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大制冷系数调节算法的井下制冷器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永建 黄衍福 刘岩生 《测控技术》 CSCD 2018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为了提高井下电子仪器的应用温度范围,创新性地设计了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井下制冷器为仪器降温。通过分析半导体制冷片的性能特性,得到了最大制冷系数工况的实现条件,据此设计了能够均衡最大制冷系数工况和最大制冷量工况的分段调节... 为了提高井下电子仪器的应用温度范围,创新性地设计了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井下制冷器为仪器降温。通过分析半导体制冷片的性能特性,得到了最大制冷系数工况的实现条件,据此设计了能够均衡最大制冷系数工况和最大制冷量工况的分段调节控温算法,以达到高效制冷的目标。为了实现控温算法的系统设计,使用微控制器控制高精度温度传感器采集多点温度,同时用特殊功率运算放大器设计了精密电压-电流转换器为半导体制冷片供电。仿真及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该井下制冷器具有制冷效率高、自产热低、可耐高温等特点,使较低温度级别的井下电子仪器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能够正常工作,有利于降低钻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冷片 制冷系数 电压-电流转换器 分段调节 井下制冷器
下载PDF
博茨瓦纳的艾滋病防治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朵林 张芸 李蕾 《卫生软科学》 2006年第5期506-507,共2页
一个人口170万,孕产妇HIV感染率高达37.4%的非洲国家,艾滋病使全国人均期望寿命由67岁下降到现在的近40岁,全国有30万人感染了HIV,有11万人需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4万名艾滋病孤儿。政府将控制艾滋病视为社会生存和发展问题,通过多部... 一个人口170万,孕产妇HIV感染率高达37.4%的非洲国家,艾滋病使全国人均期望寿命由67岁下降到现在的近40岁,全国有30万人感染了HIV,有11万人需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4万名艾滋病孤儿。政府将控制艾滋病视为社会生存和发展问题,通过多部门合作、综合干预及有效的国际合作,使艾滋病得到了初步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高流行 多部门合作 控制
下载PDF
多段式客运索道协同控制系统通讯网络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段琰 贾睿玺 +2 位作者 冯显宗 陈虎 郑泓 《起重运输机械》 2022年第12期77-80,共4页
着重介绍了针对多段式客运索道控制系统研发的实时通讯网络设计,该设计实现了多段式索道线路中多点设备的协同控制,从而有效地保证多段式客运索道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以及可管理性。
关键词 多段式 以太网 通讯 协同控制
下载PDF
龙家山观景塔多切面玻璃幕墙难点分析与质量控制
4
作者 杨超 《价值工程》 2020年第27期117-118,共2页
建筑幕墙对现代建筑艺术手法的体现,也是对仿古建筑装饰风格的映射。本文针对“竹立方”观景塔工程多切面玻璃幕墙的施工中重点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龙家山观景塔 多切面 玻璃幕墙 难点分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多段式变形翼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航 宋笔锋 +1 位作者 周忠彬 张丁山 《战术导弹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4,112,共11页
多段式变形翼通过内、外翼段的协同偏转,为提高飞机在飞行包线内的综合气动性能、平衡飞机的机动性及稳定性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针对多段式变形翼可提供多种组合变形模式的特点,基于典型的变形结构分析,总结了多段式变形翼在智能... 多段式变形翼通过内、外翼段的协同偏转,为提高飞机在飞行包线内的综合气动性能、平衡飞机的机动性及稳定性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针对多段式变形翼可提供多种组合变形模式的特点,基于典型的变形结构分析,总结了多段式变形翼在智能材料结构设计、气动特性分析、稳定性分析与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成果,指出了多段式变形翼在大尺寸无人机工程化应用中的技术难点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多段式变形翼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式变形翼 结构设计 气动特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原文传递
多断面多通道互联电网广域失步解列控制系统设计及实施
6
作者 邱建 徐光虎 +5 位作者 张建新 黄河 朱泽翔 常东旭 杨欢欢 高琴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总结分析了多断面多通道区域互联电网失步振荡时可能存在的多断面失步存在选择性、同一断面不同通道失步不同时以及同一断面上部分通道失步特性不明显等特性,针对现有就地失步解列方案不适应上述特性的问题,采用基于就地装置动作允许命... 总结分析了多断面多通道区域互联电网失步振荡时可能存在的多断面失步存在选择性、同一断面不同通道失步不同时以及同一断面上部分通道失步特性不明显等特性,针对现有就地失步解列方案不适应上述特性的问题,采用基于就地装置动作允许命令,利用远方通信构建的广域失步解列系统方法,根据考虑解决现有就地失步解列方案问题、与现有就地失步解列功能的配合、系统防误设计以及异常情况下控制策略处理逻辑等主要设计原则,设计并实施了南方电网广域失步解列控制系统。RTDS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正确响应,有选择、快速、可靠地采取既定措施同时解列相关断面,有效解决现有就地失步解列方案的局限性,满足实际系统运行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断面多通道 失步振荡 广域信息 失步解列控制系统
下载PDF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及迭代线性规划的多断面有功潮流控制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羿敏 赵邈 周恒逸 《湖南电力》 2023年第4期102-107,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回归的多断面有功潮流的控制算法,首先提取与断面潮流关联性较强的系统特征量,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提取特征量与各个断面潮流的相关系数;接着根据相关系数对提取特征量进行筛选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继而提出迭代多断... 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回归的多断面有功潮流的控制算法,首先提取与断面潮流关联性较强的系统特征量,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提取特征量与各个断面潮流的相关系数;接着根据相关系数对提取特征量进行筛选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继而提出迭代多断面潮流最优控制求解模型,使用该模型对给定的断面潮流调整量计算出发电机出力调整量。最后采用IEEE 39节点系统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实现对多断面有功潮流的精确控制,且计算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断面潮流控制 相关性 多元回归 特征提取 迭代多断面潮流控制
下载PDF
高频多级PI控制的电化学直流电源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金玉 孔德健 +1 位作者 姜泳 赵子明 《化工机械》 CAS 2015年第3期350-354,共5页
重点研究了直流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在分析了几种电路结构的基础上,认为电磁隔离式全桥直流变化电路在效率和调压范围上具有优势。针对智能控制方法运算量大和速度慢的缺点,提出采用高频PWM控制方式,整个系统在电压反馈环节采用多级PI... 重点研究了直流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在分析了几种电路结构的基础上,认为电磁隔离式全桥直流变化电路在效率和调压范围上具有优势。针对智能控制方法运算量大和速度慢的缺点,提出采用高频PWM控制方式,整个系统在电压反馈环节采用多级PI控制方法,即将调压范围分为多个分段分别控制。最后通过Matlab建立调压系统仿真模型进行对比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式可以提高电路输出电压的调压范围,减小输出电压波形脉动量,并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直流电源 电磁隔离式全桥直流变化电路 高频PWM控制方式 多级PI控制
下载PDF
六盘水地区煤层气井合层排采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江 桑树勋 +3 位作者 周效志 毕彩琴 金军 单衍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99,共7页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合层排采效果,需要合理划分排采阶段并制定与之对应的管控措施。基于贵州六盘水地区以往煤层气勘查与试采工作,分析该区二叠系龙潭组煤层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特征,对比分析两口煤层气井合层排采管控制度及其效果。结果表...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合层排采效果,需要合理划分排采阶段并制定与之对应的管控措施。基于贵州六盘水地区以往煤层气勘查与试采工作,分析该区二叠系龙潭组煤层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特征,对比分析两口煤层气井合层排采管控制度及其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煤层层数多、单层厚度薄、含气量高、储层压力大、煤层渗透率低、局部构造煤发育等煤层气地质特点,使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压敏效应和贾敏效应较明显,储层伤害较严重,煤层气井高产时间较短,产气量较低。应该优选厚度较大、含气性好的原生结构煤层或煤组进行射孔压裂。在合层排采过程中,对排采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并根据排采阶段控制流压、套压、流压降幅、套压降幅和液面高度等参数,可有效减小压敏效应、贾敏效应、速敏效应等储层伤害。合理的合层排采管控有助于实现控制产气量稳定平稳上升、煤层气井长期稳产与高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层段开发 合层排采 排采控制 贵州六盘水
下载PDF
微型涡喷发动机壳体零件旋压工艺研究
10
作者 唐小虎 冯定艳 +1 位作者 席扬 魏林 《航天制造技术》 2022年第1期5-10,共6页
针对多段深圆筒深圆锥组合面旋转体壳体零件壁厚小、高度直径比大、对旋压加工工艺要求较高,对此类零件的多道次旋压加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工艺方案与工艺流程设计。以控制旋压过程中坯料的起皱开裂现象为优化目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 针对多段深圆筒深圆锥组合面旋转体壳体零件壁厚小、高度直径比大、对旋压加工工艺要求较高,对此类零件的多道次旋压加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工艺方案与工艺流程设计。以控制旋压过程中坯料的起皱开裂现象为优化目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实验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了主轴转速、进给量、旋压轨迹等工艺参数对旋压后工件起皱开裂的影响,并给出了优化取值。按照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工艺方法使旋后工件起皱开裂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产品合格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体 多段深圆筒深圆锥组合面 旋压 起皱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