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乡村居民的自然灾害感知研究——以陕西省太白县咀头镇上白云村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旗 郁耀闯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1-576,共6页
灾害感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人地关系,推动"有序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居民的灾害感知是居民灾害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上白云村位于秦岭南坡,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以入户访谈的形式对... 灾害感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人地关系,推动"有序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居民的灾害感知是居民灾害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上白云村位于秦岭南坡,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以入户访谈的形式对该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村民灾害感知程度较强,对灾害的认识与客观情况比较一致;2.目前自然灾害对上白云村种植业有较大影响,但对村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却不大。从长远角度看自然灾害对上白云村村民生活的影响有加剧的趋势;3.在减灾过程中政府与村民配合不紧密,村民有独自面对灾害的倾向;4.居民灾后寻求帮助的对象多倾向于家人和邻居,基层政府次之,村民灾后寻求帮助的可能性随着社会距离(社会关系的疏远度)的增加呈现衰减趋势;5.村民多采用传统防灾措施应对灾害,对地震及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灾害防御知识了解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感知 山区乡村
下载PDF
云南典型山地乡村农业扶贫的机制与效应研究--以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尹铎 朱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8-899,共12页
农业扶贫是乡村发展与贫困减缓最为关键且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西南山区孕育着独特的自然生态与社会文化,承载了中国传统人地互动的经典实践,同时也是观测国家发展计划实施后人地关系变迁的关键地方。本文以云南丽江高寒山区的玛咖种植... 农业扶贫是乡村发展与贫困减缓最为关键且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西南山区孕育着独特的自然生态与社会文化,承载了中国传统人地互动的经典实践,同时也是观测国家发展计划实施后人地关系变迁的关键地方。本文以云南丽江高寒山区的玛咖种植与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普洱茶生产为案例,分析并回溯两种特色农业扶贫计划实施的机制与过程,力图呈现并比较特色产业扶贫带来的乡村发展效应。研究发现:①农业扶贫项目的选择与确立,需要符合“国家—地方”这一对多元尺度层级的社会文化语境与政治经济管治框架。各类经济作物被引进成为山地乡村的产业扶贫项目,得益于中国地缘政治战略、“内地—边疆”的社会文化分异以及地方多元行动者之间的复杂互动;②农业扶贫使得山地乡村实现了资本下乡、土地利用有效转型,从而达到不同程度的经济资本积累与文化再造,使所在地方农民经历了从市场竞争的被动接受者到主动的市场主体的身份转型;③农业扶贫中“扶贫”与“产业”所表征的政治逻辑与市场逻辑之间并非互相矛盾与掣肘,二者在中国乡村发展语境之下得到了有效、协调的互促与兼容。本文为产业扶贫研究提供了来自地理学的新兴视角与反思,对西南边疆地区立足特色产业提振乡村经济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扶贫 农业 乡村振兴 云南 山地乡村
原文传递
基于农户调查的山区劳动力转移特征分析——以修武县西村乡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郝成元 王庆林 朱宗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基于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的8个村108份有效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现阶段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以焦作市内务工为主,工种主要集中于技能要求较低的建筑、餐饮服务及工厂务工。(2)性别和年龄结构上... 基于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的8个村108份有效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现阶段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以焦作市内务工为主,工种主要集中于技能要求较低的建筑、餐饮服务及工厂务工。(2)性别和年龄结构上,女性年龄多在16~25岁之间,而男性则没有明显特征,只是在21~30岁的年龄段上比重较大。(3)相对于在家务工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其工资收入与其文化程度呈正向相关。总之,研究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处于较低水平,急需大力推进劳动力素质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农村 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转移 修武县
下载PDF
西部山地乡村景观环境生态设计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韦娜 王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5-199,共5页
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带来了乡村居民改造其生活环境的热情,使得传统的乡村景观逐渐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能够体现当地乡土气息和文化的自然、半自然斑块不断地被人工斑块所代替,因此,造成了乡... 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带来了乡村居民改造其生活环境的热情,使得传统的乡村景观逐渐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能够体现当地乡土气息和文化的自然、半自然斑块不断地被人工斑块所代替,因此,造成了乡村景观中自然元素减少、凋敝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在可持续理念的推动下,注重生态、保护乡土文化、发挥乡村自然景观资源,逐渐成为了乡村景观规划中的主导思想。通过调研探索现阶段乡村景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控制要素,提出应对设计策略,并在青木川镇李家院村进行了设计实践,探索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设计方法,为乡村的景观设计起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乡村 乡村景观 生态景观
下载PDF
北京市及周边山区闲置宅基地盘活模式及启示 被引量:8
5
作者 斯达威 季虹 左停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2-67,共6页
根据主导主体的不同,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山区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实践模式可分为村集体主导、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外籍人员主导四种类型。这四种利用类型在政府职能、组织形式、集中方式、农民权益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基于案例研究成... 根据主导主体的不同,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山区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实践模式可分为村集体主导、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外籍人员主导四种类型。这四种利用类型在政府职能、组织形式、集中方式、农民权益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基于案例研究成果,对山区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采用企业运作模式,多主体通力合作;第二,合理集中村集体资源,保障农民权益;第三,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合适产业;第四,保持民俗民风,注重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闲置 山区 北京市
下载PDF
门头沟山地乡村水适应性景观研究——以上苇甸村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晋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37-42,共6页
本文以门头沟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水适应性景观为研究对象,总结山地乡村水适应性景观的范畴与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上苇甸村作为典型样本,系统总结该样本村落的水适应性景观构成要素、空间布局及其运行模式,以点及面,提出相应水适应性景观... 本文以门头沟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水适应性景观为研究对象,总结山地乡村水适应性景观的范畴与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上苇甸村作为典型样本,系统总结该样本村落的水适应性景观构成要素、空间布局及其运行模式,以点及面,提出相应水适应性景观保护及改造策略,为水适应性景观认知及山地乡村的水环境保护及改善提供相应借鉴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头沟 上苇甸村 水适应性景观 山地乡村 传统村落
下载PDF
基于SWMM模拟的山地村落雨水径流净化设施建设强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华秋 李松 《华中建筑》 2022年第5期108-115,共8页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且浪费严重,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40%~50%。在山地等高差较大区域的村落,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雨水径流引发的问题尤为突出。为实现坡地雨水集蓄质与量之间的平衡,通过SWMM软件构建简易模型...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且浪费严重,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40%~50%。在山地等高差较大区域的村落,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雨水径流引发的问题尤为突出。为实现坡地雨水集蓄质与量之间的平衡,通过SWMM软件构建简易模型,定义雨水径流净化设施面积与场地总面积的比值为建设强度,得到不同坡度下典型雨水径流净化设施——下凹绿地的使用效益结果,经回归分析证明各效益与建设强度存在线性关系。同时,通过行业内专家的问卷调查为雨水径流净化设施的综合效益评分,经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山地村落雨水径流净化设施的最适建设强度区间分别为7%~9%,为山地村落雨水集蓄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村落 雨水径流净化设施 调蓄利用 建设强度
下载PDF
浙江山地型村庄景观风貌优化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蒯惠 董丽 +3 位作者 舒心怡 沈倩 袁领兄 郝培尧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第1期98-103,共6页
随着全国大范围乡村景观的建设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美丽乡村”,但也暴露出当前乡村建设的诸类问题,如“乡村景观建设缺乏针对性、乡村特色资源未被全面利用”等。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浙江山地型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当前浙江省... 随着全国大范围乡村景观的建设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美丽乡村”,但也暴露出当前乡村建设的诸类问题,如“乡村景观建设缺乏针对性、乡村特色资源未被全面利用”等。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浙江山地型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当前浙江省山地型乡村景观的营造手法,提出完善景观空间功能、维持自然地域风貌、融入乡村文化元素的3大策略,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探求其在下山头村景观环境整治方案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优化策略 山地型村庄 浙江
下载PDF
鲁中南地区山地村落景观规划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于真真 王至诚 张志国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0-142,共3页
为了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建立一个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支持下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的乡村景观体系,以莱芜王石门村为例,对该村的民居、道路、服务设施、绿地、生态等方面进行规划改造,从而探讨鲁中南地区山地村落的具体景观规划措施。
关键词 山地村落 乡村景观 乡村旅游 生态产业系统
下载PDF
重庆北碚金刚碑古镇空间格局塑造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颂 王雨枫 +1 位作者 高洪波 尹丽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5,80,共6页
山地古镇由于其独特的地势环境、空间形体,无论是在选址布局、建筑风貌、三维交通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的山地特征,它的存在构建了我国独特的山地文化价值,对于我国山地古镇空间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建筑和文化方面,也是城乡规划、旅游开发等... 山地古镇由于其独特的地势环境、空间形体,无论是在选址布局、建筑风貌、三维交通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的山地特征,它的存在构建了我国独特的山地文化价值,对于我国山地古镇空间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建筑和文化方面,也是城乡规划、旅游开发等的需要。以重庆北碚金刚碑古镇为例,从生态意识、人工与自然环境、山地空间层次、山地人居形态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山地古镇的发展历史、规划保护思路、保护措施、空间格局塑造等,以期为我国山地古镇的空间重塑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古镇 金刚碑古镇 物质文化 交通更新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临汾市后加楼村景观敏感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静 王昕 +1 位作者 胡石琳 刘成鑫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0期180-183,共4页
文章以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后加楼村为研究对象,将村落景观划分为林地景观、灌草丛景观、农田景观、建筑群景观四大类型。运用景观敏感性评价体系,选取相对坡度、斑块密度、边界密度、醒目程度、景观稳定性5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层... 文章以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后加楼村为研究对象,将村落景观划分为林地景观、灌草丛景观、农田景观、建筑群景观四大类型。运用景观敏感性评价体系,选取相对坡度、斑块密度、边界密度、醒目程度、景观稳定性5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加权叠加方法,以及利用ArcGIS软件对后加楼村的4种景观进行视觉敏感性、生态敏感性分析。最终,获得乡村景观敏感性综合评价与分析的结果,为其他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敏感性评价 视觉敏感性 生态敏感性 山地型村落 后加楼村
下载PDF
关于山地村庄新农村建设与规划的思考——以大连庄河市光明山镇金线沟村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晓烈 周阳雨 郝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以大连庄河市光明山镇金线沟村为例,研究山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山地农村具有的普遍特点,并探寻一种适合该类型地区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提出在新农村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 山地村庄 新农村建设 规划
下载PDF
浙江山地型乡村文化礼堂布局策略研究——以杭州上田村文化礼堂为例
13
作者 卜斯禹 王洁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2期102-103,共2页
近年来浙江省大量而快速地建设了乡村文化礼堂,其粗犷的规划布局产生了新的问题。文章以杭州市上田村为例研究山地型乡村文化礼堂现状,认为山地型乡村文化礼堂现状问题根源是内外秩序的相对错位。结合对相关规划理论的研究,提出文化礼... 近年来浙江省大量而快速地建设了乡村文化礼堂,其粗犷的规划布局产生了新的问题。文章以杭州市上田村为例研究山地型乡村文化礼堂现状,认为山地型乡村文化礼堂现状问题根源是内外秩序的相对错位。结合对相关规划理论的研究,提出文化礼堂布局应从分析村民生活出发,结合乡村发展定位进行布局,以选择、激活乡村闲置空间作为核心手段,在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将文化礼堂作为内外秩序的结合点,促进城乡共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布局策略 山地型乡村 文化礼堂
下载PDF
西南山地村镇住宅毛细管辐射供暖性能研究
14
作者 刘猛 王旭弟 张成昱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6年第9期1-4,38,共5页
为开展毛细管地板辐射供暖在西南山地村镇住宅中的运行性能及适用性研究,搭建实验台,采用计算机数据自动采集的实测方法,分析毛细管地板辐射供暖在系统启动阶段的室温响应特性,稳定运行阶段的室温、地板温度特性和关机后的室温、地板温... 为开展毛细管地板辐射供暖在西南山地村镇住宅中的运行性能及适用性研究,搭建实验台,采用计算机数据自动采集的实测方法,分析毛细管地板辐射供暖在系统启动阶段的室温响应特性,稳定运行阶段的室温、地板温度特性和关机后的室温、地板温度衰减特性。实测分析结果显示:启动阶段地板温度升高快,室温2 h即可达到稳定状态;稳定运行阶段,地板温度分布较为均匀稳定,室内温度场整体呈现"下热上冷"的状态,符合人体热舒适的要求;关机后室温和地板温度呈现阶段性迅速下降趋势;供水温度从35℃提高到50℃,散热面单位面积散热量提高了1.75倍,供水温度每提高5℃,散热面单位面积散热量增加30 W/m2左右。同时供水温度30℃并不适用于西南山地村镇住宅,35℃为适宜供水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 村镇住宅 毛细管 辐射供暖 性能研究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Theory in Design of Mountainous Village Landscape 被引量:1
15
作者 权春艳 郑革委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According to systematic concept,system of mountainous village landscape was divided into landscape systems of natural environment,of humanistic entity,and of humanistic spirit.In the paper,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ch... According to systematic concept,system of mountainous village landscape was divided into landscape systems of natural environment,of humanistic entity,and of humanistic spirit.In the paper,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village landscape,and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integrity,correlation,adaptability and dynamic.Present features of mountainous village landscape system were analyzed based on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mountainous village landscape an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overall design was absent in the system.Besides,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three subsystems an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subsystems were inconsistent.Based on the analysis,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on design of mountainous village landscape.It is emphasized in many aspects in the paper,such as overall design,rational planning,protec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system,improvement of humanistic entity system and inheritance of humanistic spirit system,so tha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ubsystems would be promo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atic THEORY mountainous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SYSTEM SYSTEM FEATURES
下载PDF
云南山地村镇规划中雨水资源利用与景观营造
16
作者 杨旭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2期88-90,共3页
介绍云南省山地村镇布局形态各异且较为集中,多数按照垂直梯度空间布局的山地村镇规划特点。分析规划中雨水资源利用与景观营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雨水收集、净化、利用与景观营造的相关技术与建议。
关键词 山地村镇规划 雨水资源利用 景观营造
下载PDF
系统论在山地型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权春艳 郑革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589-1590,1593,共3页
从系统概念入手,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分成自然环境景观系统、人文实体景观系统、人文精神景观系统3个子系统,分析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的特征,突出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的整体性与相关性,以及环境适应性与动态性。从现有的山地型乡村... 从系统概念入手,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分成自然环境景观系统、人文实体景观系统、人文精神景观系统3个子系统,分析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的特征,突出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的整体性与相关性,以及环境适应性与动态性。从现有的山地型乡村景观建设实践出发,分析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的现状特征,指出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缺乏整体设计,并分别就3个子系统的现状展开研究,认为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内各子系统不协调。在此基础上,就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应整体设计、合理规划,保护自然环境景观系统,完善人文实体景观系统,传承人文精神景观系统,进而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山地型乡村景观设计系统 系统特征 现状特征
下载PDF
基于GIS的传统山地村落选址与布局的生态适宜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炎松 吕晓航 《华中建筑》 2011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该项研究意在通过分析传统山地村落选址和布局即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处理,探索居住生态适宜性之间的某种关系和规律,建立科学的山水村落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作为传统村落聚落更新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参照和依据,尤其为新的村落规划和选址... 该项研究意在通过分析传统山地村落选址和布局即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处理,探索居住生态适宜性之间的某种关系和规律,建立科学的山水村落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作为传统村落聚落更新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参照和依据,尤其为新的村落规划和选址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分析得出部分适宜的规律,指导更新的规划设计和新的选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山地村落 选址布局 生态适宜性
下载PDF
浙南山地村落活态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 被引量:12
19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3-150,161,共8页
随着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中国的传统村落日渐消逝,也激起了人们对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生态价值等的关注。浙江省松阳县沿坑岭头村的“画家村”模式,通过发展特定客源群体的民宿业,兼顾自然环境优势资源开发、村民生计保障... 随着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中国的传统村落日渐消逝,也激起了人们对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生态价值等的关注。浙江省松阳县沿坑岭头村的“画家村”模式,通过发展特定客源群体的民宿业,兼顾自然环境优势资源开发、村民生计保障、村落经济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等方面,为目前刚刚兴起的山地村落的保护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活态保护 山地村落 沿坑岭头村
下载PDF
平田新四合院杂记 院落、开间,身体和土木的思考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维仁 《时代建筑》 2016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平田新四合院的重建打开了住宅隔墙,彰显梁柱间架体系的结构,使得空间超越公共私密的使用功能,成为完全开敞的流动关系。在中性而连续的柱列之间,天井院子光影与温度的细微改变,成为空间与时间经验的重要参照。围合院子的门扇成为重要... 平田新四合院的重建打开了住宅隔墙,彰显梁柱间架体系的结构,使得空间超越公共私密的使用功能,成为完全开敞的流动关系。在中性而连续的柱列之间,天井院子光影与温度的细微改变,成为空间与时间经验的重要参照。围合院子的门扇成为重要的建筑表现,强化了建筑界定出的自然天地,也是虚实之间的边界,身体经验的自然延伸。设计透过开窗取景加入立面语汇的现代修辞,夯土厚墙提供了窗户外推、内缩以及大小方向的变化,成为响应环境景观与调节光线的空间策略。就建构而言,松阳四合院的重建是土与砖以及木与钢的构造尝试,也是和工匠建立共识的工作记录。建筑的左右两侧和后面的加建,是四合院配合功能因应基地的变化延伸。平田新四合院一年多的建造结合了山村里云、水、林、土的山气,更带动了外围公共空间的形成,再度开启了村民参与空间叙事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村 四合院 结构空间 身体空间 土木建构 叙事公共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