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风蚀积沙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姚洪林 阎德仁 +2 位作者 胡小龙 刘永军 张化珍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3-9,共7页
利用光电子式积雪深度测定仪对毛乌素沙地的新月型流动沙丘风沙流运移规律进行了长达 7年的连续测定及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新月型沙丘迎风坡基本处于风蚀过程 ;落沙坡处于积沙过程 ;而沙丘顶部则因大风天气特征的变化具有风蚀和积沙过... 利用光电子式积雪深度测定仪对毛乌素沙地的新月型流动沙丘风沙流运移规律进行了长达 7年的连续测定及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新月型沙丘迎风坡基本处于风蚀过程 ;落沙坡处于积沙过程 ;而沙丘顶部则因大风天气特征的变化具有风蚀和积沙过程 ,落沙坡和迎风坡的风蚀、积沙变化过程与大风发生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流动沙丘 运移规律 风沙流 风蚀过程 积沙过程 防沙治疗
下载PDF
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带气旋统计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叶荣辉 戈军 +1 位作者 张文明 赵红军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7-43,共7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发布的1949—2019年热带气旋数据,对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带气旋发生时间、频率、移动路径、强度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湾区的热带气旋频数呈现明显的年际波动,最多为每年11个,最少为每年1个,平均每年为5.83... 基于中国气象局发布的1949—2019年热带气旋数据,对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带气旋发生时间、频率、移动路径、强度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湾区的热带气旋频数呈现明显的年际波动,最多为每年11个,最少为每年1个,平均每年为5.83个,其中台风以上级别占比46.62%。近10年来,影响大湾区的强台风以上级别频数增加趋势明显。大湾区每年4—12月份均有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但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总频次的69.57%。从登陆位置来看,大湾区及其以西区域登陆的热带气旋频次占比72.83%,远大于大湾区以东区域登陆频次,平均每年有1.08个热带气旋直接在大湾区登陆,登陆时强度在台风以上级别的占比27.27%。从移行路径上看,影响大湾区的登陆热带气旋以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西进型或西北型移动路径热带气旋为主,占比63.87%。在大湾区及以西区域登陆的该类热带气旋,受北半球热带气旋风场逆时针旋转及珠江河口岸线影响,在天文潮的不同阶段均可造成珠江河口严重的风暴潮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变化趋势 移动路径 风暴潮 珠江河口
下载PDF
风暴移动对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方智远 李正良 汪之松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174,共9页
气象观测表明,下击暴流的风暴中心是移动的,风暴的移动会对风场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风暴移动对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考虑移动效应的下击暴流数值模型,并通过可移动喷口的冲击射流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 气象观测表明,下击暴流的风暴中心是移动的,风暴的移动会对风场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风暴移动对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考虑移动效应的下击暴流数值模型,并通过可移动喷口的冲击射流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移动下击暴流风场在风暴中心前缘存在较大环涡,形成弓形分布的极值风速区域,最大水平风速出现在距离风暴中心r=1. 0Djet(Djet为喷口直径)左右,极值风速可达1. 5Vjet(Vjet为射流速度);风暴后方水平风速被减弱,最大风速出现在r=1. 5Djet附近,极值风速约为0. 8Vjet。近地面竖向风速随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受风暴移动的影响,在风暴中心区域,竖向风速向风暴移动方向一侧倾斜;在风暴中心区域以外,竖向风速主要由环涡引起,较大竖向风速主要分布于风暴中心后方以及风暴中心前方1. 0Djet^2. 0Djet的区域。风暴的移动导致风场中测点风速和风向随时间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下击暴流 风暴移动 冲击射流试验 大涡模拟 风场特性
原文传递
强热带风暴“莲花”(0903)非对称降水结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石顺吉 林秀斌 +3 位作者 吴陈锋 陈德花 郑礼新 李金建 《海洋预报》 2010年第5期64-71,共8页
利用雷达回波和NCEP分析资料,本文从水汽条件、环境风垂直切变和风暴移动状态等方面诊断分析了0903号强热带风暴"莲花"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莲花"南侧充足的水汽输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基本... 利用雷达回波和NCEP分析资料,本文从水汽条件、环境风垂直切变和风暴移动状态等方面诊断分析了0903号强热带风暴"莲花"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莲花"南侧充足的水汽输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基本的水汽条件,同时水汽通量在水平空间上的非对称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降水的非对称分布。环境风垂直切变是导致"莲花"降水结构改变并最终形成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的主要动力因子。随着垂直切变的增强,同时配合风暴南侧充足的水汽条件,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逐渐形成,在较强垂直切变长时间的作用下,强降水最终集中于顺切变方向左侧。在较强垂直切变的作用下,逆切变一侧的下沉运动抑制了陆地摩擦和地形抬升所形成的对流的发展。相对于较强的垂直切变而言,"莲花"相对稳定的移速和移向条件难以主导强热带风暴降水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热带风暴“莲花” 非对称降水 水汽条件 环境风垂直切变 地形 风暴的移动
下载PDF
A distributed real-time data prediction framework for large-scale time-series data using stream processing 被引量:1
5
作者 Kehe Wu Yayun Zhu +1 位作者 Quan Li Ziwei W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Cybernetics》 EI 2017年第2期145-165,共21页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 data prediction framework for scenarios which require forecasting demand for large-scale data sources,e.g.,sensor networks,securities exchange,electric power secondary...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 data prediction framework for scenarios which require forecasting demand for large-scale data sources,e.g.,sensor networks,securities exchange,electric power secondary system,etc.Concretely,the proposed framework should handle several difficult requirements including the management of gigantic data sources,the need for a fast self-adaptive algorithm,the relatively accurate prediction of multiple time series,and the real-time demand.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First,the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based prediction algorithm is introduced.Second,the processing framework is designed,which includes a time-series data storage model based on the HBase,and a real-time distributed prediction platform based on Storm.Then,the work principle of this platform is described.Finally,a proof-of-concept testbed is illustrat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framework.Findings-Several tests based on Power Grid monitoring data are provided for the proposed framework.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ediction data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actual data,processing efficiency is relatively high,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is reasonable.Originality/value-This paper provides a distributed real-time data prediction framework for large-scale time-series data,which can exactly achiev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prediction efficiency,accuracy,and high concurrency for massive data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ION REAL-TIME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storm Stream processing Time series
原文传递
2010年福建一次早春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对比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冯晋勤 俞小鼎 +1 位作者 傅伟辉 曹长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9-250,共12页
利用探空、地面资料以及建阳、龙岩、长乐三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3月5日福建中北部地区5cm强降雹的两个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暖盖、强垂直风切变、中高层正涡度区及地面中尺度低压为超级单体的形成提供了... 利用探空、地面资料以及建阳、龙岩、长乐三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3月5日福建中北部地区5cm强降雹的两个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暖盖、强垂直风切变、中高层正涡度区及地面中尺度低压为超级单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场。两个超级单体都是由多单体合并后发展起来的,在成熟阶段以右移为主,属长寿命右移风暴:第一个超级单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形作用和新单体的并入经历了3次加强过程,低层出现明显的钩状回波、中高层三体散射特征;第二个超级单体经历了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3个阶段,成熟阶段低层呈现出明显的倒"V"形回波特征,中高层有明显向右伸展的云帖。两个超级单体风暴的中气旋都是由中层发展起来,随着中气旋强度不断加强和厚度加大,最强切变中心突降时出现冰雹、大风强对流天气。通过对第一个超级单体中气旋流场分析,发现风暴前、后侧的下沉气流与低层入流形成了明显的辐合旋转作用,下沉的干冷气流进一步推动低层的暖湿入流,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并在风暴顶形成强辐散,使得风暴长时间维持。第二个超级单体在风暴减弱阶段,风暴右侧出现中气旋分裂,之后减弱、消失。产生强对流天气时,中高层维持高反射率因子,出现三体散射现象、风暴顶强烈辐散以及较大的VIL密度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超级单体风暴 右移风暴 三体散射 中气旋 风暴顶辐散
下载PDF
一次超级单体分裂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福侠 俞小鼎 闫雪瑾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67,共16页
2007年7月9日16—20时(北京时)在河北南部非常罕见地观测到了多个超级单体风暴在相近地点连续生成及分裂的过程。利用石家庄新乐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及常规天气资料,对超级单体分裂过程及环境条件做了分析。表明这次的... 2007年7月9日16—20时(北京时)在河北南部非常罕见地观测到了多个超级单体风暴在相近地点连续生成及分裂的过程。利用石家庄新乐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及常规天气资料,对超级单体分裂过程及环境条件做了分析。表明这次的多个超级单体风暴是在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风切变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由于垂直风切变矢量方向随高度逆时针旋转,因此,分裂后左移的反气旋风暴得到加强,发展成为具有深厚中反气旋的左移超级单体风暴,而右移的气旋性风暴受到抑制,与理论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不同之处,沿着地面高湿区内热力边界偏暖一侧移动的气旋性风暴没有受到明显抑制,有利的地面环境条件抵消了气旋性风暴受抑制的程度,使气旋性风暴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该强烈发展的带有明显中反气旋的超级单体风暴具有低层钩状回波和入流缺口、中高层有界弱回波区及位于有界弱回波区之上的高层具有反射率因子核心和强烈风暴顶辐散,与经典的气旋式右移超级单体风暴的回波特征非常类似,除了是反气旋涡旋外,其回波特征与气旋式超级单体近似成镜像。风暴分裂是在单体形成不久的发展初期开始的。分裂先从中高层开始,然后迅速向下延伸。分裂后相对于0—6 km风切变矢量,左侧的单体为反气旋左移风暴,右侧的为气旋性右移风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 左移超级单体 环境背景 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一次强风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殷占福 郑国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6,i0001,共9页
2003年6月28日山东德州发生了一次降雹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的强降雹天气过程。利用MICAPS、探空、NCEP资料,分析了降雹前的天气形势、能量场特征、含水量场。根据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雹云的演变过程及流场结构。研究表明,降... 2003年6月28日山东德州发生了一次降雹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的强降雹天气过程。利用MICAPS、探空、NCEP资料,分析了降雹前的天气形势、能量场特征、含水量场。根据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雹云的演变过程及流场结构。研究表明,降雹前在降雹区上空西边低层存在高能舌,在中高层西边存在负能量平流或负能量平流中心。此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由单个单体发展而来,具有强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右侧约20°左右,属于右移风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冰雹云 右移风暴
下载PDF
一次罕见的左移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叶更新 刘壮华 刘国禹 《干旱气象》 2014年第3期431-438,共8页
利用白山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日发生在吉林省南部的一次左移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深厚东北冷涡的东南象限、超强高空急流核附近的北侧,且低空风垂直切变不强、对... 利用白山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日发生在吉林省南部的一次左移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深厚东北冷涡的东南象限、超强高空急流核附近的北侧,且低空风垂直切变不强、对流有效位能不大;低空有较强的暖平流,并存在一个西南—东北走向的风切变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位于露点锋附近以及高空急流核的存在为有利于的对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风暴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个中-β尺度反气旋环流(尺度为120 km)相伴随,其旋转半径由高到低逐渐增加并在东南偏南方向被拉伸为椭圆型结构,风暴发生在该环流的西北象限的西南偏南气流之中,并具有钩状回波、弱回波区、反中气旋等超级单体所具有的特征。反中气旋出现在对流风暴发展的旺盛期,旋转半径从低层到高层逐渐增加。在风暴经过地区出现了冰雹、强降温、瞬时大风等天气现象和气象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超级单体 钩状回波 左移风暴 反中气旋 高空急流
下载PDF
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异常路径的成因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先香 伍淑瑜 炎利军 《广东气象》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介绍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登陆后路径发生两次左折,先是西北西转西南,再西南转东折,整个路径呈逆时针方向环绕海南岛将近一周,异常罕见。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对"... 介绍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登陆后路径发生两次左折,先是西北西转西南,再西南转东折,整个路径呈逆时针方向环绕海南岛将近一周,异常罕见。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对"天鹅"的异常路径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境场的调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东退、大陆高压加强等),使环境场对"天鹅"的引导作用减弱,弱环境流场是"天鹅"登陆后长时间内停滞缓行的主要原因;大陆高压的加强东南伸,不仅使"天鹅"西北行受阻,同时导致"天鹅"出现西北强、东南弱的非对称风场结构,这是其转向西南行的重要原因;而双台风的互旋对"天鹅"的转向西南再东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非对称结构 双台风 异常路径 热带风暴“天鹅”
下载PDF
一次左移反气旋超级单体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双喜 王伏村 郭良才 《干旱气象》 2014年第6期996-1002,共7页
2006年8月10日在甘肃河西走廊山丹县境内发生了一次左移(反气旋)超级单体灾害性天气,在其2 h生命史期间,山丹县境内降了最大直径2 cm的冰雹。从其发生、发展的天气尺度环境条件、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以及风矢端图、相... 2006年8月10日在甘肃河西走廊山丹县境内发生了一次左移(反气旋)超级单体灾害性天气,在其2 h生命史期间,山丹县境内降了最大直径2 cm的冰雹。从其发生、发展的天气尺度环境条件、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以及风矢端图、相对风暴螺旋度等角度,揭示了左移超级单体的特征,并利用ID方法对这次左移超级单体的移动路径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风矢端图上,在1.2~4.5 km高度层,左移超级单体的垂直风切变矢量呈反时针旋转;左移超级单体在发展阶段,0~3 km内相对风暴螺旋度为负值;通过比较,ID方法预报的超级单体位置比现行PUP产品中的SCIT算法绝对误差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移超级单体 风矢端图 相对风暴螺旋度 ID方法
下载PDF
一次飑前降雹超级单体分裂过程的雷达回波及流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颂雨 司波 +2 位作者 勾亚彬 黄克慧 罗昌荣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0-444,共15页
2019年4月23日浙江南部发生一次明显的超级单体分裂过程,为研究超级单体风暴分裂特征,利用多部雷达构成的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组网技术,结合雷达基本产品、风廓线雷达及探空资料对此次分裂过程做了分析。该超级单体风暴在较强的风垂直切... 2019年4月23日浙江南部发生一次明显的超级单体分裂过程,为研究超级单体风暴分裂特征,利用多部雷达构成的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组网技术,结合雷达基本产品、风廓线雷达及探空资料对此次分裂过程做了分析。该超级单体风暴在较强的风垂直切变环境下(地面—500 hPa大于15 m/s)发生,形成于飑线主体弓形回波前端,具有明显的三体散射特征且持续时间较长。分裂从初始风暴的北侧中层开始,然后迅速向上、下伸展,左移超级单体具有明显的中反气旋涡旋结构,呈现由悬垂、强回波柱、强上升气流配合构成的典型超级单体结构,与右移超级单体无论在形态或是流场结构上都形成近似镜像对称的特征。在两者即将分离时,两风暴均发生了降雹,对应强下沉气流。在新风暴分裂形成的发展阶段其垂直廓线中最大垂直速度和最大负散度均在增大,而对应时段原风暴这两个物理量数值减小;整个分裂过程两个风暴正、负涡度数值均一同逐渐增大,气旋—反气旋涡旋的旋转程度变大趋势一致。低层风垂直切变矢量随高度上升逆时针旋转,分裂的左移反气旋超级单体加强发展,右移的气旋式超级单体受到一定抑制,与理论研究结论一致。该个例雷达反演的风场特征与径向速度分布吻合,反演风场基本可靠,为直观理解超级单体风暴分裂的动力学特征提供了进一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风暴分裂 左移超级单体 双雷达风场反演 垂直速度
下载PDF
山东中西部一次超级单体分裂过程的雷达回波结构和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义青 管叶莉 王玉亮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0-332,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济南多普勒雷达资料、FY-2G资料和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4日一次在华北冷涡背景下发生的超级单体风暴生成及分裂过程,对超级单体分裂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超级单体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济南多普勒雷达资料、FY-2G资料和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4日一次在华北冷涡背景下发生的超级单体风暴生成及分裂过程,对超级单体分裂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中层短波槽前,高空有中空急流的环境下,触发的对流云团向偏东方向移动中,在不稳定层结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作用下,对流风暴发生分裂且右移性对流风暴发展加强。风暴分裂后环境风左侧的风暴单体并没有受到明显抑制,中尺度辐合线附近的露点锋生抵消了反气旋性风暴的受抑制程度,使反气旋性风暴能有所加强并持续更长的时间。环境风右侧的风暴单体发展加强,且持续时间长达2 h。风暴分裂是在单体发展的初期开始,分裂先从中高层开始,然后向下延伸,分裂后相对于环境风方向,左侧单体为反气旋性左移风暴,右侧为气旋性右移风暴。气旋性右移风暴强烈发展为具有低层的入流缺口、中高层的弱回波区及风暴顶的强辐散,与经典超级单体风暴回波特征类似。分裂后右移风暴伴有深厚持久的中气旋,其起源于中层4~5 km,然后向上和向下发展,最强旋转出现在高层,旋转速度达29 m/s,这与典型超级单体内中气旋都是中层旋转最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 气旋性右移风暴 触发机制 次级环流
下载PDF
十堰一次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舒防国 吴涛 +2 位作者 蓝天飞 徐远波 文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5-50,F0003,共7页
利用十堰714C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结合其它天气资料,分析了2004年7月6日发生在十堰境内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产生的,局地环境CAPE指数大,水平风的垂直切变较强。强降雹由多单体强风暴造成... 利用十堰714C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结合其它天气资料,分析了2004年7月6日发生在十堰境内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产生的,局地环境CAPE指数大,水平风的垂直切变较强。强降雹由多单体强风暴造成,回波强度强,高度较高,顶部有旁瓣假回波,低层存在弱回波区 (WER)。雹云移动明显右偏于高空风,属右移风暴,以右后侧和右前侧传播方式发展。强降雹由后一种传播方式造成,初始回波从半空生成,云顶高度较高,强中心位于云体中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 弱回波区 右移风暴
下载PDF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登陆前后环境场对其移向和强度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凯 濮梅娟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0-376,共7页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Haima)”于2004年9月13日12:00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20:00在浙江境内消失.本研究采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法,探讨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涡度场、湿焓场变化对其移向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Haima)”于2004年9月13日12:00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20:00在浙江境内消失.本研究采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法,探讨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涡度场、湿焓场变化对其移向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热带风暴登陆后,涡度(ξ)明显减弱.涡度局地变化(ξ/t)值分布显示,风暴移动方向的后方,涡度减弱的趋势比前方涡度增大的趋势更剧烈;风暴有向其外围(ξ/t)正值中心(即涡度增幅最大)移动的趋势.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湿焓都增大,但登陆后湿焓增大趋势已大大减弱;风暴有向湿焓局地变化(E/t)正值中心移动的趋势,即向能量增强最大的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移向和强度 过程分析 热带风暴 涡度局地变化 湿焓局地变化
下载PDF
浮船泵站在先锋露天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以剑 肖国强 +2 位作者 邹志刚 王然 毛永祥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了解决先锋露天煤矿采掘场有效排水的问题,基于对我国南方气候特点(旱季和雨季分明、雨季持续、降雨量丰富、暴雨频发)的充分考量,对比目前普遍采用半固定泵站方案和提出的浮船泵站方案,结合先锋露天煤矿半固定泵站改浮船泵站的现场... 为了解决先锋露天煤矿采掘场有效排水的问题,基于对我国南方气候特点(旱季和雨季分明、雨季持续、降雨量丰富、暴雨频发)的充分考量,对比目前普遍采用半固定泵站方案和提出的浮船泵站方案,结合先锋露天煤矿半固定泵站改浮船泵站的现场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固定泵站存在频繁建设泵站、水仓有效容积不足、暴雨淹泵等问题;而浮船泵站具有简单实用、建造成本低,水泵效率高、水仓容积利用好、容易管理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采掘场排水 浮船泵站 半固定泵站 暴雨淹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