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卫星扩频信号的捕获新算法 被引量:8
1
作者 徐颖 王菊 吴嗣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0-913,共4页
为了提高捕获算法性能和减小各通道间信号互扰,提出了一种新的捕获算法.在接收端采用线性内插的信号恢复方法进行多通道信号检测,利用检测到的信号消除通道间信号互扰.为了改善捕获性能,对门限检测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当各通道信... 为了提高捕获算法性能和减小各通道间信号互扰,提出了一种新的捕获算法.在接收端采用线性内插的信号恢复方法进行多通道信号检测,利用检测到的信号消除通道间信号互扰.为了改善捕获性能,对门限检测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当各通道信号功率相当或者一通道信号功率明显大于其他信号时,该算法均可有效提高捕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限检测 线性内插 码间互扰
下载PDF
衰落信道中的串并混合型多用户检测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正茂 叶梧 +1 位作者 冯穗力 张焕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7-2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RLS算法的新的决策反馈串并混合型多用户检测算法 .在衰落信道条件下 ,针对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分成考虑码间干扰 (ISI)和不考虑码间干扰两种情形对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 ,给出了一个关于误码率的理论计算公式 ,并进行... 提出了一种基于RLS算法的新的决策反馈串并混合型多用户检测算法 .在衰落信道条件下 ,针对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分成考虑码间干扰 (ISI)和不考虑码间干扰两种情形对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 ,给出了一个关于误码率的理论计算公式 ,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所得结果表明 ,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误码率较低 ,成本较为低廉 ,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DMA系统 多址干扰 多用户检测算法 衰落信道 误码率 CDMA
下载PDF
基于核独立分量分析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晓志 冯大伟 +1 位作者 杨英华 秦树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8-781,共4页
针对DS-CDMA通信系统中的盲多用户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核独立分量分析(KICA)算法.该算法首先将五阶收敛的牛顿迭代公式引入到传统的FastICA算法中,同时还引入了一种新的核函数——混合核函数来解决非线性混合信号的分离问题,从而... 针对DS-CDMA通信系统中的盲多用户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核独立分量分析(KICA)算法.该算法首先将五阶收敛的牛顿迭代公式引入到传统的FastICA算法中,同时还引入了一种新的核函数——混合核函数来解决非线性混合信号的分离问题,从而实现了多用户信号检测.最后将所提出的算法与传统的FastICA算法和KICA算法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不仅收敛速度较快,而且具有较小的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独立分量分析 多用户检测 牛顿迭代 混合核函数 多址干扰
下载PDF
宽带CDMA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越 周健 +1 位作者 陈雨 林福华 《电子工程师》 2000年第11期19-21,共3页
研究了多用户检测技术在宽带 CD-MA系统中的应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最佳多用户检测和次最佳多用户检测接收机的原理 ,对多级串行和并行干扰抵消算法进行了仿真 ,并给出了结论 :从复杂度和误码性能两方面综合考虑 ,干扰抵消接收机的抵消... 研究了多用户检测技术在宽带 CD-MA系统中的应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最佳多用户检测和次最佳多用户检测接收机的原理 ,对多级串行和并行干扰抵消算法进行了仿真 ,并给出了结论 :从复杂度和误码性能两方面综合考虑 ,干扰抵消接收机的抵消级数选为 3级时 ,接收机的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检测 宽带CDMA 移动通信
下载PDF
多用户检测在超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博 邹传云 孔令建 《电讯技术》 2005年第5期72-76,共5页
在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中多址干扰是限制系统性能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抑制多址干扰,本文将多用户检测技术应用于超宽带多用户通信系统中。通过分析信号特征,给出了应用在UWB系统中的几种次最佳多用户检测器的结构,考虑到实际UWB系统需... 在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中多址干扰是限制系统性能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抑制多址干扰,本文将多用户检测技术应用于超宽带多用户通信系统中。通过分析信号特征,给出了应用在UWB系统中的几种次最佳多用户检测器的结构,考虑到实际UWB系统需要接收机有较低的复杂度,又提出了一种特别针对UWB系统的类最小均方差(MMSE)检测器并分析了其性能。在UWB室内信道环境下的仿真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多用户检测器可以取得明显优于传统接收机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通信 多用户检测 多址干扰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器
下载PDF
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颖 刘宏立 +1 位作者 陈佳 童调生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2X期237-238,227,共3页
最优多用户检测器的优化问题可以映射为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的最小化问题。本文对基于典型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器和基于随机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器进行了性能分析,计算机仿真表明这两种多用户检测器均具有抗多址... 最优多用户检测器的优化问题可以映射为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的最小化问题。本文对基于典型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器和基于随机Hopfield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器进行了性能分析,计算机仿真表明这两种多用户检测器均具有抗多址干扰和抗远近效应的能力强、运算量小、实时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检测 HOPFIELD神经网络 多址干扰 远近效应
下载PDF
地基伪卫星系统多址测距误差的校正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成龙 蔚保国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4,共7页
相对于卫星导航,地基伪卫星与接收机距离较近,测距中不涉及电离层传播等误差,易实现高精度测距和定位。但由于地基伪卫星位置固定,在信号连续发射模式下伪卫星信号间的多址干扰(MAI)会引起相对恒定的测距误差,针对地基伪卫星系统这一特... 相对于卫星导航,地基伪卫星与接收机距离较近,测距中不涉及电离层传播等误差,易实现高精度测距和定位。但由于地基伪卫星位置固定,在信号连续发射模式下伪卫星信号间的多址干扰(MAI)会引起相对恒定的测距误差,针对地基伪卫星系统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反馈串行干扰抵消(SIC)的测距算法。首先对全部伪卫星信号进行捕获跟踪和功率估计,然后通过串行干扰抵消算法降低强功率伪卫星信号对期望测距信号的干扰,通过反馈模式进一步提高干扰抵消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改善地基伪卫星系统强远近效应区域内的测距性能,不考虑其他误差下在强远近效应区域内基于码环可将伪卫星测距性能从10 m以上降低到约0.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址干扰 测距精度 反馈校正 串行干扰抵消 地基伪卫星 导航
下载PDF
基于宽带CDMA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松俭 朱玉颖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1-24,62,共5页
在分析传统CDMA接收机缺陷的基础上介绍了多用户检测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多用户检测技术的概念 ,分析了各种多用户检测方案的特点、性能及不足 ,指出了现有多用户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对多用户检测技术在第三代宽带CDMA移动通信系... 在分析传统CDMA接收机缺陷的基础上介绍了多用户检测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多用户检测技术的概念 ,分析了各种多用户检测方案的特点、性能及不足 ,指出了现有多用户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对多用户检测技术在第三代宽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作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宽带CDMA 多用户检测 多址干扰 远近效应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匹配滤波技术的多用户检测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任品毅 朱世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25-127,共3页
本文从解扩的机理出发 ,将自适应算法应用于匹配滤波器之中 ,从而实现多用户检测的功能 .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 .该类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具有较好的抗“远近效应”能力和较为简单的结构 。
关键词 多用户检测 匹配滤波器 多址干扰
下载PDF
多址干扰对消及多用户检测技术在CDMA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宏燕 杨凯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23期4-6,共3页
CDMA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CDMA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CDMA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技术的时候,还有许多关键技术要解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克服CDMA系统中多址干扰(MAI)的技术。本文介绍了多... CDMA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CDMA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CDMA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技术的时候,还有许多关键技术要解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克服CDMA系统中多址干扰(MAI)的技术。本文介绍了多址干扰在CDMA系统中的成因,由此重点阐述了多址干扰对消及多用户检测技术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并对他们的性能、局限性和应用环境做了分析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A 多址干扰 多址干扰对消 多用户检测
下载PDF
New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cheme for DS/CDMA Systems 被引量:2
11
作者 XuGuo-xiong GanLiang-cai HuangTian-x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4年第1期73-77,共5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ulti-stage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cheme by modifying the conventional multi-stage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er (PIC). At each stage, it first converts the interference-cancel...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ulti-stage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cheme by modifying the conventional multi-stage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er (PIC). At each stage, it first converts the interference-cancelled outputs from previous stage into thea prior information, in terms of which the bit mean values are computed and the multi-access interference (MAI) for each user is evaluated, and then a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s performed to obtain furthe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To reduce the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we give an approximation expression for bit mean value. The performance over AWGN channel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PIC. The user numberK=7 and spreading factorN=13 are chosen as simulation parameter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IC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conventional PIC both with 2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C) stages, at bit error rate of 10?3, for example, about 3 dB performance gain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PIC. It is also shown that our proposed PIC with 1-stage i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PIC with 2-stage in performance, which is of practical value because PIC with fewer stages can bring about shorter processing delay. Key words CDMA -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multi-access interference CLC number TN 914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9772015)Biography: Xu Guo-xiong (1967-), male, Ph. D candidate, research direc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A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ulti-access interference
下载PDF
CDMA多用户检测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海涛 《四川通信技术》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首先分析了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多用户检测的必要性 ,然后介绍了各种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对各种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最后提出了目前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一些最新发展方向。
关键词 IMT-2000 移动通信 码多分址 多用户检测
下载PDF
一种采用信号虚拟分解的多址接入方法
13
作者 李钊 胡娇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8,共7页
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的共道干扰是制约无线通信系统性能改善的关键因素。现有的基于信号处理的多用户传输方法在调整信号以避免共道干扰的同时,也会损害以这些信号为载体的数据传输的性能。利用无线信号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一种基于信号虚拟... 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的共道干扰是制约无线通信系统性能改善的关键因素。现有的基于信号处理的多用户传输方法在调整信号以避免共道干扰的同时,也会损害以这些信号为载体的数据传输的性能。利用无线信号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一种基于信号虚拟分解的多址接入方法,通过引入一个调和发射机,并使该调和发射机发送一个调和信号,调和信号与公共接收机处的多用户信号相互作用,可以使公共接收机无干扰地恢复出相互正交的多路期望信号。所提方法不仅能够避免期望发射机因对其发射信号进行调整而导致的期望信号传输质量的降低,而且不存在因公共接收机抑制干扰导致的期望信号功率损失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方法,当信噪比超过0分贝时,所提方法对多用户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功率归一化频谱效率的改善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通信 多址 信号处理 干扰管理
下载PDF
两类多用户检测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艺 吴伟陵 《数字通信》 1999年第4期24-26,49,共4页
从技术角度比较了以美国和日本为研究重点的两类多用户检测技术,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 多址干扰 多用户检测 移动通信 码分多址
下载PDF
基于光无线通信的传输与接入方案
15
作者 白江伟 张昌猛 高凌翔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第21期194-196,共3页
光无线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无线通信中频谱资源短缺、传输效率低等问题。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高速、稳定、安全的通信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光无线通信成为研究热点。主要探讨光无线传输与接入方... 光无线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无线通信中频谱资源短缺、传输效率低等问题。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高速、稳定、安全的通信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光无线通信成为研究热点。主要探讨光无线传输与接入方案的关键问题,包括大气传输介质的影响、传输损耗的分析、波长和调制技术的选择、多用户接入技术、接入点部署与选择算法、多址接入与干扰管理以及通信安全性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光无线通信的性能优化、应用扩展、网络安全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推动光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无线通信 大气传输介质 传输损耗 多用户接入 干扰管理 通信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Givens旋转多用户多径DS-CDMA信号伪码盲估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二阳 袁姜红 +3 位作者 苗放 郭科 高丽 雷霖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2,共6页
针对多径多用户低信噪比下的伪码估计,提出一种基于Givens旋转多用户多径DS-CDMA信号伪码盲估计的算法.该算法在同步接收扩频信号的基础上,利用特征值分解法获得用户特征向量子空间,通过2维Givens矩阵对子空间特征向量组成的2维载荷矩... 针对多径多用户低信噪比下的伪码估计,提出一种基于Givens旋转多用户多径DS-CDMA信号伪码盲估计的算法.该算法在同步接收扩频信号的基础上,利用特征值分解法获得用户特征向量子空间,通过2维Givens矩阵对子空间特征向量组成的2维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当定义的载荷矩阵总方差达到极小值时停止旋转,得到伪码序列的最佳估计.该算法克服了传统特征分解法估计多用户伪码序列时的缺陷,解决了多用户多径低信噪比情况下伪码序列的盲估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且具有抗多径干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码序列 特征值分解 Givens旋转 多址干扰
下载PDF
一种新的硬判决并行干扰消除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伟 诸昌钤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6-289,共4页
多址干扰的存在是影响CDMA系统性能和限定系统容量的重要因素。针对多址干扰信号的特点 ,研究了一种改进的硬判决并行干扰多用户检测器。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 ,该多用户检测器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抗远近效应的能力 。
关键词 硬判决 并行干扰消除算法 误码率 多址干扰 码分多址 CDMA系统 抗远近效应能力 多用户检测
下载PDF
A Review in the Core Technologies of 5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and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被引量:2
18
作者 Ruixuan Tu Ruxun Xiang +1 位作者 Yang Xu Yihan M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9年第9期125-150,共26页
5G is a new generation of mobile networking that aims to achieve unparalleled speed and performance. To accomplish this, three technologies,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D2D),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and ... 5G is a new generation of mobile networking that aims to achieve unparalleled speed and performance. To accomplish this, three technologies,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D2D),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and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 with ClickOS, have been a significant part of 5G, an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m. D2D enables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without the relay of base station. In 5G, a two-tier cellular network composed of traditional cellular network system and D2D i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realizing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MEC unloads work from end devices and clouds platforms to widespread nodes, and connects the nodes together with outside devices and third-party providers, in order to diminish the overloading effect on any device caused by enormous applications and improve users’ 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 There is also a NFV method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5G requirements. In this part, an optimized virtual machine for middle-boxes named ClickOS is introduced, and it is evaluated in several aspects. Some middle boxes are being implemented in the ClickOS and proved to hav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th Generatio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irect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obile EDGE COMPUTING
下载PDF
An adaptive random access strategy for multi-channel relaying networks 被引量:2
19
作者 JIANG Fan TIAN Hui ZHANG Ping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2009年第12期2406-2414,共9页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random access strategy is presented for multi-channel relaying networks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random access of the non-real-time (NRT) services. In the proposed scheme, NRT services acce...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random access strategy is presented for multi-channel relaying networks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random access of the non-real-time (NRT) services. In the proposed scheme, NRT services access the base station (BS) by first accessing the nearest relay node (RN). When collision occurs, for the sake of fast and efficient access, the user will begin a frequency domain backoff rather than randomly retry in time domain.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this scheme is that the RN will adaptively determine the maximum allowed frequency backoff window at each access period. This is achieved according to the new arrival rate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available access channels. Moreover, to alleviate the interference caused by sub-channel reuse among RNs, a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scheme is also considered. Th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scheme achieves higher throughput, lower collision probability and lower access delay than conventional slotted Aloha as well as the scheme without frequency backoff window adap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hannel relay random access backoff policies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原文传递
A Soft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lgorithm in WCDMA
20
作者 Liu Wei(刘伟) +1 位作者 Zhu Changqian(诸昌谦)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A two-stage soft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PIC) algorithm in WCDMA system is propos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is analysed in perfect power control and near-far cas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imin... A two-stage soft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PIC) algorithm in WCDMA system is propos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is analysed in perfect power control and near-far cas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iming error on the system BER is discussed.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SPIC technique can enhance system capacity, and have a good ability to resist near-far impact. With its simple structure, it has good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access interference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oft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CD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