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怒江山地民族的刀耕火种文化研究
1
作者 吴俊宏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4-79,共6页
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怒江山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在晚清民国时期,他们仍把山林当作自己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本”,世居深山峡谷,与自然环境世代为伴,通过原始的刀耕火种耕作方式,获取“衣食... 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怒江山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在晚清民国时期,他们仍把山林当作自己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本”,世居深山峡谷,与自然环境世代为伴,通过原始的刀耕火种耕作方式,获取“衣食住行”生活资料,在与自然、族群的互动过程中,保持了一种动态的平衡稳定性,彼此和谐相处。在某种程度上,刀耕火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有限,是适应当时山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凸显他们的经济与文化水平的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怒江 山地民族 刀耕火种
下载PDF
云南山地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障碍及其对策
2
作者 张哲 张倩 《学术探索》 2004年第1期97-100,共4页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交融。云南山地民族要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云南山地民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文化障碍是畸形消费突出、平均主义浓厚、价值观念薄弱;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经济...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交融。云南山地民族要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云南山地民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文化障碍是畸形消费突出、平均主义浓厚、价值观念薄弱;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的封闭性、文化教育的低水平性、经济价值观念的低层次性;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重构社会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山地民族 小康社会 文化障碍 对策建议
下载PDF
西南山地民族传统武术历史发展的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忠杰 《中华武术(研究)》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西南山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武术是山地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分析西南山地民族武术在历史发展中的特点,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为西南山地民族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西南 山地民族 武术
原文传递
我国山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研究——基于反排木鼓舞口述史料的分析
4
作者 姚馨逸 陈国余 +1 位作者 张宏 李朝福 《武术研究》 2021年第6期108-111,共4页
体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活态灵魂”,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口述史方法、主客位交叉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山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进行个案研究,旨在为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做出尝试并提供一个可资... 体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活态灵魂”,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口述史方法、主客位交叉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山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进行个案研究,旨在为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做出尝试并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个案。研究结果显示,反排木鼓舞创造性转化乃是一个由多元异质行动者互动协商推动的网络化过程,绝非某一两种因素的力量使然。由此可见,我们在研究体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整体的全面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民族 体育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 反排木鼓舞 口述史料
下载PDF
基于微博签到数据的景区旅游活动时空行为特征研究——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54
5
作者 张子昂 黄震方 +2 位作者 靳诚 关健 曹芳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6,共6页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位置服务信息逐渐增多,为研究旅游活动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和视角。该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引入LBS签到数据,通过划分性别与地域属性,利用"横向"、&...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位置服务信息逐渐增多,为研究旅游活动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和视角。该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引入LBS签到数据,通过划分性别与地域属性,利用"横向"、"纵向"时间分层法,对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内部游客活动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性别活动特征在虚拟社交网络与实体地理空间中差异显著,女性游客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制约没能反映在虚拟网络空间中;本、外地游客在景区内部活动特征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外地游客相比本地游客在景区中活动时间变化规律更加明显;此外发现景区内非景点休闲区是虚拟网络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间接反映游客在景区的游览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浪微博 数据挖掘 时空特征 钟山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乔木植物功能型分类 被引量:47
6
作者 胡楠 范玉龙 +1 位作者 丁圣彦 卢训令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04-1115,共12页
乔木层优势种左右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乔木层优势种为主体划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型,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框架结构及类群分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部森林样带中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结合点... 乔木层优势种左右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乔木层优势种为主体划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型,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框架结构及类群分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部森林样带中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结合点,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典型特征,群落的优势种突出,随着环境梯度(海拔)的变化,乔木层优势种变化明显,能较好地反映出植被与环境的动态关系。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在伏牛山南北坡设置66个样地。根据调查结果,通过计算重要值,选取37个优势度相对较大的乔木树种进行种间联结及相关性分析,以矿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来测定乔木优势种间的联结性,根据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及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异同来划分植物功能群。结果表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短柄袍(Q.glandulifera)、锐齿栎(Q.acutident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依海拔升高分别具有最大的优势势性。以这4个优势种为主体将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乔木层划分为4个植物功能型,第一组功能型为:栓皮栎、槲栎(Q.aliena)、山槐(Albizia kalkora)、茅栗(Castanea seguinii)(1100m以下);第二组功能型为:短柄袍、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1100~1400m);第三组功能型为:锐齿栎、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m)(1400~1800m);第四组功能型为:华山松、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六道木(Abelia biflor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桦(B.albo—sinensis)(1800m以上)。功能群间的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如叶片的大小、形状等,这些区别需要生理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型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 优势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研究——附梵净山藤本植物名录 被引量:45
7
作者 张玉武 杨红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269-298,共30页
研究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区系及生态特征。结果表明 :1本区计有藤本植物 45科 ,89属 ,2 5 3种 (含种下分类群 )。2本区藤本植物区系起源古老而复杂 ,藤本区系来源广泛。其中藤本种的分布区有 1 8个类型或亚型 ,热带... 研究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区系及生态特征。结果表明 :1本区计有藤本植物 45科 ,89属 ,2 5 3种 (含种下分类群 )。2本区藤本植物区系起源古老而复杂 ,藤本区系来源广泛。其中藤本种的分布区有 1 8个类型或亚型 ,热带区系成分占明显优势 ,为5 5 .96% ;温带区系成分占 42 .2 1 % ;特有分布类型占 1 .83%。 3本区多年生藤本和木质藤本占绝对优势 ,分别占 98.42 % (一年生占 1 .5 8% )和 79.0 5 % (草质占 2 0 .95 % ) ;常绿藤本占优势 ,为 5 9.44% ;落叶藤本占 37.75 % ;同时也有半常绿藤本 ,占 2 .81 %。 4本区藤本植物的分布与植被类型、土壤、海拔高度、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本区不同的森林类型中藤本植物的种类也不同 ,其藤本植物种类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低山林带、中山林带和高山林带分布着不同的藤本植物。 5初步编制了附生境的“梵净山藤本植物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藤本植物 区系 名录 生态特性
下载PDF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6
8
作者 白晓航 张金屯 +3 位作者 曹科 王云泉 Sehrish Sadia 曹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83-3696,共14页
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探讨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的生态特征、不同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保护该区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根据148个森林群落样方数据,选用双向指示种分析(... 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探讨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的生态特征、不同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保护该区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根据148个森林群落样方数据,选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1)TWINSPAN将该区的森林群落分为20个类型;(2)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各个森林群落类型在前两轴分异明显,在11个环境因子中,海拔、坡位、凋落层厚度、土壤导电率、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厚度和干扰程度这8个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的分布起较大的作用,影响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3)乔木层优势种的CCA二维排序图所揭示的环境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分布有很大的相似性;t值双序图阐明了海拔、凋落层厚度、土壤温度、干扰程度等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有着重要影响。采用TWINSPAN分类与CCA排序的方法,较好地解释了森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小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也为同类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及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群落 TWINSPAN CCA 环境梯度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人兽冲突现状与牧民态度认知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程一凡 薛亚东 +7 位作者 代云川 张宇 高雅月 周杰 李迪强 刘洪江 周跃 李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85-1393,共9页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了解国家公园内牧民对肇事野生动物的态度,为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规律、针对肇事动物制定防控措施以及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促进牧民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参...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了解国家公园内牧民对肇事野生动物的态度,为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规律、针对肇事动物制定防控措施以及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促进牧民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2014—2016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牧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和牧民对于野生动物的态度认知。调查分析发现:11月—次年3月是祁连县野生动物肇事高峰期,狼和雪豹是捕食家畜的主要动物;狼被牧民认为是肇事最严重的动物,而实际数据表明雪豹的肇事频次却要高于狼,这与两种动物生活习性以及保护等级有关,加之牧民对雪豹肇事的容忍度更高;天峻县相比祁连县,除了狼以外其棕熊肇事频次较高,牧民认为应当大力控制狼和棕熊的种群数量,因为棕熊除了捕食家畜,更会伤害牧民和破坏房屋,威胁到牧民的生活,雪豹则需要进一步保护;牧民一般会选择使用牧羊犬和强化圈舍来防止野生动物捕食家畜;羊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牧民主要经济收入,牧民对狼吃食羊无法容忍,棕熊入户直接掠食伤人现象目前频次不高,但需提前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祁连山国家公园 人兽冲突 态度和认知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NDVI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华 李明 +1 位作者 宋金岳 韩武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0-2540,共11页
植被是联结大气圈、土壤圈、水圈和生物圈的重要纽带,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NDVI、气候、植被类型、地貌、土壤类型和DEM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 植被是联结大气圈、土壤圈、水圈和生物圈的重要纽带,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NDVI、气候、植被类型、地貌、土壤类型和DEM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在2000—2019年处于逐渐变好的态势;(2)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NDVI低和中低等级面积占比超过55%,中和中高等级占比在35%左右,高等级面积占比极低,植被NDVI等级由东向西呈下降趋势;(3)降水、海拔、土壤类型和气温是影响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NDVI的主要因素;(4)各评价指标之间对植被NDVI变化存在交互作用,分别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5)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最适宜生长范围或类别为:年均降水量320.7~385.8 mm,湿润指数2.9~21.3,年均温0.2~5.2℃,植被类型为针叶林和阔叶林,土壤类型为黑土和灰色森林土,DEM为2875~3365 m,≥10℃积温为346.2~720.5℃,地貌类型为中起伏山地,坡度为17.1°~22.8°,坡向为0°~3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NDVI 祁连山国家公园 地理探测器模型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罗文斌 张小花 +2 位作者 钟诚 孟贝 TIMOTHY D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城市自然景区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游憩空间,游客旅游行为对城市自然景区的游憩冲击一直是城市旅游管理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研究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是控制游憩负面冲击,增强城市自然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国... 城市自然景区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游憩空间,游客旅游行为对城市自然景区的游憩冲击一直是城市旅游管理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研究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是控制游憩负面冲击,增强城市自然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践观察基础上,将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引入游客环境冲击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建立了包含生态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四个游憩冲击感知变量,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两个环境责任行为变量的"游憩冲击感知—社会责任意识—环境责任行为"理论模型,应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长沙岳麓山国家5A级景区为案例,对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展开定量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小,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对环境保护促进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自我约束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在游客环境冲击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游客冲突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游客冲击感知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游客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对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冲突感知对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指出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若干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冲击感知 社会责任意识 环境责任行为 影响因素 岳麓山国家5A景区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邓喆 丁文广 +2 位作者 蒲晓婷 吕泳洁 王亚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4-334,396,共12页
[目的]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及其时空分布,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为提升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调整生态工程及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指数和土地转移矩阵分析国家公园生态破坏和... [目的]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及其时空分布,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为提升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调整生态工程及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指数和土地转移矩阵分析国家公园生态破坏和生态恢复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然后基于InVEST模型Carbon模块,以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和碳密度为模型运行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储量变化。[结果](1)祁连山国家公园1980,1990,2000,2010,2018年的碳储量分别为9.07×10^(8),9.07×10^(8),9.07×10^(8),9.16×10^(8),9.17×10^(8) t,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累计增加9.86×10^(6) t。(2)碳储量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有一定联系。碳储量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公园东段和中段东侧,以林地为主;碳储量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公园西段和中段西侧,以未利用地为主。(3)1980—2018年生态正向演变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转为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转为草地,未利用地转为水域)是国家公园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巩固实施生态工程,着重保护草地资源、调整土地管理政策等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变,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陆地生态碳储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InVEST模型 祁连山国家公园
下载PDF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林扩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林倩倩 王彬 +2 位作者 马元丹 吴呈昱 赵明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3-47,71,共6页
为研究毛竹林扩张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毛竹林、常绿阔叶林、毛竹-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毛竹-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针阔混交林等7种群落进行调查,分析毛竹扩张对自然保护区植物群... 为研究毛竹林扩张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毛竹林、常绿阔叶林、毛竹-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毛竹-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针阔混交林等7种群落进行调查,分析毛竹扩张对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立木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林的立竹度为3700株·hm-2,毛竹扩散到其他森林类型,均造成其他树种立木数的降低。受毛竹扩张的影响,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植物群落的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有减小的趋势。灌木层中,由于受毛竹扩张的影响,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增大。草本层中,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基本未受毛竹扩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毛竹扩张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华 韩武宏 +1 位作者 宋金岳 李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9-1430,共12页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地,也是中国重要生态核心功能区,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地,也是中国重要生态核心功能区,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度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土地利用类型总体上较为稳定,具体表现在林地、水域增加,草地、未利用地减少;变化类型以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相互转化为主;祁连山国家公园生境质量均值总体上升,呈东高西低分布;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生境质量最高的是林地,最低的是未利用地;同一时期不同海拔、坡度等级的生境质量不同;随海拔的升高,生境质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海拔等级Ⅳ的生境质量最低;随坡度等级的升高,生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坡度等级Ⅰ的生境质量最高;同一海拔、坡度等级上,不同时期的生境质量也有差异;生境质量冷热点呈"西冷东热"的时空格局分布;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1990—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生境退化度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生境退化度等级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具有圈层型结构,沿边缘分布于研究区的中、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时空变化 祁连山国家公园
原文传递
祁连山青海云杉群落物种组成及α多样性垂直分布 被引量:25
15
作者 孟好军 刘建泉 +1 位作者 刘贤德 赵维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5-440,共6页
通过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群落物种组成及α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群落内有维管植物25科51属96种,其中乔木4种,灌木29种,草本62种;植物种相对集中分布于海拔2 680~2 890 m的阴坡;随海拔梯... 通过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群落物种组成及α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群落内有维管植物25科51属96种,其中乔木4种,灌木29种,草本62种;植物种相对集中分布于海拔2 680~2 890 m的阴坡;随海拔梯度升高,群落内植物种数减少,且相邻样地的共有种数呈不明显的先减少而后增加的趋势,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呈降低趋势;不同林型的植物种的丰富度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草类-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保护区 青海云杉群落 物种丰富度 Α多样性 垂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景观的视觉质量评价及因子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杨阳 唐晓岚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140,共6页
以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为研究对象,对景观视觉质量展开评价,分析影响视觉质量的因子及核心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影响因子转化成核心特征指数;结合眼动分析图和特征指数分析影响风景林视觉质量的核心因素。影响视觉质量... 以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为研究对象,对景观视觉质量展开评价,分析影响视觉质量的因子及核心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影响因子转化成核心特征指数;结合眼动分析图和特征指数分析影响风景林视觉质量的核心因素。影响视觉质量的特征指数分别为:风景林近自然度、地域文化特征、色彩丰富度、乔木易识别特征以及林内空间感。风景林近自然度、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色彩丰富度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最为重要。以期能够对风景林的经营管理以及植物景观营建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风景林 视觉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2
17
作者 于航 刘学录 +3 位作者 赵天明 张梦莹 年丽丽 李晓丹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为探析祁连山国家公园景观格局演变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及为科学管理祁连山国家公园提供理论依据,便于合理的保护和发展生态系统。以祁连山国家公园2000—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Fragstats4软件计... 为探析祁连山国家公园景观格局演变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及为科学管理祁连山国家公园提供理论依据,便于合理的保护和发展生态系统。以祁连山国家公园2000—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Fragstats4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的景观结构的组成及其转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分析了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1)从整个景观来看,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中,森林景观破碎度显著增加,水域破碎度和分离度最高,不同景观类型干扰度特征差异较大。(2)研究区的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等级面积中,以低生态风险区为主导,高生态风险区和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占比均较小,但增长幅度较其他风险等级区高,较低生态风险区和中等生态风险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3)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度的Moran’s I值分别为0.633,0.526,0.547,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空间上趋于聚集。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该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祁连山国家公园
下载PDF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日变化及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 被引量:22
18
作者 龚斌 王风玉 +3 位作者 张继平 沃笑 刘伟玲 齐月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75-1281,共7页
森林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次研究采用Li-8100采集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土壤0-10 cm土壤含水量和15 cm处的土壤温度... 森林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次研究采用Li-8100采集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土壤0-10 cm土壤含水量和15 cm处的土壤温度。通过分析所测数据研究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森林类型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温湿度与土壤呼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各个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在白天比较活跃,夜晚波动很小。峰值一般出现在10:00到14:00之间。日土壤呼吸强度曲线基本遵循倒U型。②阔叶林(优势种: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Tutch)、针叶林(优势种: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混交林(优势种:银木荷Schima argenteaPritz.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和竹林(优势种: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的土壤呼吸范围依次为:2.1~5.3、2.19~4.02、1.27~4.23、1.8~6.35μmol·m-2·s-1。混交林的平均土壤呼吸值远小于其他三种林,但其土壤温度相对较低,土壤温湿度的浮动范围较小。竹林和阔叶林虽然土壤呼吸均值较高,但其浮动范围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大,土壤温湿度变化较低。③用Excel和Sigmaplot软件统计分析4种林型的土壤呼吸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相关性不显著;针叶林林型土壤体积含水量为25.02%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分界点;混交林林型土壤呼吸和温度存在倒U关系,会随着土壤体积含水量升高而降低;竹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也随着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总而言之,可能由于降雨量过大造成土壤孔隙度变小,进而影响了土壤呼吸作用的活跃度导致各个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与土壤温湿度的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森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高原鼠兔夏季微生境选择的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叶 王振宇 +1 位作者 张翔 时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区高原鼠兔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7-8月,累计设置和调查鼠兔活动洞群内5 m×5 m样方69个,另外在附近相同生境类型中无鼠兔活动地方设置... 目的研究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区高原鼠兔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7-8月,累计设置和调查鼠兔活动洞群内5 m×5 m样方69个,另外在附近相同生境类型中无鼠兔活动地方设置对照样方62个。记录样方所在地的海拔高度、植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土壤硬度以及距道路的距离等指标。结果活动洞群和对照样方植被高度、植被密度、坡度、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和土壤硬度等生态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高原鼠兔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是坡度(0.886)、植物种数(-0.865)和土壤硬度(0.834)。结论高原鼠兔倾向于选择海拔高,坡度陡,植被高度低,而植物密度高,土壤硬度小的高寒草地或高寒荒漠生境。该结果为利用植被改良调控高原鼠兔密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生境选择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0
20
作者 丛日征 王兵 +2 位作者 谷建才 牛香 胡天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我国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林业局贺兰山森林生态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我国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林业局贺兰山森林生态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期、连续、定位观测研究数据集,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6.8708×10~8yuan/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60239.63yuan/(hm^2·a);各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最高以及油松林单位面积价值量最高,分别为1.47×108yuan/a和66587yuan/(hm2·a);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与单位面积价值量均高于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估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