页
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立足于产业关联,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本文基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07年与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MRIO模型,编制了京津冀区域间129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而从京津冀... 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立足于产业关联,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本文基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07年与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MRIO模型,编制了京津冀区域间129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而从京津冀地区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天津市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较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主要起拉动作用。(2)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天津市信息服务业主要服务于本市其他各行业,对外地经济的辐射作用较低。(3)京津两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趋同现象严重,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关联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测度与时空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玉梅 廖程胜 +1 位作者 吴贤荣 田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44-54,共11页
利用MRIO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在2002-2011年间的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出口、进口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均处于增长态势,且后者增速较之前者更快;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逐年降低,自2003年开始成... 利用MRIO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在2002-2011年间的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出口、进口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均处于增长态势,且后者增速较之前者更快;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逐年降低,自2003年开始成为碳排放污染转出国;我国农产品隐含碳排放与净出口隐含碳排放较大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隐含碳排放量相对较小。继而采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进一步分解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有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最后提出优化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全方位监管"隐性"碳排放的国际转移;设定区域农产品生产环境规制级差,实施区域碳转移补偿制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隐含碳排放 时空分析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规模效应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绿色出口竞争力研究
17
作者 姜鸿 吴婷 张艺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在“双碳”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绿色出口竞争力对发展绿色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引入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将传统的单位劳动成本改进为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将出口增加值国际市场份额改进为绿色出口增加值国际... 在“双碳”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绿色出口竞争力对发展绿色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引入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将传统的单位劳动成本改进为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将出口增加值国际市场份额改进为绿色出口增加值国际市场份额,进而构建绿色出口竞争力指数,测算并比较中国十大制造行业绿色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2005—2019年中国大部分制造行业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和绿色出口竞争力指数均在上升,其中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上升最多的是金属制品业,从2005年的0.409上升到2019年的0.780,绿色出口竞争力指数上升最多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0.243上升到1.069。回归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行业规模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针对以上结论,在“双碳”目标下,论文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可持续竞争优势、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绿色隐含劳动成本 绿色出口竞争力指数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基于地区间能源-碳排放-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经济结构调整 被引量:6
18
作者 付雪 Michael L.Lahr +1 位作者 张亚雄 孟渤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7-217,共11页
鉴于中国2030年碳强度比较2005年下降60%约束条件以及GDP增长目标,本文认为地区间的产业转移有助于中国实现这一目标,并提出一个多区域多夫曼-萨缪尔森-索罗模型。它不同于前人国家能源的优化投入产出模型,自编制能源-碳排放-经济地区... 鉴于中国2030年碳强度比较2005年下降60%约束条件以及GDP增长目标,本文认为地区间的产业转移有助于中国实现这一目标,并提出一个多区域多夫曼-萨缪尔森-索罗模型。它不同于前人国家能源的优化投入产出模型,自编制能源-碳排放-经济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以全国为一个系统,反映各地区隐含于产品和服务的碳排放,然后应用线性规划方法给出经济增长最大化和碳减排双目标下各地区分产业碳排放指标以及结构调整规划。当设定供给和需求平衡和能源使用变化的实际条件约束,模型结果表明应该削减能源消耗并将重工业转移出中国地区。当GDP年增长6.5%时,总碳排放量与2010年水平相比上升1.6%,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度下降4.4%。东部(0.6%)碳排放份额下降,中部地区和北部沿海的碳排放份额将上升(1%和0.2%)。欠发达地区高碳排放的金属压延业和金属加工制造业产出比例下降迅速。在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下降0.9%,在西北和西南地区下降0.8%,因低碳排放的服务业的房地产业、金融和其他服务业的产出比例上升被抵消,在东部、南部沿海和京津分别增长5.8%,5.3%和5.1%。中国经济下行造成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深。能源结构趋向清洁化将减轻中国整体重工业和中部地区能源工业的碳减排压力,减排关键是对落后地区提高技术转移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碳排放 产业结构调整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链分析的长三角地区CO_(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蓥 黄成 +2 位作者 邢贞成 刘逸凡 王海鲲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1年第6期50-60,共11页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区域之一,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CO_(2)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一个重要挑战。本研究基于2007年与2012年长三角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省市间贸易引致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区域之一,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CO_(2)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一个重要挑战。本研究基于2007年与2012年长三角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省市间贸易引致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转移特征和变化趋势。同时,运用产业关联系数法,从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双重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减缓CO_(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键行业。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的SO_(2)、PM_(2.5)排放总量表现为消费端大于生产端,CO_(2)、NOx排放总量表现为生产端大于消费端。安徽省总体呈现为长三角地区贸易的SO_(2)、NOx与PM_(2.5)排放净调出地,而上海与浙江表现为多数污染物排放净调入地。CO_(2)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前向减排的关键行业为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安徽省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可以通过生产端技术革新和能源结构优化来促进减排;CO_(2)与大气污染物后向协同减排的关键行业为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建筑业等,对于这些行业,调整消费结构是有效的减排措施。为更好地制定长三角地区减排与污染防治政策,应当综合考虑行业减排、协同减排等,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达到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关联 排放转移 二氧化碳 大气污染物
下载PDF
中国区域间碳排放转移:EEBT与MRIO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友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17-27,共11页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的测算是近年来经济-环境核算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双边贸易隐含排放(EEBT)方法和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是区域间碳排放转移测算的两种主流方法。从理论上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它们的...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的测算是近年来经济-环境核算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双边贸易隐含排放(EEBT)方法和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是区域间碳排放转移测算的两种主流方法。从理论上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它们的差异和优劣势,并分别应用两种方法测算了中国省际间的碳排放转移,比较了两种方法下的结果,并分析了相关政策含义。结果显示:采用MRIO模型计算的各地区各种产品或服务的碳排放乘数明显高于采用EEBT方法时其对应的碳排放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 双边贸易隐含排放方法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