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的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良额 张圣 +3 位作者 江秉泽 张媛媛 史宗杰 徐彬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8-1172,共5页
颅内侧支循环能代偿性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脑血流、保护缺血区神经元,为再灌注治疗提供宝贵的时间,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随着急性期再灌注治疗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亟须建立个体化评估侧支循环的方案以指导临床决策。目前,基于多... 颅内侧支循环能代偿性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脑血流、保护缺血区神经元,为再灌注治疗提供宝贵的时间,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随着急性期再灌注治疗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亟须建立个体化评估侧支循环的方案以指导临床决策。目前,基于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的侧支循环可更快捷有效地为临床个体化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指导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笔者现围绕近年来基于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的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及有效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多模式影像学 预后
原文传递
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豆豆 邱棋 +3 位作者 林文珍 刘基嫣 黄雅丽 赵庆亮 《光散射学报》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图像处理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模态的医学影像技术正向一体化、多模态及跨尺度影像技术进行革命性转变。多模态影像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同一生物体进行多角度、多参数及分子层面的结构与功能综合特征信息... 随着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图像处理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模态的医学影像技术正向一体化、多模态及跨尺度影像技术进行革命性转变。多模态影像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同一生物体进行多角度、多参数及分子层面的结构与功能综合特征信息的提取,而且可以弥补单一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从而提高疾病早期检测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加经济合理、精准有效的诊疗方案,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重点阐述目前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以及脑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新进展,系统讨论了该双模态融合技术在未来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 多模态成像 生物医学 脑成像
下载PDF
计算傅里叶显微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钟金钢 姚曼虹 彭军政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11-226,共16页
随着微纳光子学的兴起,傅里叶显微术已成为一种表征微纳结构样品的重要技术。传统的傅里叶显微术又称为后焦面傅里叶谱显微术,只能获取傅里叶谱分布信息,无法获取和傅里叶谱对应的样品空间结构图像,给表征微纳结构样品带来不便。由此,... 随着微纳光子学的兴起,傅里叶显微术已成为一种表征微纳结构样品的重要技术。传统的傅里叶显微术又称为后焦面傅里叶谱显微术,只能获取傅里叶谱分布信息,无法获取和傅里叶谱对应的样品空间结构图像,给表征微纳结构样品带来不便。由此,发展了一种基于计算成像模式的计算傅里叶显微成像技术,不仅能获取傅里叶谱分布信息,还能获得一系列与不同傅里叶谱对应的样品空间结构图像,甚至可以获得样品的三维空间结构图像,有利于对样品的全面表征,进一步拓宽傅里叶显微术的应用范围。本文将介绍计算傅里叶显微成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进展、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傅里叶显微术 计算成像 单像素成像 多模式成像 光场成像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成分的组织病理学与多模式影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清华 徐昕媛 +3 位作者 吴国秀 顾晓卿 陈承志 吴岩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0-73,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机械取栓治疗大大提高了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改善了预后。多模式影像技术以及机械取栓术中的血栓的病理学研究可以辅助诊断脑血管病的病因,预测临床预后。本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机械取栓治疗大大提高了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改善了预后。多模式影像技术以及机械取栓术中的血栓的病理学研究可以辅助诊断脑血管病的病因,预测临床预后。本文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成分的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 机械取栓 组织病理学 多模式影像
下载PDF
应用于未染色红细胞形态分类的便携多模式显微镜
5
作者 柯泽宇 邵梦 +4 位作者 彭韬 张粲 汪子歆 方曙 周金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检测红细胞形态的便携多模式显微镜,为未染色红细胞形态分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显微镜组件,采用可编码LED阵列照明实现包括明场、暗场及倾斜照明3种成像模式,分析3种模式下单个红细胞的灰度分布,以...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检测红细胞形态的便携多模式显微镜,为未染色红细胞形态分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显微镜组件,采用可编码LED阵列照明实现包括明场、暗场及倾斜照明3种成像模式,分析3种模式下单个红细胞的灰度分布,以区分未染色红细胞形态的差异。结果该装置的空间分辨率高于2.19μm,与商业显微镜接近;针对150倍稀释后的储存红细胞样本,自研显微镜结合倾斜照明、暗场、明场成像能够有效地区分棘形、球形和双凹(盘)形细胞形态,但商业显微镜明场下无法确定;球形和双凹形红细胞明场、暗场下的亮度分布存在差异可作为分类的新角度。结论该显微镜简易、便携、性价比高,可以用于检测未染色红细胞的形态,在偏远地区、野外急救和战时医疗等领域具有潜在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成像 便携显微镜 红细胞 形态检测
下载PDF
多模态成像无创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从形态显像到精准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何雨 金颖 +1 位作者 刘景鑫 金春香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7期10-14,19,共6页
斑块的性质是继狭窄之外各类影像学检查关注的焦点,也代表更为普遍的动脉粥样硬化表型。斑块易损性或易损斑指斑块具有易破裂并诱发血栓形成的特性,从而导致不同心脑血管事件。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斑块溃疡,斑块内出血,薄或破裂的纤维帽... 斑块的性质是继狭窄之外各类影像学检查关注的焦点,也代表更为普遍的动脉粥样硬化表型。斑块易损性或易损斑指斑块具有易破裂并诱发血栓形成的特性,从而导致不同心脑血管事件。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斑块溃疡,斑块内出血,薄或破裂的纤维帽,脂质丰富的坏死核,钙化以及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多个形态学特性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复合加权决定斑块的易损性。目前的影像学方法尽管可以提供从斑块形态到炎性代谢乃至机械形变的各类信息,但仅凭一种检查手段尚无法可靠评价斑块易损性并预估中风风险。通过多模态成像从不同角度显示斑块特征,有助于全面、客观评价斑块构成和生物学特性,达到对斑块易损性的精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颈动脉斑块 斑块易损性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构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钧淇 刘阳 丁智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3-79,85,共8页
以纳米材料为平台发展起来的诊疗一体化技术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其在疾病诊疗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随着纳米医学的迅速发展,磁性纳米颗粒(MNPs)的合成工艺不断成熟。MNPs具有表面易于进行化学... 以纳米材料为平台发展起来的诊疗一体化技术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其在疾病诊疗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随着纳米医学的迅速发展,磁性纳米颗粒(MNPs)的合成工艺不断成熟。MNPs具有表面易于进行化学修饰、形状和粒径可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及磁学性能优良等优点,使其在疾病诊断、药物靶向递送、医学成像、热疗和放射治疗等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也使其成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优质材料。综述了MNPs在磁导向递药、磁热疗和多模式成像这3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优势,并对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诊疗一体化 药物靶向 磁热疗 多模式成像
原文传递
多模态MRI技术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证型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华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4期4-6,共3页
缺血性中风已成为全世界主要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最佳疗程往往不明确。准确的早期康复预测将有助于使康复目标合理化,并改进试验测试策略的设计,以促进康复。本... 缺血性中风已成为全世界主要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最佳疗程往往不明确。准确的早期康复预测将有助于使康复目标合理化,并改进试验测试策略的设计,以促进康复。本文就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对早期缺血性中风的诊断价值,以及磁共振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中医辨证分型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4
9
作者 黄小平 李开林 陈展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50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50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的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组织完全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⑴观察组结节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短暂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对照组发生短暂性甲状腺功能减退8例、喉返神经损伤5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⑵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对比,多模态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具有更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超声检查 微波 消融技术 甲状腺结节
原文传递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胶质瘤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林坤 次旦旺久 +1 位作者 祁英 王晓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在脑胶质瘤诊断、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胶质瘤患者的MRI平扫、增强以及功能MRI图像进行分析,对比高、低级别组肿瘤强化方式、瘤周水肿程度、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信号强度、磁...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在脑胶质瘤诊断、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胶质瘤患者的MRI平扫、增强以及功能MRI图像进行分析,对比高、低级别组肿瘤强化方式、瘤周水肿程度、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信号强度、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中肿瘤内磁敏感性信号(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ITSS)分级、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以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图中纤维束状态的差异。测定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中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以及1H磁共振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中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ic acid,NAA)/Cr和Cho/NA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0例患者中高级别15例,低级别15例。高、低级别组间,强化方式及DWI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分级诊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96。12例患者行DTI、ASL、SWI和1H-MRS检查。ASL灌注、DTT纤维束状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中ITSS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AUC分别为0.889、0.833、0.778。高、低级别组间ADC值以及~1H-MRS代谢物比值Cho/Cr、NAA/Cr和Cho/N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分别为0.972、0.972、1.000、1.000、0.486。结论多模态MR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断、分级中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多模态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智能系统联合以病例为基础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规培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郑夏林 石士奎 +3 位作者 姜之全 韩易 孙涛 徐德才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11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但在神经外科教学中还存在不足,故本研究拟采用多模态影像智能系统联合CBL,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优缺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培生... 目的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但在神经外科教学中还存在不足,故本研究拟采用多模态影像智能系统联合CBL,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优缺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培生共42名,生源均来自于蚌埠医学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培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名和对照组20名,单纯用CBL为对照组,多模态影像智能系统联合CBL为观察组。单纯CBL教学方法共五步(设计案例和问题、提前准备病例、组内成员分工、讨论、总结),观察组教学方法是将多模态影像智能系统(基于医院信息科及影像科提供的影像HISS系统即实时影像传输阅读系统)贯穿于单纯CBL五步中的前三步。带教老师2人,均具有讲师资格和CBL教学经历。教学时间均为1周,通过培训后比较2组考试成绩有无差异。结果培训结束后对照组考试平均成绩为(78.6±0.8)分,观察组为(82.3±1.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13,P<0.001)。结论多模态影像智能系统能为神经外科规培生提供三维直观的图像,联合CBL,较以往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提高神经外科规培生的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向神经外科专业规培等方向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神经外科 规培教育 多模态影像 智能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多模态超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决策树模型的构建及其诊断效能评估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宁 阚艳敏 +4 位作者 李晓松 王艺桦 张曼 孟健 马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3821-3827,共7页
背景随着多种超声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及城乡居民保健意识增强,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检出率逐年升高,而构建相应的决策树模型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PTC。目的基于多模态超声构建PTC决策树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 背景随着多种超声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及城乡居民保健意识增强,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检出率逐年升高,而构建相应的决策树模型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PTC。目的基于多模态超声构建PTC决策树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的PTC患者180例,共发现186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99个(非PTC组),恶性结节87个(PTC组)。比较PTC组与非PTC组常规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声造影(CEUS)检查结果,分别构建基于常规超声、SWE、CEUS及多模态超声的PTC决策树模型并进行诊断效能评估。结果两组结节回声、纵横比、边缘、局灶强回声、弹性最大值(Emax)、弹性最小值(Emin)、弹性均值(Emean)、弹性标准差(Esd)、与周围正常组织弹性比值(Eratio)、增强程度、增强特点、造影剂分布、造影剂进入时间、造影剂消退时间、达峰浓度(Peak)、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t)、平均渡越时间(M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构建基于常规超声、SWE、CEUS及多模态超声的PTC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其根节点分别为局灶强回声、Emax、AUCt、Emax;十折交叉验证法测试结果显示,基于常规超声、SWE、CEUS、多模态超声的PTC决策树模型误判率分别为33.9%、19.4%、37.6%、7.0%。基于多模态超声的PTC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Kappa值分别为88.5%、99.0%、94.1%、88.5、0.12、0.880,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基于常规超声、SWE、CEUS的PTC决策树模型。结论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超声成功构建了PTC决策树模型,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利于提高PTC的诊断准确率并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头状 甲状腺结节 决策树 多模态成像 多模态超声 诊断
下载PDF
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德智 陈宏达 +1 位作者 毕锋 王振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09-1618,共10页
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融合多种影像学检测手段的优势,为肿瘤诊断提供了更加全面而精确的信息,实现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对肿瘤进行及时的个性化诊断、动态定量监测等。本文介绍了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实现方式,以及近年来多模态分... 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融合多种影像学检测手段的优势,为肿瘤诊断提供了更加全面而精确的信息,实现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对肿瘤进行及时的个性化诊断、动态定量监测等。本文介绍了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实现方式,以及近年来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分子影像 分子探针 纳米材料 报告基因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玉海 刘宏毅 +13 位作者 张锐 胡新华 杨坤 刘永 何升学 钱春发 邹元杰 章文斌 陈永严 杨纶先 黄庆玖 刘翔 陆军 阮义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35-339,343,共6页
目的研究多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语言区和5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功能磁共振定位功能区,弥散张量成像显示重要传导束,融合多模态影像构建功能... 目的研究多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语言区和5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功能磁共振定位功能区,弥散张量成像显示重要传导束,融合多模态影像构建功能神经导航,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定位中央沟,并运用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技术监测语言区、运动区和皮层下重要神经传导束,在保护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切除病灶。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和神经功能。结果 5例语言区胶质瘤和30例病变毗邻运动皮层胶质瘤患者术前功能磁共振成功定位功能区,通过弥散张量成像3例语言区胶质瘤和42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分别重建出弓状束和锥体束。术中电刺激语言区和运动区检出率分比为100%和92.7%;92.7%的运动区肿瘤患者可通过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定位中央沟。术中神经导航对手术具有指导作用。肿瘤影像全切率86.7%,术后功能保留率91.7%。结论运用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术前定位脑功能区,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术前规划、术中引导病灶切除,但需注意影像漂移。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是定位和保护脑功能结构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 功能区 电生理监测 功能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胶质瘤
下载PDF
用于疾病诊断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成像探针的构建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兵波 宫晓群 +7 位作者 李卓权 郭方方 蔡少瑜 孔继烈 杨秋花 马浩 常津 时东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2-985,共4页
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技术,以钆离子、近红外低毒量子点、二氧化硅和聚丙烯酸(PAA)等为原料,采用一系列纳米载体自组装技术,构建出MRI弛豫率/荧光效率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结果表明,与未螯合GdⅢ的... 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技术,以钆离子、近红外低毒量子点、二氧化硅和聚丙烯酸(PAA)等为原料,采用一系列纳米载体自组装技术,构建出MRI弛豫率/荧光效率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结果表明,与未螯合GdⅢ的量子点纳米探针相比,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具有更高的弛豫率;t1-加权MRI成像也证实了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具有很好的阳性造影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近红外量子点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 被引量:15
16
作者 桑若愚 许兴鹏 +2 位作者 王其 范曲立 黄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1-915,共15页
荧光成像凭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诸多优势在重大疾病的诊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近红外一区(NIR-I,700~900nm)荧光成像存在组织穿透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nm)荧光成像可以极大地减弱生物... 荧光成像凭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诸多优势在重大疾病的诊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近红外一区(NIR-I,700~900nm)荧光成像存在组织穿透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nm)荧光成像可以极大地减弱生物组织对光的吸收、散射和自发荧光,从而显著提升成像深度及成像效果.在众多NIR-II荧光探针中,有机小分子由于具有毒性低、代谢快等优点正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以近年来NIR-II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发展为主体,概括了提升探针荧光量子产率的策略,分别就可激活型、多模态成像型和诊疗一体化型NIR-II荧光探针进行分类讨论,系统介绍了近年来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并针对NIR-II荧光探针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有机小分子 可激活探针 多模态成像 光学治疗
原文传递
DTT成像联合神经导航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先超 张少军 +1 位作者 韩易 郑夏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束示踪(DTT)成像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脑功能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手术组(研究组)25例和传统导航手术组(对照组)25例。比较并分析两... 目的探讨纤维束示踪(DTT)成像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脑功能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手术组(研究组)25例和传统导航手术组(对照组)25例。比较并分析两组在手术结果、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5.6±1.3)h,对照组(5.4±1.5)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16.35±4.29)d,对照组(19.57±6.15)d,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16,P<0.05)。研究组肿瘤全切除19例(76%),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对照组肿瘤全切除12例(48%),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研究组肿瘤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χ~2=4.16,P<0.05)。研究组出现并发症4例(16%),对照组13例(5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χ~2=7.22,P<0.05)。研究组KPS评分为(89.12±17.35)分,对照组为(73.56±1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P<0.05)。结论融合DTT等多种模态的功能神经导航,可以显著提高邻近锥体束及视放射等功能纤维束脑肿瘤的全切除率,有效降低病人术后致残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肿瘤 功能区 纤维束示踪 弥散张量成像 多模态影像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纳米探针在分子影像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龚萍 杨月婷 +9 位作者 石碧华 张鹏飞 郑明彬 胡德红 高笃阳 盛宗海 郑翠芳 刘朋 王碧 蔡林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2-776,共15页
随着人们对医学诊断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影像诊断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疾病高效超前诊断的需求.而分子影像诊断技术从分子水平对疾病的异常结构和功能进行生理、生化水平显像,能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分子影像学的发展除了需要先进... 随着人们对医学诊断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影像诊断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疾病高效超前诊断的需求.而分子影像诊断技术从分子水平对疾病的异常结构和功能进行生理、生化水平显像,能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分子影像学的发展除了需要先进的成像设备外,最关键的是要发展新型而高效的成像探针.目前常规的造影剂和分子探针因为信噪比较低、不具备靶向性等缺点而无法满足成像要求,而在各种纳米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纳米影像探针显示出较好的显像效果.本文主要综述光学成像(optical imaging)、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单光子衍射成像技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多模态成像(multi-modality imaging)等各类分子影像中纳米探针的种类、应用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影像 纳米材料 分子探针 靶向 多模成像
原文传递
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饶恒毅 陈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06-810,共5页
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要求认知功能成像技术同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 .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通过不同成像技术fMRI/PET和EEG/MEG的结合 ,能够同时在空间定位和时间过程上研究大脑认知活动的动态过程 .多方式认知功能成... 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要求认知功能成像技术同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 .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通过不同成像技术fMRI/PET和EEG/MEG的结合 ,能够同时在空间定位和时间过程上研究大脑认知活动的动态过程 .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选择性注意、视觉通路、随意运动和语义加工等的研究 ,并揭示了相关大脑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特征 .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的时空分辨率和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式认知功能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脑电图 及磁图 选择性注意 视觉通路
下载PDF
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亚卡 潘君龙 +1 位作者 余成新 李博 《巴楚医学》 2018年第2期43-47,51,共6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前列腺癌及6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MR常规扫描及动态增强(DCE)、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采集DCE相关指数(达峰时间,峰值,最大增强斜率(SSmax))和表观...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前列腺癌及6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MR常规扫描及动态增强(DCE)、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采集DCE相关指数(达峰时间,峰值,最大增强斜率(SSmax))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计算DCE、DWI及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多模态成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SSmax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71,P=0.000;T=22.588,P=0.000)。DCE和DWI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0.32%和87.90%。通过多种检查方法(多模态成像)的联合应用,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可以达到96.67%、96.87%和96.77%。结论:由于3.0T磁共振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及多功能成像的优势,使多模态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特异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多模态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