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lagraphy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方冬 赵堃 +1 位作者 袁宪顺 张东升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比较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牙颌面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对实验模体进行扫描,比较两者显示牙、牙周组织、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牙颌面锥形束CT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牙颌面锥形束CT... 目的:比较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牙颌面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对实验模体进行扫描,比较两者显示牙、牙周组织、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牙颌面锥形束CT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牙颌面锥形束CT因其优秀的图像质量,更加适合口腔临床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多层螺旋CT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41
2
作者 褚玉玄 刘超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5期1672-1674,I0001,共4页
目的 总结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CT三维成像)在创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51例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单根肋骨骨折11例,多根肋骨骨折40例。患者均进行胸部数字化X射... 目的 总结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CT三维成像)在创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51例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单根肋骨骨折11例,多根肋骨骨折40例。患者均进行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和CT三维成像重建,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结果 CT三维成像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98.04%(50/51),高于DR的68.63%(35/51)(P〈0.05)。CT三维成像仅有1例漏诊;其骨折部位在左侧第5肋骨,与肩胛骨投影位置重叠处,断端错位不明显。DR漏诊16例;其中,9例的骨折发生在3~5对肋骨的背侧,与肩胛骨投影区域重叠,3例出现在后6对肋骨前后肋骨交界处,未出现明显的断端移位,4例无明显规律可循。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远高于常规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数字化X射线摄影 肋骨骨折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文军 程明 +1 位作者 王恩锋 赵新宇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对微小肝癌(MHCC)的诊断价值,提高MH-CC的检出率。方法选择临床上已确诊为肝功能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300例,先行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后,然后行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即动脉期(20~25 s)、门静脉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对微小肝癌(MHCC)的诊断价值,提高MH-CC的检出率。方法选择临床上已确诊为肝功能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300例,先行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后,然后行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即动脉期(20~25 s)、门静脉期(50~55 s)、平衡期(2~3min),高压注射器灌注非离子型对比剂为3 mL/s,扫描层厚3~5 mm,螺距(pitch)为1。CT检查阳性病例均在DSA上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并与常规螺旋CT增强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300例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共检出MHCC 27例,MHCC的MSCT表现特点是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多时相薄层增强扫描图像表现: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呈略高密度、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平衡期呈等密度或低密度。三期敏感性分别为:动脉期92.59%,门静脉期77.78%,平衡期88.89%,综合多时相薄层扫描敏感性为96.30%,DSA上检出MHCC的描敏感性为33.33%。而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为:动脉期40.40%,门静脉期26.67%,平衡期33.33%,综合三期敏感性为53.33%。结论 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诊断MHCC是临床上必须选择的最佳检查方法,检出MHCC癌灶以动脉期和平衡期为最佳,综合多时相薄层扫描影像明显提高MHCC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肝癌 肝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诊断微小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文军 程明 +1 位作者 王恩峰 赵新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肝癌(MHCC)的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27例微小肝癌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25s、门脉期50-55s、平衡期2-3min、延迟期5-7min,多时相薄层3-5mm,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 目的探讨微小肝癌(MHCC)的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27例微小肝癌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25s、门脉期50-55s、平衡期2-3min、延迟期5-7min,多时相薄层3-5mm,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ml/s,剂量为1.5-2.0ml/kg。结果共发现36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1.7%、72.2%、77.8%、83.3%,综合多时相薄层扫描检出率为94.4%;DSA检出MHCC的敏感性为33.3%。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检出MHCC以动脉期和延迟期为最佳,综合多时相薄层扫描可以提高MHCC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微小肝癌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光 《当代医学》 2001年第2期61-63,共3页
多层螺旋CT代表CT 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相对于单层CT而言,它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广、长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高的优点。它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本文概述了多层螺旋CT的基本原理、技术特性和临床... 多层螺旋CT代表CT 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相对于单层CT而言,它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广、长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高的优点。它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本文概述了多层螺旋CT的基本原理、技术特性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原理 技术特性 应用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殷全红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5期1684-1686,I0001,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8例胃间质瘤均为单发病灶。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多发生于胃体部,瘤体17mm×14mm^86mm×50mm。多层螺旋CT平...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8例胃间质瘤均为单发病灶。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多发生于胃体部,瘤体17mm×14mm^86mm×50mm。多层螺旋CT平扫呈不均匀或稍低密度,8例伴有坏死、囊变,2例见点状钙化。多平面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病理诊断:良性12例,恶性5例,潜在恶性1例。18例均无胃周淋巴结肿大;有肝脏转移1例。结论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对胃间质瘤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防护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艳军 王静 +2 位作者 张培功 李祥林 李建平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16-418,423,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管电流下多层螺旋CT腰椎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通过调节64层GE螺旋CT设备的管电流,对患者腰椎进行CT扫描,记录扫描的辐射剂量;然后,... 目的评价不同管电流下多层螺旋CT腰椎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通过调节64层GE螺旋CT设备的管电流,对患者腰椎进行CT扫描,记录扫描的辐射剂量;然后,在adw4.3工作站评价图像质量,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40mAs扫描对所有设定的图像三项指标评分均在3分以上,而40 mAs扫描的辐射剂量可以降低至160 mAs扫描的2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应用是可行的,扫描适宜条件为40 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腰椎
下载PDF
头颈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琳 罗德红 +3 位作者 林蒙 余小多 王勇 周纯武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0期76-80,共5页
目的评价家兔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CT图像质量的差异,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部低剂量扫描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管电流条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0只,对每只进行7次头颈部多层螺旋CT扫描,管电流分别为10mA、20mA、30mA、40mA、60mA、80mA、10... 目的评价家兔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CT图像质量的差异,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部低剂量扫描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管电流条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0只,对每只进行7次头颈部多层螺旋CT扫描,管电流分别为10mA、20mA、30mA、40mA、60mA、80mA、100mA。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资料进行双盲法评价,应用SPSS14.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管电流条件下,软组织、骨质、噪声、伪影显示情况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100mA、80mA、60mA三组显示软组织边缘及内部细节较好,骨质显示较清晰,100%在3分以上。40mA和30mA组在软组织显示方面与60mA组无显著差异(P>0.05),3分以上分别为9例(90%)和7例(70%)。20mA和10mA组有6例(60%)及9例(90%)软组织显示不佳。10mA~40mA各组对骨质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40mA和30mA组骨质评分分别有9例(90%)和8例(80%)在3分以上。20mA和10mA组分别有4例(40%)和6例(60%)骨质评价低于3分。30mA以上各组SD值均在5Hu以下,20mA和10mA组SD值均在5Hu以上。结论对于实验动物的头颈部低剂量扫描适宜条件为:软组织40mA,骨质3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头颈部 低剂量 实验动物
下载PDF
61例中耳炎咽鼓管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闫晶晶 梁勇 +1 位作者 陈燕萍 王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了解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的解剖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设61例(85耳)中耳炎患者为病变组,设鼓膜完整的15例(30耳)经专科检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排除中耳病变且咽鼓管功能正...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了解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的解剖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设61例(85耳)中耳炎患者为病变组,设鼓膜完整的15例(30耳)经专科检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排除中耳病变且咽鼓管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层螺旋CT分别行颞骨静态及动态CT扫描,且均行多平面重组重建,重建后分别测量其骨部、软骨部开放区域、软骨部闭合区域、软骨部有效闭合区域长度,并比较两组间的影像学差异。结果对照组鼓室前段直径(9.95±1.29)mm,骨-软骨接合部直径(3.89±0.50)mm,骨部长度(20.89±1.81)mm;病变组鼓室前段直径(9.85±0.83)mm,骨-软骨接合部直径(3.92±0.37)mm,骨部长度(20.51±2.13)mm;静态CT多平面重组重建:对照组开放区域长度(10.99±0.87)mm,闭合区域长度(36.90±6.73)mm,病变组开放区域长度(8.50±0.55)mm,闭合区域长度(42.26±7.19)mm;动态CT多平面重组重建:对照组有效闭合区域长度(10.20±3.96)mm,病变组有效闭合区域长度(33.32±9.44)mm。结论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骨部无明显差异;静态下病变组软骨部闭合区域大于对照组软骨部闭合区域长度;动态下对照组咽鼓管软骨部闭合区域长度减小,开放区域长度增加,而病变组闭合区域长度改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重建 咽鼓管 中耳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