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器百千瓦级分布式可重构电源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明 刘奕宏 +6 位作者 李海津 张文佳 张晓峰 夏宁 朱立颖 穆浩 刘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4,共9页
随着大功率通信卫星、高分辨率SAR卫星、大功率电推进航天器、核动力航天器、大型在轨服务站等对超大功率能源系统需求不断增强,100 kW超大功率电源系统成为未来大功率航天器电源系统的发展趋势。文章结合航天器电源系统研究基础,对100... 随着大功率通信卫星、高分辨率SAR卫星、大功率电推进航天器、核动力航天器、大型在轨服务站等对超大功率能源系统需求不断增强,100 kW超大功率电源系统成为未来大功率航天器电源系统的发展趋势。文章结合航天器电源系统研究基础,对100 kW电源系统的高压、大功率、分布式的任务特点进行分析,设计一种分布式可重构电源系统,提出了系统拓扑架构和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对高压大功率变换控制技术、多通道能源管理技术、高压大功率元器件技术和系统可靠性、安全性技术进行研究。对文章提出的电源系统进行软件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100 kW电源系统拓扑架构和管理控制策略合理可行,系统稳定性较好,鲁棒性强,可为后续大功率航天器电源系统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电源系统 百千瓦级超大功率 分布式系统 多通道管理
下载PDF
方形动力电池组多风道热管理研究
2
作者 白晓辉 高渊博 +1 位作者 张玉碧 刘存良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8,共9页
针对传统风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能力不足、电池组整体均温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多风道风冷式冷却方法,采用挡风板将单风道系统分割为多风道系统,建立了多风道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钴酸锂电池的放电温升... 针对传统风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能力不足、电池组整体均温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多风道风冷式冷却方法,采用挡风板将单风道系统分割为多风道系统,建立了多风道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钴酸锂电池的放电温升以及电阻与放电深度的关系,并针对多风道电池热管理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三风道U型热管理系统的散热效果优于其他热管理系统。当冷却空气流速为0.5 m/s时,三风道U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最高温度降低8.4 K,最大温差减小12.4 K,电池组均温性提高。当冷却空气流速为5 m/s时,三风道U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最高温度及温差均可以降低5.3 K。使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动力电池 风冷 电池包 多风道热管理
下载PDF
基于多途径专项延续管理的护理方案在股骨头坏死介入患者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辛龙 母建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3期30-33,91,共5页
探讨基于多途径专项延续管理的护理方案在股骨头坏死介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2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探讨基于多途径专项延续管理的护理方案在股骨头坏死介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2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多途径专项延续管理的护理,均持续观察12周,记录2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股骨头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内收、外展、屈曲、背伸等髋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多途径专项延续管理的护理方案在股骨头坏死介入患者的应用能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持续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途径专项延续管理 护理方案 股骨头坏死 介入治疗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