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切实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程序化建设 |
张献生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7
|
|
2
|
百年来中国政党政治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
廖皇珠
石德金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3
|
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张国镛
徐冬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0 |
2
|
|
4
|
十六大以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
肖艳
|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12 |
1
|
|
5
|
评判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三个维度 |
刘金峰
何党生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6
|
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 |
蔡宇宏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5
|
|
7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与发展途径 |
段永清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8
|
中国无党派人士简论 |
孙宗明
|
《河套学院论坛》
|
2014 |
1
|
|
9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
杨雪燕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0
|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多党合作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
李燕奇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1
|
新时期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与对策分析 |
仲昭慧
|
《济宁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2
|
执政兴国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张卫江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3
|
对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培养问题的思考 |
邓晋东
|
《嘉应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创建、坚持和完善 |
周清霖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5
|
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
陈德文
徐建华
杨晓群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