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实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程序化建设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献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共5页
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程序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政党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丰富和完善民主的实现形式,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都需要推... 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程序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政党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丰富和完善民主的实现形式,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都需要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程序化建设。切实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程序化建设,要革除重实体、轻程序的偏见,准确把握程序化建设的原则,明确程序化建设的重点,增强程序的"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程序政治 程序化建设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政党政治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廖皇珠 石德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0-126,共7页
中国政党兴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生俱来肩担着整合社会、创建国家和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中国政党政治历经了从多党竞争制、一党垄断制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的历史演变。纵览中国政党政治的历史与实践可见,政党... 中国政党兴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生俱来肩担着整合社会、创建国家和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中国政党政治历经了从多党竞争制、一党垄断制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的历史演变。纵览中国政党政治的历史与实践可见,政党是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重要工具,政党政治并不存在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实践模式;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中国政党政治不断变革、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关键力量,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党 政党政治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下载PDF
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镛 徐冬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从确立到不断丰富发展与完善,可谓是历经风雨。抚今追昔,回顾六十多年来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对继续发扬多党合作的光荣传统,发展中国特...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从确立到不断丰富发展与完善,可谓是历经风雨。抚今追昔,回顾六十多年来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对继续发扬多党合作的光荣传统,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集体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形成 发展
下载PDF
十六大以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肖艳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5-48,共4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推进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明确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提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推进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明确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提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完善了对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完善了政治协商的原则、形式、内容和程序;完善了民主监督机制。这一理论的发展创新及其实践将有助于增进国际国内社会对这一政治制度的认同,将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大以来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发展创新 意义
下载PDF
评判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三个维度
5
作者 刘金峰 何党生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坚持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自信,必须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从历史演进的维度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中外比较的维度看,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坚持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自信,必须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从历史演进的维度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中外比较的维度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自身独特鲜明的特点;从改革创新的维度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健全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领导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政党制度
下载PDF
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 被引量:15
6
作者 蔡宇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3,共8页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是友党关系,二者的合作方式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这一结构特征植根于中华传统"大一统"的政治价值观,与我国国体相适...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是友党关系,二者的合作方式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这一结构特征植根于中华传统"大一统"的政治价值观,与我国国体相适应,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新时代应从掌握日常政治生活话语权,增强人们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认同感;加强执政党引领力和凝聚力;提高参政党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能力;巩固和谐政党关系,打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等几个方面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政党政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与发展途径 被引量:7
7
作者 段永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4,共7页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途径是:发展公民社会,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积极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我们要增强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十八大报告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下载PDF
中国无党派人士简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宗明 《河套学院论坛》 2014年第3期8-17,共10页
中国无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方面。无党派人士是一个特殊人群,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阐述无党派人士称谓的由来及沿革,对于无党派人士的界定,无党派人士所具有的代表性、政治性、党派性,无党派人士... 中国无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方面。无党派人士是一个特殊人群,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阐述无党派人士称谓的由来及沿革,对于无党派人士的界定,无党派人士所具有的代表性、政治性、党派性,无党派人士工作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特点,著名的无党派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党派人士 中国共产党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性 党派性 无党派人士工作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9
作者 杨雪燕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3-15,共3页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正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内在要求和基...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正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内在要求和基本特征的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多党合作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民主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多党合作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10
作者 李燕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1,共6页
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着这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即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能否更加巩固和继续发展,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否... 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着这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即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能否更加巩固和继续发展,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否更加巩固和执政地位是否坚强有力。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样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确确实实地落在实处,达到通过党自身的先进性建设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目的,实现坚持和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先进性建设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与对策分析
11
作者 仲昭慧 《济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3-67,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完善和获得新的发展,但在其发展中也逐渐层现出一些新问题。通过从新时期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存在问题的诱因分析,对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提出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完善和获得新的发展,但在其发展中也逐渐层现出一些新问题。通过从新时期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存在问题的诱因分析,对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党合作制度 利益诉求 运行机制
下载PDF
执政兴国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
作者 张卫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9-12,共4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执政兴国与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保证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执政兴国与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保证 ,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实现党执政兴国的战略目标上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为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应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兴国找略 多党合作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 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下载PDF
对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培养问题的思考
13
作者 邓晋东 《嘉应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7-40,共4页
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问题,关乎我国党外代表人物政治交接的成败,关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否长久、平稳贯彻落实,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挥更大的集智效应和凝聚功能。高素质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不会自然产生,必须依靠... 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问题,关乎我国党外代表人物政治交接的成败,关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否长久、平稳贯彻落实,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挥更大的集智效应和凝聚功能。高素质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不会自然产生,必须依靠创建和运用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机制。此培养机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的方式、途径与渠道、培养的组织与领导、培养的综合、动态与协调管理五个环节。这些环节,互相联系,有机配合,全面、科学、有机地运作,方可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交接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 高校 培养机制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创建、坚持和完善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清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今后必须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使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今后必须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使其在振兴中华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进一步发挥它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党合作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下载PDF
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15
作者 陈德文 徐建华 杨晓群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09-110,114,共3页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重要内容,高校党组织务必抓好党外人士的培养、引荐工作,充实干部队伍。
关键词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制度 干部队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