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法炼锌净化钴镍渣综合回收产铅渣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菲菲 《有色冶金节能》 2022年第2期10-14,共5页
某冶炼厂湿法炼锌净化工序存在铅渣含锌量和含镉量高、铅品位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净化工序所采用的合金锌粉粒度较粗,一段净化除镉效率低,钴在系统中富集,以及钴镍渣浸出率低。针对上述问题,对净化钴镍渣工序进行了优化:增加合金锌粉筛... 某冶炼厂湿法炼锌净化工序存在铅渣含锌量和含镉量高、铅品位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净化工序所采用的合金锌粉粒度较粗,一段净化除镉效率低,钴在系统中富集,以及钴镍渣浸出率低。针对上述问题,对净化钴镍渣工序进行了优化:增加合金锌粉筛分工序,将原一段净化一次除铜镉工序改为二次除铜镉工艺,对钴镍渣进行高温高酸多次浸出,将高钴渣与电解锌阳极泥进行联合氧化浸出,以及增加铅渣水洗工序。工艺优化后,钴镍渣综合回收所产铅渣量减少了60%以上,铅品位达到35%以上,含锌量降至10%左右,锌回收率达到了91%以上。采用该工艺技术综合回收有价金属,效益显著,实现了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净化工序 钴镍渣 两段除铜镉 多次浸出 锌阳极泥联合氧化浸出 铅渣
下载PDF
基于PCA的多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勇刚 桂卫华 胡燕瑜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81-1784,共4页
在复杂工业生产中 ,影响生产的因素非常多 ,使得用于软测量的神经网络模型极其复杂 .针对这个问题 ,利用主元分析法 (PCA)将影响因素重组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多神经网络 (PCA- MNN)模型 .介绍了 PCA- MNN的结构及学习算法 ,并将其... 在复杂工业生产中 ,影响生产的因素非常多 ,使得用于软测量的神经网络模型极其复杂 .针对这个问题 ,利用主元分析法 (PCA)将影响因素重组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多神经网络 (PCA- MNN)模型 .介绍了 PCA- MNN的结构及学习算法 ,并将其应用于氧化铝高压溶出过程中苛性比值及溶出率的软测量 ,利用现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 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元分析 多神经网络 软测量 苛性比值 溶出率
下载PDF
基于因素分析的复合神经网络及其在软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勇刚 桂卫华 陈峰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4,150,共5页
针对工业生产中 ,众多因素对生产影响程度不同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因素分析的复合神经网络 (FA MNN)模型 .介绍了FA MNN模型的结构 ,改进了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并将其应用于氧化铝高压溶出过程中苛性比值及溶出率的软测量 ,利用现... 针对工业生产中 ,众多因素对生产影响程度不同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因素分析的复合神经网络 (FA MNN)模型 .介绍了FA MNN模型的结构 ,改进了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并将其应用于氧化铝高压溶出过程中苛性比值及溶出率的软测量 ,利用现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 软测量 因素分析 复合神经网络 数学模型 学习算法
下载PDF
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氮素过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垚 程启洪 +1 位作者 甘春娟 任萍萍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16,共6页
雨水生物滞留技术已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优选技术,但其除氮性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良好的弹性,特别是干湿交替过程中的氮素淋失,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氮素多介质(植物-土壤-微生物)过程为主线,总结了雨水生物滞留系... 雨水生物滞留技术已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优选技术,但其除氮性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良好的弹性,特别是干湿交替过程中的氮素淋失,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氮素多介质(植物-土壤-微生物)过程为主线,总结了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氮素控制面临的新问题,从多重干湿交替对氮素过程的影响、不同时空尺度氮素过程的表征及多介质对氮素过程的贡献3个方面阐述了生物滞留系统氮素过程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从多重干湿交替下多介质对氮素转化与归趋的贡献定量、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氮素代谢特征等角度阐释氮素淋失机理,并掌握氮素过程与环境因素的耦合响应关系是雨水生物滞留技术未来重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干湿交替 生物滞留 氮素 淋失 转化与归趋
原文传递
多步浸提法在碳酸盐岩Sr同位素分析中的对比及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旭 孙子威 +4 位作者 高继苇 龚红梅 王晓红 段梦 肖媛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1-706,共16页
海相沉积碳酸盐岩是记录海水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中碳酸盐岩的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可以反映大陆地壳和地幔对海水组成的相对贡献,其长期变化趋势可用于反演地球历史上的全球构造事件、风化速率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确定海相沉... 海相沉积碳酸盐岩是记录海水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中碳酸盐岩的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可以反映大陆地壳和地幔对海水组成的相对贡献,其长期变化趋势可用于反演地球历史上的全球构造事件、风化速率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确定海相沉积地层年龄等。然而,现存古老地层中的碳酸盐岩常不同程度地保留有非碳酸盐组分,并受到后期蚀变影响,从而使碳酸盐岩全岩的Sr同位素组成不等同于原生碳酸盐组分的Sr同位素组成。为了获取可以反映当时的海水组成的原生碳酸盐组分,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浸提方法。本文基于已有的两种碳酸盐岩多步浸提方法,探讨了其适用性,并简化了预浸步骤、缩短了流程时间,明确了不同种类的碳酸盐岩的浸提方法。结果表明:碳酸盐纯度≥85%的灰岩适用于采用浸提液为1%乙酸的9步浸提法,目标步骤为L7~L9;纯度≥65%的白云岩样品适用于采用浸提液为0.25%~10%乙酸的14步浸提法,目标步骤为D13~D14,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纯化后的目标浸提液进行Sr同位素测试。通过此方法获得中国灰岩标准物质GBW03105a原生碳酸盐组分的87Sr/86Sr比值为0.708930±0.000015(n=12,2SD),与前人研究结果(0.708879±0.000013)相吻合;并报道了欧洲钢铁标准化委员会(ECISS)白云岩标准物质ECRM-782-1原生碳酸盐组分的^(87)Sr/^(86)Sr比值为0.707868±0.000034(n=12,2SD),为后续地球化学分析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SR同位素 多步浸提法 原生碳酸盐组分 MC-ICP-MS
下载PDF
四川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旺 舒超 +2 位作者 王昌良 邓伟 饶系英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88,共4页
为解决四川某金矿选厂对该地区金矿回收率较低的问题,对该金矿进行了全面的矿石性质分析研究,并根据矿石性质的特点研究了回收该矿石中有用矿物的最佳工艺流程方案,并进行了多方案选矿对比试验。通过柱浸试验、浮选试验、重选试验、全... 为解决四川某金矿选厂对该地区金矿回收率较低的问题,对该金矿进行了全面的矿石性质分析研究,并根据矿石性质的特点研究了回收该矿石中有用矿物的最佳工艺流程方案,并进行了多方案选矿对比试验。通过柱浸试验、浮选试验、重选试验、全泥氰化浸出试验的选金工艺方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矿可浸性很好,浸出试验金浸出率大于97%,重选、浮选回收率较低,最终确定了氰化浸出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对该地区的金矿回收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性质 多方案 全泥氰化浸出 可浸性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地爆破浸出采铀爆破网路系统安全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秦 张晓文 +1 位作者 谢国森 全爱国 《铀矿冶》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将系统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到原地爆破浸出采铀爆破网路系统安全评价中,建立爆破网路模糊评价数学模型,使定性分析问题定量化,为制定确切的爆破事故预防措施提供高效、便捷的理论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原地爆破浸出 爆破网路 安全
下载PDF
多重渗漏阻隔技术在湿法堆浸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代龙波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22期14-14,16,共2页
多重渗漏阻隔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实际作业情况,对目标物料进行防渗防漏隔离存储保护处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国家及有关社会组织也十分的重视,对相关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渗漏阻隔具体措施在当下也有不同观点,... 多重渗漏阻隔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实际作业情况,对目标物料进行防渗防漏隔离存储保护处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国家及有关社会组织也十分的重视,对相关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渗漏阻隔具体措施在当下也有不同观点,也是湿法堆浸工艺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就以多重渗漏阻隔技术在湿法堆浸工艺中的应用为方向进行研究讨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渗漏阻隔技术 湿法堆浸工艺 技术难关 应对方法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多效循环氨浸工艺初探
9
作者 郝绍鹏 《中国钼业》 2020年第3期38-41,共4页
针对二钼酸铵生产中含氨尾气的治理,探索新的治理工艺,从根本上减少氨排放量。分析二钼酸铵的生产过程,研究氨浸过程中氨气的吸收与逸散规律,确定了多效循环氨浸的基本控制流程。
关键词 钼酸铵 多效循环氨浸 氨气回收 环保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